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双基”教学的核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概念;数学定理;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探索、总结,学生基本上形成了新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了课程改革目标。
一、数学概念的组成
数学概念通常由概念的名称、定义、例子、属性和符号组成。如等边三角形这个概念,概念的名称是“等边三角形”(符号是“等边△”),定义是“三边都相等的二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属性是“三直边、封闭图形,三边相等、三角相等”。符合定义特征的具体线段都是概念的例子称为正例,否则叫反例。
二、数学概念的主要特征
(1)数学概念具有抽象与具体的双重性
数学概念代表的是一类对象而不是个别事物,它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如“等边三角形”这个概念代表的是各种颜色、大小抽象的等边三角形,而任何具体颜色、大小的等边三角形都只是它的正面例子。数学概念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成分,就整个一个数学系统而言,概念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是数学概念具体性的一面
(2)数学概念的概括性强,如“等边三角形”就是对千千万万个具体的等边三角形的高度概括的认识
(3)数学概念的名称往往用特定的数学符号表示,如“等腰△”“y=sinx”这些符号表示,使数学概念具有形式和简明的特点
(4)数学概念具有系统性
每一数学分支的概念由原名出发,经过不断抽象定义,逐步形成一个严密的概念系统。就某一具体知识而言,相关的概念也组成一个系统。例如,与三角形这一知识相关的概念,边、角、高、中线……组成一个关于三角形概念的系统。
三、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将概念教学一笔带过,像记名词一样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没有重视对概念的理解,及是如何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有了概念,才可能进行判断和推理,才可能进行论证。一个人的数学认知结构如何,解题能力的高低,数学思维品质之优劣,无不与数学概念有关。而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数学概念的教学。
(1)理解概念的逻辑性
数学概念可分为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概念的“质”,也就是概念的内涵(概念的本质属性);二是概念的“量”,也就是概念的外延(概念的所有对象的和)。假如把一个概念当作一个集合,那么概念的内涵就是这个集合里的元素的所有的共同属性的总和,而概念的外延则是这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全体。内涵和外延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就不能不涉及概念的外延的问题。例如:“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它的内涵是“四条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它的外延有“菱形、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具有重要关系,“内涵增加,外延缩小;内涵减少,外延扩大”,这个关系叫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2)生动恰当地引入数学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抓准适宜的时机,自然、生动地引入数学概念,揭示概念发生的基础及实际背景,可以使学生较容易理解数学概念。由于概念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理性认知,所以教师要通过概念的引入,来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对概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教师应该在备课阶段备好丰富的直觀教学资料,在充足的感情资料基础上恰当引入概念。例如,从对黑板、课桌桌面、教室的大棚来引入矩形的概念,也可以从铁路中两条笔直并行的铁轨,或是汽车行驶后留下的两道车轮印来引入平行线的概念。
(3)重视新旧概念的衔接教学
在新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已学概念,使新旧概念同化教学,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相关概念有一个整体化的认知,构建完整的概念知识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加对概念的长久记忆力,还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例如,在讲授“分式的约分”一课时,其重点就是要找到分子分母的公因式,而公因式涉及了已学概念中因式分解的内容,所以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因式分解进行复习。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对整个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努力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巩固和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芳.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创新策略探讨[J].亚大教育,2015,(13):37-38.
[2]孙维刚.孙维刚初中数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奠宙,戴再平.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
[4]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概念;数学定理;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探索、总结,学生基本上形成了新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了课程改革目标。
一、数学概念的组成
数学概念通常由概念的名称、定义、例子、属性和符号组成。如等边三角形这个概念,概念的名称是“等边三角形”(符号是“等边△”),定义是“三边都相等的二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属性是“三直边、封闭图形,三边相等、三角相等”。符合定义特征的具体线段都是概念的例子称为正例,否则叫反例。
二、数学概念的主要特征
(1)数学概念具有抽象与具体的双重性
数学概念代表的是一类对象而不是个别事物,它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如“等边三角形”这个概念代表的是各种颜色、大小抽象的等边三角形,而任何具体颜色、大小的等边三角形都只是它的正面例子。数学概念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成分,就整个一个数学系统而言,概念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是数学概念具体性的一面
(2)数学概念的概括性强,如“等边三角形”就是对千千万万个具体的等边三角形的高度概括的认识
(3)数学概念的名称往往用特定的数学符号表示,如“等腰△”“y=sinx”这些符号表示,使数学概念具有形式和简明的特点
(4)数学概念具有系统性
每一数学分支的概念由原名出发,经过不断抽象定义,逐步形成一个严密的概念系统。就某一具体知识而言,相关的概念也组成一个系统。例如,与三角形这一知识相关的概念,边、角、高、中线……组成一个关于三角形概念的系统。
三、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将概念教学一笔带过,像记名词一样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没有重视对概念的理解,及是如何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有了概念,才可能进行判断和推理,才可能进行论证。一个人的数学认知结构如何,解题能力的高低,数学思维品质之优劣,无不与数学概念有关。而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数学概念的教学。
(1)理解概念的逻辑性
数学概念可分为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概念的“质”,也就是概念的内涵(概念的本质属性);二是概念的“量”,也就是概念的外延(概念的所有对象的和)。假如把一个概念当作一个集合,那么概念的内涵就是这个集合里的元素的所有的共同属性的总和,而概念的外延则是这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全体。内涵和外延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就不能不涉及概念的外延的问题。例如:“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它的内涵是“四条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它的外延有“菱形、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具有重要关系,“内涵增加,外延缩小;内涵减少,外延扩大”,这个关系叫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2)生动恰当地引入数学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抓准适宜的时机,自然、生动地引入数学概念,揭示概念发生的基础及实际背景,可以使学生较容易理解数学概念。由于概念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理性认知,所以教师要通过概念的引入,来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对概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教师应该在备课阶段备好丰富的直觀教学资料,在充足的感情资料基础上恰当引入概念。例如,从对黑板、课桌桌面、教室的大棚来引入矩形的概念,也可以从铁路中两条笔直并行的铁轨,或是汽车行驶后留下的两道车轮印来引入平行线的概念。
(3)重视新旧概念的衔接教学
在新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已学概念,使新旧概念同化教学,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相关概念有一个整体化的认知,构建完整的概念知识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加对概念的长久记忆力,还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例如,在讲授“分式的约分”一课时,其重点就是要找到分子分母的公因式,而公因式涉及了已学概念中因式分解的内容,所以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因式分解进行复习。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对整个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努力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巩固和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芳.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创新策略探讨[J].亚大教育,2015,(13):37-38.
[2]孙维刚.孙维刚初中数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奠宙,戴再平.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
[4]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