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蜗牛在夏玉米及菜田的危害症状、发生种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影响发生因素,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蜗牛;发生规律;防治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蔬菜冬暖式大棚发展较快,蔬菜面积逐渐增加,由于灌溉条件不断改善,夏玉米和菜田生态条件发生了变化,为蜗牛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适宜的栖息环境,蜗牛发生相当普遍,在一些区域已由次要有害动物,上升为主要有害动物。据2002~2005年调查,蜗牛密度一般在8~156头/m2,最多达300头/m2,蜗牛株率达22%~95%,主要为害夏玉米、小油菜、大白菜、韭菜、芹菜等,造成玉米和蔬菜减产严重,并污染蔬菜,大大降低了玉米的品质及蔬菜的食用价值。为了搞好蜗牛的防治,笔者于2002年5月开始,经过3a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蜗牛在阳谷县的发生危害规律,初步明确了影响蜗牛发生的因素;通过试验研究,找到了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基本上控制了蜗牛在阳谷县的危害。
1蜗牛危害症状
蜗牛食性杂,主要为害夏玉米及棚室和露地十字花科、豆科、茄科、瓜类蔬菜和草莓。成贝、幼贝以齿舌刮食叶、茎,出现孔洞或缺刻,常诱发病菌侵染腐烂。苗床内从种子萌发到子叶期被害,可被全部吃光,延误农时。也可咬断幼苗,造成缺苗断垄,严重时需毁种重播。
2蜗牛形态特征
经鉴定,蜗牛在本地发生的种类为同型巴蜗牛,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巴蜗牛科,其形态特征为:
(1)成贝。爬行时体长30~36mm,体外有扁圆球形螺壳,身体分头、足和内脏囊三部分。壳高12mm、宽16mm,有5~6个螺层,壳口马蹄形。头发达,位于体前端。头上有2对可转缩回的触角,眼在后触角顶端,口位于头部腹面,口内有1个似锉刀的齿舌。足在身体腹面,跖面宽,适于爬行。幼贝体较小,行似成贝。
(2)卵。圆球形,直径约2mm,乳白色有光泽,逐渐变为淡黄色,近孵化时变为土黄色。
3蜗牛生活习性
蜗牛在本地每年发生1代,以成贝、幼贝在夏玉米附近的沟渠旁杂草丛中及菜田、灌木丛及作物根部、草堆、石块下及房前屋后等潮湿阴暗处越冬,壳口有白膜封闭。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蜗牛开始取食危害,5~6月份成贝交配产卵并为害多种作物幼苗,6~7月上旬形成全年第一个高峰。7月下旬至8月份如遇高温、干旱便隐藏起来,不食不动并用蜡状白膜封闭壳口。9月下旬以后,气温下降,蜗牛又恢复活动,11月中旬后,寒冬来临,成贝、幼贝陆续潜入越冬场所越冬。
蜗牛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任何一个个体都能产卵。据观察,交配时间长达12~18h,交配到产卵需15~20d,卵期15~25d,一生可产卵多次,每成贝可产卵30~235粒,卵粒成堆状,多产于潮湿疏松的土里、枯叶下或沟渠边的杂草丛中。土壤干燥或卵裸露地表则不能孵化。
蜗牛喜阴湿天气,如遇雨天,昼夜活动危害作物,尤其是在夏玉米上,雨过天晴的傍晚是危害高峰期。在干旱情况下,白天潜伏,夜间活动。一般下午6时后出土危害,晚上9时几乎所有蜗牛都在取食,午夜后,活动蜗牛量逐渐减少,直至清晨5时前陆续潜入土中。蜗牛行动迟慢,借足部肌肉伸缩爬行,并分泌黏液,黏液遇空气干燥、发亮、污染蔬菜及作物叶面。
4蜗牛发生影响因素
4.1温度和湿度
蜗牛的发生与气温和土壤湿度有关。当气温11~18℃,土壤含水量在20%~30%时对其取食活动、生长发育有利;若气温在25℃以上,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下或40%以上,会引起死亡或生长受到抑制。
4.2寄主
蜗牛虽然食性较杂,但其取食对寄主有较大的选择性。在调查中发现不同玉米品种、蔬菜品种之间,不同地块之间,蜗牛的密度有明显的差异。2003年9月20日选择不同的蔬菜地进行调查,大白菜地有蜗牛38头/m2,韭菜地33头/m2,小油菜27头/m2,菜花20头/m2,莴苣15头/m2,生菜13头/m2,芹菜14头/m2,菠菜6头/m2,茼蒿5头/m2,其中以白菜、油菜、韭菜地发生量较大。2004年7月25日调查,抗虫玉米邢抗2号单株蜗牛8头,其他品种平均36头。因此,在防治时应因地制宜。
4.3地理环境
地势低洼、易于积水的,离河沟、水渠较近的,管理粗放、周边杂草丛生的,作物种植密度大、桐粮间作或周边种植树木较多的地块,蜗牛发生密度高,危害重。
4.4天敌
据调查,本地蜗牛的天敌有步行虫、微生物等。2003年6月20日观察到步行虫在18min内捕食2个成贝,留下空壳。应充分保护天敌,利用天敌压低蜗牛密度,降低蜗牛的危害。
5蜗牛防治试验研究
2004年6月20日用10%密达颗粒剂、10%多聚乙醛颗粒剂和6%蜗克星颗粒剂在田间进行了对比试验。用密达30kg/hm2、多聚乙醛30kg/hm2、蜗克星7.5kg/hm2,在日落后均匀地撒于韭菜的行间及基部,药后10d调查,3种药剂对蜗牛的防治效果均在85%~95%之间,防效好,用法简单,对作物安全,残留低。
6控制蜗牛的绿色植保技术
6.1农业防治
(1)种植抗虫品种。通过3年来试验种植抗虫玉米邢抗2号,蜗牛发生相对较轻,每株蜗牛数量比其他品种少60%左右。
(2)提倡地膜覆盖栽培,不仅有利蔬菜生产,且能使蜗牛的危害明显减轻。
(3)采用清洁田园、铲除杂草、及时中耕、排干积水等措施,破坏蜗牛栖息和产卵场所。
(4)秋季翻耕,使部分越冬成贝、幼贝、卵暴露地面冻死或被天敌啄食,卵被晒爆裂。
6.2人工捕捉
利用树叶、杂草、菜叶等在菜田做诱集堆,让蜗牛潜伏在诱集堆下,天亮前集中捕捉。
6.3石灰隔离带
在沟边、地头或作物间撒石灰带,用生石灰75~120 kg/hm2,保苗效果良好。
6.4药剂防治
(1)用多聚乙醛配成含有效成分2.5%~6%的豆饼粉或玉米粉等毒饵,于傍晚施在田间垄上诱杀。
(2)用10%密达颗粒剂或10%多聚乙醛颗粒剂30~37.5 kg/hm2,或6%蜗克星7.5~15kg/hm2撒于田间。
(3)当清晨蜗牛未潜入土时,用硫酸铜800倍液,或氨水100倍液,或1%食盐水喷洒防治。
7参考文献
[1] 王文忠,纪平,董立波,等.浅谈蜗牛对大白菜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6-57.
[2] 李斌.旱作田内蜗牛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2005(3):8.
关键词蜗牛;发生规律;防治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蔬菜冬暖式大棚发展较快,蔬菜面积逐渐增加,由于灌溉条件不断改善,夏玉米和菜田生态条件发生了变化,为蜗牛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适宜的栖息环境,蜗牛发生相当普遍,在一些区域已由次要有害动物,上升为主要有害动物。据2002~2005年调查,蜗牛密度一般在8~156头/m2,最多达300头/m2,蜗牛株率达22%~95%,主要为害夏玉米、小油菜、大白菜、韭菜、芹菜等,造成玉米和蔬菜减产严重,并污染蔬菜,大大降低了玉米的品质及蔬菜的食用价值。为了搞好蜗牛的防治,笔者于2002年5月开始,经过3a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蜗牛在阳谷县的发生危害规律,初步明确了影响蜗牛发生的因素;通过试验研究,找到了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基本上控制了蜗牛在阳谷县的危害。
1蜗牛危害症状
蜗牛食性杂,主要为害夏玉米及棚室和露地十字花科、豆科、茄科、瓜类蔬菜和草莓。成贝、幼贝以齿舌刮食叶、茎,出现孔洞或缺刻,常诱发病菌侵染腐烂。苗床内从种子萌发到子叶期被害,可被全部吃光,延误农时。也可咬断幼苗,造成缺苗断垄,严重时需毁种重播。
2蜗牛形态特征
经鉴定,蜗牛在本地发生的种类为同型巴蜗牛,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巴蜗牛科,其形态特征为:
(1)成贝。爬行时体长30~36mm,体外有扁圆球形螺壳,身体分头、足和内脏囊三部分。壳高12mm、宽16mm,有5~6个螺层,壳口马蹄形。头发达,位于体前端。头上有2对可转缩回的触角,眼在后触角顶端,口位于头部腹面,口内有1个似锉刀的齿舌。足在身体腹面,跖面宽,适于爬行。幼贝体较小,行似成贝。
(2)卵。圆球形,直径约2mm,乳白色有光泽,逐渐变为淡黄色,近孵化时变为土黄色。
3蜗牛生活习性
蜗牛在本地每年发生1代,以成贝、幼贝在夏玉米附近的沟渠旁杂草丛中及菜田、灌木丛及作物根部、草堆、石块下及房前屋后等潮湿阴暗处越冬,壳口有白膜封闭。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蜗牛开始取食危害,5~6月份成贝交配产卵并为害多种作物幼苗,6~7月上旬形成全年第一个高峰。7月下旬至8月份如遇高温、干旱便隐藏起来,不食不动并用蜡状白膜封闭壳口。9月下旬以后,气温下降,蜗牛又恢复活动,11月中旬后,寒冬来临,成贝、幼贝陆续潜入越冬场所越冬。
蜗牛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任何一个个体都能产卵。据观察,交配时间长达12~18h,交配到产卵需15~20d,卵期15~25d,一生可产卵多次,每成贝可产卵30~235粒,卵粒成堆状,多产于潮湿疏松的土里、枯叶下或沟渠边的杂草丛中。土壤干燥或卵裸露地表则不能孵化。
蜗牛喜阴湿天气,如遇雨天,昼夜活动危害作物,尤其是在夏玉米上,雨过天晴的傍晚是危害高峰期。在干旱情况下,白天潜伏,夜间活动。一般下午6时后出土危害,晚上9时几乎所有蜗牛都在取食,午夜后,活动蜗牛量逐渐减少,直至清晨5时前陆续潜入土中。蜗牛行动迟慢,借足部肌肉伸缩爬行,并分泌黏液,黏液遇空气干燥、发亮、污染蔬菜及作物叶面。
4蜗牛发生影响因素
4.1温度和湿度
蜗牛的发生与气温和土壤湿度有关。当气温11~18℃,土壤含水量在20%~30%时对其取食活动、生长发育有利;若气温在25℃以上,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下或40%以上,会引起死亡或生长受到抑制。
4.2寄主
蜗牛虽然食性较杂,但其取食对寄主有较大的选择性。在调查中发现不同玉米品种、蔬菜品种之间,不同地块之间,蜗牛的密度有明显的差异。2003年9月20日选择不同的蔬菜地进行调查,大白菜地有蜗牛38头/m2,韭菜地33头/m2,小油菜27头/m2,菜花20头/m2,莴苣15头/m2,生菜13头/m2,芹菜14头/m2,菠菜6头/m2,茼蒿5头/m2,其中以白菜、油菜、韭菜地发生量较大。2004年7月25日调查,抗虫玉米邢抗2号单株蜗牛8头,其他品种平均36头。因此,在防治时应因地制宜。
4.3地理环境
地势低洼、易于积水的,离河沟、水渠较近的,管理粗放、周边杂草丛生的,作物种植密度大、桐粮间作或周边种植树木较多的地块,蜗牛发生密度高,危害重。
4.4天敌
据调查,本地蜗牛的天敌有步行虫、微生物等。2003年6月20日观察到步行虫在18min内捕食2个成贝,留下空壳。应充分保护天敌,利用天敌压低蜗牛密度,降低蜗牛的危害。
5蜗牛防治试验研究
2004年6月20日用10%密达颗粒剂、10%多聚乙醛颗粒剂和6%蜗克星颗粒剂在田间进行了对比试验。用密达30kg/hm2、多聚乙醛30kg/hm2、蜗克星7.5kg/hm2,在日落后均匀地撒于韭菜的行间及基部,药后10d调查,3种药剂对蜗牛的防治效果均在85%~95%之间,防效好,用法简单,对作物安全,残留低。
6控制蜗牛的绿色植保技术
6.1农业防治
(1)种植抗虫品种。通过3年来试验种植抗虫玉米邢抗2号,蜗牛发生相对较轻,每株蜗牛数量比其他品种少60%左右。
(2)提倡地膜覆盖栽培,不仅有利蔬菜生产,且能使蜗牛的危害明显减轻。
(3)采用清洁田园、铲除杂草、及时中耕、排干积水等措施,破坏蜗牛栖息和产卵场所。
(4)秋季翻耕,使部分越冬成贝、幼贝、卵暴露地面冻死或被天敌啄食,卵被晒爆裂。
6.2人工捕捉
利用树叶、杂草、菜叶等在菜田做诱集堆,让蜗牛潜伏在诱集堆下,天亮前集中捕捉。
6.3石灰隔离带
在沟边、地头或作物间撒石灰带,用生石灰75~120 kg/hm2,保苗效果良好。
6.4药剂防治
(1)用多聚乙醛配成含有效成分2.5%~6%的豆饼粉或玉米粉等毒饵,于傍晚施在田间垄上诱杀。
(2)用10%密达颗粒剂或10%多聚乙醛颗粒剂30~37.5 kg/hm2,或6%蜗克星7.5~15kg/hm2撒于田间。
(3)当清晨蜗牛未潜入土时,用硫酸铜800倍液,或氨水100倍液,或1%食盐水喷洒防治。
7参考文献
[1] 王文忠,纪平,董立波,等.浅谈蜗牛对大白菜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6-57.
[2] 李斌.旱作田内蜗牛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20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