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温棚蔬菜土壤没有休耕时间,导致形成土壤盐渍重、板结、透气性差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本文提出应采取综合优化措施,通过加深耕层、施优质有机肥、熏棚、土壤消毒等对土壤进行保育。
【关键词】温棚蔬菜;土壤现状;保育措施
在温棚蔬菜生产中,为了充分利用温棚的反季节生产能力和保温、保湿、防雨、遮阳的生产条件,菜农们在温棚内进行无间歇连茬种植,致使土壤没有休耕时间、土壤微生物没有保育时间,从而形成了土壤盐渍重、板结、透气性差、有害病菌积累多、有害虫类加代繁殖、土壤供给能力降低的现状,导致各种蔬菜病虫发生严重、产量低、品质差、商品果率下降,大量蔬菜植株处于亚健康生产状态,导致了菜农生产困难、成本增加、效益降低等不良循环状态。现把这一现状及土壤保育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1 存在的问题
1.1 土壤酸化
黄淮地区主要为黄河冲积式偏碱性土壤,在此地区长期种植的各类蔬菜都有适应该地区土壤的生产特性,而菜农们经常使用硫酸钾复合肥作为主要肥类,长期以来,硫酸根离子留在土壤内形成酸性化的酸根,导致土壤酸性化。再者,国内生产的有机肥中腐殖酸含量较大,这也增加了土壤酸性。
1.2 土壤盐渍化
由于菜田土壤中使用肥量大、使用次数多,且多种形式施肥,致使部分大量营养元素和部分微量元素滞留于土壤中而形成土壤盐渍化。
1.3 病虫积累增多
在长年生产的菜田内,菜农们利用温棚设施条件一年多茬次地进行蔬菜生产,对田间的残枝、残叶、残根处理不彻底且不进行熏棚消毒、土壤处理等措施,使土传病害积累增多、虫类增多、个体数量加大,对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1.4 土壤板结化
温棚内的土壤利用率高、化肥使用量大、有机肥使用量不足,导致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繁殖少、群体弱,土壤没有修复时间,有益菌源也没有保育时间,致使土壤由干变湿时变成糊状,而由湿变干时则土壤开裂,不干不湿时上下无透气孔,从而形成板结,导致蔬菜根系生长不良,进而导致蔬菜产量下降、品质变差。
1.5 根结线虫发生普遍
温棚内蔬菜如瓜类、豆类、茄果类、叶菜类(除葱蒜类外)等,都普遍发生根结线虫,并在温棚内长年连茬发生,积累严重。
1.6 土壤供给能力下降
温棚内的土壤连年连茬种植,土壤中部份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还有部分元素被土壤固定,离子状态的有效元素减少。再者,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较低,土壤释放有效营养元素的能力下降,各元素间形成颉颃作用,致使土壤综合供给能力下降。
1.7 土壤菌源不平衡
农民在温棚生产中长年利用土壤,使土壤中的有益菌类和不断增加的病菌出现不平衡,有益菌类的繁殖力下降、菌源变少,而病菌不断增加、繁殖加快,导致病害加重、生产能力下降。
1.8 土壤营养出现颉颃
在温棚的连年生产中,多茬次连续使用复合肥使得土壤存在大量的各类元素,营养元素间存在或多或少的现象,由于土壤供给能力下降,部分元素在土壤中积累较多,从而影响其他元素的吸收和供给,呈现出元素间的颉颃作用。
2 综合优化措施
2.1 加深耕层
在温棚生产中,加深耕层是改善土壤条件的良好措施,这样可以加深根系下扎,增强土壤供给能力和提高土壤抗旱、抗病、抗逆能力。因此,可利用深耕犁或镐深翻土壤30cm,以加深耕层。
2.2 增施优质有机肥
增施优质有机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缓解土壤的板结程度,还可提高土壤益生菌的繁殖速度。可每667㎡施腐熟鸡粪、猪粪等5000kg,或每667㎡施优质有机肥400~500kg。
2.3 熏棚、土壤消毒
在上茬作物结束后,应尽可能去除残枝、残叶、残根、杂草、地膜等,用防灰霉病、疫病、飞虱的烟熏剂进行2次连续熏棚;在下茬作物种植前,于整理土壤时进行土壤消毒,可用敌磺钠3~3.5kg拌土撒于地表,或用1%高锰酸钾进行土表喷雾。
2.4 防治根结线虫病
在蔬菜种植中,茄果类、瓜类、豆类、叶菜类作物是常种作物,这些作物经常发生根结线虫病,可用1%的阿维菌素颗粒剂撒施,或用5%阿维菌素1500倍液在地面翻耕后喷雾,移栽后可用5%阿维菌素1500倍液或50%二嗪磷1000倍液灌根。
2.5 提供土壤休耕和益生菌保育的时间
在蔬菜上茬作物收获后,去除残枝、残叶、残根和杂草、地膜后,翻耕土壤(不旋耕、不耙、不平整),使犁过的土壤最大面积地暴露在空气中,以增加与阳光、空气的接触,提供给土壤休耕和菌源保育的时间,一般为10~15d。
2.6 平衡营养,提高土壤供给能力
在温棚蔬菜种植中,施入大量的有机肥和硫酸钾复合肥的同时,可施入少量微量元素和秸秆肥料,以增加土壤的通透能力和土壤含氧量,从而提高土壤的供给能力。
【关键词】温棚蔬菜;土壤现状;保育措施
在温棚蔬菜生产中,为了充分利用温棚的反季节生产能力和保温、保湿、防雨、遮阳的生产条件,菜农们在温棚内进行无间歇连茬种植,致使土壤没有休耕时间、土壤微生物没有保育时间,从而形成了土壤盐渍重、板结、透气性差、有害病菌积累多、有害虫类加代繁殖、土壤供给能力降低的现状,导致各种蔬菜病虫发生严重、产量低、品质差、商品果率下降,大量蔬菜植株处于亚健康生产状态,导致了菜农生产困难、成本增加、效益降低等不良循环状态。现把这一现状及土壤保育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1 存在的问题
1.1 土壤酸化
黄淮地区主要为黄河冲积式偏碱性土壤,在此地区长期种植的各类蔬菜都有适应该地区土壤的生产特性,而菜农们经常使用硫酸钾复合肥作为主要肥类,长期以来,硫酸根离子留在土壤内形成酸性化的酸根,导致土壤酸性化。再者,国内生产的有机肥中腐殖酸含量较大,这也增加了土壤酸性。
1.2 土壤盐渍化
由于菜田土壤中使用肥量大、使用次数多,且多种形式施肥,致使部分大量营养元素和部分微量元素滞留于土壤中而形成土壤盐渍化。
1.3 病虫积累增多
在长年生产的菜田内,菜农们利用温棚设施条件一年多茬次地进行蔬菜生产,对田间的残枝、残叶、残根处理不彻底且不进行熏棚消毒、土壤处理等措施,使土传病害积累增多、虫类增多、个体数量加大,对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1.4 土壤板结化
温棚内的土壤利用率高、化肥使用量大、有机肥使用量不足,导致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繁殖少、群体弱,土壤没有修复时间,有益菌源也没有保育时间,致使土壤由干变湿时变成糊状,而由湿变干时则土壤开裂,不干不湿时上下无透气孔,从而形成板结,导致蔬菜根系生长不良,进而导致蔬菜产量下降、品质变差。
1.5 根结线虫发生普遍
温棚内蔬菜如瓜类、豆类、茄果类、叶菜类(除葱蒜类外)等,都普遍发生根结线虫,并在温棚内长年连茬发生,积累严重。
1.6 土壤供给能力下降
温棚内的土壤连年连茬种植,土壤中部份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还有部分元素被土壤固定,离子状态的有效元素减少。再者,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较低,土壤释放有效营养元素的能力下降,各元素间形成颉颃作用,致使土壤综合供给能力下降。
1.7 土壤菌源不平衡
农民在温棚生产中长年利用土壤,使土壤中的有益菌类和不断增加的病菌出现不平衡,有益菌类的繁殖力下降、菌源变少,而病菌不断增加、繁殖加快,导致病害加重、生产能力下降。
1.8 土壤营养出现颉颃
在温棚的连年生产中,多茬次连续使用复合肥使得土壤存在大量的各类元素,营养元素间存在或多或少的现象,由于土壤供给能力下降,部分元素在土壤中积累较多,从而影响其他元素的吸收和供给,呈现出元素间的颉颃作用。
2 综合优化措施
2.1 加深耕层
在温棚生产中,加深耕层是改善土壤条件的良好措施,这样可以加深根系下扎,增强土壤供给能力和提高土壤抗旱、抗病、抗逆能力。因此,可利用深耕犁或镐深翻土壤30cm,以加深耕层。
2.2 增施优质有机肥
增施优质有机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缓解土壤的板结程度,还可提高土壤益生菌的繁殖速度。可每667㎡施腐熟鸡粪、猪粪等5000kg,或每667㎡施优质有机肥400~500kg。
2.3 熏棚、土壤消毒
在上茬作物结束后,应尽可能去除残枝、残叶、残根、杂草、地膜等,用防灰霉病、疫病、飞虱的烟熏剂进行2次连续熏棚;在下茬作物种植前,于整理土壤时进行土壤消毒,可用敌磺钠3~3.5kg拌土撒于地表,或用1%高锰酸钾进行土表喷雾。
2.4 防治根结线虫病
在蔬菜种植中,茄果类、瓜类、豆类、叶菜类作物是常种作物,这些作物经常发生根结线虫病,可用1%的阿维菌素颗粒剂撒施,或用5%阿维菌素1500倍液在地面翻耕后喷雾,移栽后可用5%阿维菌素1500倍液或50%二嗪磷1000倍液灌根。
2.5 提供土壤休耕和益生菌保育的时间
在蔬菜上茬作物收获后,去除残枝、残叶、残根和杂草、地膜后,翻耕土壤(不旋耕、不耙、不平整),使犁过的土壤最大面积地暴露在空气中,以增加与阳光、空气的接触,提供给土壤休耕和菌源保育的时间,一般为10~15d。
2.6 平衡营养,提高土壤供给能力
在温棚蔬菜种植中,施入大量的有机肥和硫酸钾复合肥的同时,可施入少量微量元素和秸秆肥料,以增加土壤的通透能力和土壤含氧量,从而提高土壤的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