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变革教育观念、应对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钢琴专业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的特点,从培养目标、师资、教学内容与形式、课程设置角度,探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复合型钢琴人才培养教学及模式。
关键词:钢琴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已基本形成中央与地方两级管理的格局,地方高校承担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具有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方特征,为地方培养适应社会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办学的宗旨和首要任务。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标准的不断提高,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如何根据其所处的地域、层次和条件来合理定位专业人才的培养,并确定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如何与时俱进摒弃旧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加强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培养复合型人才,办出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特色,是当前地方高校发展中亟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所谓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指高等学校在一定时间和学历层次条件下,将有一定跨度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的交叉渗透,使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优化组合,成为专业迁移能力较强的、一专多能型人才的教育过程,具备这种知识、能力、技能的人即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复合型的现代人才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高等教育音乐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内涵界定中可以看出,其外部理论依据与通识教育、专才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其内部理论依据可归结为人的“知识龛”结构理论。[1]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到了关于复合型人才建设的相关要求,反映出复合型人才的数量与市场需求失衡,复合型人才相关研究欠缺、不成熟。复合型钢琴专业人才是复合型人才的一种类型,是一种新的音乐人才规格,它与基础性音乐人才和应用性音乐人才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之中的钢琴专业人才培养,应把学生的学科交叉及复合放在突出位置。
从目前地方高校钢琴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已很难适应和满足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的时期,应从概念、特征、培养目标等方面深刻认识复合型钢琴人才的内涵,提出复合型钢琴人才建设策略,构建符合地方的复合型钢琴人才培养模式,丰富音乐人才的内涵,扩大音乐人才的规格。因此,本文以钢琴专业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的特點,探究建立并完善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钢琴人才教学机制和模式,进一步推进地方高校艺术专业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建设。
1 培养目标与定位
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兼具表演与教学能力的钢琴师资,即能够准确演奏初级、中级、高级的钢琴作品,包括独奏、合奏、和技术性练习曲,同时能运用钢琴有效地开展个别课与集体课的教学的教师,培养与不同年龄段对象的沟通能力,了解独立工作室的相关知识等。
2 复合型的钢琴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钢琴专业人才,首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本质、特点、规律以及如何实施教育的理想、认识和看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渗透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贯穿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在教学目的上,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以和谐统一发展。在教学方法上,树立新的学习观,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强调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采取研究式、讨论式、学导式等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进行知识的发现与探究活动,最终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其次,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建设一个具有完善知识体系、科研能力以及优秀教学能力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才能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学生。复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艺术教育科研能力,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人文学科知识。此外,要加强合作,学校可通过内外兼修的办法,一方面强化本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另一方面聘请优秀的校外导师,通过相互学习、合作来打造合格的教师团队。本校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对于人才市场的需求与要求敏感度不够,因此借助外力,深入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学校和相关音乐文化部门,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增强合作意识,促使教学方法、手段及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顺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3 拓宽教学内容与形式
传统钢琴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过于单一,复合型钢琴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应注重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对专业课程自身而言,需拓展教学内容,并注重在钢琴音乐的多样化与本土化基础上,从学科交叉与渗透入手,帮助学生把所学的各门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以音乐发展为主线,以作品为核心,辅以相关知识的学习,注重钢琴音乐的创造性与实践性,鼓励探索与创编。拓展后的教学内容将音乐文化、理论知识及钢琴演奏技巧相结合,重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使其涵盖演奏技能(独奏、合奏)、技术理论、钢琴文献研究、钢琴音乐发展史、音乐教学理论、音乐学理论等方面,强调表演与教学实践,使学生不仅会弹,还会教、伴奏,更会学习和研究。
丰富的内容必须与多样的教学形式相适应,构建多元开放的教学形式。面对多元的教学个体,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有计划地选择教学形式,例如个别与集体课形式相结合。个别课要因材施教,从学生个性出发,以学生为本,在学生具体操作阶段,按照确定问题、找出原因、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步骤开展教学;钢琴集体课中,教学内容要从作品学习、和声学习、即兴弹奏、视奏学习和合奏学习六个环节入手,通过教学对话与合作,使学生合作、互帮互学、互教互学。再如,开设钢琴教学研讨课、钢琴教学工作坊等授课形式,利用互动性、参与性、开放性等特点,组织学生观摩,参加讲座,通过现场教学、现场操作和现场交流,加强音乐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学能力,拓宽钢琴音乐的文化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善于接受与学习。 4 建设特色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和基本内容。培养复合型钢琴专业人才,课程体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拥有丰富而深广的知识,形成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突破传统专业概念,调整专业结构。根据学校特点和优势,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使专业方向模块更加符合复合型人才对专业的要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改变专业设置过多、过窄、过细、“专门化”色彩太浓的问题。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现跨学科结合,这种结合不是简单地将艺术专业与某专业相加,而是二者重组与整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专业的结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本校资源,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培养方案。同时还要重视通识教育,提倡整体知识观,使钢琴教育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学生不仅要学习钢琴表演与钢琴教学的方法,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个领域的知识,不仅强调基本技能的专业化,还强调每个学生都应具有“丰富的学习经验”。将学科内部专业化纵向思维的训练和其他跨学科知识的横向思维训练有效复合,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综合型钢琴专业人才。
总之,复合型人才培养反映了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复合型钢琴专业人才培养应因校制宜,虽然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一专多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不同高校办学类型、层次、办学定位、人才培養模式不同,不能盲目照搬国外或其他高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努力培养有特色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耿华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4):11.
[2] 周世斌.面向世纪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J].中国音乐教育,1999.
[3] 朱春花.从我国高等教育演变浅论复合型人才培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
[4] 林雯.当前我国艺术人才培养、需求状况及其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9.
[5] 李小莹.当代美国高等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胡琼方(1981—),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关键词:钢琴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已基本形成中央与地方两级管理的格局,地方高校承担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具有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方特征,为地方培养适应社会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办学的宗旨和首要任务。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标准的不断提高,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如何根据其所处的地域、层次和条件来合理定位专业人才的培养,并确定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如何与时俱进摒弃旧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加强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培养复合型人才,办出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特色,是当前地方高校发展中亟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所谓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指高等学校在一定时间和学历层次条件下,将有一定跨度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的交叉渗透,使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优化组合,成为专业迁移能力较强的、一专多能型人才的教育过程,具备这种知识、能力、技能的人即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复合型的现代人才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高等教育音乐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内涵界定中可以看出,其外部理论依据与通识教育、专才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其内部理论依据可归结为人的“知识龛”结构理论。[1]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到了关于复合型人才建设的相关要求,反映出复合型人才的数量与市场需求失衡,复合型人才相关研究欠缺、不成熟。复合型钢琴专业人才是复合型人才的一种类型,是一种新的音乐人才规格,它与基础性音乐人才和应用性音乐人才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之中的钢琴专业人才培养,应把学生的学科交叉及复合放在突出位置。
从目前地方高校钢琴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已很难适应和满足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的时期,应从概念、特征、培养目标等方面深刻认识复合型钢琴人才的内涵,提出复合型钢琴人才建设策略,构建符合地方的复合型钢琴人才培养模式,丰富音乐人才的内涵,扩大音乐人才的规格。因此,本文以钢琴专业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的特點,探究建立并完善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钢琴人才教学机制和模式,进一步推进地方高校艺术专业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建设。
1 培养目标与定位
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兼具表演与教学能力的钢琴师资,即能够准确演奏初级、中级、高级的钢琴作品,包括独奏、合奏、和技术性练习曲,同时能运用钢琴有效地开展个别课与集体课的教学的教师,培养与不同年龄段对象的沟通能力,了解独立工作室的相关知识等。
2 复合型的钢琴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钢琴专业人才,首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本质、特点、规律以及如何实施教育的理想、认识和看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渗透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贯穿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在教学目的上,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以和谐统一发展。在教学方法上,树立新的学习观,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强调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采取研究式、讨论式、学导式等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进行知识的发现与探究活动,最终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其次,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建设一个具有完善知识体系、科研能力以及优秀教学能力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才能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学生。复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艺术教育科研能力,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人文学科知识。此外,要加强合作,学校可通过内外兼修的办法,一方面强化本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另一方面聘请优秀的校外导师,通过相互学习、合作来打造合格的教师团队。本校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对于人才市场的需求与要求敏感度不够,因此借助外力,深入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学校和相关音乐文化部门,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增强合作意识,促使教学方法、手段及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顺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3 拓宽教学内容与形式
传统钢琴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过于单一,复合型钢琴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应注重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对专业课程自身而言,需拓展教学内容,并注重在钢琴音乐的多样化与本土化基础上,从学科交叉与渗透入手,帮助学生把所学的各门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以音乐发展为主线,以作品为核心,辅以相关知识的学习,注重钢琴音乐的创造性与实践性,鼓励探索与创编。拓展后的教学内容将音乐文化、理论知识及钢琴演奏技巧相结合,重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使其涵盖演奏技能(独奏、合奏)、技术理论、钢琴文献研究、钢琴音乐发展史、音乐教学理论、音乐学理论等方面,强调表演与教学实践,使学生不仅会弹,还会教、伴奏,更会学习和研究。
丰富的内容必须与多样的教学形式相适应,构建多元开放的教学形式。面对多元的教学个体,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有计划地选择教学形式,例如个别与集体课形式相结合。个别课要因材施教,从学生个性出发,以学生为本,在学生具体操作阶段,按照确定问题、找出原因、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步骤开展教学;钢琴集体课中,教学内容要从作品学习、和声学习、即兴弹奏、视奏学习和合奏学习六个环节入手,通过教学对话与合作,使学生合作、互帮互学、互教互学。再如,开设钢琴教学研讨课、钢琴教学工作坊等授课形式,利用互动性、参与性、开放性等特点,组织学生观摩,参加讲座,通过现场教学、现场操作和现场交流,加强音乐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学能力,拓宽钢琴音乐的文化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善于接受与学习。 4 建设特色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和基本内容。培养复合型钢琴专业人才,课程体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拥有丰富而深广的知识,形成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突破传统专业概念,调整专业结构。根据学校特点和优势,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使专业方向模块更加符合复合型人才对专业的要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改变专业设置过多、过窄、过细、“专门化”色彩太浓的问题。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现跨学科结合,这种结合不是简单地将艺术专业与某专业相加,而是二者重组与整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专业的结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本校资源,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培养方案。同时还要重视通识教育,提倡整体知识观,使钢琴教育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学生不仅要学习钢琴表演与钢琴教学的方法,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个领域的知识,不仅强调基本技能的专业化,还强调每个学生都应具有“丰富的学习经验”。将学科内部专业化纵向思维的训练和其他跨学科知识的横向思维训练有效复合,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综合型钢琴专业人才。
总之,复合型人才培养反映了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复合型钢琴专业人才培养应因校制宜,虽然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一专多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不同高校办学类型、层次、办学定位、人才培養模式不同,不能盲目照搬国外或其他高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努力培养有特色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耿华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4):11.
[2] 周世斌.面向世纪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J].中国音乐教育,1999.
[3] 朱春花.从我国高等教育演变浅论复合型人才培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
[4] 林雯.当前我国艺术人才培养、需求状况及其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9.
[5] 李小莹.当代美国高等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胡琼方(1981—),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