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述
无托结构是将机匣后部装在枪托内部,以便显著缩短全枪长的一种结构。无托枪最早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45年英国在探讨研制新一代步兵武器时,推出了采用无托结构的EM1 7mm自动步枪。与此同时,西欧其他国家也相继推出了无托结构的自动步枪。到20世纪70年代末,无托枪得到全世界的认同,各国掀起了研制热潮,先后推出了以法国法玛斯5.56mm自动步枪、奥地利斯太尔AUG 5.56mm步枪等为代表的无托结构世界名枪。我国无托枪的研制工作始于1979年,笔者于 1983年就看到了无托结构的样枪。当时据厂家介绍,这种无托枪有两种型号,即普通型和短枪型。其中普通型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无托枪,其对我国以后研制无托枪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此,笔者将这支枪的研制始末向读者作一介绍。
设计方案的提出
1979年下半年,项目组围绕无托枪的觇孔瞄具、击锤簧和复进簧同心结构、直动式击锤对射击精度的影响、射击过程中的喷烟/散热、拉机柄的位置以及枪机起落式闭锁机构等问题进行了论证,并广泛研究了国外同类武器的结构特点,同时,根据当时在研的81式枪族和5.8mm枪族的战术技术要求,提出了无托枪的设计方案。
到1980年上半年,将在研的5.8mm方案样枪的木托改为无托结构并改变扳机结构作为试验枪,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
(1) 枪全长比传统步枪可缩短20%~25%,并初步拟定全枪长为 750mm,枪管长520mm;
(2) 全枪质量与传统步枪基本相当,大约3.5kg;
(3) 去掉枪托后,射手对后坐力的感觉与传统步枪基本无差异;
(4) 全枪质心置于握把后方,射手举枪瞄准方便、不易疲劳,且射击精度与有托枪无明显差异;
(5) 国外无托枪扳机距抵肩距离多为400mm,不适合于我国战士身材,应减短为375mm左右;
(6) 抛壳方向与水平线夹角定为25°较合适;
(7) 设计无托枪完全可行,但不宜用现有常规枪改装,必须根据无托枪的特点重新设计样枪。
样枪设计
1980年下半年至1983年,共设计了2个方案2种初样枪,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我国的第一支无托正样枪交部队试验,征求意见。
(1) 1980年下半年,设计、制造并试验了A方案7.62mm初样枪,达到了设计要求,不仅点射精度好,而且射击控制方便、降低射频效果显著,但存在后置固定拉机柄使用不便、扳机和机匣盖部位热量大等问题;
▲ 我国最早的无托枪
(2) 1981年,设计、制造并试验了B方案5.8mm初样枪,结果表明,将拉机柄改为前置式是可行的,但必须处理好火药燃气通过拉机柄槽后喷的问题;
(3) 1982~1983年,设计、制造并试验了B方案7.62mm正样枪,即我国最早的无托枪。该枪解决了火药燃气通过拉机柄槽后喷等初样枪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其具有短小轻便、外形美观、火力强、精度高、威力大及机动性、勤务性好等特点。
结构特点
7.62mm无托枪与当时国外无托枪相比,全枪长最短,而枪管最长。其具有一系列突出特点:
(1) 全枪质心在垂直方向上接近枪膛轴线(空枪时与轴线一致),使枪口跳动小,射击时减小了后坐力矩,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全枪质心接近握把后方,不仅方便举枪瞄准,而且必要时还可单手射击,有利于战士腾出一只手完成诸如投掷手榴弹、驾驶车辆等其他任务。
(2)枪机较短(60mm),采用枪机起落式闭锁机构和直动击锤击发方式,提高了闭锁刚度,延长了自动机行程(85mm),不仅有利于保证自动机运动平稳和提高射击精度,而且闭锁支承面制造容易、修配方便,使闭锁可靠。
(3) 在安全可靠性方面,将枪机框伸入表尺座中,相当于增加了导轨的长度,并与活塞活动联接, 使枪机框不易翻出导轨,既安全可靠,又可提高自动机复进到位的一致性;同时枪机在闭锁时不接触弹匣中的余弹,不受托弹力变化和枪弹位置变动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机构动作的可靠性。其抛壳角度为25°~30°,使抛壳不患及射手。
(4) 该枪配置前/后2个握把,便于控制点射;缩短扳机距抵肩的距离;采用传统的上机匣盖,便于维护擦拭;拉机柄置于前上方,不仅方便左/右手操作,而且使全枪宽度变窄(可窄35%~40%),表面平整,便于携行及滑雪、跳伞等活动;配置有提把,便于安装各种光学瞄准具。该枪还拟采用制退、消焰、防跳等多功能膛口装置。
另外,就在7.62mm无托样枪诞生不久,甘肃某厂也推出了由AK步枪改型的无托民用枪。改型后的无托民用枪具有射击精度高、故障率低、勤务性好、便于携行等特点。这些有益的尝试都为QBZ 95式5.8mm自动步枪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定型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王晓涛)
▲ 我国最早的无托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