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在文革中度过了自己的清华人生。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意味,在巅峰时期,他曾掌控三大上市公司,创造过产业辉煌,但他也无数次陷入败局,每次都是竭尽全力,才勉强得以脱身。他是中关村最知名的老企业家,骨子里却像一个有几分赌徒气质的投机商人;他对朋友很讲义气,但也善玩权术。有人尊称他“中关村村长”,也有人戏称他为“赌徒”
离开新浪之后的段永基,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
2008年3月31日晚,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对外宣布:董事长段永基离职,并辞去在董事会及薪酬委员会委员的职务汪延出任代理董事长。上述人事变动自宣布之日起生效。
这之后,媒体就再也没有了关于段永基行踪的报道。这位中国非公经济的领军人物,四通集团的创始人之一恍如人间蒸发一般,神秘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之外。
2007年11月,段永基辞去上市公司中关村科技副董事长和董事职务的时候,曾经有传言说老段要去非洲淘金,理由是在番港上市的四通控股当年6月曾经发布公告称,其与泛海集团等多家田内企业成立了一家合营公司,主要从事中东地区,非洲及其他国家的矿产资源勘探及其他配套业务。
在这家合营公司里,段永基个人占股20%以上,再加上四通控股持有的该公司16.67%的股份,段永基拥有绝对主导权,这正是2007年年底一度盛传“老段将要去非洲淘金”的消息源。然而是否真要去非洲淘金,并未得到段永基本人或他身边其他人的证实。
在痛苦中领悟清华精神
四通集团自创建以来,高层管理团队基本上都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段永基也不例外。段永基生于1946年7月,1965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学习,不过,清华带给段永基更多的是一些痛苦的回忆。
据段永基回忆,他进入清华之后,只在第一年上了不到10个月的课,文革就开始了,他们也跟着“闹革命”去了,学业全部被荒废了。刚开始段永基还是罢课闹革命的积极分子,但一段时间之后,段永基就对文革中的一些极端做法感到不满,成了逍遥派,成为革命小将们排挤的对象。
因为批评工宣队的一些做法,1970年,段永基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时候,意外地被分配到了甘肃省武都县工作。
对于这样一个下放边远地区的决定,段永基感到非常气愤,他坐在西去武都的火车上,前思后想,最终做出了一个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决定,他决定“抗拒”组织的安排。于是,段永基跳下火车“逃”回了北京。为此他付出了8年没有户口的代价,而这个代价的直接后果便是无法领到粮票,只能花高价买粮票,然后再去换粮食。当年段永基在北京,陷入山穷水尽地步的时候,偶尔得到了一位“贵人”的帮助,这位“贵人”推荐段永基去北京的一所中学担任代课老师,这样才解决了他的生存问题。
1978年,段永基和这个国家一起走到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32岁的段永基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考上北航研究生,对于他的意义不仅仅是“补课”。更意味着段永基重新获得了一个稳定的“铁饭碗”。毕业之后段永基被分配到了航天部621所,并很快被提拔为了一个研究室的副主任。
虽然清华带给了段永基很多痛苦回忆,但段永基还是对清华有很深厚的感情。2006年6月,段永基应邀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演讲时就表示,创业需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在创业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候就需要用清华精神来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永不言败,永不屈服,自强不息,这样才能走向真正的成功。”段永基说。
段永基还表示,虽然自己在运动中遭受排挤,学业、工作被耽搁了,但在那个特定年代的锻炼,也让他变得坚韧,耐压和沉稳。
从春风得意到几乎跳楼
1984年,中科院的万润南,沈国钧等人向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乡借了2万元钱,创办了四通新技术开发公司。这一年从中科院下海的柳传志也在中关村的一问小房子里,创办了中国科学院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也就是今天的联想。
段永基参与了四通的创建但由于有多年“无业游民”的经历,他舍不得立刻丢下航天部的“铁饭碗”。然而一年多之后,由于带着研究室里的同事搞创收,却遭受到上级的批评,血气方刚的段永基一气之下离开了研究室,正式加盟四通公司。
段永基在运营四通办公自动化业务期间,他主持生产的打字机系列产品,曾经囊括了当时中国办公自动化市场85%以上的份额,支撑了四通早期每年300%的高速增长,使四通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收入雄踞中关村科技公司的榜首。
1989年,段永基临危受命,全面接管了四通公司,他带领四通公司进行了“二次创业”,四通基本实现了集团化国际化,产业化和股份化。1993年的段永基可谓春风得意,此时他领导下的四通公司仍然坐在国内电子企业百强的首席上。这一年8月,四通旗下的四通电子(0409.HK)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一共发行了1.5亿股股票,募集资金2亿多港币。四通电子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大陆民营IT公司。
然而,好景不长,短暂的辉煌之后,四通很快就陷入了经营的低谷。段永基后来总结说,四通的问题主要出在产品研发上,他们没有找到一个能够给四通带来快速增长和更大贡献的新产品,却在市场定位方面犯了两个错误。
1992年,四通集团一年的净利润达4亿元,段永基开始主动转型,为四通公司寻找新的拳头产品。他们下大气力研发出激光照排技术,并将其产业化,开发出了国内领先的产品。在客户细分上,四通将产品定位为科技书刊出版社,而没有定位为报纸,由于科技书刊出版社当时没有钱购买四通的新产品,于是这个先进的技术只能胎死腹中,没有走向市场。
1993年,四通开始生产用于增值税系统的收款机。该产品的主要作用一是计费收款,二是开票就自动缴纳增值税,就像飞机的黑匣子,砸烂了,增值税交多少都还有记录。但在推广这项技术时,却遇到了困难。用段永基的话说就是:“遇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抵抗。”四通在沈阳做试点,有人往收款机里面倒茶水,倒咖啡,弄坏了说不能用了。其后,国务院曾经三次下令在全国推广这款收教机,结果都不了了之。
实业玩不转了就去玩金融。1997年,四通曾经允许一位金融学博士承包四通财务公司北京证券营业部驻武汉的派出机构,结果这位金融学博士以四通名义在武汉发行债券,骗走了2.4亿元,四通一直豪在鼓里。直到中央下令关闭武汉的金融债券市场,这件事才败露。但因为是以四通的名义进行的诈骗,同样也是受害人的四通还得赔偿这笔巨额债务。
“直到2002年我们才摆脱了财务危机,这三次失败是血的教训。”段永基坦言,“困难时我甚至想到了跳楼,那段经历,让我理解了小说《上海的早晨》当中,描写的解放前上海滩企业家生意失败之后跳楼的心情。”
走向平庸
李玉琢曾经在四通长期担任段永基的助手,他评价段永基才华横溢,精力充沛,说话有说服力,文章也写得很好,脑袋瓜子似乎永远都在转。在四通公司时,段永基早上8点以前必然出现在办公室里,离开办公室的时间一定是晚上10点钟以后。
而且段永基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他始终表现出异于常人的顽强斗志无论多么不利的局面,他都有办法渡过难关。可惜他的精力和智慧后来更多地消耗在了权力斗争和无穷无尽的折腾当中。
改革开放初期,也是四通的鼎盛时期,四通一家公司的纳税额占到了中关村所有公司纳税总和的60%以上。在当时的四通面前,联想、方正、紫光,用友等不过是一群小矮人。
当时段永基在管理和经营企业方面,也有很多创举。例如在国际化方面,段永基做得量早,动静也最大。他率先提出了办企业也要“站在巨人肩膀上”与“巨人同行”。
1993年,四通与松下合作,成立四通松下电工。同一年,段永基还成功与美国的康柏联姻,康柏作为美国PC行业的新星,正极力拓展全球市场,四通及时伸出橄榄枝,成为康柏电脑中国区总代理。次年四通又与康柏合资成立康柏(中国)有限公司,虽然只占股10%,但成为康柏全球25家公司中惟一一家合资公司。之后四通与康柏的关系逐年深化。
在前期成功的基础上,段永基拉来的巨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广。从美国的微软,康柏,到日本的松下,三井,三菱,不一而足。据统计,四通正式牵手过的外资企业仅日本就有12家,美国就有5家,而且相对集中在IT,电子,通信等高科技领域。
在把这些巨头领进中国的同时,四通本身也得到了切实的利益。这种利益不仅仅体现为引进技术和管理,还实实在在表现为产品销售利润与出口分成。段永基后来在出席某些场合的聚会时坦陈,四通的不少含资项目取得了15倍的回报。
段永基还主持设计了四通的两次中国式MBO,创造性地设立了员工持股会,解决了四通的产权归属问题,这至今仍然是不少中国企业家解决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企业产权问是,必然会参考的一个经典案例。
在产业化方面,段永基也具备远见卓识。除打印机领域之外,四通又试图开辟激光照排,金税工程等系列产品,既要避免产品过于单一,又要避免产业过于多元化。
然而,也许是过于超前,过于担心成为先烈等原因,四通步步都踩到了点上,但一步也没踩踏实。电脑代理成就了联想,激光照排成就了方正,税控打印机量后花落多家。段永基1999年被北京市政府“钦点”出任上市国企中关村科技的总裁。他为中关村科技选择的CDMA,歌华数据,电于政务、中广有线等业务,也都是浅尝辄止,不是画饼充饥,就是虎头蛇尾。
1997年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四通竟然在产品,销售,渠道网络,品牌,技术等各个方面都毫无建树,这期间套在明星企业家段永基头上的光环也越来越暗淡,外界对于他的负面评论也越来越多。
有评论认为,段永基是一个错位的企业家。段永基悲剧的根源在于他总是坐在民营公司的椅子上,打着政府的算盘,公司只有10亿元的规模,他却天天谋划着1000亿元的产业。
晚年的段永基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03年,在四通电子以11.7亿港元收购史玉柱旗下的脑白金和黄金搭档时,媒体质疑这两个产品已经老化,段永基是在替史玉柱套现。段永基对此解释说,四通这些年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源于客户定位有问题,过去的四通一直瞄准政府和企业,始终没有面对13亿消费者,这是四通最大的失误,收购脑白金和黄金搭档,恰好可以弥补四通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然而无论是牵手史玉柱买保健品,还是拉着黄光裕等大佬投资房地产,都没有能让段永基重获生机,段永基近几年带领旗下的公司左冲右突,仍然是毫无建树,反而更像是回光返照。到2005年,四通系不是爆出企业亏损的新闻,就是传出段永基被审计,双规和罚款的猛料段永基不可避免地从暇星走向了平庸。
勉强的“完美谢幕”
尽管经历了多次的沉浮,但段永基在中关村的地位一直难以撼动。他在四通集团董事长的席位上足足坐了17年,全面掌控中关村科技的时间超过8年,而新浪从其前身四通利方至今,只有16年的历史,也一直在段永基的掌控当中。
新浪堪称是段永基晚期最值得一提的投资。1993年12月,以王志东为首的创业团队接受了四通集团500万港币的投资,创办了四通利方,由四通持有80%的股份。从1997年到1999年,新浪网由四通利方脱胎而出并完成了3轮融资。不过随着频繁融资,四通集团的股权也被多次稀释。
为了削弱创业团队以及管理层的权利,2001年,段永基通过董事会成功将王志东逐出新浪,创业家与资本之间是否水火不容的深刻话题由此产生。同年,为了进一步控制新浪董事会,由段永基牵头,吴征杨澜夫妇以29%的阳光权益换取790万美元现金和10%新浪股权以及6%的期权。随后,段永基又与吴征合资成立阳光四通。通过这些合作,段永基如愿获得了新浪20.6%的股权,又一次增强了对新浪的控制,为其长期担任新浪董事长奠定基础。
段永基担任新浪董事长期间,新浪走马灯似的换CEO,十年中共换了五任CEO,依次是沙正治,王志东、茅道临、汪延和曹国伟。据说,这些CEO变换的幕后都贯穿了段永基的意志。
不可避免的是,在这些人事变换的游戏过程当中,新浪除了网络新闻始终保持了中国互联网媒体第一品牌的地位之外,在互联网游戏,无线增值业务、城市频道等方面都一一被竞争对手超越。给新浪带来压力的,不仅仅有老对手网易和搜狐,还包括后起之秀百度、盛大和腾讯等。
新浪在诸多领域落败之后,段永基已经不再认为新浪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了。自2003年以后,他就开始减持新浪的股票。资料显示,在2003年2月至2004年2月的一年时间里,作为新浪前最大股东的四通电子先后15次在纳斯克达抛售新浪股票,共获得1.47亿美元现金。段永基曾经无情地在公开场合宣称,他投资新浪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利。
所以当新浪方面宣布,段永基辞职,新浪副董事长汪延出任代理董事长一职,对于这一人事变动,外界普遍认为对于新浪而言,这是一个利好消息。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段永基在这个节点上离开,理由很简单,新浪本来就是段永基无心插柳的一个项目,然而这个项目却为其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作为一个投资人,资本与收益到了一定比例的时候转身离去很正常。”
也有人认为,段永基早就应该辞职,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管理者还是应该以互联网为事业的人来担任,而不应该是段永基这样的投资界人士,业界普遍希望这次高层人士变动能够为新演的经营带来转机。
段永基大概也没有想到,在他撤离新演,决定归隐的时候会有那么多人叫好。段永基和柳传志是相交多年的老朋友。1995年,在联想需要资金的时候,段永基力排众议为联想的4亿元贷款做了担保。对此,柳传志深为感激,后来在四通业绩不景气的时候,柳传志也不吝援手,帮助四通获得了巨额贷款,度过了难关。事实上,柳传志早就评论过老朋友段永基:“他永远踩在时代的节点上,不断转型、与时俱进,但能不能完美谢幕就很难说了。”
柳传志的言下之意可以理解为,段永基如果再折腾下去,有可能会像牟其中、顾雏军等人一样,身陷囹圄,以不得已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企业家生涯。因此当段永基离开中关村科技,然后又以比较体面的方式离开新浪之后外,界普遍认为这勉强可以看成是一次“完美谢幕”。
离开新浪之后的段永基,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
2008年3月31日晚,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对外宣布:董事长段永基离职,并辞去在董事会及薪酬委员会委员的职务汪延出任代理董事长。上述人事变动自宣布之日起生效。
这之后,媒体就再也没有了关于段永基行踪的报道。这位中国非公经济的领军人物,四通集团的创始人之一恍如人间蒸发一般,神秘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之外。
2007年11月,段永基辞去上市公司中关村科技副董事长和董事职务的时候,曾经有传言说老段要去非洲淘金,理由是在番港上市的四通控股当年6月曾经发布公告称,其与泛海集团等多家田内企业成立了一家合营公司,主要从事中东地区,非洲及其他国家的矿产资源勘探及其他配套业务。
在这家合营公司里,段永基个人占股20%以上,再加上四通控股持有的该公司16.67%的股份,段永基拥有绝对主导权,这正是2007年年底一度盛传“老段将要去非洲淘金”的消息源。然而是否真要去非洲淘金,并未得到段永基本人或他身边其他人的证实。
在痛苦中领悟清华精神
四通集团自创建以来,高层管理团队基本上都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段永基也不例外。段永基生于1946年7月,1965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学习,不过,清华带给段永基更多的是一些痛苦的回忆。
据段永基回忆,他进入清华之后,只在第一年上了不到10个月的课,文革就开始了,他们也跟着“闹革命”去了,学业全部被荒废了。刚开始段永基还是罢课闹革命的积极分子,但一段时间之后,段永基就对文革中的一些极端做法感到不满,成了逍遥派,成为革命小将们排挤的对象。
因为批评工宣队的一些做法,1970年,段永基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时候,意外地被分配到了甘肃省武都县工作。
对于这样一个下放边远地区的决定,段永基感到非常气愤,他坐在西去武都的火车上,前思后想,最终做出了一个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决定,他决定“抗拒”组织的安排。于是,段永基跳下火车“逃”回了北京。为此他付出了8年没有户口的代价,而这个代价的直接后果便是无法领到粮票,只能花高价买粮票,然后再去换粮食。当年段永基在北京,陷入山穷水尽地步的时候,偶尔得到了一位“贵人”的帮助,这位“贵人”推荐段永基去北京的一所中学担任代课老师,这样才解决了他的生存问题。
1978年,段永基和这个国家一起走到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32岁的段永基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考上北航研究生,对于他的意义不仅仅是“补课”。更意味着段永基重新获得了一个稳定的“铁饭碗”。毕业之后段永基被分配到了航天部621所,并很快被提拔为了一个研究室的副主任。
虽然清华带给了段永基很多痛苦回忆,但段永基还是对清华有很深厚的感情。2006年6月,段永基应邀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演讲时就表示,创业需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在创业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候就需要用清华精神来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永不言败,永不屈服,自强不息,这样才能走向真正的成功。”段永基说。
段永基还表示,虽然自己在运动中遭受排挤,学业、工作被耽搁了,但在那个特定年代的锻炼,也让他变得坚韧,耐压和沉稳。
从春风得意到几乎跳楼
1984年,中科院的万润南,沈国钧等人向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乡借了2万元钱,创办了四通新技术开发公司。这一年从中科院下海的柳传志也在中关村的一问小房子里,创办了中国科学院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也就是今天的联想。
段永基参与了四通的创建但由于有多年“无业游民”的经历,他舍不得立刻丢下航天部的“铁饭碗”。然而一年多之后,由于带着研究室里的同事搞创收,却遭受到上级的批评,血气方刚的段永基一气之下离开了研究室,正式加盟四通公司。
段永基在运营四通办公自动化业务期间,他主持生产的打字机系列产品,曾经囊括了当时中国办公自动化市场85%以上的份额,支撑了四通早期每年300%的高速增长,使四通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收入雄踞中关村科技公司的榜首。
1989年,段永基临危受命,全面接管了四通公司,他带领四通公司进行了“二次创业”,四通基本实现了集团化国际化,产业化和股份化。1993年的段永基可谓春风得意,此时他领导下的四通公司仍然坐在国内电子企业百强的首席上。这一年8月,四通旗下的四通电子(0409.HK)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一共发行了1.5亿股股票,募集资金2亿多港币。四通电子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大陆民营IT公司。
然而,好景不长,短暂的辉煌之后,四通很快就陷入了经营的低谷。段永基后来总结说,四通的问题主要出在产品研发上,他们没有找到一个能够给四通带来快速增长和更大贡献的新产品,却在市场定位方面犯了两个错误。
1992年,四通集团一年的净利润达4亿元,段永基开始主动转型,为四通公司寻找新的拳头产品。他们下大气力研发出激光照排技术,并将其产业化,开发出了国内领先的产品。在客户细分上,四通将产品定位为科技书刊出版社,而没有定位为报纸,由于科技书刊出版社当时没有钱购买四通的新产品,于是这个先进的技术只能胎死腹中,没有走向市场。
1993年,四通开始生产用于增值税系统的收款机。该产品的主要作用一是计费收款,二是开票就自动缴纳增值税,就像飞机的黑匣子,砸烂了,增值税交多少都还有记录。但在推广这项技术时,却遇到了困难。用段永基的话说就是:“遇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抵抗。”四通在沈阳做试点,有人往收款机里面倒茶水,倒咖啡,弄坏了说不能用了。其后,国务院曾经三次下令在全国推广这款收教机,结果都不了了之。
实业玩不转了就去玩金融。1997年,四通曾经允许一位金融学博士承包四通财务公司北京证券营业部驻武汉的派出机构,结果这位金融学博士以四通名义在武汉发行债券,骗走了2.4亿元,四通一直豪在鼓里。直到中央下令关闭武汉的金融债券市场,这件事才败露。但因为是以四通的名义进行的诈骗,同样也是受害人的四通还得赔偿这笔巨额债务。
“直到2002年我们才摆脱了财务危机,这三次失败是血的教训。”段永基坦言,“困难时我甚至想到了跳楼,那段经历,让我理解了小说《上海的早晨》当中,描写的解放前上海滩企业家生意失败之后跳楼的心情。”
走向平庸
李玉琢曾经在四通长期担任段永基的助手,他评价段永基才华横溢,精力充沛,说话有说服力,文章也写得很好,脑袋瓜子似乎永远都在转。在四通公司时,段永基早上8点以前必然出现在办公室里,离开办公室的时间一定是晚上10点钟以后。
而且段永基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他始终表现出异于常人的顽强斗志无论多么不利的局面,他都有办法渡过难关。可惜他的精力和智慧后来更多地消耗在了权力斗争和无穷无尽的折腾当中。
改革开放初期,也是四通的鼎盛时期,四通一家公司的纳税额占到了中关村所有公司纳税总和的60%以上。在当时的四通面前,联想、方正、紫光,用友等不过是一群小矮人。
当时段永基在管理和经营企业方面,也有很多创举。例如在国际化方面,段永基做得量早,动静也最大。他率先提出了办企业也要“站在巨人肩膀上”与“巨人同行”。
1993年,四通与松下合作,成立四通松下电工。同一年,段永基还成功与美国的康柏联姻,康柏作为美国PC行业的新星,正极力拓展全球市场,四通及时伸出橄榄枝,成为康柏电脑中国区总代理。次年四通又与康柏合资成立康柏(中国)有限公司,虽然只占股10%,但成为康柏全球25家公司中惟一一家合资公司。之后四通与康柏的关系逐年深化。
在前期成功的基础上,段永基拉来的巨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广。从美国的微软,康柏,到日本的松下,三井,三菱,不一而足。据统计,四通正式牵手过的外资企业仅日本就有12家,美国就有5家,而且相对集中在IT,电子,通信等高科技领域。
在把这些巨头领进中国的同时,四通本身也得到了切实的利益。这种利益不仅仅体现为引进技术和管理,还实实在在表现为产品销售利润与出口分成。段永基后来在出席某些场合的聚会时坦陈,四通的不少含资项目取得了15倍的回报。
段永基还主持设计了四通的两次中国式MBO,创造性地设立了员工持股会,解决了四通的产权归属问题,这至今仍然是不少中国企业家解决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企业产权问是,必然会参考的一个经典案例。
在产业化方面,段永基也具备远见卓识。除打印机领域之外,四通又试图开辟激光照排,金税工程等系列产品,既要避免产品过于单一,又要避免产业过于多元化。
然而,也许是过于超前,过于担心成为先烈等原因,四通步步都踩到了点上,但一步也没踩踏实。电脑代理成就了联想,激光照排成就了方正,税控打印机量后花落多家。段永基1999年被北京市政府“钦点”出任上市国企中关村科技的总裁。他为中关村科技选择的CDMA,歌华数据,电于政务、中广有线等业务,也都是浅尝辄止,不是画饼充饥,就是虎头蛇尾。
1997年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四通竟然在产品,销售,渠道网络,品牌,技术等各个方面都毫无建树,这期间套在明星企业家段永基头上的光环也越来越暗淡,外界对于他的负面评论也越来越多。
有评论认为,段永基是一个错位的企业家。段永基悲剧的根源在于他总是坐在民营公司的椅子上,打着政府的算盘,公司只有10亿元的规模,他却天天谋划着1000亿元的产业。
晚年的段永基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03年,在四通电子以11.7亿港元收购史玉柱旗下的脑白金和黄金搭档时,媒体质疑这两个产品已经老化,段永基是在替史玉柱套现。段永基对此解释说,四通这些年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源于客户定位有问题,过去的四通一直瞄准政府和企业,始终没有面对13亿消费者,这是四通最大的失误,收购脑白金和黄金搭档,恰好可以弥补四通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然而无论是牵手史玉柱买保健品,还是拉着黄光裕等大佬投资房地产,都没有能让段永基重获生机,段永基近几年带领旗下的公司左冲右突,仍然是毫无建树,反而更像是回光返照。到2005年,四通系不是爆出企业亏损的新闻,就是传出段永基被审计,双规和罚款的猛料段永基不可避免地从暇星走向了平庸。
勉强的“完美谢幕”
尽管经历了多次的沉浮,但段永基在中关村的地位一直难以撼动。他在四通集团董事长的席位上足足坐了17年,全面掌控中关村科技的时间超过8年,而新浪从其前身四通利方至今,只有16年的历史,也一直在段永基的掌控当中。
新浪堪称是段永基晚期最值得一提的投资。1993年12月,以王志东为首的创业团队接受了四通集团500万港币的投资,创办了四通利方,由四通持有80%的股份。从1997年到1999年,新浪网由四通利方脱胎而出并完成了3轮融资。不过随着频繁融资,四通集团的股权也被多次稀释。
为了削弱创业团队以及管理层的权利,2001年,段永基通过董事会成功将王志东逐出新浪,创业家与资本之间是否水火不容的深刻话题由此产生。同年,为了进一步控制新浪董事会,由段永基牵头,吴征杨澜夫妇以29%的阳光权益换取790万美元现金和10%新浪股权以及6%的期权。随后,段永基又与吴征合资成立阳光四通。通过这些合作,段永基如愿获得了新浪20.6%的股权,又一次增强了对新浪的控制,为其长期担任新浪董事长奠定基础。
段永基担任新浪董事长期间,新浪走马灯似的换CEO,十年中共换了五任CEO,依次是沙正治,王志东、茅道临、汪延和曹国伟。据说,这些CEO变换的幕后都贯穿了段永基的意志。
不可避免的是,在这些人事变换的游戏过程当中,新浪除了网络新闻始终保持了中国互联网媒体第一品牌的地位之外,在互联网游戏,无线增值业务、城市频道等方面都一一被竞争对手超越。给新浪带来压力的,不仅仅有老对手网易和搜狐,还包括后起之秀百度、盛大和腾讯等。
新浪在诸多领域落败之后,段永基已经不再认为新浪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了。自2003年以后,他就开始减持新浪的股票。资料显示,在2003年2月至2004年2月的一年时间里,作为新浪前最大股东的四通电子先后15次在纳斯克达抛售新浪股票,共获得1.47亿美元现金。段永基曾经无情地在公开场合宣称,他投资新浪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利。
所以当新浪方面宣布,段永基辞职,新浪副董事长汪延出任代理董事长一职,对于这一人事变动,外界普遍认为对于新浪而言,这是一个利好消息。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段永基在这个节点上离开,理由很简单,新浪本来就是段永基无心插柳的一个项目,然而这个项目却为其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作为一个投资人,资本与收益到了一定比例的时候转身离去很正常。”
也有人认为,段永基早就应该辞职,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管理者还是应该以互联网为事业的人来担任,而不应该是段永基这样的投资界人士,业界普遍希望这次高层人士变动能够为新演的经营带来转机。
段永基大概也没有想到,在他撤离新演,决定归隐的时候会有那么多人叫好。段永基和柳传志是相交多年的老朋友。1995年,在联想需要资金的时候,段永基力排众议为联想的4亿元贷款做了担保。对此,柳传志深为感激,后来在四通业绩不景气的时候,柳传志也不吝援手,帮助四通获得了巨额贷款,度过了难关。事实上,柳传志早就评论过老朋友段永基:“他永远踩在时代的节点上,不断转型、与时俱进,但能不能完美谢幕就很难说了。”
柳传志的言下之意可以理解为,段永基如果再折腾下去,有可能会像牟其中、顾雏军等人一样,身陷囹圄,以不得已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企业家生涯。因此当段永基离开中关村科技,然后又以比较体面的方式离开新浪之后外,界普遍认为这勉强可以看成是一次“完美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