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依据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阐述了教学设计的内涵,提出了多维的教学目标、多元的教学资源、生态的教学环境、生动的教学情境、发展的教学评价五个设计方略。
【关键词】教学设计 高职英语教学 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02-02
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整合,使教师的角色呈现多样化趋势。课前的“课程设计者和开发者”;课堂的“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策略的培训者、学习过程的评价者”;课后的“协助者和学习资源提供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学设计也就变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教学设计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面向教学系统、以对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情境、教学评价进行科学规划,创设可行程序,优化教学效果的策划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设计多维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处。设计之前,教师不仅要研究大纲和教材,更要研究学生。高职学生生源包括两个层次,初中毕业的五年制,高中毕业的三年制;在招生形式上又分为单招、定向招生、统招生、委培生。整体上都是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对学习英語心存畏惧心理、应付心理和对抗心理。
目标设计应从高职学生实际出发,体现广阔多维性、具体互动操作性、差异针对性、动态生成灵活性。①知识目标来源于文本或学生的需要,是必须要解决的重难点,不能过高、过远、过广,定位空泛。②能力目标是达成的“知识目标”条件,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互动性、具体性特点,不能单一、模糊。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什么样的方法促使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否尊重同伴和具有协作精神;要适度地留出发展时空,让他们自己去品味、讨论、判断、交流,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③素质目标不是学科教学的直接目标,但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实现教学预设与生成契合的连接点。体现文化素养,使学生学会汲取异族文化智慧,排除糟粕,形成本族文化的自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奠定民族情感,家国情怀。三个目标相互依存,但都只是为教学预设和生成做规划,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指令性计划,需留有余地。
二、创建多元性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有效展开提供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音频视频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教材是首选的教学资源。在设计时要慎防走进“误区”。不会取舍,错误地确定重难点;唯文本教教材;为了“人本”丢掉“文本”;强调“应试”舍弃“文本”。
1.优化教材资源。高职英语教材,围绕“职业”理念,关注学生基础、融合多种元素、精选英文素材、凸显语言实践、多维资源体系,是汇集学科重要思想文化和科学原理,编写的语料。教师对教材要达到懂、透、化、活的境界,科学地解读教材、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原版英语材料,要有适当地引进,选择吸纳,以添加相关文化背景和语料素材。还要注重英语基础教材与医学专业英语素材的对接,使之更符合学生专业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需求,为学生未来工作需求创造条件。
2.整合数字化资源。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数字化资源有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漫画等多种形态组成的电子素材,并形成了高度集成的数字资料库,具有超强功能,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筛选、重组、融入教学之中;也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选择相关辅助资料和有关网站信息的查阅和运用。
3.捕捉真实性的资源。真实性的教学资源源于现实生活方式和自然语言的实用语言素材。语料规范,可靠、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学生在学习中有可模拟的范例,有利于增强准确的语音、语调、语感和运用能力。如鼓励学生走进医院涉外病房,观察、倾听护患对话,体验和外籍患者的情感交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国外游客多的景区、商业网店实地学习,通过网路和“母语”国家朋友对话,都是可利用的真实性的学习资源。
三、构建生态性的教学环境
1.构建生态化的教学空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物理环境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生态因子,在设计中却是一个常被忽视的方面。如教师在教室中的位置,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师生距离近,学生则会认为被老师喜欢、赞同和友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果教师把自己固定在讲台,面对PPT,学生则会去干自己的事情。英语是需要多交流的语言学,所以教师在设计中需构建课堂多维生态环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交流活动。
2.构建绿色语境即创造平等、民主的和谐语境。教师作为生态主体的主导者,应有“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彻底消解“生态霸主”意识,尊重学生自尊心,尊重他们的天性和自然属性,尊重他们多样化的需求,把独享话语权转化为师生共同分享。
3.构建良性压力和低焦虑语境。良性压力和低焦虑的课堂文化,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活跃课堂氛围。学习氛围愉悦,易构建自然情景,学生在情景的助推下有可能自然而然说出,哪怕是读错、说错、闹笑话,也不会紧张压抑,相反更会获得语言成就感和价值感,彰显活力、发挥张力、展示形象,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四、创造生动性的教学情境
情境性教学活动,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学习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因而需开展情境性的语言交流活动。在活动预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现实的关联性,能将活动置于情境脉络之中,使学生能感知语言、体悟语境、汲取信息。
1.创设任务学习情境。 任务具有驱动作用。给学生一个主题任务,促使学生紧紧围绕任务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并以实践性形式完成任务。如每堂课给学生3—5分钟“热身”,学生以个体进入“热身区”,完成的演讲。具体内容和形式由学生自己定,但必须要讲,作为评价的内容之一。利用学生毕业期间,必需完成“毕业设计”和就业“推荐信”的任务,开展英文译写活动,并作为“终结性考核”的绩效。通过“任务驱动”创设情境,破解学习困境,开辟语言实用场地。 2.创造艺术展播情境“艺术展播”即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由学生自己编辑成英语文艺形式小节目进行表演。要求以小組为单位走进艺术,展播才艺。通过情景剧活动,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验获得语言认知、内化语言意义,增强听说能力。
3.创设专业特色情境。在情境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医学内容的语言输入,用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原动力。但由于学生的医学英语词汇量极其有限,只能将常用的、简单的,易记、易说、易理解的词汇和句子,组成对话交流。让学生“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如接送病人进院出院、注射前注射后、手术前手术后、晨护晚护、药物注意事项等等,这些常用的情境场景,由于“实用”,学生能愉快的接受,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4.创设背景学习情境。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英语教学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解决了传统英语教学的“背景信息”困惑。教师可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软件、网络信息链接,插入录音、录像、电影等,使背景学习显性化,为教学提供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情境,现场语境和交流实景。让学生领悟“本土”语言真实表达的特点、风格及规则,体悟真情实感,提升语言应用的方法。
五、实施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针对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提出的。它是从教与学的动态过程中,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融合的一种评价形式。实施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也可以从多方位检测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
1.实施诊断意义和能力发展的评价。将评价嵌入教学过程,以课堂为核心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主体是教师和参与评价的对象。重点是考察学生的参入学习过程的程度、情感投入、态度表现。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互动效果、任务完成、专题讨论、即兴演讲等,判断学生语言能力,诊断存在的问题。课堂评价要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前景尊重和关注,达成实现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基于活动模块检测的评价。以课外活动为辅,关注学生情境活动的评价。如对活动的组织、方案设计、实践操作、成果完成的质量、成果分享的数量、成果公报的形式。以此综合考查结果,检测学生的学习态度、效果和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评价主体由学生构成评价小组,决定成绩计数。
3.注重反思性评价。教学反思,是师生对教学实践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估,总结成功得以提升、寻找未破解的问题、失误之处、甚至是错误之点的教学活动。通过自我反省,获得指导教学的理性认识,再形成合理的新教学设计方案。在反思中,教师和学生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对教学实施状况和学习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与考量,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监控学习过程,反思学习行为和结果;另外教师还要不断审视设计方案,反思教学行为,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检测是否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目标的生成和达成。反思性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学生重在参与。
教学设计只是教学实践的前奏,是规划远景、编制蓝图,不是简单对教学过程的描绘,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完善的过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修正与反思。
参考文献:
[1]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2:141
[2]百度百科 词条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 标签教育,2016年度盘点
[3]康淑敏.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外语教学设计[J].Foreing Language World 2012.5
【关键词】教学设计 高职英语教学 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02-02
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整合,使教师的角色呈现多样化趋势。课前的“课程设计者和开发者”;课堂的“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策略的培训者、学习过程的评价者”;课后的“协助者和学习资源提供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学设计也就变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教学设计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面向教学系统、以对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情境、教学评价进行科学规划,创设可行程序,优化教学效果的策划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设计多维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处。设计之前,教师不仅要研究大纲和教材,更要研究学生。高职学生生源包括两个层次,初中毕业的五年制,高中毕业的三年制;在招生形式上又分为单招、定向招生、统招生、委培生。整体上都是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对学习英語心存畏惧心理、应付心理和对抗心理。
目标设计应从高职学生实际出发,体现广阔多维性、具体互动操作性、差异针对性、动态生成灵活性。①知识目标来源于文本或学生的需要,是必须要解决的重难点,不能过高、过远、过广,定位空泛。②能力目标是达成的“知识目标”条件,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互动性、具体性特点,不能单一、模糊。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什么样的方法促使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否尊重同伴和具有协作精神;要适度地留出发展时空,让他们自己去品味、讨论、判断、交流,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③素质目标不是学科教学的直接目标,但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实现教学预设与生成契合的连接点。体现文化素养,使学生学会汲取异族文化智慧,排除糟粕,形成本族文化的自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奠定民族情感,家国情怀。三个目标相互依存,但都只是为教学预设和生成做规划,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指令性计划,需留有余地。
二、创建多元性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有效展开提供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音频视频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教材是首选的教学资源。在设计时要慎防走进“误区”。不会取舍,错误地确定重难点;唯文本教教材;为了“人本”丢掉“文本”;强调“应试”舍弃“文本”。
1.优化教材资源。高职英语教材,围绕“职业”理念,关注学生基础、融合多种元素、精选英文素材、凸显语言实践、多维资源体系,是汇集学科重要思想文化和科学原理,编写的语料。教师对教材要达到懂、透、化、活的境界,科学地解读教材、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原版英语材料,要有适当地引进,选择吸纳,以添加相关文化背景和语料素材。还要注重英语基础教材与医学专业英语素材的对接,使之更符合学生专业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需求,为学生未来工作需求创造条件。
2.整合数字化资源。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数字化资源有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漫画等多种形态组成的电子素材,并形成了高度集成的数字资料库,具有超强功能,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筛选、重组、融入教学之中;也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选择相关辅助资料和有关网站信息的查阅和运用。
3.捕捉真实性的资源。真实性的教学资源源于现实生活方式和自然语言的实用语言素材。语料规范,可靠、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学生在学习中有可模拟的范例,有利于增强准确的语音、语调、语感和运用能力。如鼓励学生走进医院涉外病房,观察、倾听护患对话,体验和外籍患者的情感交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国外游客多的景区、商业网店实地学习,通过网路和“母语”国家朋友对话,都是可利用的真实性的学习资源。
三、构建生态性的教学环境
1.构建生态化的教学空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物理环境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生态因子,在设计中却是一个常被忽视的方面。如教师在教室中的位置,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师生距离近,学生则会认为被老师喜欢、赞同和友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果教师把自己固定在讲台,面对PPT,学生则会去干自己的事情。英语是需要多交流的语言学,所以教师在设计中需构建课堂多维生态环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交流活动。
2.构建绿色语境即创造平等、民主的和谐语境。教师作为生态主体的主导者,应有“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彻底消解“生态霸主”意识,尊重学生自尊心,尊重他们的天性和自然属性,尊重他们多样化的需求,把独享话语权转化为师生共同分享。
3.构建良性压力和低焦虑语境。良性压力和低焦虑的课堂文化,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活跃课堂氛围。学习氛围愉悦,易构建自然情景,学生在情景的助推下有可能自然而然说出,哪怕是读错、说错、闹笑话,也不会紧张压抑,相反更会获得语言成就感和价值感,彰显活力、发挥张力、展示形象,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四、创造生动性的教学情境
情境性教学活动,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学习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因而需开展情境性的语言交流活动。在活动预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现实的关联性,能将活动置于情境脉络之中,使学生能感知语言、体悟语境、汲取信息。
1.创设任务学习情境。 任务具有驱动作用。给学生一个主题任务,促使学生紧紧围绕任务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并以实践性形式完成任务。如每堂课给学生3—5分钟“热身”,学生以个体进入“热身区”,完成的演讲。具体内容和形式由学生自己定,但必须要讲,作为评价的内容之一。利用学生毕业期间,必需完成“毕业设计”和就业“推荐信”的任务,开展英文译写活动,并作为“终结性考核”的绩效。通过“任务驱动”创设情境,破解学习困境,开辟语言实用场地。 2.创造艺术展播情境“艺术展播”即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由学生自己编辑成英语文艺形式小节目进行表演。要求以小組为单位走进艺术,展播才艺。通过情景剧活动,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验获得语言认知、内化语言意义,增强听说能力。
3.创设专业特色情境。在情境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医学内容的语言输入,用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原动力。但由于学生的医学英语词汇量极其有限,只能将常用的、简单的,易记、易说、易理解的词汇和句子,组成对话交流。让学生“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如接送病人进院出院、注射前注射后、手术前手术后、晨护晚护、药物注意事项等等,这些常用的情境场景,由于“实用”,学生能愉快的接受,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4.创设背景学习情境。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英语教学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解决了传统英语教学的“背景信息”困惑。教师可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软件、网络信息链接,插入录音、录像、电影等,使背景学习显性化,为教学提供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情境,现场语境和交流实景。让学生领悟“本土”语言真实表达的特点、风格及规则,体悟真情实感,提升语言应用的方法。
五、实施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针对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提出的。它是从教与学的动态过程中,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融合的一种评价形式。实施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也可以从多方位检测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
1.实施诊断意义和能力发展的评价。将评价嵌入教学过程,以课堂为核心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主体是教师和参与评价的对象。重点是考察学生的参入学习过程的程度、情感投入、态度表现。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互动效果、任务完成、专题讨论、即兴演讲等,判断学生语言能力,诊断存在的问题。课堂评价要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前景尊重和关注,达成实现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基于活动模块检测的评价。以课外活动为辅,关注学生情境活动的评价。如对活动的组织、方案设计、实践操作、成果完成的质量、成果分享的数量、成果公报的形式。以此综合考查结果,检测学生的学习态度、效果和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评价主体由学生构成评价小组,决定成绩计数。
3.注重反思性评价。教学反思,是师生对教学实践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估,总结成功得以提升、寻找未破解的问题、失误之处、甚至是错误之点的教学活动。通过自我反省,获得指导教学的理性认识,再形成合理的新教学设计方案。在反思中,教师和学生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对教学实施状况和学习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与考量,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监控学习过程,反思学习行为和结果;另外教师还要不断审视设计方案,反思教学行为,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检测是否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目标的生成和达成。反思性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学生重在参与。
教学设计只是教学实践的前奏,是规划远景、编制蓝图,不是简单对教学过程的描绘,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完善的过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修正与反思。
参考文献:
[1]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2:141
[2]百度百科 词条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 标签教育,2016年度盘点
[3]康淑敏.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外语教学设计[J].Foreing Language World 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