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让我们看到尘世中的自己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ang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看过改编自安妮宝贝同名小说的电影《七月与安生》后,心中竟有了这样的疑问。那一刻,我想,这部名义上的青春片,尽管以一场三角恋为主线,但真正想要表达的却并非爱情,而是人生。国产青春片似乎总离不开友情、爱情和死亡,青春要么是无病呻吟的故作疼痛,要么就是残酷的以伤害为代价的成长,出色的青春片凤毛麟角。《七月与安生》同样有着青春片的一些元素,却拍出了与众不同的味道。
  有怀旧,不刻意。那些常在青春片里出现的经典老歌,在影片里并不是很有存在感,直到结束我也未曾记起一首。而一扫而过的白色球鞋与明星贴纸等带着年代感的各种小物件,也只让我想起年少时曾陪在自己身边的挚友。细节之处的精益求精是诠释友谊的加分项,能让人回味的绝对不是那些久远的岁月,而是与我们牵手走过那些岁月的“七月”或者“安生”。
  有情怀,不造作。安妮宝贝那带着青春伤痕的文字曾是许多人不能忘却的记忆,但影片中并没有安妮宝贝原著里那些伤感文字堆砌的矫情。整个故事是平淡而细腻的,只在结局时的两次反转增加了悬疑的元素,除此之外,影片一直是在静静地讲述着她们的故事。不管是她们年少时的初见,还是每一次离别,不管是友谊的升华,还是友情的决裂,她们之间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自然過渡的,并无跌宕起伏却又真实可信。
  有青春,不狗血。青春里必不可少的校园生活在影片里只是一个不重要的背景板。而背叛、抛弃、仿佛生命里只有爱情的女孩儿和那种为了爱情闺蜜之间不择手段,打得头破血流的狗血桥段也没有在影片里出现,仅有的一次本该撕心裂肺的正面冲突也显得极为克制。虽然,在那一幕里,七月与安生口口声声都在诉说着嫉妒与恨,可言语中还是隐隐约约透着对对方的关心与爱。再痛苦也以隐忍相对。
  有死亡,不悲伤。一样有生离死别,一样有人在灿烂的年华归去,影片却丝毫未让人感到悲伤,或许是影片对生命和自由的理解,淡化了七月的逝去所带来的悲剧气氛。以至于,在面对她们的结局时,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对七月的惋惜,而是天堂的七月与人间的安生,到底谁更幸运一点呢?
  而影片最值得称道的是,男性在女人的世界终于不再是主宰命运的载体,仅仅只是作为她们“认识自己”的一个催化剂。影片中的七月与安生并不依附于男性,失恋对她们来说也并不可怕,安生的一句“谁离开谁不是一样活?”便道破天机,七月与安生都不曾沉浸在失去爱情的痛苦里。不是命运安排了她们人生的走向,而是她们自己选择了未来的人生。
  在七月与安生的人生轨迹里,我们似乎也看到了尘世中的自己,她们就像是镜子,让我们看见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也让我们去反思,到底,我们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又有着什么样的人生呢?我们会发现,如果,你爱的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就努力安于生活的风平浪静;如果,你爱的是外面那个繁华的世界,就勇敢去追逐诗和远方。
其他文献
一档央视汉字听写节目的热播,让人们对“提笔忘字”现象有了新一轮的口诛笔伐,同时也使人联想到更多的汉字手写危机,譬如字迹不美观。如今,能写得一手好字的大学生,在人群中已是凤毛麟角。据一项调查显示,6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字迹不好看,60%的人意识到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正在下降,但也表示自己并没有想办法去改善这个问题。在电脑普及的当下,尽管各行各业对字迹的要求不一,但起码有一类人必须过 “书写关”。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