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來,我国园林景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众多形式各异的园林景观成为不同城市靓丽的名片。微地形塑造对园林景观的形成和生态作用的发挥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园林建设的发展形势,简要分析了园林景观中微地形的应用,不足之处以求指正。
关键词:园林景观微地形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景观中微地形的概念
园林地形是指一定范围内承载花草、树木、水体和园林建筑等物体的地面。园林微地形是园林中一种起伏很小的地势变化,主要通过人工机械的改造而形成的。微地形处理是园林景观塑造手法中的一种,在当前景观设计中运用越来越广泛。通过适宜的微地形处理,结合植物配置,可以丰富造园要素,创造出多样的景观层次和空间形态,并且有利于加强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园林景观中微地形的作用
(一)视觉引导作用
地形的竖向限定能够影响某一固定点的可视景物和可见范围,形成连续观赏或景观序列,以及完全封闭通向不悦景物的视线,能在景观中将视线导向某一特定点。可以在视线的一侧或两侧将地形增高,使视线停留在一定风景上。微地形形成的缓坡陡坡的轮廓变化,由此而产生的光影变化,都从不同角度朔造出丰富多彩的视觉变化,产生独特的景观效果。微地形与植物搭配的结合可以很好地体现园林植物的立体视觉效果,同时微地形的朔造可以进一步提高植物的种植高度,可以更好的体现植物的效果,使欣赏者的视觉更加开阔,增强了园林绿化的表现性。
(二)增加空间层次感
不同体形、大小、高低的微地形变化能使园林空间更有层次感、更加鲜明,是加强园林纵深感的有效措施。园林中地形起伏的土丘和山坡,可被用作障碍物或阻挡,迫使行人在其四周行走,或穿越山谷状的空间,达到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此外,地形复杂的园林空间类型,地势复杂的界面能给人多层次的空间感受,趣味性大大增强。例如平坦的地面,可供大量游人活动;山间小溪,给人幽静深邃的感觉;缓坡如水的大草坪,供游人休憩、享受阳光。
(三)有利于园林景区排水
园林中的微地形可以解决雨水和各种人为的污水、淤积水等问题,使其中的广场、道路及游览区,在雨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绿地中利用地形采取明坡排水不仅可以避免绿地积水,还可以节约绿地内地下排水设施。同时,微地形的建造可以增大绿化面积,提高了园林绿地蓄水和表面排水的生态作用。
(四)良好的生态作用
园林微地形处理可以提供干、湿、水中或阴、阳、缓陡坡等多样的环境,对于植物的多样化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园林微地形能有效的改善植物所赖以生存的土壤条件。微地形处理后的园林绿地高低起伏,增加了园林地表面积和土壤容积,进而增加了植物根系的生长空间,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微地形通过高低变化来改善园林绿地各个区域的光照条件,由于地形的改变,形成了相对的阳坡和阴坡,满足了多种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为植物造景物种多样性提供了必要条件。园林绿地经过微地形改造后,形成了各种迥异的地形及水体,在这些生态条件各异的地区,可以给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园内栽种的植物会更加多样化,进而形成结构稳定的景观生态格局,对改善该园林内的小气候产生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夏季气温较高的园林内作地形改造时,可在园中夏季常年主风向的上风位置,营造湖泊水池。从园林开敞的湖面吹过来的阵阵季风,会带着湖面水分的湿气和凉意,使人感到清爽、舒畅。
三、园林景观中微地形的设计原则
(一)自然原则
自然是最好的景观,园林微地形的改造就是改变地形,挖湖堆山,使之产生各种变化,形成多种水体、地体的形态,使园内产生湖、溪、河等水体和峰、岭、坡、谷等多种地貌景观,以丰富园林的山水景象。这样,才有可能使园林成为大自然丰富多姿的地貌景观的缩型,成为充满自然气息的、立体的山水画卷,实现城市园林要“引入自然气息,再现自然景观”的目的。园林微地形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园林工程所在地块的原始地貌,在设计创新过程中尽量保持原始的地形感,结合自然地形、地势地貌,体现当地的乡土风貌和地形特征展现自然风貌,切实做到顺应自然、返朴归真、就地取材。设计者也可以根据所模拟地形的高度、大小、外观等地表特征,对设计地块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从而营造出丰富的景观。在人们集散、休息及进行一些活动性的休闲园林区域中,宜处理为平缓的地形。平缓的地形观视效果上流畅舒展,视野开阔。平地缺少私密性和活跃性,景观趣味性差,要靠空间与空间、景观要素与空间及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来补充。在起伏较大的地形上部可布置假山,塑造成上部突出的悬崖式陡崖,并置以泉水或作成跌水形态的景观相结合的做法。使整个地形的处理更加真实、自然。
(二)以小见大的原则
园林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为景观变化提供了依托的基础。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平坦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但在较小范围,可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以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形成景观精华。
(三)协调原则
地形景观必须与景园建筑景观相协调,以消除建筑与环境的界限,协调建筑与周边环境,使建筑、地形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体现返朴归真、崇尚自然、向往自然的心理。
四、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的注意事项
(一)园林景观中微地形为自然山脉的人工意向凝缩,建造过程中应模拟自然山脉形态,处理好起伏、缓急和进退关系,不可牵强造作,刻意为之。设计微地形前应对场内土壤结构类型作出分析,以此决定微地形坡度控制范围。对场内管线敷设状况进行了解,并作为微地形轮廓及走向的影响因素之一,避免造成日后管道维修的困难。
(二)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大型机械的入场碾压
大型机械碾压对土壤的结构和密实度都会产生影响,不利于日后植物的生长。如确需机械完成,建议使用勾机,不要使用铲车,以减小碾压的程度。
(三)充分利用自然
在园林景观微地形的处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充分利用原有植被和表土,对地形进行适当改造,在满足排水,适宜植物生长等使用功能的情况下进行地形改造。形态地形要符合自然规律,方能体现自然山水之趣。因此要深入研究自然山水形成规律,在限定的空间内,让地形在各个不同方向以各种不同坡度延伸,产生各种不同体态、层次、分汇水线,形成人工山林趣味。
(四)提倡因地制宜、厉行节约
园林微地形处理应充分利用原地形现状,尽量做到土方平衡,减少外运内送土方量。挖湖与堆山,本身就是相互满足又省运距的措施;南缓北陡的坡度,也是符合推填的施工顺序。充分利用原地表熟土,对原河塘腐泥,也应清塘利用。
总结:园林意境是文化素养的流露,是情意的表达,是对山水景观欣赏美感的升华。园林景观中的微地形处理必须遵循这一主体,以利用自然为主,改造为辅。通过因地制宜,以科学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进行处理,严控施工质量,才能确保实现设计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管宁生《论造园中的地形改造》[J].西部林业科学2005.
[2]陈自锋《浅谈园林微地形在景观中的处理应用》[J].绿色科技2013(01).
[3]季立刚、王波祥、李莹《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 2011(01).
[4]彭思侃、魏开云《论园林微地形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
关键词:园林景观微地形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景观中微地形的概念
园林地形是指一定范围内承载花草、树木、水体和园林建筑等物体的地面。园林微地形是园林中一种起伏很小的地势变化,主要通过人工机械的改造而形成的。微地形处理是园林景观塑造手法中的一种,在当前景观设计中运用越来越广泛。通过适宜的微地形处理,结合植物配置,可以丰富造园要素,创造出多样的景观层次和空间形态,并且有利于加强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园林景观中微地形的作用
(一)视觉引导作用
地形的竖向限定能够影响某一固定点的可视景物和可见范围,形成连续观赏或景观序列,以及完全封闭通向不悦景物的视线,能在景观中将视线导向某一特定点。可以在视线的一侧或两侧将地形增高,使视线停留在一定风景上。微地形形成的缓坡陡坡的轮廓变化,由此而产生的光影变化,都从不同角度朔造出丰富多彩的视觉变化,产生独特的景观效果。微地形与植物搭配的结合可以很好地体现园林植物的立体视觉效果,同时微地形的朔造可以进一步提高植物的种植高度,可以更好的体现植物的效果,使欣赏者的视觉更加开阔,增强了园林绿化的表现性。
(二)增加空间层次感
不同体形、大小、高低的微地形变化能使园林空间更有层次感、更加鲜明,是加强园林纵深感的有效措施。园林中地形起伏的土丘和山坡,可被用作障碍物或阻挡,迫使行人在其四周行走,或穿越山谷状的空间,达到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此外,地形复杂的园林空间类型,地势复杂的界面能给人多层次的空间感受,趣味性大大增强。例如平坦的地面,可供大量游人活动;山间小溪,给人幽静深邃的感觉;缓坡如水的大草坪,供游人休憩、享受阳光。
(三)有利于园林景区排水
园林中的微地形可以解决雨水和各种人为的污水、淤积水等问题,使其中的广场、道路及游览区,在雨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绿地中利用地形采取明坡排水不仅可以避免绿地积水,还可以节约绿地内地下排水设施。同时,微地形的建造可以增大绿化面积,提高了园林绿地蓄水和表面排水的生态作用。
(四)良好的生态作用
园林微地形处理可以提供干、湿、水中或阴、阳、缓陡坡等多样的环境,对于植物的多样化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园林微地形能有效的改善植物所赖以生存的土壤条件。微地形处理后的园林绿地高低起伏,增加了园林地表面积和土壤容积,进而增加了植物根系的生长空间,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微地形通过高低变化来改善园林绿地各个区域的光照条件,由于地形的改变,形成了相对的阳坡和阴坡,满足了多种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为植物造景物种多样性提供了必要条件。园林绿地经过微地形改造后,形成了各种迥异的地形及水体,在这些生态条件各异的地区,可以给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园内栽种的植物会更加多样化,进而形成结构稳定的景观生态格局,对改善该园林内的小气候产生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夏季气温较高的园林内作地形改造时,可在园中夏季常年主风向的上风位置,营造湖泊水池。从园林开敞的湖面吹过来的阵阵季风,会带着湖面水分的湿气和凉意,使人感到清爽、舒畅。
三、园林景观中微地形的设计原则
(一)自然原则
自然是最好的景观,园林微地形的改造就是改变地形,挖湖堆山,使之产生各种变化,形成多种水体、地体的形态,使园内产生湖、溪、河等水体和峰、岭、坡、谷等多种地貌景观,以丰富园林的山水景象。这样,才有可能使园林成为大自然丰富多姿的地貌景观的缩型,成为充满自然气息的、立体的山水画卷,实现城市园林要“引入自然气息,再现自然景观”的目的。园林微地形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园林工程所在地块的原始地貌,在设计创新过程中尽量保持原始的地形感,结合自然地形、地势地貌,体现当地的乡土风貌和地形特征展现自然风貌,切实做到顺应自然、返朴归真、就地取材。设计者也可以根据所模拟地形的高度、大小、外观等地表特征,对设计地块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从而营造出丰富的景观。在人们集散、休息及进行一些活动性的休闲园林区域中,宜处理为平缓的地形。平缓的地形观视效果上流畅舒展,视野开阔。平地缺少私密性和活跃性,景观趣味性差,要靠空间与空间、景观要素与空间及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来补充。在起伏较大的地形上部可布置假山,塑造成上部突出的悬崖式陡崖,并置以泉水或作成跌水形态的景观相结合的做法。使整个地形的处理更加真实、自然。
(二)以小见大的原则
园林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为景观变化提供了依托的基础。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平坦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但在较小范围,可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以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形成景观精华。
(三)协调原则
地形景观必须与景园建筑景观相协调,以消除建筑与环境的界限,协调建筑与周边环境,使建筑、地形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体现返朴归真、崇尚自然、向往自然的心理。
四、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的注意事项
(一)园林景观中微地形为自然山脉的人工意向凝缩,建造过程中应模拟自然山脉形态,处理好起伏、缓急和进退关系,不可牵强造作,刻意为之。设计微地形前应对场内土壤结构类型作出分析,以此决定微地形坡度控制范围。对场内管线敷设状况进行了解,并作为微地形轮廓及走向的影响因素之一,避免造成日后管道维修的困难。
(二)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大型机械的入场碾压
大型机械碾压对土壤的结构和密实度都会产生影响,不利于日后植物的生长。如确需机械完成,建议使用勾机,不要使用铲车,以减小碾压的程度。
(三)充分利用自然
在园林景观微地形的处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充分利用原有植被和表土,对地形进行适当改造,在满足排水,适宜植物生长等使用功能的情况下进行地形改造。形态地形要符合自然规律,方能体现自然山水之趣。因此要深入研究自然山水形成规律,在限定的空间内,让地形在各个不同方向以各种不同坡度延伸,产生各种不同体态、层次、分汇水线,形成人工山林趣味。
(四)提倡因地制宜、厉行节约
园林微地形处理应充分利用原地形现状,尽量做到土方平衡,减少外运内送土方量。挖湖与堆山,本身就是相互满足又省运距的措施;南缓北陡的坡度,也是符合推填的施工顺序。充分利用原地表熟土,对原河塘腐泥,也应清塘利用。
总结:园林意境是文化素养的流露,是情意的表达,是对山水景观欣赏美感的升华。园林景观中的微地形处理必须遵循这一主体,以利用自然为主,改造为辅。通过因地制宜,以科学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进行处理,严控施工质量,才能确保实现设计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管宁生《论造园中的地形改造》[J].西部林业科学2005.
[2]陈自锋《浅谈园林微地形在景观中的处理应用》[J].绿色科技2013(01).
[3]季立刚、王波祥、李莹《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 2011(01).
[4]彭思侃、魏开云《论园林微地形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