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大国竞争再次成为国际热点话题。回望历史,这种竞争可谓国际关系的永恒主题,而军事能力竞争又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军事实力的竞争并非单纯比拼军事装备和技术等“硬核”,还包括具有“软实力”“巧实力”特性的军事影响力,后者也是彰显国家能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工具。
对军事影响力的定义没有统一标准。国际上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普华永道公司的年度《全球防务观察报告》,该报告认为国家在地区或世界增加军事影响力并建立安全关系的努力,论其成效涉及两个指标,一是在海外部署军事力量的情况,二是军火销售总量。按此标准,2017年排名第一的是美国,随后为法、英、俄、德等国,中国排在第十位。这样的指标体系,突出了奉行外向型战略的军事强国在国际上的实力,不足之处在于无法体现软性指标的功效,尤其缺少对观念领域影响力的衡量,更没有考虑该如何评判一国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贡献多寡。类似的局限性,在美国针对中国军事能力发展进行的评估中也暴露无遗,有关评估基本都是对中国防务开支增长、装备和部署进攻性武器等内容的老生常谈,选择性地忽视了中国军队在和平、稳定以及人道主义方面发挥的作用,更把中国曲解为“修正主义”的军事挑战。
到底该如何看待军事影响力?笔者认为,军事影响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国家军事能力的重要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发展与应用,对重要国际安全问题演进的作用,对其他国家决策与行为的影响,以及对群体或个体的认知及情感上的影响,大致包含四类,即战略威慑力、公共产品提供力、合作吸引力、政策说服力。这些要素凝聚在一起,核心职能有两个,一是维护国家安全,二是塑造有利的外部战略环境。
国家军事影响力建设,既以物质性的军事实力为基础,同时也是一个主观能动性很强的过程,因而尤其需要成熟的战略心态、对外部环境的冷静判断,以及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实施路径。从当前中国军事战略的重心及指导方针来看,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上的军事影响力,既是军队职能中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需求,也是国家层面支撑企业、人员等“走出去”的重要手段,更是国际范围内塑造战略互信的重要方式。
中国眼下面临挑战性不断增强的外部环境,有必要在三个方面加强建设,强化军事影响力。
一是增强在军事安全领域的话语权。美国等国刻意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试图激发中国邻国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破坏中国寻求稳定战略环境的努力,这一态势加剧了中美双方在国际舆论场与影响力舞台上的竞争。特别是“鹰派”势力抱持冷战思维,对中国抱有明显的敌意,不断给中国“泼污水”,制造国际舆论困境。中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话语权仍然偏弱,应通过积极的军事外交行动深化与不同国家间的安全对话与磋商,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互信,在解决国际争端、建立合作机制方面优先扩大“公约数”,并加强军事外宣力度,努力消弭外部的猜忌和焦虑。
二是围绕“走出去”加紧培育海外军事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融入世界发展大势,国家利益日益超越地域限制。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家利益的海外延伸对军事影响力的配套跟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不可能走西方列强的帝国式海外军事扩张道路,但出于安全与和平目标,需持续加强与重要地区不同国家的高层次军事合作,增强维护海外利益的能力。
三是在国际安全领域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从全球安全和人类利益的高度提出的思想,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命题。从军事影响力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军队能够提供国际安全公共产品,这既包括观念性产品,比如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新型亚洲安全观”,也包括制度性产品,比如加强上海合作组织的地区安全稳定器功效,还包括功能性产品,比如执行海外护航任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这些产品所释放出的和平红利,有助于实现共同安全与发展,有利于塑造中國和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
坚持塑造体现中国理念、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的军事影响力,既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成长的责任,也是对国际安全的重要贡献,将始终与国家的成长同行。
对军事影响力的定义没有统一标准。国际上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普华永道公司的年度《全球防务观察报告》,该报告认为国家在地区或世界增加军事影响力并建立安全关系的努力,论其成效涉及两个指标,一是在海外部署军事力量的情况,二是军火销售总量。按此标准,2017年排名第一的是美国,随后为法、英、俄、德等国,中国排在第十位。这样的指标体系,突出了奉行外向型战略的军事强国在国际上的实力,不足之处在于无法体现软性指标的功效,尤其缺少对观念领域影响力的衡量,更没有考虑该如何评判一国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贡献多寡。类似的局限性,在美国针对中国军事能力发展进行的评估中也暴露无遗,有关评估基本都是对中国防务开支增长、装备和部署进攻性武器等内容的老生常谈,选择性地忽视了中国军队在和平、稳定以及人道主义方面发挥的作用,更把中国曲解为“修正主义”的军事挑战。
到底该如何看待军事影响力?笔者认为,军事影响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国家军事能力的重要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发展与应用,对重要国际安全问题演进的作用,对其他国家决策与行为的影响,以及对群体或个体的认知及情感上的影响,大致包含四类,即战略威慑力、公共产品提供力、合作吸引力、政策说服力。这些要素凝聚在一起,核心职能有两个,一是维护国家安全,二是塑造有利的外部战略环境。
国家军事影响力建设,既以物质性的军事实力为基础,同时也是一个主观能动性很强的过程,因而尤其需要成熟的战略心态、对外部环境的冷静判断,以及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实施路径。从当前中国军事战略的重心及指导方针来看,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上的军事影响力,既是军队职能中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需求,也是国家层面支撑企业、人员等“走出去”的重要手段,更是国际范围内塑造战略互信的重要方式。
中国眼下面临挑战性不断增强的外部环境,有必要在三个方面加强建设,强化军事影响力。
一是增强在军事安全领域的话语权。美国等国刻意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试图激发中国邻国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破坏中国寻求稳定战略环境的努力,这一态势加剧了中美双方在国际舆论场与影响力舞台上的竞争。特别是“鹰派”势力抱持冷战思维,对中国抱有明显的敌意,不断给中国“泼污水”,制造国际舆论困境。中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话语权仍然偏弱,应通过积极的军事外交行动深化与不同国家间的安全对话与磋商,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互信,在解决国际争端、建立合作机制方面优先扩大“公约数”,并加强军事外宣力度,努力消弭外部的猜忌和焦虑。
二是围绕“走出去”加紧培育海外军事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融入世界发展大势,国家利益日益超越地域限制。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家利益的海外延伸对军事影响力的配套跟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不可能走西方列强的帝国式海外军事扩张道路,但出于安全与和平目标,需持续加强与重要地区不同国家的高层次军事合作,增强维护海外利益的能力。
三是在国际安全领域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从全球安全和人类利益的高度提出的思想,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命题。从军事影响力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军队能够提供国际安全公共产品,这既包括观念性产品,比如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新型亚洲安全观”,也包括制度性产品,比如加强上海合作组织的地区安全稳定器功效,还包括功能性产品,比如执行海外护航任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这些产品所释放出的和平红利,有助于实现共同安全与发展,有利于塑造中國和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
坚持塑造体现中国理念、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的军事影响力,既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成长的责任,也是对国际安全的重要贡献,将始终与国家的成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