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已经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前有新浪、搜狐、网易、TOM等开拓者;后有百度、腾讯、当当、携程、盛大等后起之秀;更有数以万计的中小互联网企业,在不同领域,以不同方式,点点滴滴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早已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面对以上事实,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先生却视而不见地放出惊人之语。在阿里巴巴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举办的国内首届网络工程师“侠客行”大会上,马云先生称“到今天为止,中国还没有真正的互联网公司。”而支持他这番言论的理由则是,中国诞生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应该在用户突破两亿之后。马先生进而推断:“到时会出现非常强大的互联网公司──这样的公司,技术一定是最重要的驱动力。”
此前,有报道称马云出任软银执行董事及阿里巴巴将在香港上市;将这一消息与马云先生的言论结合起来,就不能不让人产生一个浅显的疑问了:既然中国没有真正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自然也就不在真正的互联网公司之列,那么,从事互联网业务的“虚假”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如何能在香港上市?“虚假”互联网公司的老板又如何成了大名鼎鼎的软银的执行董事?香港股市不至于那么弱智,軟银高层也不会全都是傻瓜。
有意思的是,马云先生发表上述言论之前,曾坦承在以技术创新为特征的互联网产业内,自己不懂技术。一个不懂技术的人,凭什么在以技术创新为特征的互联网领域断言中国没有“真正的互联网公司”?除了马云先生,几乎无人怀疑包括新浪、搜狐、网易、TOM,以及百度、腾讯、雅虎中国、谷歌中国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现在,马云先生仅凭着自己的一句话,就把它们全划进了“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的圈子,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按照马云先生的思路延伸下去,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互联网产业,甚至没有真正的互联网行业?
或许,虽然置身同一个领域,马云先生与其他所有同行业人士对“真正的互联网公司”有着不同的认定标准,但我总觉得,马云先生在其“标准”尚未得到普遍认同的前提下,总不能凭着自己的一句话,就把中国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以及相伴而生的巨大产业统统打进“假冒”和“伪劣”之列吧?
退一步,用一种积极的心态理解马云先生的言论: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目前的水平不如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这或许能为马云先生的言论整出点道理,但明摆着的一些事实还是被马云先生给忽略了——
最近,《财经》杂志刊发长篇报道,认为“在经历了痛苦的中国市场第一年之后,Google中国或许已经走完了它的下坡路”。文章披露了Google在浏览量方面开始有了起色,前四个月在新产品推出速度方面也首次超过百度,但在市场份额方面还远不如百度。从两大互联网搜索巨头的较量中,正常人都会将这一竞争看作是两个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如果硬要将这一势均力敌的竞争说成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和“还并非真正的互联网公司”的竞争,而且,“假的”比“真的”还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不仅是在讲述一个难堪的市场笑话,更是对中国巨大的消费者群体智商的侮辱。
整个事件中,媒体报道将马云先生的言论称为“耸人听闻”,看来,马云先生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还是没能被绝大多数人心平气和地接受。这就不禁使人联想:马云先生突如其来的“耸人听闻”,意欲何为?
过去,马云先生说过“我不懂技术,但我尊重技术”,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境界;现在,阿里巴巴发出“展示自己在技术上的实力”的信息,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为此,我们毫无疑问地要对马云先生和他领导的阿里巴巴表达崇高的敬意。但有一点马云先生可能考虑得有些欠缺,当阿里巴巴想展示自己的技术形象时,就直截了当地断言“中国还没有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就直接以两亿为一个数字标准来把别人置于死地,进而欲言还休地告诉人们,在中国,除了阿里巴巴,就没有哪家公司能算得上“真正的”互联网公司了。这个算计的确很有些如意算盘的味道,但这种以牺牲数以万计同行利益为代价的算计,不仅不能让公众信服,甚至还存在着“机关算尽”的风险。
很显然,马云先生想以行业霸主的姿态阐述着一个不符合事实,但自己却非常需要的逻辑;然而,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却是另外一种逻辑,即“草根”的逻辑。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这样蓬勃旺盛的境地,不仅仅是因为有了马云先生所谓的“真正的互联网公司”,更多地是因为有着数以万计的中小型互联网公司甚至个人,以五彩纷呈的技术手段和各具特色的经营方式,通过不断创新,使得互联网之触角如水银泻地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中国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软、Google等企业毫无疑问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它们领导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新浪、百度同样也是无可置疑的“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它们以自己的特色使互联网充满活力。我们在肯定微软、Google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也无法否认新浪、百度日益强大的可能。因为市场需要决定了市场存在,一个互联网公司是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应该看它存在的价值,它对行业和市场的贡献,以及它能否被本行业内消费者认同,而不是马云先生所说的“两亿”!
早就有评论指出,互联网市场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不论你是多么“真正的互联网公司”,也不管你现在多么强大,你却要小心,因为随时都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对手,即使它没有多少名气,即使它没有雄厚财力,但它的创新技术或服务会成为你的严重威胁。微软今天面对Google的诸多尴尬,也算是一种值得回味的启示吧。
面对以上事实,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先生却视而不见地放出惊人之语。在阿里巴巴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举办的国内首届网络工程师“侠客行”大会上,马云先生称“到今天为止,中国还没有真正的互联网公司。”而支持他这番言论的理由则是,中国诞生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应该在用户突破两亿之后。马先生进而推断:“到时会出现非常强大的互联网公司──这样的公司,技术一定是最重要的驱动力。”
此前,有报道称马云出任软银执行董事及阿里巴巴将在香港上市;将这一消息与马云先生的言论结合起来,就不能不让人产生一个浅显的疑问了:既然中国没有真正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自然也就不在真正的互联网公司之列,那么,从事互联网业务的“虚假”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如何能在香港上市?“虚假”互联网公司的老板又如何成了大名鼎鼎的软银的执行董事?香港股市不至于那么弱智,軟银高层也不会全都是傻瓜。
有意思的是,马云先生发表上述言论之前,曾坦承在以技术创新为特征的互联网产业内,自己不懂技术。一个不懂技术的人,凭什么在以技术创新为特征的互联网领域断言中国没有“真正的互联网公司”?除了马云先生,几乎无人怀疑包括新浪、搜狐、网易、TOM,以及百度、腾讯、雅虎中国、谷歌中国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现在,马云先生仅凭着自己的一句话,就把它们全划进了“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的圈子,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按照马云先生的思路延伸下去,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互联网产业,甚至没有真正的互联网行业?
或许,虽然置身同一个领域,马云先生与其他所有同行业人士对“真正的互联网公司”有着不同的认定标准,但我总觉得,马云先生在其“标准”尚未得到普遍认同的前提下,总不能凭着自己的一句话,就把中国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以及相伴而生的巨大产业统统打进“假冒”和“伪劣”之列吧?
退一步,用一种积极的心态理解马云先生的言论: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目前的水平不如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这或许能为马云先生的言论整出点道理,但明摆着的一些事实还是被马云先生给忽略了——
最近,《财经》杂志刊发长篇报道,认为“在经历了痛苦的中国市场第一年之后,Google中国或许已经走完了它的下坡路”。文章披露了Google在浏览量方面开始有了起色,前四个月在新产品推出速度方面也首次超过百度,但在市场份额方面还远不如百度。从两大互联网搜索巨头的较量中,正常人都会将这一竞争看作是两个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如果硬要将这一势均力敌的竞争说成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和“还并非真正的互联网公司”的竞争,而且,“假的”比“真的”还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不仅是在讲述一个难堪的市场笑话,更是对中国巨大的消费者群体智商的侮辱。
整个事件中,媒体报道将马云先生的言论称为“耸人听闻”,看来,马云先生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还是没能被绝大多数人心平气和地接受。这就不禁使人联想:马云先生突如其来的“耸人听闻”,意欲何为?
过去,马云先生说过“我不懂技术,但我尊重技术”,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境界;现在,阿里巴巴发出“展示自己在技术上的实力”的信息,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为此,我们毫无疑问地要对马云先生和他领导的阿里巴巴表达崇高的敬意。但有一点马云先生可能考虑得有些欠缺,当阿里巴巴想展示自己的技术形象时,就直截了当地断言“中国还没有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就直接以两亿为一个数字标准来把别人置于死地,进而欲言还休地告诉人们,在中国,除了阿里巴巴,就没有哪家公司能算得上“真正的”互联网公司了。这个算计的确很有些如意算盘的味道,但这种以牺牲数以万计同行利益为代价的算计,不仅不能让公众信服,甚至还存在着“机关算尽”的风险。
很显然,马云先生想以行业霸主的姿态阐述着一个不符合事实,但自己却非常需要的逻辑;然而,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却是另外一种逻辑,即“草根”的逻辑。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这样蓬勃旺盛的境地,不仅仅是因为有了马云先生所谓的“真正的互联网公司”,更多地是因为有着数以万计的中小型互联网公司甚至个人,以五彩纷呈的技术手段和各具特色的经营方式,通过不断创新,使得互联网之触角如水银泻地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中国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软、Google等企业毫无疑问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它们领导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新浪、百度同样也是无可置疑的“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它们以自己的特色使互联网充满活力。我们在肯定微软、Google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也无法否认新浪、百度日益强大的可能。因为市场需要决定了市场存在,一个互联网公司是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应该看它存在的价值,它对行业和市场的贡献,以及它能否被本行业内消费者认同,而不是马云先生所说的“两亿”!
早就有评论指出,互联网市场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不论你是多么“真正的互联网公司”,也不管你现在多么强大,你却要小心,因为随时都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对手,即使它没有多少名气,即使它没有雄厚财力,但它的创新技术或服务会成为你的严重威胁。微软今天面对Google的诸多尴尬,也算是一种值得回味的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