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是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学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运用行动导向法引导学生“边绘边学、边学边绘、边学边识、边识边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持续的学习行为和习惯。
【关键词】中职行动导向教学法工程制图
一 行动导向教学法理论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的理性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它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获取知道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自行进行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学习效果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学习能力同步提高。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学习模式,“行为”意为“所作所为”,“导向”意为以“行为”作向导。在职业教育中,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通过对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因素的重组,创设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过程,这个过程期望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适应工作行为。由此可见,行为导向教学法与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是吻合的。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职业教育教学策略。学习的成效使学习主体得以持续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重现与锻炼,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本专业知识能力,多项适应工作的能力、跨专业学习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集体相处的能力、负责能力等)。
二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及实施过程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文化课基础普遍薄弱。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且易受外界干扰。为什么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是不是我们没有找到开启他们智慧的钥匙?初中阶段的应试教育造成他们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的不统一:一方面他们因为有对自身职业行为能力的需求而渴望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他们对学习习惯性地采用应试的态度来应付或逃避。在课堂上,他们时而这种心理占上风,时而另一种心理占上风,造成情绪波动,成绩下降,久而久之,当他们想学的时候,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根据《工程制图》的主要教学任务,我们以“边繪边学、边学边绘、边学边识、边识边学”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导向,即以教师为主导,针对学生基础薄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根据认知规律、记忆规律,把所学引伸到所用,把所用联系到所学,降低记忆干扰,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学生所能接受的几个阶段,减少学生认知难度,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学生的基本能力,以语言为教学载体把认知、练习、记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有节奏、有效果的教学互动,形成对《工程制图》学习过程的全程导向。不同阶段,对学生学习行动导向的内容应有所变化,具体为:
第一阶段,对学生学习行动的导向是“绘图”。中职生基础较薄弱,层次各不相同,形成原因也不一样。为了减小这种差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阶段,利用学生拥有的对图形的记忆和绘图的基本能力来组织教学,师生之间以“绘图”为平台展开教学互动,采用举重若轻的心理暗示方法:要求学生画好和画快,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胜心。从最简单的线段的平分→线段的任意等分→圆的等分→……→平面图形。在绘图过程中,掌握绘图工具的正确使用、图线知识、几何作图技巧等相关绘图知识和技能,把对知识巩固、应用能力的要求隐藏在对绘图熟练度的要求当中,从初学乍练到驾轻就熟再到融会贯通。在此阶段,随着学生精力和情感的投入,绘图知识的增加和能力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提高,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学生的制图能力是以图的形式来表达的,绘图能力将成为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瓶颈。想得到,绘得出,绘得既快又好,必将对该门课程及其他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在此阶段,教师的亲自演示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
第二阶段,对学生学习行动的导向是“学”。学生的绘图能力此时成为学生学习新知和巩固新知的工具,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新知识向识读工程图和钢筋图进行导向,做好向“识图”的知识及记忆链接。
第三阶段,对学生学习行动的导向是“识图”。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一张工程图或钢筋图中的信息识读起来会觉得多而且有难度。所以,“识图”的过程还是要把它当作再学习及巩固、应用的过程来加以导向。
下面以牟明主编的《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制图与识图习题集》为教材,举例说明“基本视图及向视图”的讲授。
“基本视图及向视图”教学内容应该属于第二个阶段,运用模型教学以导“学”为主,以“工程图”和“钢筋图”进行知识及记忆链接导向为辅,具体过程为:(1)以教室的空间形态来说明基本投影面;(2)以实物模型(图2),进行空间视点转换演示,来说明观察者、物体、投影之间的关系转换与基本视图的生成;(3)以平面图形(图1)来说明基本视图的配置关系;(4)利用图1对图中的图形进行位置转换,来说明向视图配置的灵活性;(5)利用图2的视点转换来说明主视图与后视图、左视图与右视图、俯视图与仰视图之间的镜像关系,辅导学生绘图;(6)应用实物投影,对习题集53页的学生作业进行集中辅导,用实体模型对还未完全理解的学生进行可见性判断辅导。转贴
第四阶段,进行测绘,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导向。
为了体现行动导向性学习法应用的一致性,巩固成效,强化学习过程,考试和成绩评定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1)考试的内容以绘图和识图为主,细节问题尽量淡化,以突出学生对图形的应用能力;(2)平时的绘图练习(作业和课堂练习)以“(质量+分值)/每份”直接计入总分,以强化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边学边绘、边绘边学、边学边识、边识边学”是基于培养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行动导向性学习,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再学习的需求,以轻松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导向,实现了对话与互动式教学的师生关系,做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统一,符合以学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三 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但是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对学生合理把握,充分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避免发生两极分化。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法,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经验教训,才能进一步发挥其优势,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参考文献
[1]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J].职教论坛,2006
[2]牟明主编. 工程制图与识图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M]2008
贴于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中职行动导向教学法工程制图
一 行动导向教学法理论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的理性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它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获取知道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自行进行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学习效果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学习能力同步提高。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学习模式,“行为”意为“所作所为”,“导向”意为以“行为”作向导。在职业教育中,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通过对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因素的重组,创设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过程,这个过程期望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适应工作行为。由此可见,行为导向教学法与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是吻合的。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职业教育教学策略。学习的成效使学习主体得以持续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重现与锻炼,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本专业知识能力,多项适应工作的能力、跨专业学习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集体相处的能力、负责能力等)。
二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及实施过程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文化课基础普遍薄弱。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且易受外界干扰。为什么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是不是我们没有找到开启他们智慧的钥匙?初中阶段的应试教育造成他们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的不统一:一方面他们因为有对自身职业行为能力的需求而渴望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他们对学习习惯性地采用应试的态度来应付或逃避。在课堂上,他们时而这种心理占上风,时而另一种心理占上风,造成情绪波动,成绩下降,久而久之,当他们想学的时候,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根据《工程制图》的主要教学任务,我们以“边繪边学、边学边绘、边学边识、边识边学”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导向,即以教师为主导,针对学生基础薄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根据认知规律、记忆规律,把所学引伸到所用,把所用联系到所学,降低记忆干扰,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学生所能接受的几个阶段,减少学生认知难度,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学生的基本能力,以语言为教学载体把认知、练习、记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有节奏、有效果的教学互动,形成对《工程制图》学习过程的全程导向。不同阶段,对学生学习行动导向的内容应有所变化,具体为:
第一阶段,对学生学习行动的导向是“绘图”。中职生基础较薄弱,层次各不相同,形成原因也不一样。为了减小这种差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阶段,利用学生拥有的对图形的记忆和绘图的基本能力来组织教学,师生之间以“绘图”为平台展开教学互动,采用举重若轻的心理暗示方法:要求学生画好和画快,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胜心。从最简单的线段的平分→线段的任意等分→圆的等分→……→平面图形。在绘图过程中,掌握绘图工具的正确使用、图线知识、几何作图技巧等相关绘图知识和技能,把对知识巩固、应用能力的要求隐藏在对绘图熟练度的要求当中,从初学乍练到驾轻就熟再到融会贯通。在此阶段,随着学生精力和情感的投入,绘图知识的增加和能力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提高,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学生的制图能力是以图的形式来表达的,绘图能力将成为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瓶颈。想得到,绘得出,绘得既快又好,必将对该门课程及其他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在此阶段,教师的亲自演示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
第二阶段,对学生学习行动的导向是“学”。学生的绘图能力此时成为学生学习新知和巩固新知的工具,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新知识向识读工程图和钢筋图进行导向,做好向“识图”的知识及记忆链接。
第三阶段,对学生学习行动的导向是“识图”。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一张工程图或钢筋图中的信息识读起来会觉得多而且有难度。所以,“识图”的过程还是要把它当作再学习及巩固、应用的过程来加以导向。
下面以牟明主编的《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制图与识图习题集》为教材,举例说明“基本视图及向视图”的讲授。
“基本视图及向视图”教学内容应该属于第二个阶段,运用模型教学以导“学”为主,以“工程图”和“钢筋图”进行知识及记忆链接导向为辅,具体过程为:(1)以教室的空间形态来说明基本投影面;(2)以实物模型(图2),进行空间视点转换演示,来说明观察者、物体、投影之间的关系转换与基本视图的生成;(3)以平面图形(图1)来说明基本视图的配置关系;(4)利用图1对图中的图形进行位置转换,来说明向视图配置的灵活性;(5)利用图2的视点转换来说明主视图与后视图、左视图与右视图、俯视图与仰视图之间的镜像关系,辅导学生绘图;(6)应用实物投影,对习题集53页的学生作业进行集中辅导,用实体模型对还未完全理解的学生进行可见性判断辅导。转贴
第四阶段,进行测绘,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导向。
为了体现行动导向性学习法应用的一致性,巩固成效,强化学习过程,考试和成绩评定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1)考试的内容以绘图和识图为主,细节问题尽量淡化,以突出学生对图形的应用能力;(2)平时的绘图练习(作业和课堂练习)以“(质量+分值)/每份”直接计入总分,以强化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边学边绘、边绘边学、边学边识、边识边学”是基于培养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行动导向性学习,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再学习的需求,以轻松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导向,实现了对话与互动式教学的师生关系,做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统一,符合以学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三 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但是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对学生合理把握,充分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避免发生两极分化。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法,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经验教训,才能进一步发挥其优势,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参考文献
[1]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J].职教论坛,2006
[2]牟明主编. 工程制图与识图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M]2008
贴于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