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教学。在解题教学中经常产生这样的情况,教师讲解题目时会出现讲了但讲得不到位,学生理解不是很透彻;讲了但选择的不是学生固有的方法,学生很难掌握。究其原因,或是由于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造成的,或是由于自身水平有限,认识肤浅造成的。总之,数学解题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解题后的反思十分重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解题反思 解题过程 解题方法
数学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解题。解题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也是检验知识、运用知识的基本形式。有效地培养数学解题能力,有助于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认知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解题反思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讲了,而且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学生这样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的“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有的教师只是例题继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一、什么是“解题反思”
迅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有诸多条件和因素。长期的学习经验表明,不少同学在完成作业或进行大量解题训练的过程中,普遍缺乏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解题后的“反思”。何谓“解题反思”?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苦思冥想解出答案之后,必须认真进行如下探索: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我们哪些方面的概念、知识和能力?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本题有无其他解法——一题多解?众多解法中哪一种最简捷?把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进一步推广,能否得到更有益的普遍性结论——举一反三,多题一解?……如此种种,就是“解题反思”。
二、反思读题、审题及解题突破口
反思成功和失败的审题的经验是非常有用的。审题:是解题者对题目信息进行搜集与加工的过程,是问题求解的前提。反思成功和失败的审题都应该注重以下方面:是否读懂了题,正确地理解了题意;是否理解了条件和结论的本质;是否弄清了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否正确理解了出题者的意图;是否准确合理地利用了条件。这些都是正确审题的前提。
在审题过程中,首要的任务便是准确捕捉题中有用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题目的阅读阶段,就应该注重观察题目的各种数学形式(包括数、式、图形、图像、文字说明事项,及其与结论部分的联系方式),尤其是注重观察和深入挖掘数学形式背后的信息,即不仅要观察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结论是什么,更要问问自己:
1.问题条件和结论有什么特征?条件和结论与什么知识有联系?条件和结论的本质是什么?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2.能窥到什么“暗示”信息?
3.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审思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命题立足于怎样的知识交汇点?意在考查什么思想方法与能力?
4.以前是否见过类似的问题?类似问题的这些特征以前怎样利用的?
5.老师是怎么用类似条件的?
6.命题是否可以转换成其他等价的形式处理?
反思成功与失败的解题过程,我们发现:是否找到了有效的解题突破口,是解题的关键。因此,在初步获取题目的信息后,必须把题目中涉及的数学对象(包括数、式、图形、图像、文字说明等)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已有的方法、已有的经验作相似性、对比性的分析和判断,把题目的信息和记忆储存中的有关信息“链接”起来,从陌生的题目中找出熟悉的东西,这样就会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三、反思解题过程和方法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解后反思了。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1.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
“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拓展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认识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2.在解题的过程与途径中反思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解题过程是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工作:有用捕捉、有关提取、有效组合。很多数学题有多种解法,如能认真分析解题过程有没有思维回路,哪些过程可以合并或转换,有没有更好的解法,可以开拓思路,形成“从优”、“从快”的解题思维方式。如在复习解方程组时,给学生留了一题有相同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3.在学生易错处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结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总之,解后的反思使方法、规律得到了及时的小结归纳;解后的反思使我们拨开迷蒙,看清“庐山真面目”而逐渐成熟起来;在反思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在反思中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交流、合作,学会了分享,体验了学习的乐趣,交往的快慰。如果学生不进行反思总结,就会陷入“题海”,数学学习就变了味。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考出一个令自己、老师、家长满意的成绩。在解题后希望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在老师批改后也想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通过解题后的反思,能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做好解题后的反思。
参考文献:
[1]李士奇.PME:数学教育心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3]林少杰.数学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新世纪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解题反思 解题过程 解题方法
数学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解题。解题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也是检验知识、运用知识的基本形式。有效地培养数学解题能力,有助于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认知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解题反思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讲了,而且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学生这样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的“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有的教师只是例题继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一、什么是“解题反思”
迅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有诸多条件和因素。长期的学习经验表明,不少同学在完成作业或进行大量解题训练的过程中,普遍缺乏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解题后的“反思”。何谓“解题反思”?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苦思冥想解出答案之后,必须认真进行如下探索: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我们哪些方面的概念、知识和能力?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本题有无其他解法——一题多解?众多解法中哪一种最简捷?把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进一步推广,能否得到更有益的普遍性结论——举一反三,多题一解?……如此种种,就是“解题反思”。
二、反思读题、审题及解题突破口
反思成功和失败的审题的经验是非常有用的。审题:是解题者对题目信息进行搜集与加工的过程,是问题求解的前提。反思成功和失败的审题都应该注重以下方面:是否读懂了题,正确地理解了题意;是否理解了条件和结论的本质;是否弄清了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否正确理解了出题者的意图;是否准确合理地利用了条件。这些都是正确审题的前提。
在审题过程中,首要的任务便是准确捕捉题中有用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题目的阅读阶段,就应该注重观察题目的各种数学形式(包括数、式、图形、图像、文字说明事项,及其与结论部分的联系方式),尤其是注重观察和深入挖掘数学形式背后的信息,即不仅要观察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结论是什么,更要问问自己:
1.问题条件和结论有什么特征?条件和结论与什么知识有联系?条件和结论的本质是什么?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2.能窥到什么“暗示”信息?
3.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审思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命题立足于怎样的知识交汇点?意在考查什么思想方法与能力?
4.以前是否见过类似的问题?类似问题的这些特征以前怎样利用的?
5.老师是怎么用类似条件的?
6.命题是否可以转换成其他等价的形式处理?
反思成功与失败的解题过程,我们发现:是否找到了有效的解题突破口,是解题的关键。因此,在初步获取题目的信息后,必须把题目中涉及的数学对象(包括数、式、图形、图像、文字说明等)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已有的方法、已有的经验作相似性、对比性的分析和判断,把题目的信息和记忆储存中的有关信息“链接”起来,从陌生的题目中找出熟悉的东西,这样就会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三、反思解题过程和方法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解后反思了。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1.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
“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拓展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认识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2.在解题的过程与途径中反思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解题过程是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工作:有用捕捉、有关提取、有效组合。很多数学题有多种解法,如能认真分析解题过程有没有思维回路,哪些过程可以合并或转换,有没有更好的解法,可以开拓思路,形成“从优”、“从快”的解题思维方式。如在复习解方程组时,给学生留了一题有相同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3.在学生易错处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结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总之,解后的反思使方法、规律得到了及时的小结归纳;解后的反思使我们拨开迷蒙,看清“庐山真面目”而逐渐成熟起来;在反思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在反思中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交流、合作,学会了分享,体验了学习的乐趣,交往的快慰。如果学生不进行反思总结,就会陷入“题海”,数学学习就变了味。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考出一个令自己、老师、家长满意的成绩。在解题后希望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在老师批改后也想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通过解题后的反思,能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做好解题后的反思。
参考文献:
[1]李士奇.PME:数学教育心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3]林少杰.数学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新世纪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