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2年MOOC(慕课)成为各所高校进行慕课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元年,持续将优质慕课教学资源通过翻转课堂,借助数字媒介,引入传统教学领域,线上线下不仅传道授业还可以及时互动讨论。
[关 键 词] 翻转课堂;审计教学;财务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100-01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教学核心是学生,教师角色有所转变,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着重于课程学习的设计、指导、帮助,成为学生的教练,实现学生与教师教学相长,持续提升。翻转课堂在现行高校教学中往往采取群体教学模式,辅以学生及时反馈和个别化矫正性帮助方式实施。在我国,推进翻转课堂教学运用往往借助微课程教学。教学实施中,教师的角色接近于“教练”,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一、审计教学的翻转课堂应用分析
目前,枣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将审计学课程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实践中,上传教学视频会帮助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不局限于课堂,面对面针对性交流的教学形态转变为课堂交流,学生基于多种教学资源展开自主学习。目前笔者主讲枣庄学院精品课程审计学,完成教学视频录制,为翻转课堂教学应用提供基础资源。以“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为例,课堂教学中,完成基本概念讲授,即进入基于具体企业采购循环的案例分析,结合采购原材料业务的具体会计核算演示,引导学生从会计分录视角转向具体业务处理,并且主动结合管理层认定分析账务处理错误之处,对于本章教学难点——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理解至关重要。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存在难以完全理解或掌握的情况,通过教学视频可以有效及时地复习与讨论,有助于加深理解。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学习任务清单”完成审计学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外完成课程知识的基本学习是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以“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为例,围绕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直奔“认定”主题延伸至“具体审计目标”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基于具体业务循环,明确具体审计目标是由审计总目标与管理层认定相互作用而确定的;在线上线下的综合学习中有助于归纳思维运用,尤其是批判性思维,避免演绎思维;学生在线下预习与复习归纳整理观点。
任课教师作为审计学课程“字习任务单”的设计主体,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明确本章节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方法,实时提供对应教学资源,以清单方式传递给学生。学习任务清单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问题设计、建构性学习资源、学习测试、学习档案、学习反馈等部分。
审计学课程学习指南重点是学习主题、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公布。以“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为例,使学生明确学习对象为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明确学生应掌握管理层、治理层、管理层认定及明细内容、审计目标,理解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联系。明确课堂学习是基于课下的知识预习及作业完成后,以各学习小组为主体有准备地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课堂更侧重于检测、落实、运用课前所学知识的过程,可以用案例分析形式、习题练习与解答等形式,可以使用学生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探究式活动、基于项目等学习方式。
审计学课程学习任务从整体把握教学大纲要求,并具体把握本章节课程教学重点。在整体把握方面,基于课程内容提出结构图任务,帮助学生学会提炼课程重点,进而从总体上把握学习内容。以“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为例,建议学生基于经济与管理专业知识图谱,运用思维导图工具梳理得出管理层概念、治理层概念、管理层认定及明细内容、审计目标,理解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联系,具体把握强调具体知识点的掌握,详细部分集中于“问题设计”环节。
问题设计作为学习任务清单涉及的核心环节,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关键,强调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自主学习替换掉传统知识点灌输。以“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为例,问题设计是将教学重点与难点——管理层认定、具体审计目标,以提出问题并予以落实的过程。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由被审计单位而生成的管理层认定、审计人员判断得出的具体审计目标,进而培养学生面对具体案例分析与应用本章节基本概念的能力。
完善审计学建构性学习资源。基于以上各环节,还要完善学习测试环节、问题档案环节、问题导向环節。以“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为例,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完成学习效果测评与反馈,指引学生修正学习过程及方法,详细实施翻转课堂的步骤重点在于学习流程方面。
二、启示
在审计学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中,坚持接纳学生的不同思路及解答,用鼓励性语言及时表示认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大胆表达观点。学生上课主动性保持稳定,课堂讨论与思考参与度稳中渐升。借助翻转课堂方式如教练般引导学生持续成长。
参考文献:
[1]徐晓芳.用“任务单”翻转课堂[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4(7).
[2]刘国华.学习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14(20).
[关 键 词] 翻转课堂;审计教学;财务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100-01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教学核心是学生,教师角色有所转变,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着重于课程学习的设计、指导、帮助,成为学生的教练,实现学生与教师教学相长,持续提升。翻转课堂在现行高校教学中往往采取群体教学模式,辅以学生及时反馈和个别化矫正性帮助方式实施。在我国,推进翻转课堂教学运用往往借助微课程教学。教学实施中,教师的角色接近于“教练”,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一、审计教学的翻转课堂应用分析
目前,枣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将审计学课程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实践中,上传教学视频会帮助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不局限于课堂,面对面针对性交流的教学形态转变为课堂交流,学生基于多种教学资源展开自主学习。目前笔者主讲枣庄学院精品课程审计学,完成教学视频录制,为翻转课堂教学应用提供基础资源。以“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为例,课堂教学中,完成基本概念讲授,即进入基于具体企业采购循环的案例分析,结合采购原材料业务的具体会计核算演示,引导学生从会计分录视角转向具体业务处理,并且主动结合管理层认定分析账务处理错误之处,对于本章教学难点——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理解至关重要。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存在难以完全理解或掌握的情况,通过教学视频可以有效及时地复习与讨论,有助于加深理解。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学习任务清单”完成审计学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外完成课程知识的基本学习是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以“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为例,围绕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直奔“认定”主题延伸至“具体审计目标”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基于具体业务循环,明确具体审计目标是由审计总目标与管理层认定相互作用而确定的;在线上线下的综合学习中有助于归纳思维运用,尤其是批判性思维,避免演绎思维;学生在线下预习与复习归纳整理观点。
任课教师作为审计学课程“字习任务单”的设计主体,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明确本章节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方法,实时提供对应教学资源,以清单方式传递给学生。学习任务清单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问题设计、建构性学习资源、学习测试、学习档案、学习反馈等部分。
审计学课程学习指南重点是学习主题、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公布。以“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为例,使学生明确学习对象为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明确学生应掌握管理层、治理层、管理层认定及明细内容、审计目标,理解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联系。明确课堂学习是基于课下的知识预习及作业完成后,以各学习小组为主体有准备地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课堂更侧重于检测、落实、运用课前所学知识的过程,可以用案例分析形式、习题练习与解答等形式,可以使用学生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探究式活动、基于项目等学习方式。
审计学课程学习任务从整体把握教学大纲要求,并具体把握本章节课程教学重点。在整体把握方面,基于课程内容提出结构图任务,帮助学生学会提炼课程重点,进而从总体上把握学习内容。以“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为例,建议学生基于经济与管理专业知识图谱,运用思维导图工具梳理得出管理层概念、治理层概念、管理层认定及明细内容、审计目标,理解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联系,具体把握强调具体知识点的掌握,详细部分集中于“问题设计”环节。
问题设计作为学习任务清单涉及的核心环节,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关键,强调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自主学习替换掉传统知识点灌输。以“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为例,问题设计是将教学重点与难点——管理层认定、具体审计目标,以提出问题并予以落实的过程。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由被审计单位而生成的管理层认定、审计人员判断得出的具体审计目标,进而培养学生面对具体案例分析与应用本章节基本概念的能力。
完善审计学建构性学习资源。基于以上各环节,还要完善学习测试环节、问题档案环节、问题导向环節。以“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为例,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完成学习效果测评与反馈,指引学生修正学习过程及方法,详细实施翻转课堂的步骤重点在于学习流程方面。
二、启示
在审计学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中,坚持接纳学生的不同思路及解答,用鼓励性语言及时表示认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大胆表达观点。学生上课主动性保持稳定,课堂讨论与思考参与度稳中渐升。借助翻转课堂方式如教练般引导学生持续成长。
参考文献:
[1]徐晓芳.用“任务单”翻转课堂[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4(7).
[2]刘国华.学习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