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 美丽乡村 绿色产业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so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三峡库区的湖北省宜昌市近年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建设、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坚持“尊重自然、制度引领、城乡联动、四化同步”等原则,初步形成了以“生态城市、美丽乡村、绿色产业”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宜昌模式”对依法治国背景如何破解生态文明建设日益突出的“制度困境、成本困境、模式困境”等难题,为各地当前及今后相当一定时期的实际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生态城市:从“建筑节能”到“三个绿色化”
  宜昌地处湖北省西部,是三峡大坝核心区,宜昌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目前城区园林绿化总面积达547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为41.25%和35.88%,公园绿地总面积1175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15平方米。
  宜昌市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牢牢把握“绿色决定生死”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城市、乡村、产业”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设“特优特美、大强优美”新宜昌的战略目标,把城市建设、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展现宜昌的绿色之美、自然之美和生态之美。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宜昌以“建筑节能”为抓手奠定城市建设基础,并制定“三个绿色化”努力目标。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是宜昌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初步探索阶段,建筑节能工作稳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势头良好,生态城市建设初见端倪。一是强化新建建筑节能。严格执行建筑节能“专项设计、专项审查、专项施工、专项监理、专项监督和专项验收”管理制度,保障全市公共建筑执行50%节能标准,居住建筑执行65%低能耗标准。2014年前9个月,就完成新建节能建筑面积398.2万平方米。二是加快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在市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大型公建项目中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截至2014年10月,宜昌市共有5个项目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建筑面积12.43万平方米,正在设计和申报绿色建筑标识评价的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三是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全市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力度,在学校、医院、酒店等公共公益性建筑中率先推广。截至目前,经16次专家评审会评审,全市审批公示的示范项目149个,总建筑应用面积357.26万平方米。四是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014年全市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达75.6万平方米,其中既有公共建筑改造面积11.3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改造面积64.3万平方米。五是加强建筑节能产品推广应用,开展“禁实”“禁现”工作。
  “十三五”期间,宜昌市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典型示范、整体推进;政策激励、规范约束;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构建“建筑绿色化、基础设施绿色化、配套产业绿色化”“三个绿色化”的生态城市发展新格局。仅以建筑绿色化为例,宜昌市计划自2015年1月1日起,1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房地产项目、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中心城区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20年,实现宜昌绿色建筑发展总体水平居中部地区前列,并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生态城区。
  为实现“三个绿色化”,宜昌市拟定了部门联动、试点示范、技术支撑、政策激励等七个方面的推进措施,以期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有效推动发展模式。今后,宜昌市将全力推进城市建设步入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让绿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城市文化,一种人人可以参与的行为和时尚。
  二、美丽乡村:从“一村一景”到“全域景区”
  驱车行进在湖北省宜昌市城区至“三峡人家”景区的路上,群山峰峦叠嶂、连绵起伏,山间云蒸霞蔚、溪水蜿蜒,碧山秀水间依稀点缀着一处处具有鲜明峡江风格的白墙黛瓦民居村落,一幅幅生动秀美的画卷展现眼前。
  宜昌市通过“生态人居工程、生态环境工程、生态文化工程”等,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每年“每个县市区建成2个以上宜居村庄、每个镇建成1个以上特色村庄、每个县完成15个以上村庄环境整治”目标,制定工作进度。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宜昌市非常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发放到全市6000多个自然村,引导基层组织规范建设。目前,在全市1336个行政村中,已有750个村完成了规划编制,18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重点村、11个“四化”同步示范镇所辖的194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在村域规划的统领下,村庄整治建设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并形成体系。
  为科学指导并促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宜昌市还制订出台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培训了逾1.5万名管理人员和建筑工匠。同时,该市进一步明确了有关部门和县市区美丽乡村建设的职责和任务,并将其纳入市对县市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每月向该市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市住建委定期对各县市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宜昌市还整合建设、环保、农业、水利、交通、林业等部门的相关资金,重点抓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村道硬化等项目建设。近3年来,全市共建成乡镇无害化垃圾处理场16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43座,购置密闭式垃圾中转车56辆,配备乡村保洁员3690人,63%的农村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该市因地制宜选择垃圾处理方式,平原和丘陵地区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方式,山区则实行“户收集、村转运、乡镇填埋”模式。当阳、远安等市县基本实现了全域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2013年8月,宜昌市远安县率先提出了“全域景区化”战略。远安找到著名的非营利环保组织北京绿十字,借助该组织,远安网罗了国内外规划、城建、设计等领域的300多位顶尖专家,实施全域规划、全域生态、全域美化、全域养生,创建美丽乡村、打造精品景区,大到一个景区,小到一间茅草房,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和严格审核。长阳县也提出“全域旅游、全景规划”理念,按照“政策围绕旅游转、资金围绕旅游算、项目围绕旅游办”的思路,突出建设“十大重点旅游项目、十大旅游重点村、十大重点农家乐”,加快方山石林、清江春天、盐池温泉、云榭山庄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和清江画廊转型升级步伐。   “全域景区”战略目前已收到成效,游客量、旅游综合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2014年前5个月,远安县旅游综合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38.5%。远安县委书记周正英说:“我们先慢慢打造景区,把乡村、人文资源找出来,保护下来……20年、50年后,当树更大了,远安更美了,旅游超过工业,那才是最幸福的时刻。”
  三、绿色产业:从“调和色”到“生命线”
  在2014年举办的“首届中国(武汉)绿色产品交易会”上,宜昌市44家参展企业交易总额突破5.8亿元;2014年底,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举行的项目签约仪式上,涉足生态旅游、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9大“绿色”项目成为绝对主角,当场达成43.6亿元的合作协议。两次签约数据,彰显了宜昌绿色产业的实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宜昌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培植绿色产业,奏响绿色发展的激越乐章。
  为山河添彩,让GDP变“绿”,为民生造福,宜昌人民在经济领域对绿色的向往超越了过去任何阶段。为实现绿色发展,宜昌市主动舍弃了许多曾经流金淌银的产业,将产业是否绿色看成事关“千秋万代”的“生命线”。
  网箱养殖曾是许多县区的农业支柱产业。据统计,2013年之前全市三峡库区支流、河汊内共架设网箱7153口,主要养殖中华鲟鱼、长江肥鱼等高端品种。为确保三峡水库水质安全,宜昌市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全部取缔了网箱养殖。
  放眼如今的宜昌全域,以绿色为标签的产业千帆竞发,创业激情与创新热望四处迸发。以沿江万亿经济走廊为平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游做旅游;中游做服务;下游做工业。为此,宜昌潜心勾勒了一个新的轮廓。以宜昌高新区、宜昌新区、三峡国家旅游度假区、三峡枢纽港区为平台,突出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六大千亿产业”,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富有宜昌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闻名的秭归县,筑牢树立“绿水青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并抓”的生态文明之路。素有“小林海”之称的远安县,森林覆盖率达74%。县委、县政府提出“把绿色发展作为生命线”,下力做活“绿文章”。全县GDP由2011年的101亿元跃至2014年的178亿元,其中绿色GDP为142亿元,占到了79.8%。
  目前,宜昌市初步形成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7%以上。近年来,宜昌已成功斩获国家第一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示范城市等金字招牌。预计2016年,宜昌的精细化工和食品饮料总产值都将突破180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总产值将突破1600亿元,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将突破1000亿元。
  四、借鉴“宜昌模式” 破解“生态困境”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预见的是,各地将出现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热潮。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许多困境,概括而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制度缺失困境、成本过大困境、模式雷同困境。上述这些困境,宜昌市过去也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得到了破解,有的仍需要不断探索。因此,总结“宜昌模式”的基本经验,对其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极具实践和借鉴意义。
  “尊重自然、制度引领、城乡联动、四化同步”是宜昌市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探索出的基本经验。
  “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原则在宜昌市城市园林建设中得到较好体现和落实,对如何破解生态文明建设中模式雷同困境具有借鉴意义。按照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基本准则,以打造“青山绿水、山水相连,城外群山环抱,城中绿地成串、条块结合、纵横贯通”的峡江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不断塑造自身园林特色。2006年宜昌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名并授牌,2009年顺利通过复查,2014年宜昌市委市政府确定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目标。经过多年创建和不断巩固,宜昌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生态理念明显增强,城市魅力显著提升,宜昌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园林绿化为促进宜昌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制度引领”是宜昌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目前成功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如何发挥法律和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宜昌市这些较为成功的探索和尝试,具有借鉴意义。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赋予设区的市地方人大立法权”改革措施之前,宜昌市已经通过人大决议等“准立法”方式,设立了永久性保护绿地、永久性保护山体、永久性保护水域等生态红线区域。这些探索和改革,为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立法、守法、执法”提供了有益借鉴。
  “城乡联动、四化同步”是宜昌市生态文明建设最为突出的特色,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破解成本过于高昂困境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以治理农村“白色污染”为例,各地过去都以为要想根治必须有巨大的资金投入作保障,而这些巨额资金投入是县级财政无法承担的。但远安县的经验表明,第一年因为基础设施等投入过大,花费接近2000万元。等基础设施配套后,机制制度建立后,每年只需约600万元的资金。
  “宜昌模式”表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要坚持“城乡一体、城乡联动”,坚持“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道路。
  “生态文明”已成为时代的重要主题,让我们期盼更多“宜昌模式”出现,培育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文化,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永续发展。
  (执笔:张军。调研组成员:黄全权、曹波、康凯、贾相莉、徐杰、王剑锋、王群)
其他文献
推行省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建立省政府权力清单运行平台是2014年安徽省政府改革工作要点明确的重点改革事项。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行省级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通知》(皖政〔2014〕29号)要求,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济信息中心具体实施安徽省政府权力清单运行平台建设。2014年4月以来,在委党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省经济信息中心积极谋划、扎实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开展相关调研、编制建设方案。为
期刊
近日,陕西省作为全国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试点省份,顺利将55户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数据通过互联网准确、实时地上传到国家节能中心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国家平台,标志着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成功,率先成为全国首个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数据实时监测的省份。  2013年底,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2014—2015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总体要求,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
期刊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与前期刺激性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只有改革,才能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看深化改革的力度。2014年,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牢牢把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一主线,多项改革从设计进入落实层面。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做好改革工作
期刊
2015年,沈阳市农村工作的重点是要抓好“三个改革”,即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运营机制;抓好企业改革,强化改革创新、管理增效和安全稳定;抓好土地改革,稳妥推进“9+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化有序流转新模式,并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三高农业”。抓好高端精品农
期刊
近日,在山东威海,家住威海孙家疃半月湾的徐大爷因为发烧引起抽搐,家中无线座机上的红键被按下后,12349居家服务呼叫中心立即收到弹窗信息,随后话务员帮助老人联系医院,使老人化险为夷。  在环翠区鲸园街道古岭社区徐明玉老人家中,笔者看到了这部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无线座机。整个话机上的数字比正常电话数字大,上面有两个键特别显眼,绿键“一键通”是“12349”的免提键,一按就能接通热线;红键“SOS”是紧急
期刊
摘要:目前,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国内利率体系也随之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化调整。就近些年金融市场的发展态势看,各行更加灵活的利率体系的推出也伴随着一定的金融风险,反映着国内利率监管的改进方向。通过对利率市场化更加深刻的解读以及各金融机构更加成熟的经营管理,我国的利率体系将会在市场化的大趋势下获得巨大的动力,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关键词:利率体系 利率市场化 比较  一、前言  在日
期刊
摘要:通过对乘客、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公司以及客管处的问卷调研和走访后,我们发现打车软件对社会各界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主要就现状、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四方面对打车软件进行分析。在新的形势下,公共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打车难 利弊 改进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快的、嘀嘀等打车软件近年来开始在北京、南京等地应运而生,并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但
期刊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养老服务业走入中国人的视野。十八大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但是一年多来,效果远低于预期,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还需要更深力度、更接地气的改革,特别是要解决如何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参与到体系建设中来的难题。为此作者对辽宁省抚顺市就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重
期刊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意见》围绕既要保护农户承包权益,又要放活土地经营权的目标,提出了实施农地 “三权分置” 改革的重大举措,这是我国土地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三权分置”,就是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当前,大量劳动力离开农村,农民出现了分化,承
期刊
摘要:目前,面对国内外商业先进服务体系、电商崛起以及成本控制等因素的严重冲击,传统商业和零售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该领域的信用风险问题引起关注。为提高信用评级的客观准确性,本文以商业企业财务信用评级为例,提出分行业评级的观点,讨论将行业景气指数纳入企业信用评级模型的方法,为量化信用评级中的行业整体影响因素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信用评级 指标景气调整 商业企业  信用评级是针对债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