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荷是越南导游,大名黄氏秋荷,身材不高眉目清秀,马尾辫牛仔裤,河内大学外语系中文专业毕业,先教书后下海,还读了个旅游中专。在越南唯一要求大学学历同时又有本专业学历的行业是旅游。
“大家可以叫我黄导,不过——我可不导黄哟!”友谊关外一见面,阿荷便来个先声夺人。
与我同行的旅伴是七男二女——九个老广,素昧平生临时搭伙,颇似方鸿渐们向着“围城”进发。
庄周梦蝶
三月的河内树木茂盛葱绿,但比想象中要清冷。黄昏细雨还剑湖畔,河内市政府大楼邻水而立,岸边小花园的座椅湿漉漉的。湖周围的店铺华灯初上,为粼粼碧波佩戴了一条金光闪烁的项链。粗壮无比的大榕树气根和繁枝相互交织遮天蔽日,巨大的树冠仿佛要覆盖烟气氤氲的整个湖面。
每到一景,没有故事,那不是导游。阿荷的故事成堆成串,只要你抻个头儿,她就会兴致勃勃地满足你。一般的导游是背故事,阿荷不然,她是讲故事,更准确地说,她是回忆故事。听语气,看表情,仿佛故事就是她的亲身经历,你不得不直着耳朵听,想不感动都不行。在还剑湖畔,她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中,听完之后,胳膊腿觉得轻飘飘的,没了一点疲劳。我向她伸出大拇指,她略带顽皮地说了声“谢谢"。这是什么?这是水平,是那些只会讲荤段子的南郭导游们没法比的水平!
思绪从神话中慢慢淡出,阿荷把我们领进湖边一角的商场,约定好集合时间就“放羊”了。这是河内最大的商业大楼,五光十色宽敞明亮,在北京能算是中等规模。柜台里的小伙子彬彬有礼,商品前的姑娘们楚楚动人,虽是周末,并不拥挤。我边走边打量身边游逛的人,再低头看看自己,一样的黄皮肤黑头发,一样的亚洲标准个头,再加上刚从阿荷那里速成来的几句河内话,混迹于越南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估计没什么问题。脑子里“反客为主",脚下便更加悠闲。走着走着,侧前方摊位的售货小姐向我飘来,步态轻盈面如满月。我立刻进入“备战”状态,赶紧用舌头扒拉那几句速成越语。没料想,传过来的却是一句:
“你好!” 纯正的汉语普通话!
——我一时反应停顿,竟然不知该说哪国话了!这可真是——庄周梦蝶,自己把自己弄丢啦!她看出了我的窘态,微笑里加进了俏皮。我红着脸赶忙说:
“你好!——你能看出我是中国人?”
“那当然。进来看看吧。” 语音依然是那样标准。
犹疑之间,同行的几个老广远远地晃了过来,小姐见状转身迎上前去,一声地道的粤语清脆悦耳:
“雷侯哇!”
我一口气背过去——晕菜。
挂失历史
河内军事博物馆是预定的参观项目,堪称北京军博的袖珍版,飞机坦克机关枪,支前模范老大娘,奠边府大捷的辉煌,解放西贡的军功章。五星红旗改成了独星红旗,一样的鲜红金亮,一样的军威飞扬。
识别游客是导游的基本功,阿荷一路紧绕着我,从北京的军博聊到八达岭长城,她说:
“长城整修得很漂亮,可是看不出两千年的历史了。”
话题有点大,我张了张嘴没接茬,她又接着说:
“越南人一直在打仗,五四年前是法国,七三年前是美国,七五年南北统一才和平。”
七五年和平? 那七九年是什么?“同登大捷”、“谅山大捷” ,《人民日报》当年的头版头条都让大风刮跑了?记起昨天赶路时,有人注意到路边不断闪现的公墓,规模不大却整齐划一。阿荷说各村民众都按时祭奠英雄,这是传统。她还特别强调了一下:“都是抗法抗美的烈士。”果真如此?只是抗法抗美?着实让人不敢相信。
她故意绕开的,恰恰是我真心想看的。只可惜,这里连中国的一寸铁、一粒米、一条布丝儿都没有,一切都消失得无踪无影。——“小阿荷呀,其实你不知道,不听你说什么,但看你怎么说。”
为了探个究竟,我轻声问阿荷:“你们认为,在抗美期间,中国和苏联谁对越南的支援更大?”
阿荷也不存戒心:“苏联。中国送来的都是粮食和枪支这一类。” 不用她指点,就在身边,苏制T-62坦克虎踞龙盘威风八面,苏制米格21战机座舱下画了14颗红星,苏制萨姆Ⅱ型导弹昂首蓝天。
可叹,一段在中国惊天地泣鬼神尽人皆知的历史,在这里就这样拐弯儿了。难怪邱吉尔说:“历史是个小姑娘,怎么打扮都成。”沧海桑田,只有在足够久远的尘封之后,人们才有兴趣从土里去挖掘历史的真实。
下龙湾上
下龙湾,人称海上桂林,“世界人类自然遗产”让我心仪已久,填补这个旅游空白是此行的真正目的。
自从上了船,阿荷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眉宇间透出两个字:自豪。马尾辫散开,双手一捋变成中分式的披肩发,干练中凭添了些许妩媚,活脱脱一个海的精灵。
我邀请她合影,她一边爽快地答应,一边低下头从衣襟里三把两把拽出导游卡,在胸前摆正,才从容地抬起头等待那“咔嚓”一声。这个鬼丫头!
人间仙境果然名不虚传,突兀的青山怪石嶙峋,从波澜不惊的海面上拔“水”而起,直刺青天,或横排或纵列挺拔峻峭,石缝间长出的大树小树你缠我绕,葱茏毓秀铺天盖地。水面上四邻不靠地凭空长出仙山已属奇观,更绝的是那山水衔接的一线,顽石被柔水天长日久地拥吻,已深凹成洞,洞洞相连又成为四面镂空,和着水声崆崆作响。游船在山间穿行,倒像是一个个悬在海面上的巨大蘑菇飘忽而去。山把根扎在海面下,云把根生在山腰上,抹得众山齐刷刷一般高。铅灰色的低云无边无际,映衬得海水越发呈现出墨绿色。云苍苍海茫茫,可云和海之间,却是清清亮亮,浊气全无,“天、地、人”三界分明,像是有意让这无限放大了的超级盆景尽情展现。
越南龙王爷竟是如此多情,轻轻洒下的蒙蒙细雨一团团裹着海风,前队簇拥着后队,紧一阵如拉丁狐步舞,慢一阵似巴黎华尔兹,滑落在海面无踪无迹,嬉戏山水亲近苍生。
不是为了躲雨,我那九个同胞在船舱里一落座,变戏法似的摸出几副扑克,立刻就都不知人间烟火了。自打取消“天天读”,学习54号文件就成了“雷打不动”。眼看着一座座山峰擦着船边一晃而过,阿荷在桌边来回走了几趟,没人理睬,干脆手臂横在牌桌上指向舷窗外:
“快看,那是拇指峰,像不像?”
同胞们山一样稳重海一样宽容,全然不理会这种“无礼之举”,只有一位眼皮都没抬地应了一声:
“像。”
我独自站在前甲板上,几乎全身湿透,密雨斜侵,惊风乱点,雨伞只是个摆设。平日里心肝宝贝一样的照相机,此刻也顾不上保护,只听得快门“噼里啪啦”连珠般地响,良宵一刻值千金呐!
雨稍小了,身后传来阿荷微微的喘息声,她说:
“真美!”这显然不是导游词。
“真美!”我答道。“你来几次了?”
“不记得了,每次都觉得美。——都湿透了,真是的,可惜天气不好。”后半句话她在说我,替越南老天爷道歉。
“不是可惜,是可喜”。两人一前一后回到船舱里,我一边换胶卷一边给她讲:
“乌云泼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情之所致,忘乎所以。我怎么会口若悬河狂吹起来!等我突然意识到对方没有回音,让舌头恢复原位的时候才发现,阿荷也已湿透,淋过水的秀发又黑又亮,一缕缕垂在肩头,贴在脸上,微笑凝固在嘴角,一边帮助我把拍过的胶卷塞进包里,一边眼望窗外以极慢的频率不住点头。此时的阿荷,她不是大学教师,也不是专业导游,她是个——孩子。
花环依旧
车到谅山加油后进城,旅伴中一壮汉随意说起:
“这里,我来过,七九年。”
未辨真假,我心里已是一惊,那不是“高山下的花环”的年代吗!眼光不由自主地向阿荷扫去,她刚刚自我介绍过,满车人都知道她就是谅山土生土长,七四年生人。25年前那个5岁的小姑娘,25年后这个越南的文化人,心里都装了些什么?没容得我目光搜寻到位,阿荷的回答已经应声飞出:“那时我没有这么漂亮吧!”一脸的阳光灿烂,十分专业,车厢里顿时一片善意的哄笑,我的笑声最高。多漂亮的化解腾挪!眨眼间多云转晴,心中不禁暗暗赞叹。
面包车继续前行,谅山被甩在车后,热闹过去,有人开始闭目养神。一会儿,路上有四个士兵,抬着两捆竹子,见车过来就靠边避让。也许是有感异国士兵的装束,一位老兄自言自语:“当兵的。”阿荷稍一沉吟,好像也是对自己道:“越南人民军。”这一来一往八个字,声音极轻,几乎淹没在四起的鼾声里。又过了一会儿,那个大约三十出头紧挨着阿荷的女老广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大声说:
“自卫反击战我们不是把谅山炸平了吗?”
有人立刻打断她 :
“哎——哎,乱讲,乱讲!”
昏睡的人都醒了,后座上有人也在嗔怪她,却只是喉咙里出声,并没有清晰的词句。那女老广像是受了委屈,声音降下一个八度自己嘟囔:
“就是炸平了嘛。”
这一次阿荷被我的目光追到了,只见她脸向车外,是一种没有任何表情的表情,就像没有感受到耳畔空气的震动。显然,这种静默是经过训练的,是真正的专业状态。
一车人谁也不说话,都沉默了。
第二天,由下龙湾返回,三天共同生活,天然良辰美景,不免生出一丝依依惜别之情。车上有人挑头唱歌,鸡一嘴鸭一嘴好不热闹。作为答谢,阿荷自报一首谅山的民间小调,虽是业余水平,却堪称异乡风味十足,赢得满堂彩,掀个小高潮。乱声中,另一个女老广拔高了调门喊道:
“唱《血染的风采》吧。”
真是猝不及防,河内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阿荷岂能不知道徐良的断腿?
“也许我告别,就不再回来……”
女老广自我感觉良好,众人再三努力打岔也没有压住那发自骨髓的情怀。
我偷眼望去,阿荷第二次进入了那曾经领教过的“专业状态”。
越南古称安南国,友谊关原名“镇南关”,上世纪50年代改为“睦南关”,60年代经陈毅外长再次更名为此。风风雨雨雄关矗立几百年,关里关外都是高山,高山下都有花环。后来,双方边界谈判,法卡山阵地已在去年划归越南,撤退前重磅炸药把山头“猫耳洞”全部炸平,两边都不再军事设防,只有山下花环依旧。
“大家可以叫我黄导,不过——我可不导黄哟!”友谊关外一见面,阿荷便来个先声夺人。
与我同行的旅伴是七男二女——九个老广,素昧平生临时搭伙,颇似方鸿渐们向着“围城”进发。
庄周梦蝶
三月的河内树木茂盛葱绿,但比想象中要清冷。黄昏细雨还剑湖畔,河内市政府大楼邻水而立,岸边小花园的座椅湿漉漉的。湖周围的店铺华灯初上,为粼粼碧波佩戴了一条金光闪烁的项链。粗壮无比的大榕树气根和繁枝相互交织遮天蔽日,巨大的树冠仿佛要覆盖烟气氤氲的整个湖面。
每到一景,没有故事,那不是导游。阿荷的故事成堆成串,只要你抻个头儿,她就会兴致勃勃地满足你。一般的导游是背故事,阿荷不然,她是讲故事,更准确地说,她是回忆故事。听语气,看表情,仿佛故事就是她的亲身经历,你不得不直着耳朵听,想不感动都不行。在还剑湖畔,她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中,听完之后,胳膊腿觉得轻飘飘的,没了一点疲劳。我向她伸出大拇指,她略带顽皮地说了声“谢谢"。这是什么?这是水平,是那些只会讲荤段子的南郭导游们没法比的水平!
思绪从神话中慢慢淡出,阿荷把我们领进湖边一角的商场,约定好集合时间就“放羊”了。这是河内最大的商业大楼,五光十色宽敞明亮,在北京能算是中等规模。柜台里的小伙子彬彬有礼,商品前的姑娘们楚楚动人,虽是周末,并不拥挤。我边走边打量身边游逛的人,再低头看看自己,一样的黄皮肤黑头发,一样的亚洲标准个头,再加上刚从阿荷那里速成来的几句河内话,混迹于越南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估计没什么问题。脑子里“反客为主",脚下便更加悠闲。走着走着,侧前方摊位的售货小姐向我飘来,步态轻盈面如满月。我立刻进入“备战”状态,赶紧用舌头扒拉那几句速成越语。没料想,传过来的却是一句:
“你好!” 纯正的汉语普通话!
——我一时反应停顿,竟然不知该说哪国话了!这可真是——庄周梦蝶,自己把自己弄丢啦!她看出了我的窘态,微笑里加进了俏皮。我红着脸赶忙说:
“你好!——你能看出我是中国人?”
“那当然。进来看看吧。” 语音依然是那样标准。
犹疑之间,同行的几个老广远远地晃了过来,小姐见状转身迎上前去,一声地道的粤语清脆悦耳:
“雷侯哇!”
我一口气背过去——晕菜。
挂失历史
河内军事博物馆是预定的参观项目,堪称北京军博的袖珍版,飞机坦克机关枪,支前模范老大娘,奠边府大捷的辉煌,解放西贡的军功章。五星红旗改成了独星红旗,一样的鲜红金亮,一样的军威飞扬。
识别游客是导游的基本功,阿荷一路紧绕着我,从北京的军博聊到八达岭长城,她说:
“长城整修得很漂亮,可是看不出两千年的历史了。”
话题有点大,我张了张嘴没接茬,她又接着说:
“越南人一直在打仗,五四年前是法国,七三年前是美国,七五年南北统一才和平。”
七五年和平? 那七九年是什么?“同登大捷”、“谅山大捷” ,《人民日报》当年的头版头条都让大风刮跑了?记起昨天赶路时,有人注意到路边不断闪现的公墓,规模不大却整齐划一。阿荷说各村民众都按时祭奠英雄,这是传统。她还特别强调了一下:“都是抗法抗美的烈士。”果真如此?只是抗法抗美?着实让人不敢相信。
她故意绕开的,恰恰是我真心想看的。只可惜,这里连中国的一寸铁、一粒米、一条布丝儿都没有,一切都消失得无踪无影。——“小阿荷呀,其实你不知道,不听你说什么,但看你怎么说。”
为了探个究竟,我轻声问阿荷:“你们认为,在抗美期间,中国和苏联谁对越南的支援更大?”
阿荷也不存戒心:“苏联。中国送来的都是粮食和枪支这一类。” 不用她指点,就在身边,苏制T-62坦克虎踞龙盘威风八面,苏制米格21战机座舱下画了14颗红星,苏制萨姆Ⅱ型导弹昂首蓝天。
可叹,一段在中国惊天地泣鬼神尽人皆知的历史,在这里就这样拐弯儿了。难怪邱吉尔说:“历史是个小姑娘,怎么打扮都成。”沧海桑田,只有在足够久远的尘封之后,人们才有兴趣从土里去挖掘历史的真实。
下龙湾上
下龙湾,人称海上桂林,“世界人类自然遗产”让我心仪已久,填补这个旅游空白是此行的真正目的。
自从上了船,阿荷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眉宇间透出两个字:自豪。马尾辫散开,双手一捋变成中分式的披肩发,干练中凭添了些许妩媚,活脱脱一个海的精灵。
我邀请她合影,她一边爽快地答应,一边低下头从衣襟里三把两把拽出导游卡,在胸前摆正,才从容地抬起头等待那“咔嚓”一声。这个鬼丫头!
人间仙境果然名不虚传,突兀的青山怪石嶙峋,从波澜不惊的海面上拔“水”而起,直刺青天,或横排或纵列挺拔峻峭,石缝间长出的大树小树你缠我绕,葱茏毓秀铺天盖地。水面上四邻不靠地凭空长出仙山已属奇观,更绝的是那山水衔接的一线,顽石被柔水天长日久地拥吻,已深凹成洞,洞洞相连又成为四面镂空,和着水声崆崆作响。游船在山间穿行,倒像是一个个悬在海面上的巨大蘑菇飘忽而去。山把根扎在海面下,云把根生在山腰上,抹得众山齐刷刷一般高。铅灰色的低云无边无际,映衬得海水越发呈现出墨绿色。云苍苍海茫茫,可云和海之间,却是清清亮亮,浊气全无,“天、地、人”三界分明,像是有意让这无限放大了的超级盆景尽情展现。
越南龙王爷竟是如此多情,轻轻洒下的蒙蒙细雨一团团裹着海风,前队簇拥着后队,紧一阵如拉丁狐步舞,慢一阵似巴黎华尔兹,滑落在海面无踪无迹,嬉戏山水亲近苍生。
不是为了躲雨,我那九个同胞在船舱里一落座,变戏法似的摸出几副扑克,立刻就都不知人间烟火了。自打取消“天天读”,学习54号文件就成了“雷打不动”。眼看着一座座山峰擦着船边一晃而过,阿荷在桌边来回走了几趟,没人理睬,干脆手臂横在牌桌上指向舷窗外:
“快看,那是拇指峰,像不像?”
同胞们山一样稳重海一样宽容,全然不理会这种“无礼之举”,只有一位眼皮都没抬地应了一声:
“像。”
我独自站在前甲板上,几乎全身湿透,密雨斜侵,惊风乱点,雨伞只是个摆设。平日里心肝宝贝一样的照相机,此刻也顾不上保护,只听得快门“噼里啪啦”连珠般地响,良宵一刻值千金呐!
雨稍小了,身后传来阿荷微微的喘息声,她说:
“真美!”这显然不是导游词。
“真美!”我答道。“你来几次了?”
“不记得了,每次都觉得美。——都湿透了,真是的,可惜天气不好。”后半句话她在说我,替越南老天爷道歉。
“不是可惜,是可喜”。两人一前一后回到船舱里,我一边换胶卷一边给她讲:
“乌云泼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情之所致,忘乎所以。我怎么会口若悬河狂吹起来!等我突然意识到对方没有回音,让舌头恢复原位的时候才发现,阿荷也已湿透,淋过水的秀发又黑又亮,一缕缕垂在肩头,贴在脸上,微笑凝固在嘴角,一边帮助我把拍过的胶卷塞进包里,一边眼望窗外以极慢的频率不住点头。此时的阿荷,她不是大学教师,也不是专业导游,她是个——孩子。
花环依旧
车到谅山加油后进城,旅伴中一壮汉随意说起:
“这里,我来过,七九年。”
未辨真假,我心里已是一惊,那不是“高山下的花环”的年代吗!眼光不由自主地向阿荷扫去,她刚刚自我介绍过,满车人都知道她就是谅山土生土长,七四年生人。25年前那个5岁的小姑娘,25年后这个越南的文化人,心里都装了些什么?没容得我目光搜寻到位,阿荷的回答已经应声飞出:“那时我没有这么漂亮吧!”一脸的阳光灿烂,十分专业,车厢里顿时一片善意的哄笑,我的笑声最高。多漂亮的化解腾挪!眨眼间多云转晴,心中不禁暗暗赞叹。
面包车继续前行,谅山被甩在车后,热闹过去,有人开始闭目养神。一会儿,路上有四个士兵,抬着两捆竹子,见车过来就靠边避让。也许是有感异国士兵的装束,一位老兄自言自语:“当兵的。”阿荷稍一沉吟,好像也是对自己道:“越南人民军。”这一来一往八个字,声音极轻,几乎淹没在四起的鼾声里。又过了一会儿,那个大约三十出头紧挨着阿荷的女老广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大声说:
“自卫反击战我们不是把谅山炸平了吗?”
有人立刻打断她 :
“哎——哎,乱讲,乱讲!”
昏睡的人都醒了,后座上有人也在嗔怪她,却只是喉咙里出声,并没有清晰的词句。那女老广像是受了委屈,声音降下一个八度自己嘟囔:
“就是炸平了嘛。”
这一次阿荷被我的目光追到了,只见她脸向车外,是一种没有任何表情的表情,就像没有感受到耳畔空气的震动。显然,这种静默是经过训练的,是真正的专业状态。
一车人谁也不说话,都沉默了。
第二天,由下龙湾返回,三天共同生活,天然良辰美景,不免生出一丝依依惜别之情。车上有人挑头唱歌,鸡一嘴鸭一嘴好不热闹。作为答谢,阿荷自报一首谅山的民间小调,虽是业余水平,却堪称异乡风味十足,赢得满堂彩,掀个小高潮。乱声中,另一个女老广拔高了调门喊道:
“唱《血染的风采》吧。”
真是猝不及防,河内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阿荷岂能不知道徐良的断腿?
“也许我告别,就不再回来……”
女老广自我感觉良好,众人再三努力打岔也没有压住那发自骨髓的情怀。
我偷眼望去,阿荷第二次进入了那曾经领教过的“专业状态”。
越南古称安南国,友谊关原名“镇南关”,上世纪50年代改为“睦南关”,60年代经陈毅外长再次更名为此。风风雨雨雄关矗立几百年,关里关外都是高山,高山下都有花环。后来,双方边界谈判,法卡山阵地已在去年划归越南,撤退前重磅炸药把山头“猫耳洞”全部炸平,两边都不再军事设防,只有山下花环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