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u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也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然而,这些数学功能的实现,最终都有赖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数学功能的发挥。
  解题能力是解题活动的稳定的调节机制。就其本质而言,是类化了的解题经验,即概括化、系统化的解题知识和解题技能。解题能力包含以下几个含义:.从本性上说,小学生解题能力是一种个体心理特性,因而在原则上属于经验范畴;从功能上说,小学生解题能力是解题活动的内在调节机制;从结构上说,它是解题知识和技能组成的经验实体;从性能上说,它对解题活动的调节具有稳定性,因而是一种类化经验,即概括化、系统化的解题经验;从类别上说,它是解题这一特殊活动的内在调节机制,属于特殊的数学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题能力呢,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注重知识的生成,实施探究教学
  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因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主渠道也应是课堂。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倡教师和学生平等。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刺激,而是主动的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因而课堂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待“解决问题”的序列文中,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和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提高创新技能。只要创造思维得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能得到提高,采用“解决问题”序列的教学过程,首先要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最后要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前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例如:在教学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分别找出30以内2和5的倍数,然后让学生分别观察2和5的倍数各位上的数有什么特征?通过交流和进一步验证以后才得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個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而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仍然让学生先找出30以内3的倍数,然后在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但是学生由于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做出“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的猜想。对此,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我出示了一些个位上是3、6、9的数,如:13、16、19、29、26、36---并让学生验证,通过验证,学生发现错了。接着,我又出示另一些数:3、6、9、12、15、24、501、224---并让学生验证,通过验证,学生发现这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由此学生提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与各位上的数无关。在学生感到困惑时,我又让学生研究能被3整除的这些数,让他们交换这些数各数位上的数字,然后在验证所得到的新数是否能被3整除?如果能被3整除,又说明什么?通过反复探索,学生终于找到了能被3整除的特征是: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加强说的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只有借助语言才能把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并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还有助于学生促进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让学生说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依据。特别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重解题后“说”的训练。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教学中创设语言情境,既能强化课堂上的信息反馈,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关键词】数学 教学 语言 艺术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促进者的作用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对爱国思想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发散思维,逐渐养成识字写字能力、写作能力等。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学生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的提高,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促进各方面协调发展。  【關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渗透  教改在不断深入,新课程下的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它更关注学生的情感、
期刊
构建“引领积淀式”的语文课,其基本理念是:使课堂适应学生,而不是使学生适应课堂。即以凸现人本精神为核心,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改革,主要从教学目标设置、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体验性、学习结果评价进行有效探索。  一、注重发展,提倡探究  要从班级整体出发,制定可行的目标,但切记兼顾差异,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的差异,要不遗忘一个学生的存在。要以学生的语言发展、情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取向,
期刊
【内容摘要】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通过教材内容不同方式的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深入探讨了教材教学内容中的:计算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对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起的作用。研究了如何挖掘不同的教学内容中的不同的呈现方式,以及它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怎样的作用,并对教材的不同的呈现方式是怎样体现课标精神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關键词】呈现 教材内容 计算
期刊
【摘 要】主题性作业是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开展的作业活动,引领学生开展以本学科学习为主,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资源,以多种学科学习为辅,凭借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数学、用数学、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主题性作业 综合性 开放性  作业问题是老师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学习不用功、作业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马虎应付上交作业。基于此,我努
期刊
教材依据: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通过毛毛虫吃树叶的游戏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孩子在探究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一、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对毛毛虫一类的动物充满着好奇,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在毛毛虫吃树叶的游戏中进行颜色,大小的匹配,会增加孩子的兴趣点,也会激发幼儿求知欲。  1、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初步认识,让幼儿喜欢科
期刊
【摘 要】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介入学校教育后,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变化,它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双向的、平等的交流平台,它使教师、多个学生主体间围绕共同问题进行协作、讨论和对话成为可能,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个别化教学和学习成为可能,促进了教学目标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  【关键词】电教媒体 创设情境 数学主题 信息素养 自主能力 数学
期刊
【内容摘要】陶行知虽是我国近现代的教育家,但他的思想现今依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他在《生活教育》这本书提出了生活就是教育,今天我们不断的将陶行知的思想进行创新和改造并与幼儿教育相结合,只为能够合理、有序的开展幼儿活动,开发幼儿潜能,使幼儿能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生活教育 幼儿教育 思想 实践  一、在教学活动中实践生活教学思想  (一)面向全社会的选材:为了能够更好的践行生活
期刊
一、什么是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简单说来就是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阅读方法。  二、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一)异中求同。异中求同是指通过甄别、筛选、提炼,
期刊
地方课程是一门在素质教育为背景的课改大潮中应运而生的崭新学科。它着眼于中小学生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等内容,"为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丰厚的本土精神资源"。我认为学习地方课程,不能浅尝辄止,而应重在深入了解,更应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地方课程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