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之所以确定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与“林彪事件”有很大干系。实际上,毛泽东对林彪的警觉早在“文革”伊始即见端倪。
1971年8月15日至9月12日,毛泽东到南方巡视。12日毛泽东回到丰台,又一次谈到进城以后,很少抓军队工作等问题。不料,第二天便发生林彪叛逃事件,此即著名的“九·一三事件”。
林彪拥兵自重及其阴谋败露后的外逃,对毛泽东精神打击很大,为此他大病一场。在这种背景下,“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在毛泽东头脑中逐步酝酿成熟,不久便正式宣布实施。
林彪事件后,在周恩来等不懈努力下,一大批被打倒的老干部纷纷被解放出来。1973年3月7日,邓小平也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一次,毛泽东与邓小平谈话时谈到,“各大军区司令员很久没有调动了”,问他怎么办?邓小平心领神会,随手将身前的茶杯“对换”了一下。随后,两人会心地笑了起来。
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在毛泽东书房兼会客室进行。政治局委员们用心聆听着毛泽东的讲话。对于他们中的多数人来讲,与其说是来参加党的会议,不如说是来接受长者的训导和教诲。
会上,毛泽东同时宣布了另一个重要决定。他指着刚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说:“现在,我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发个通知,当政治局常委、军委委员。政治局是管全部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我想政治局添个秘书长吧,你不要这个名义,那就叫参谋长吧。”
毛泽东继续谈论邓小平,他说:“我们现在请了一个参谋长。他呢,有些人怕他,但他办事比较果断。他一生大概是三七开。你们的老上司,我请回来了。政治局请回来了,不是我一个人请回来的。”
他又转过身对邓小平说:“你呢,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有刚,棉里藏针,外表和气,内部是钢铁公司。过去的缺点,慢慢改一改吧。”为了鼓励邓小平大胆工作,毛泽东又说:“不做工作就不会犯错误,一做工作总会犯错误的,不做工作本身也是一个错误嘛。”这些话,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赞许。
会议结束以后,根据这次会议决定,12月20日中央又召开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毛泽东接见了参加会议的全体高级将领。
毛泽东坐在书房中央,左首坐着朱德总司令,右首坐着邓小平。周恩来、江青等政治局委员分别站立在毛泽东的右后侧。王海容站在毛泽东的左后侧,担任将他的方言译成普通话的“翻译”。
接見开始后,毛泽东首先拍拍朱老总的肩膀,说:“这是好司令啊,是我们的红司令,不是黑司令。”两人简单说了几句话,毛泽东开始和站在一侧的肖劲光、陈士榘、田维新和马宁等4位高级将领一一握手、谈话。
之后,他再次提议并亲自指挥大家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唱完后,毛泽东开始对全体人员讲话。讲话中他还鼓励大家:“到一个新地方会有很多困难,但大家不要急,慢慢总会顺手的。”同时对于这次对调的时间、迎送方式和注意事项等,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
按议程,将由毛泽东宣布对调命令。毛泽东想给王洪文一次机会,好在将帅们面前树点威信,于是叫王洪文先点名。
王洪文刚刚当上副主席,年轻气盛,接过名单就大大咧咧地点起来,“许世友!”
没有答应。王洪文向会场看去,许世友脸色铁青,眼望着天花板,理也不理。他壮起胆子,又点了一次:“许世友!”
周恩来急忙救场。他拿过名册,看也不看,就先从其他司令员点起来:李德生、陈锡联、许世友……然后宣布:“现在请主席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命令!”这才算让王洪文下了台。
1973年12月22日,毛泽东正式签发命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具体情况如下: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对调。
当时全国共有11个大军区,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任职时间都不长,最长的也才4个月,所以他们三个原地未动。按照毛泽东的要求,正式命令下达后的10天内,各军区司令员必须到达新的工作岗位,每人可带10人以内的工作人员。结果,不到10天,各大军区司令员就全部提前到职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工作干净利落地顺利完成。
事后,邓小平谈起历史上这次司令员对调的必要性时指出:“这是因为毛主席很懂得领导军队的艺术,就是不允许任何军队领导干部有个团团,有个势力范围。一个领导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容易形成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容易形成团团伙伙,特别是掌握一个大战略方向的党政大权的高级领导干部,更应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可以说,这次调动是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党中央、毛泽东为保障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集中统一,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它对稳定当时的政治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1971年8月15日至9月12日,毛泽东到南方巡视。12日毛泽东回到丰台,又一次谈到进城以后,很少抓军队工作等问题。不料,第二天便发生林彪叛逃事件,此即著名的“九·一三事件”。
林彪拥兵自重及其阴谋败露后的外逃,对毛泽东精神打击很大,为此他大病一场。在这种背景下,“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在毛泽东头脑中逐步酝酿成熟,不久便正式宣布实施。
林彪事件后,在周恩来等不懈努力下,一大批被打倒的老干部纷纷被解放出来。1973年3月7日,邓小平也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一次,毛泽东与邓小平谈话时谈到,“各大军区司令员很久没有调动了”,问他怎么办?邓小平心领神会,随手将身前的茶杯“对换”了一下。随后,两人会心地笑了起来。
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在毛泽东书房兼会客室进行。政治局委员们用心聆听着毛泽东的讲话。对于他们中的多数人来讲,与其说是来参加党的会议,不如说是来接受长者的训导和教诲。
会上,毛泽东同时宣布了另一个重要决定。他指着刚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说:“现在,我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发个通知,当政治局常委、军委委员。政治局是管全部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我想政治局添个秘书长吧,你不要这个名义,那就叫参谋长吧。”
毛泽东继续谈论邓小平,他说:“我们现在请了一个参谋长。他呢,有些人怕他,但他办事比较果断。他一生大概是三七开。你们的老上司,我请回来了。政治局请回来了,不是我一个人请回来的。”
他又转过身对邓小平说:“你呢,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有刚,棉里藏针,外表和气,内部是钢铁公司。过去的缺点,慢慢改一改吧。”为了鼓励邓小平大胆工作,毛泽东又说:“不做工作就不会犯错误,一做工作总会犯错误的,不做工作本身也是一个错误嘛。”这些话,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赞许。
会议结束以后,根据这次会议决定,12月20日中央又召开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毛泽东接见了参加会议的全体高级将领。
毛泽东坐在书房中央,左首坐着朱德总司令,右首坐着邓小平。周恩来、江青等政治局委员分别站立在毛泽东的右后侧。王海容站在毛泽东的左后侧,担任将他的方言译成普通话的“翻译”。
接見开始后,毛泽东首先拍拍朱老总的肩膀,说:“这是好司令啊,是我们的红司令,不是黑司令。”两人简单说了几句话,毛泽东开始和站在一侧的肖劲光、陈士榘、田维新和马宁等4位高级将领一一握手、谈话。
之后,他再次提议并亲自指挥大家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唱完后,毛泽东开始对全体人员讲话。讲话中他还鼓励大家:“到一个新地方会有很多困难,但大家不要急,慢慢总会顺手的。”同时对于这次对调的时间、迎送方式和注意事项等,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
按议程,将由毛泽东宣布对调命令。毛泽东想给王洪文一次机会,好在将帅们面前树点威信,于是叫王洪文先点名。
王洪文刚刚当上副主席,年轻气盛,接过名单就大大咧咧地点起来,“许世友!”
没有答应。王洪文向会场看去,许世友脸色铁青,眼望着天花板,理也不理。他壮起胆子,又点了一次:“许世友!”
周恩来急忙救场。他拿过名册,看也不看,就先从其他司令员点起来:李德生、陈锡联、许世友……然后宣布:“现在请主席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命令!”这才算让王洪文下了台。
1973年12月22日,毛泽东正式签发命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具体情况如下: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对调。
当时全国共有11个大军区,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任职时间都不长,最长的也才4个月,所以他们三个原地未动。按照毛泽东的要求,正式命令下达后的10天内,各军区司令员必须到达新的工作岗位,每人可带10人以内的工作人员。结果,不到10天,各大军区司令员就全部提前到职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工作干净利落地顺利完成。
事后,邓小平谈起历史上这次司令员对调的必要性时指出:“这是因为毛主席很懂得领导军队的艺术,就是不允许任何军队领导干部有个团团,有个势力范围。一个领导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容易形成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容易形成团团伙伙,特别是掌握一个大战略方向的党政大权的高级领导干部,更应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可以说,这次调动是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党中央、毛泽东为保障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集中统一,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它对稳定当时的政治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