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也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然而,这些数学功能的实现,最终都有赖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数学功能的发挥。
解题能力是解题活动的稳定的调节机制。就其本质而言,是类化了的解题经验,即概括化、系统化的解题知识和解题技能。解题能力包含以下几个含义:.从本性上说,小学生解题能力是一种个体心理特性,因而在原则上属于经验范畴;从功能上说,小学生解题能力是解题活动的内在调节机制;从结构上说,它是解题知识和技能组成的经验实体;从性能上说,它对解题活动的调节具有稳定性,因而是一种类化经验,即概括化、系统化的解题经验;从类别上说,它是解题这一特殊活动的内在调节机制,属于特殊的数学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题能力呢,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注重知识的生成,实施探究教学
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因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主渠道也应是课堂。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倡教师和学生平等。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刺激,而是主动的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因而课堂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待“解决问题”的序列文中,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和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提高创新技能。只要创造思维得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能得到提高,采用“解决问题”序列的教学过程,首先要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最后要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前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例如:在教学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分别找出30以内2和5的倍数,然后让学生分别观察2和5的倍数各位上的数有什么特征?通过交流和进一步验证以后才得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個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而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仍然让学生先找出30以内3的倍数,然后在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但是学生由于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做出“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的猜想。对此,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我出示了一些个位上是3、6、9的数,如:13、16、19、29、26、36---并让学生验证,通过验证,学生发现错了。接着,我又出示另一些数:3、6、9、12、15、24、501、224---并让学生验证,通过验证,学生发现这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由此学生提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与各位上的数无关。在学生感到困惑时,我又让学生研究能被3整除的这些数,让他们交换这些数各数位上的数字,然后在验证所得到的新数是否能被3整除?如果能被3整除,又说明什么?通过反复探索,学生终于找到了能被3整除的特征是: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加强说的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只有借助语言才能把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并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还有助于学生促进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让学生说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依据。特别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重解题后“说”的训练。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教学中创设语言情境,既能强化课堂上的信息反馈,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能力是解题活动的稳定的调节机制。就其本质而言,是类化了的解题经验,即概括化、系统化的解题知识和解题技能。解题能力包含以下几个含义:.从本性上说,小学生解题能力是一种个体心理特性,因而在原则上属于经验范畴;从功能上说,小学生解题能力是解题活动的内在调节机制;从结构上说,它是解题知识和技能组成的经验实体;从性能上说,它对解题活动的调节具有稳定性,因而是一种类化经验,即概括化、系统化的解题经验;从类别上说,它是解题这一特殊活动的内在调节机制,属于特殊的数学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题能力呢,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注重知识的生成,实施探究教学
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因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主渠道也应是课堂。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倡教师和学生平等。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刺激,而是主动的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因而课堂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待“解决问题”的序列文中,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和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提高创新技能。只要创造思维得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能得到提高,采用“解决问题”序列的教学过程,首先要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最后要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前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例如:在教学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分别找出30以内2和5的倍数,然后让学生分别观察2和5的倍数各位上的数有什么特征?通过交流和进一步验证以后才得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個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而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仍然让学生先找出30以内3的倍数,然后在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但是学生由于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做出“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的猜想。对此,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我出示了一些个位上是3、6、9的数,如:13、16、19、29、26、36---并让学生验证,通过验证,学生发现错了。接着,我又出示另一些数:3、6、9、12、15、24、501、224---并让学生验证,通过验证,学生发现这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由此学生提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与各位上的数无关。在学生感到困惑时,我又让学生研究能被3整除的这些数,让他们交换这些数各数位上的数字,然后在验证所得到的新数是否能被3整除?如果能被3整除,又说明什么?通过反复探索,学生终于找到了能被3整除的特征是: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加强说的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只有借助语言才能把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并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还有助于学生促进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让学生说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依据。特别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重解题后“说”的训练。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教学中创设语言情境,既能强化课堂上的信息反馈,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