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对一个少小离家园、老大归故里的人来说,是浓浓的乡情。
北京是一座開放型城市,它包容,海纳百川,但它不能没有自己的“老礼儿”。
几个去国外读书的同学放假回来小聚。刚一见面就脱口而出:“哎哟喂,没变哈,还是那德行样儿……”看见还是曾经的老人儿,打个招呼,一句北京的老话儿,把跨越太平洋的思念化成了泡沫,剩下的只有亲切。他们思念家乡,思念北京。魂牵梦绕的不只是这个地方,还有这儿的人,这儿亲切的话。他乡遇故知之所以很感动,是因为乡音可以拉近距离。
春节真的很热闹,北京的大街上却显得“萧条”。人们都奔向自己的家乡,急着去奔向母亲。每个人都有故乡,都有儿时的乡音,北京人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乡音。串门之前,人们习惯打个电话看看对方是否在家。奶奶刚拿起电话:“喂?哦哦,好,吃了吗您呐……”北京人的对话,总是要以吃没吃饭开头。一句简单的寒暄,娓娓道出的是北京的风俗,北京人的习惯。每逢佳节,走亲串友,还是那些熟悉的老人儿,听到这些老话儿,内心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归属感。
我爸爸小的时候在崇文门花儿市的老巷子里长大。他嘴里的北京,跟从小住在楼房里的我眼中的北京,有些不同。他说,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好吃的,有时,一家拿一道菜,拼拼凑凑在胡同里摆一个桌儿,那菜的味道,倍儿香!和爸爸去逛大栅栏儿,他会给我买个糖人儿,他会怀念老人儿的叫卖声,可一碗豆汁儿配焦圈,就能让他把一切都忘在脑后。也忒逗了!舔着糖葫芦,听着老人儿讲着老话儿,真地道!
时代在向前发展,北京永远兼容并包。但北京的老话儿不能没有。老话儿里,有游子的乡情,有北京的老礼儿,有老人儿的回忆。
北京老话儿,北京老人儿,都有那么股子人情味儿,让人久久回味。
(指导老师:王坤伦)
北京人,北京话,北京事。文章洋溢着浓郁的方言色彩,反映了地道北京的风土人情,也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
北京是一座開放型城市,它包容,海纳百川,但它不能没有自己的“老礼儿”。
几个去国外读书的同学放假回来小聚。刚一见面就脱口而出:“哎哟喂,没变哈,还是那德行样儿……”看见还是曾经的老人儿,打个招呼,一句北京的老话儿,把跨越太平洋的思念化成了泡沫,剩下的只有亲切。他们思念家乡,思念北京。魂牵梦绕的不只是这个地方,还有这儿的人,这儿亲切的话。他乡遇故知之所以很感动,是因为乡音可以拉近距离。
春节真的很热闹,北京的大街上却显得“萧条”。人们都奔向自己的家乡,急着去奔向母亲。每个人都有故乡,都有儿时的乡音,北京人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乡音。串门之前,人们习惯打个电话看看对方是否在家。奶奶刚拿起电话:“喂?哦哦,好,吃了吗您呐……”北京人的对话,总是要以吃没吃饭开头。一句简单的寒暄,娓娓道出的是北京的风俗,北京人的习惯。每逢佳节,走亲串友,还是那些熟悉的老人儿,听到这些老话儿,内心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归属感。
我爸爸小的时候在崇文门花儿市的老巷子里长大。他嘴里的北京,跟从小住在楼房里的我眼中的北京,有些不同。他说,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好吃的,有时,一家拿一道菜,拼拼凑凑在胡同里摆一个桌儿,那菜的味道,倍儿香!和爸爸去逛大栅栏儿,他会给我买个糖人儿,他会怀念老人儿的叫卖声,可一碗豆汁儿配焦圈,就能让他把一切都忘在脑后。也忒逗了!舔着糖葫芦,听着老人儿讲着老话儿,真地道!
时代在向前发展,北京永远兼容并包。但北京的老话儿不能没有。老话儿里,有游子的乡情,有北京的老礼儿,有老人儿的回忆。
北京老话儿,北京老人儿,都有那么股子人情味儿,让人久久回味。
(指导老师:王坤伦)
北京人,北京话,北京事。文章洋溢着浓郁的方言色彩,反映了地道北京的风土人情,也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