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过程,施工技术及管理工作是建筑施工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顺利进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施工技术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运用管理职能及科学方法,来促进技术工作的有效开展,督促施工工程严格按国家的相关技术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和决定,把工程各项技术工作科学的组织起来。建立起良好的技术秩序,以保证工程施工过程符合技术规范与规程,符合技术规律要求,从而高质量的完成施工工程任务。建立畅通、迅速的信息渠道,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统一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网络。施工技术管理要做到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格式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应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按照管理的性质、方式、深度的不同分别履行决策-指导-监控、直接管理、实务管理职责。施工技术管理要充分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地方在工程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做好从施工准备、过程控制到竣工交验、工程保修全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面向现场,加强现场检测和施工过程控制,确保项目安全、质量、工期、效益目标的实现。做好施工技术调查、施组编制、工程测量、技术交底、变更索赔、技术资料管理、竣工文件编制等工作,努力降低工程成本,创造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1泵送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是施工中必须用到的材料,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泵送混凝土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混凝土的使用数量多而且强度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就必须提高对配合比的重视。通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使用的混凝土大多都添加了外加剂,这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同时也满足了泵送混凝土的要求,提高了施工效率。
2.2防水施工技术
第一,抹平压光防水基层,不能存在松动、凹凸不平以及起砂掉灰等现象,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来设计排水坡度,其中地漏部位处的排水口应该比整个防水层要低,这样才能有效地排除积水,而在阴角处应将其作小圆角,这样便于涂料施工。第二,在涂膜防水施工之前,应清理干净基层表面的杂物,重点清理管道根部、地漏、阴阳角以及排水口等部位,尽量做到牢固、干净和无明水。第三,在涂刷时应按先低后高的原则,从整体出发实施涂刷,第一层的土层不能过厚或者过薄,一般为盖住基层或者基层无暴露点为宜,大面积部位可滚涂,而管道根部、排水口、地漏以及阴阳角等部位可利用漆刷涂。第四,所有的排水部件、地漏以及管道必须要安装牢固,以此保证接缝的严密性以及收头的圆滑,不会出现任何松动现象。
2.3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和常规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置。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高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
2.4软土地基处理
由于我国地形地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软土地基具有承载力不足,可变性大的特点,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为了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不稳定或者不均匀沉降现象,就要在软土地基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地基施工措施要随着地质变化随时变化地质的处理技术。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是软土地基处理的第一原则。为了减少地基基土发生变形、不稳定的情况,我们要根据工程所处的软土地基类型,选择换填垫层法、置换法、强夯法、挤密砂桩法、化学加固法等方法。
3、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場管理措施分析
3.1科学合理地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
建筑工程开工之前针对现场各方面进行现场勘查调研,然后依据实际调研情况、工程承包合同、设计施工图纸、招投标书、地质勘测报告、国家建筑行业相关规范标准以及甲方设计部门提供发布的有关文件内容进行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编制。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程序、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关键主体工程部位的特殊施工办法以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等。
3.2强化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与专业技术素养
国家一再强调“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施工安全管理原则,为了避免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建筑工程现场施工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必要时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进行紧抓严抓,防患于未然。对于企业从业人员要求根据参与施工活动的不同,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参与施工过程作为体验锻炼的学习机会,为以后的继续从业打下素质基础。
3.3加强操作性活动中的质量管理
在建筑的操作性活动中,一般不能借助设置控制点以实现对施工质量的提前控制,但实践证明样板制度可有效提高施工质量。样板制度具有几个作用:首先,通过分析可预先知道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提前预防。其次,对检查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达标者不予聘用,以减少后期质量控制难度。再次,操作人员在工作中都以样板为标准,可直观、清晰地知道工作的重点,利于提高工作效果。最后,可减少因常见问题而造成的大面积返工。因此,在施工开始前,应对样板房进行细致验收工作,以避免因样板房不达标而导致的大面积返工现象。
4、结束语
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和完善,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虽然能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但是也给建筑工程管理部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增大了管理工作困难以及工作量。所以,要加强施工技术创新和管理部门管理方法的创新,促进建筑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逢林.有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2]江小珠.浅议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工程建筑,2009(21):57-59.
(作者单位:天津市华泰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运用管理职能及科学方法,来促进技术工作的有效开展,督促施工工程严格按国家的相关技术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和决定,把工程各项技术工作科学的组织起来。建立起良好的技术秩序,以保证工程施工过程符合技术规范与规程,符合技术规律要求,从而高质量的完成施工工程任务。建立畅通、迅速的信息渠道,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统一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网络。施工技术管理要做到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格式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应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按照管理的性质、方式、深度的不同分别履行决策-指导-监控、直接管理、实务管理职责。施工技术管理要充分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地方在工程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做好从施工准备、过程控制到竣工交验、工程保修全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面向现场,加强现场检测和施工过程控制,确保项目安全、质量、工期、效益目标的实现。做好施工技术调查、施组编制、工程测量、技术交底、变更索赔、技术资料管理、竣工文件编制等工作,努力降低工程成本,创造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1泵送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是施工中必须用到的材料,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泵送混凝土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混凝土的使用数量多而且强度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就必须提高对配合比的重视。通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使用的混凝土大多都添加了外加剂,这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同时也满足了泵送混凝土的要求,提高了施工效率。
2.2防水施工技术
第一,抹平压光防水基层,不能存在松动、凹凸不平以及起砂掉灰等现象,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来设计排水坡度,其中地漏部位处的排水口应该比整个防水层要低,这样才能有效地排除积水,而在阴角处应将其作小圆角,这样便于涂料施工。第二,在涂膜防水施工之前,应清理干净基层表面的杂物,重点清理管道根部、地漏、阴阳角以及排水口等部位,尽量做到牢固、干净和无明水。第三,在涂刷时应按先低后高的原则,从整体出发实施涂刷,第一层的土层不能过厚或者过薄,一般为盖住基层或者基层无暴露点为宜,大面积部位可滚涂,而管道根部、排水口、地漏以及阴阳角等部位可利用漆刷涂。第四,所有的排水部件、地漏以及管道必须要安装牢固,以此保证接缝的严密性以及收头的圆滑,不会出现任何松动现象。
2.3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和常规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置。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高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
2.4软土地基处理
由于我国地形地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软土地基具有承载力不足,可变性大的特点,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为了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不稳定或者不均匀沉降现象,就要在软土地基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地基施工措施要随着地质变化随时变化地质的处理技术。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是软土地基处理的第一原则。为了减少地基基土发生变形、不稳定的情况,我们要根据工程所处的软土地基类型,选择换填垫层法、置换法、强夯法、挤密砂桩法、化学加固法等方法。
3、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場管理措施分析
3.1科学合理地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
建筑工程开工之前针对现场各方面进行现场勘查调研,然后依据实际调研情况、工程承包合同、设计施工图纸、招投标书、地质勘测报告、国家建筑行业相关规范标准以及甲方设计部门提供发布的有关文件内容进行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编制。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程序、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关键主体工程部位的特殊施工办法以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等。
3.2强化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与专业技术素养
国家一再强调“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施工安全管理原则,为了避免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建筑工程现场施工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必要时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进行紧抓严抓,防患于未然。对于企业从业人员要求根据参与施工活动的不同,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参与施工过程作为体验锻炼的学习机会,为以后的继续从业打下素质基础。
3.3加强操作性活动中的质量管理
在建筑的操作性活动中,一般不能借助设置控制点以实现对施工质量的提前控制,但实践证明样板制度可有效提高施工质量。样板制度具有几个作用:首先,通过分析可预先知道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提前预防。其次,对检查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达标者不予聘用,以减少后期质量控制难度。再次,操作人员在工作中都以样板为标准,可直观、清晰地知道工作的重点,利于提高工作效果。最后,可减少因常见问题而造成的大面积返工。因此,在施工开始前,应对样板房进行细致验收工作,以避免因样板房不达标而导致的大面积返工现象。
4、结束语
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和完善,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虽然能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但是也给建筑工程管理部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增大了管理工作困难以及工作量。所以,要加强施工技术创新和管理部门管理方法的创新,促进建筑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逢林.有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2]江小珠.浅议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工程建筑,2009(21):57-59.
(作者单位:天津市华泰建设监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