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宁城市空间演变的历史轨迹研究,总结不同阶段空间特征以及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980年代以来南宁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是转型期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的以土地财政和招商经济为特征的“城市经营”,城市结构受制于城市空间自组织规律与规划干预的双向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对南宁市近年来编制的总规层面若干战略研究和法定规划进行检讨,提出城市发展愿景和规划方案要尊重基于土地经济学原理的城市空间自组织规律,规划才能够对城市发展实施动态的调控和引导,城市才能实现有序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南宁城市发展;城市空间自组织规律;动力机制;规划干预;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千年古邑南宁在新世纪面临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展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推进加快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期落户等一系列重大机遇。为应对和把握这些机遇,南宁城市发展面临重大结构性转折,对城市规划提出更高要求。“城市空间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自组织发展和外力干预的过程,两者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因”。此时南宁的城市规划更要顺应城市发展自身规律,这对于规划方案最终能否有效调控城市发展具有实质性意义。
1、南宁城市规划与空间发展回顾
根据南宁市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速的变化特征(图1),结合建成区用地扩展的空间肌理,城市中心区空间发展按1988年、1993年、1999年三个时间节点,大致可划分成四个阶段。其中以1999年为重大转变期,以前南宁城市空间拓展十分缓慢,经济增长波动较大;之后经济增长稳步上升,城市空间拓展迅速。
图11978-2007年南宁市GDP及其增速变化(数据来源:2008年南宁市统计年鉴)
2、南宁城市发展动力特征
南宁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经历了从“单中心-边缘工业区”到“双中心-新产业区”的发展过程:1999年前,南宁城市空间主要是基于原来的中心,通过城市工业区和郊区工业区的建设,实现空间扩展;1999年后南宁城市空间发展迅速,这主要是通过生活区扩展和新产业空间的形成而实现的(图2)。
图2各阶段南宁市城市空间演变简化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004年以前南宁市市区范围不包括邕宁,2004年行政区划后,市区包括邕宁)
联系1978-2007年间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对该期间城市财政收入与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的产值和投资额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工业和房地产发展与城市财政收入密切相关,房地产业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逐年增强(图3)。这说明南宁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建立在一种依赖房地产开发的“土地财政”和工业区建设“招商经济”基础上的。
图31978-2007年财政收入与工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产值相关程度变化(数据来源:南宁市统计年鉴,2000年后的数据为行政区划调整后南宁市市区口径的数据,其余年份为原南宁市区口径的数据。数据处理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
南宁城市空间发展动力可以从市场、政府、个人三个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考察(图4):
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和市民追求改善生活环境是房地产开发的两大动力。南宁作为自治区首府城市,拥有全区最好的城市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经济的快速发展又积聚了大量就业机会,因此成为广西区内移民的主要目的地。
开发商和企业家群体为代表的“市场”方通过房地产开发和工业项目投资,将城市土地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本,推动了市场要素的积聚和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市场”之间的合作关系成为城市政府制定政策是的首要考虑因素,政府的规划需要市场认同,只有市场资金跟进后,公共财政投入才不会落空。
城市政府通过制定城市规划和相应配套政策对城市空间发展进行引导,以市场化的土地经营和土地开发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手段,结果必然体现为城市生活区和产业区的大规模拓展。城市规模的扩张既是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手段。1987年开始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使得城市土地的价值逐步显现出来,土地使用权转让成为我国城市重要的收入来源。“以土地换资金,以空间换发展”,城市土地的经营是城市在城市快速发展中积累建设资金,滚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增量土地开发的基本模式。城市政府用城市规划工具培育城市土地价值,大量市郊土地被划入开发区、城市发展区,大量城市新區孕育而生,南宁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说明城市政府获得了提供市政服务与收益之间的正反馈和财政的平衡点,因此城市政府是空间拓展的最为重要的动力主体。
图4南宁市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和空间特征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南宁城市空间演进探究
现有城市空间发展表现为高度的向心性,琅东作为新的城市中心已逐渐从旧的中心分离出来(图5(a)),南宁已经成为一个双中心的城市。
在没有规划干预的情况下,一方面各种要素进一步向琅东聚集,琅东将成为一个新的城市中心(图5(b)),另一方面,和南宁房地产开发的现状趋势一致,新的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将进一步向东拓展,形成大凤岭组团;
但《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却准备在五象新区“再造一个南宁”,凤岭新区由于绿心控制范围过大而无法形成独立的城市组团 (图5(c)),规划人工培育新的“增长极”违背了城市自组织发展的规律,有“拔苗助长”之嫌。
目前南宁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建立在土地经济和招商财政上,市场是空间拓展动力的最重要主体,难以为实现这种空间愿景提供坚实的支撑。
因此,规划建议应该顺应城市空间发展的趋势,做好东翼,促进凤岭的发展;同时强化南岸的工业园区,进行规模化经营;通过江南,琅东,凤岭和邕宁启动和支撑五象新区的建设,从而实现“整体向东,远景向南”的战略转变(图5(d))。
南宁要在空间上达到“区域性国际性城市”目标,一是通过国际性产业空间的
构建,使南宁成为区域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流”的交汇点。二是在完善“绿城”建设思路的同时,进一步营造城市空间特色,顺应都市区空间从“南湖时代”走向“邕江时代”,城市空间应该突现邕江“一江两岸”的特征,打造国际化滨水商务区。
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而非对终极目标追求,上级领导部门以及规划工作者在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城市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根据空间的演变及时对规划政策进行调控,才能使城市空间自身实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勇强.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与城市规划[M].第一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6,146-155.
[2]石菘.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 149(1): 50-52.
[3]丁成日.增长_结构和效率_兼评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模式[J].规划师,2008,24(12):35-39.
[4]孙施文,王喆.城市滨水区发展与城市竞争力关系研究[J].规划师,2004,20(8):5-9.
[5]刘君德.中国行政区划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80-510
[7]陈彦光.中国城市发展的自组织特征与判据—为什么说所有城市都是自组织的[J].城市规划,2006,30(8):24-30.
[8]石崧.城市空间他组织—一个城市政策与规划的分析框架[J].规划师,2007,(11):28-30.
[9]胡浩.温长生.城市空间扩展与房地产业开发关系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6):732-734.
[10]李莉,张佳华.基于卫星数据提取南宁城市扩张信息及驱动力研究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3):25-29.
[11]陈立宏,陈琪,周云新.生态城市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目标—论南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四川环境,2000,19(1):64-67.
[12]牛雄.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南宁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5.
[13]权击戈.南宁1980年以来城市用地演变研究[D]. 北京:清华大学,2005.
作者信息:
陈倩敏:女,1985年6月生,硕士研究生,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袁奇峰,男,1965年12月生,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关键词:南宁城市发展;城市空间自组织规律;动力机制;规划干预;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千年古邑南宁在新世纪面临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展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推进加快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期落户等一系列重大机遇。为应对和把握这些机遇,南宁城市发展面临重大结构性转折,对城市规划提出更高要求。“城市空间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自组织发展和外力干预的过程,两者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因”。此时南宁的城市规划更要顺应城市发展自身规律,这对于规划方案最终能否有效调控城市发展具有实质性意义。
1、南宁城市规划与空间发展回顾
根据南宁市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速的变化特征(图1),结合建成区用地扩展的空间肌理,城市中心区空间发展按1988年、1993年、1999年三个时间节点,大致可划分成四个阶段。其中以1999年为重大转变期,以前南宁城市空间拓展十分缓慢,经济增长波动较大;之后经济增长稳步上升,城市空间拓展迅速。
图11978-2007年南宁市GDP及其增速变化(数据来源:2008年南宁市统计年鉴)
2、南宁城市发展动力特征
南宁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经历了从“单中心-边缘工业区”到“双中心-新产业区”的发展过程:1999年前,南宁城市空间主要是基于原来的中心,通过城市工业区和郊区工业区的建设,实现空间扩展;1999年后南宁城市空间发展迅速,这主要是通过生活区扩展和新产业空间的形成而实现的(图2)。
图2各阶段南宁市城市空间演变简化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004年以前南宁市市区范围不包括邕宁,2004年行政区划后,市区包括邕宁)
联系1978-2007年间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对该期间城市财政收入与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的产值和投资额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工业和房地产发展与城市财政收入密切相关,房地产业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逐年增强(图3)。这说明南宁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建立在一种依赖房地产开发的“土地财政”和工业区建设“招商经济”基础上的。
图31978-2007年财政收入与工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产值相关程度变化(数据来源:南宁市统计年鉴,2000年后的数据为行政区划调整后南宁市市区口径的数据,其余年份为原南宁市区口径的数据。数据处理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
南宁城市空间发展动力可以从市场、政府、个人三个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考察(图4):
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和市民追求改善生活环境是房地产开发的两大动力。南宁作为自治区首府城市,拥有全区最好的城市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经济的快速发展又积聚了大量就业机会,因此成为广西区内移民的主要目的地。
开发商和企业家群体为代表的“市场”方通过房地产开发和工业项目投资,将城市土地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本,推动了市场要素的积聚和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市场”之间的合作关系成为城市政府制定政策是的首要考虑因素,政府的规划需要市场认同,只有市场资金跟进后,公共财政投入才不会落空。
城市政府通过制定城市规划和相应配套政策对城市空间发展进行引导,以市场化的土地经营和土地开发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手段,结果必然体现为城市生活区和产业区的大规模拓展。城市规模的扩张既是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手段。1987年开始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使得城市土地的价值逐步显现出来,土地使用权转让成为我国城市重要的收入来源。“以土地换资金,以空间换发展”,城市土地的经营是城市在城市快速发展中积累建设资金,滚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增量土地开发的基本模式。城市政府用城市规划工具培育城市土地价值,大量市郊土地被划入开发区、城市发展区,大量城市新區孕育而生,南宁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说明城市政府获得了提供市政服务与收益之间的正反馈和财政的平衡点,因此城市政府是空间拓展的最为重要的动力主体。
图4南宁市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和空间特征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南宁城市空间演进探究
现有城市空间发展表现为高度的向心性,琅东作为新的城市中心已逐渐从旧的中心分离出来(图5(a)),南宁已经成为一个双中心的城市。
在没有规划干预的情况下,一方面各种要素进一步向琅东聚集,琅东将成为一个新的城市中心(图5(b)),另一方面,和南宁房地产开发的现状趋势一致,新的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将进一步向东拓展,形成大凤岭组团;
但《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却准备在五象新区“再造一个南宁”,凤岭新区由于绿心控制范围过大而无法形成独立的城市组团 (图5(c)),规划人工培育新的“增长极”违背了城市自组织发展的规律,有“拔苗助长”之嫌。
目前南宁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建立在土地经济和招商财政上,市场是空间拓展动力的最重要主体,难以为实现这种空间愿景提供坚实的支撑。
因此,规划建议应该顺应城市空间发展的趋势,做好东翼,促进凤岭的发展;同时强化南岸的工业园区,进行规模化经营;通过江南,琅东,凤岭和邕宁启动和支撑五象新区的建设,从而实现“整体向东,远景向南”的战略转变(图5(d))。
南宁要在空间上达到“区域性国际性城市”目标,一是通过国际性产业空间的
构建,使南宁成为区域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流”的交汇点。二是在完善“绿城”建设思路的同时,进一步营造城市空间特色,顺应都市区空间从“南湖时代”走向“邕江时代”,城市空间应该突现邕江“一江两岸”的特征,打造国际化滨水商务区。
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而非对终极目标追求,上级领导部门以及规划工作者在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城市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根据空间的演变及时对规划政策进行调控,才能使城市空间自身实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勇强.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与城市规划[M].第一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6,146-155.
[2]石菘.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 149(1): 50-52.
[3]丁成日.增长_结构和效率_兼评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模式[J].规划师,2008,24(12):35-39.
[4]孙施文,王喆.城市滨水区发展与城市竞争力关系研究[J].规划师,2004,20(8):5-9.
[5]刘君德.中国行政区划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80-510
[7]陈彦光.中国城市发展的自组织特征与判据—为什么说所有城市都是自组织的[J].城市规划,2006,30(8):24-30.
[8]石崧.城市空间他组织—一个城市政策与规划的分析框架[J].规划师,2007,(11):28-30.
[9]胡浩.温长生.城市空间扩展与房地产业开发关系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6):732-734.
[10]李莉,张佳华.基于卫星数据提取南宁城市扩张信息及驱动力研究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3):25-29.
[11]陈立宏,陈琪,周云新.生态城市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目标—论南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四川环境,2000,19(1):64-67.
[12]牛雄.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南宁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5.
[13]权击戈.南宁1980年以来城市用地演变研究[D]. 北京:清华大学,2005.
作者信息:
陈倩敏:女,1985年6月生,硕士研究生,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袁奇峰,男,1965年12月生,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