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自心中来 情自口中出”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EN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语言,陶冶情感等方面的作用。”翻开小学语文课本,你会发现在每课的作业要求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欣赏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低年级正是朗读训练的起步阶段,可塑性较强,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我做了一点尝试,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整体感知,诱发朗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语感发展还不成熟,对朗读的技巧不甚了解,缺乏朗读热情,因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文的初读阶段,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让形象生动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并有效地创设教学氛围,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浓厚的朗读兴趣。如我在执教《草原的早晨》一课时,事先考虑到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离得较远,全班学生没有一个去过大草原,学生的头脑中就缺乏这方面的感性材料,且课文中生词较多。因此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显得较费劲,朗读热情不高。于是我就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利用多媒体向大家展现草原的大好风光:伴随着悠扬的草原乐曲,眼前看到蓝天白云、满眼绿色、牛羊成群、野花盛开的大草原,形象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大草原的美丽,于是我对学生说:“我们看到的草原多美呀,作者还用优美的文字把它写下来了,赶快去读一读吧!”学生的朗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个个读得津津有味。
  
  二、创设情境,在体验中精读
  
  精读就是进入课文情境细读课文,它需要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需要学生视觉与听觉、情感与思维的全方位的投入,才能读出“情”,读出“味”。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少,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单靠对教师的朗读模仿,很难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水平。利用多媒体,可以丰富和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课文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课文,从字面到内涵,层层深入,体会情感,读出感情。
  如《2008,北京》这篇课文生动再现了2003年7月13日的晚上我国获悉申奥成功的喜讯后北京人民欣喜若狂,聚集到天安门广场热烈庆祝的欢乐场面。而对于当时人们的欣喜和激动,如果单靠老师的讲,我想是不能打动孩子的心灵的。我选择了运用多媒体。在教重点段第三段时,在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我向学生播放了7月13日晚天安门广场上庆祝申奥成功的热烈场面的录像。这样,学生受到画面的感染,具体而清晰地想象出课文所描绘的情节,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我又引导学生说说如果你在天安门广场,你会干些什么?学生情绪高涨、众说纷纭,此后的朗读水到渠成,实现了感情的自然流露。
  
  三、情感升华,在诵读中提升
  
  诵读是对课文音韵美、形象美、蕴涵美等多层面进行整体性全面欣赏、品味的过程。课本中文质兼美的诗歌、美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如果能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定能有效积累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如学生学习《江南》这首古诗,体会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后,我对学生说:“江南真是个好地方,有盛开的莲花,有田田的荷叶,有饱满的莲蓬,有快乐的小鱼,有喜悦的采莲姑娘,还有优美的音乐呢(多媒体播放音乐和相应的画面),请你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伴着音乐美美地读几遍。”在学生争相展示朗读时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得到了语感和美感双重训练。
  当然多媒体服务于语文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但是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只有恰当使用,找准使用的最佳切入点,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一、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在朗读中,如果一味追求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的效果,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很难真心投入,真情投入,读出“情”、读出“味”。其二、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指导学生朗读,忽略了语文学科的特点,限制了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很难真正得到提高。
  (祝乔娣,扬中市油坊中心校,212218)
其他文献
孟彩娟校长倡导山观实验小学开展的“家庭小书房”建设活动,我很感兴趣,当年曾到过几户学生家庭看了孩子的小书房。书房虽小,但确实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也给农村家庭注入了纯朴的文化气息。受此启发,我欣然题写“读书、思考、实践,从小书房走向大世界”,作为对他们的鼓励。当年不经意间的这一句感触,后来山观实验小学把它作为了学校特色办学的教育理念,并十多年孜孜以求,坚持引领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
一、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2009年9月18日、19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六年级部分学生  调查目的: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之后,小学生课业负担总体上已有所减轻。那么,我校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有了哪些改进,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学生对语文家庭作业又有哪些新意见和建议呢?为了解上述情况,我们对我校高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调查。  二、调查内容、
[策划按语]近年来,很多语文名师都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树起了“诗化语文”、“情智语文”、“深度语文”、“本色语文”、“文化语文”等大旗。关于此,语文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些主张彰显了语文名师的教学追求和教学风格,有利于语文教育的发展,也有人认为这些主张形成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眩目景象,反而使语文面目模糊。为此,本刊推出了“语文树旗”专题策划,汇聚各方观点,开展深度交流。因作者参与踊跃,优质稿源
【人物速写】  在喧嚣中穿行日久的现代人常常向往郁郁葱葱的森林。徜徉其间,自由澄澈的林风吹散了尘世的困惑和迷惘,绚烂多姿的景观滋养了人们的灵感与童心。  走进百年名校襟江小学,就像走进了一座教育的森林。清新民主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活泼快乐的孩童一如传说中可爱的精灵。就像自然界的森林能够影响当地的气候一样,襟江这座教育的森林也正在以它独有的学术影响力和精神感召力,悄然改变着周边地区的教育生态。  这
江苏省淮阴中学,一所百年老校,多年来,以她那敏锐的意识与独特的视角一直关注并研究教与学的有效性,从90年代初的“减负增效”的大讨论到“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的课堂改革;从90年代末的学校大面积扩招到“教学上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策略的形成,无不体现了孜孜以求的淮中人对有效教学的向往与追求。在分析学校百年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作为一所具有现代意识的学校,必须具有明确的“以学生为本”的意识;而
小学数学教学是否要预习,一直是倍受关注的话题。不少教师对预习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提出了质疑,有的认为预习就是阅读课本,是一种变相的灌输学习;有的觉得预习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的新知不感兴趣;还有的担忧学生预习的情况各有千秋,课堂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和节奏等等。也有很多老师提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认为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以为,预习有利也有
优秀的文化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所学校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活力的源泉,是源于历史、基于现实、引领未来的气质禀赋和核心理念,对学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等产生深远影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学校的生命力根植于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文化,学校的特色和个性化,也体现于校本文化。我们东港小学立足课程文化,以课程建设为着眼点,开启学校特色之门。其中以“港文化”学习为主体的研究
石 萍 回归生活 关注社会  杜文艳 增强课程标准意识,创造性地使用  教材  应美华 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汪晓勇 探寻品德与社会教学发展新方向  乔建中 冯媛媛  新课改实施中教师适应性问题概览  王玉红 石 萍  梅花香自苦寒来  杨孝如 有特色的学校特色建设  蔡晓英 我为花小当编导  瞿冬瑜 成长的温暖  刘 敏 且学且行,体验幸福  陆红兵 在故事学习中加强语言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程标准”)已于2012年1月正式颁布实施,基于2011年版课程标准而修订的教材也于2012年9月从七年级开始使用。对于中学生物学教师而言,准确解读这两个文本是当务之急,领悟其精神实质、改善课堂教学是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准确解读两个文本,领悟其精神实质  1.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历经8年研究和修订,作为我国生物
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在课题研究的文献检索阶段每每奢望“竭泽而渔”:力求将相关资料搜索殆尽。近年来打算系统地读读苏霍姆林斯基,第一步当然就是搜集他的著作。众所周知,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甚丰,中文版多达30余种,其中许多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难觅踪迹。没有想到的是,在原有少量收藏的基础上,近来通过购买、下载、复印等多种方式,我竟陆续找全了它们,现简列如下(倘有疏漏望读者指教)。  《关于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