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大力推进,打尖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在快速提高,收入也在不断增加,但受限于打尖村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缺资金、缺技术、缺发展动力和缺劳动力成为制约打尖村贫困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打尖村要实现“同步小康”,就得下大力解决制约打尖村贫困群众经济发展的实际困难,本文对此作一定思考。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准扶贫;同步小康
一、打尖村的基本情况
(一)人多耕地少,粮食短缺
打尖村位于石屯镇驻地北30公里,最低海拔460米,最高海拔1250米,山高路陡,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地质构造复杂,主要以荒漠化山坡为主,水土流失严重。全村总面积32.6平方公里,总人口1910人,一共559户。在“6.06”特大洪灾后,全村有效灌溉稻田面积0亩,可耕旱田、旱地面积一共有2009亩,人均1.05亩。2016年打尖村全村旱谷、玉米、小麦等产量一共560吨,人均293.2公斤,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二)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较高
2016年,打尖村人均纯收入2800元,贫困人口有1180人,一共406户。其中精准扶贫户184户,精准扶贫人口717,其中其中低保户30户103人,五保户5户6人,低保贫困户58户222人,其余为一般贫困户91户386人。2016年打尖村贫困发生率为33.5%。兜底户贫困发生率为5.24%。
(三)文化水平较低
打尖村很多群众因交通不便,距离学校较远的要徒步2-3小时才能到学校,年龄太小的孩子走不动,很多孩子只能等到10岁以后才去读一年级,因为年龄大而且读书晚,害羞和小自己2-3岁的同学同班学习,很多孩子读到三、四年级就辍学在家帮父母干农活,这是造成打尖村群众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造成打尖村文化水平不高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贫困。因为贫困,坚持送子女读完小学的家庭,再也负担不起让子女读初中、高中而产生的费用,不得不让子女辍学。随着国家对打尖村近10年的大力扶持和脱贫攻坚的深入,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不断改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根据打尖村委在2016年12月31日的统计,打尖村文盲所占比例仍然高达53%,总体文化水平还很低。
二、打尖村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
打尖村属望谟县最贫困村之一,是三类贫困村。打尖村经济的发展存在诸多困难,从人均纯收入指标看,与石屯镇22个村的人均纯收入相比,差距特别大,排名倒数;从文化指标看,打尖村文盲所占比例达到53%,知识文化水平低,不利于打尖村经济的发展。
(一)客观存在的困难
目前,打尖村发展经济客观存在的困难有:第一是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在“6.06”特大洪灾中全部毁坏,至今没有恢复,人畜饮水困难率居高不下,缺水人口有1200人,占总人口的62.8%,村教育、卫生医疗设施落后,按照国家贫困标准,打尖村返贫率高达59.8%,返贫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扶贫的压力,要稳定地发展经济摆脱贫困,任务十分艰巨。第二是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面积仅1.05亩,且大部分为35度以上坡耕地,土层薄,土壤质量差,旱涝不保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农民脱贫致富难度大。第三是传统生产方式单一且根深蒂固。“水稻+养猪”模式是打尖群众的生活支柱,生产结构非常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少,土地抗风险能力低,一旦雨水不好,往往造成生产受损、生活困难、农民减收、贫困加深,返贫突出。在“6.06”特大洪灾之后,因水利设施全部毁害,水稻无法耕种,生活更加困难。第四是经济作物难进市场。由于地处山区,交通闭塞且远离县城市场,大量生产生活资料难进入,农产品难运出售。第五是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因山高坡陡、土质荒漠、缺少雨水,所以農业生产仍实行广种薄收,靠天吃饭,致使多数群众生产难发展,贫困状况难以摆脱。
(二)主观存在的困难
打尖村发展经济主观存在的困难有:第一是思想消极保守。由于思想消极保守,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思维观念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懒思考、怕困难、怕担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加上信息渠道狭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机会少,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不到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益水平低,没有发展动力。第二是信奉封建迷信。因没有知识文化,思想觉悟低,对于迷信非常追捧,生病不看医生,而是大搞迷信活动,不吃药不打针,导致很多人生病不治身亡,失独家庭比例大。第三是热衷外出打工,家庭经济不发展。青年人认为外面遍地是黄金,热衷外出打工,丢弃家庭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低,外出务工的收入也低,仅能维持自身的生活,对家庭收入的贡献不大。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打尖村目前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残、幼”人口,致使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经营能力(劳力),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尽管近10年来,省、州、县政府对打尖村的经济发展扶贫攻坚工作给予了极大政策倾斜和关注,但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大部分人口仅解决了温饱,普遍没有资金,生产投入不足,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基本生产资料也无钱购买,更談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济。由于长期的贫困,农村金融机构对群众贷款额有限,甚至不少群众害怕还不起银行贷款而不敢办理“特惠贷”。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缺发展动力、缺劳动力和交通闭塞成为制约打尖村贫困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
三、对打尖村经济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打尖村因信息闭塞、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不高,浪费了许多资源也不能让打尖村的个体经济获得规模效益,严重阻碍了打尖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打尖村农民要增收实现同步小康,就必须确立科学的经济发展方向。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打尖村基础设施薄弱,连基本的“三通”都没有全通,目前全村只做到通电和通路,水还没有全通。例如打尖村三、四组缺水特别严重,路是泥巴路,雨季无法通行,所以打尖村的经济要发展,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是农村发展经济之源,缺水对于农村来说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所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打尖村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第一是修建水库。在打尖村河道上游修建一个多功能水库,可起到防洪、解决人畜饮水、耕田灌溉等重大作用。第二是修建灌溉水渠。打尖村在“6.06”特大洪灾后,500亩的良田灌溉水渠全被冲毁,无法灌溉耕种,559户群众1910人全部买米吃,生活困苦。第三是修路。要想富先修路,路是制约打尖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三、四组,目前打尖村三、四组长达14公里的路全是泥巴路,路陡且窄,车辆无法通行,经济作物无法外运变卖换钱。 (二)加强技能培训
打尖村种植、养殖农户技术短缺,要有计划举办种植、养殖技术等培训,让打尖村农户从传统的种植、养殖技术桎梏解放出来,利用科学技术种植、养殖,发展家庭经济增收。特别是留守妇女,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心灵手巧,对手工刺绣技术接受快,可以加强手工刺绣技术培训,让闲置留守妇女在家务工挣钱,提高经济收入。
(三)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式,农民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就能摆脱只靠企业或个人上门低价收购的被动局面,而且还可以集体采购材料、统一生产经营、统一加工、销售成品,既能有效克服和解决农民个体生产经营、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又能在材料采购、成品销售时有条件和多家企业和商家商谈,和最大能满足自己利益的企业和商家签订合同采购材料和销售成品,提高农民的经济利益。根据打尖村的实际情况,打尖村成立合作社应成立养牛、养猪合作社为最佳。
(四)走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道路
农村经济产业化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企业管理的方式将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产前准备、产中經营和产后销售等环节高效联系在一起,搭建一个完整的产品产、供、销经济产业链。农村经济产业化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产物。依据打尖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打尖村经济要发展就必须全力发挥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结合,促进和实现打尖村产业化经营方式,走产业化经济的发展道路。产业化经营方式的实现,不但可以优化打尖村的产业结构,还可以从优化合作社的管理方式、节约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上推动打尖村的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实现同步小康。
总之,打尖村经济要发展,要实现同步小康,不是一年的时间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一个过程。这不仅仅需要科学指导、技术支持、政府重视,而且更需要打尖村农户自己主动去学习提高,成为学习型的科学种植、养殖者,灵活机动地发展家庭经济和集体经济,大力推动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走产业化经济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打尖村经济的后发赶超,实现同步小康。
作者简介:王秉超,1979.10.08,男,貴州望谟人,布依族,中共望谟县委党校高级教师。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准扶贫;同步小康
一、打尖村的基本情况
(一)人多耕地少,粮食短缺
打尖村位于石屯镇驻地北30公里,最低海拔460米,最高海拔1250米,山高路陡,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地质构造复杂,主要以荒漠化山坡为主,水土流失严重。全村总面积32.6平方公里,总人口1910人,一共559户。在“6.06”特大洪灾后,全村有效灌溉稻田面积0亩,可耕旱田、旱地面积一共有2009亩,人均1.05亩。2016年打尖村全村旱谷、玉米、小麦等产量一共560吨,人均293.2公斤,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二)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较高
2016年,打尖村人均纯收入2800元,贫困人口有1180人,一共406户。其中精准扶贫户184户,精准扶贫人口717,其中其中低保户30户103人,五保户5户6人,低保贫困户58户222人,其余为一般贫困户91户386人。2016年打尖村贫困发生率为33.5%。兜底户贫困发生率为5.24%。
(三)文化水平较低
打尖村很多群众因交通不便,距离学校较远的要徒步2-3小时才能到学校,年龄太小的孩子走不动,很多孩子只能等到10岁以后才去读一年级,因为年龄大而且读书晚,害羞和小自己2-3岁的同学同班学习,很多孩子读到三、四年级就辍学在家帮父母干农活,这是造成打尖村群众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造成打尖村文化水平不高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贫困。因为贫困,坚持送子女读完小学的家庭,再也负担不起让子女读初中、高中而产生的费用,不得不让子女辍学。随着国家对打尖村近10年的大力扶持和脱贫攻坚的深入,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不断改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根据打尖村委在2016年12月31日的统计,打尖村文盲所占比例仍然高达53%,总体文化水平还很低。
二、打尖村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
打尖村属望谟县最贫困村之一,是三类贫困村。打尖村经济的发展存在诸多困难,从人均纯收入指标看,与石屯镇22个村的人均纯收入相比,差距特别大,排名倒数;从文化指标看,打尖村文盲所占比例达到53%,知识文化水平低,不利于打尖村经济的发展。
(一)客观存在的困难
目前,打尖村发展经济客观存在的困难有:第一是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在“6.06”特大洪灾中全部毁坏,至今没有恢复,人畜饮水困难率居高不下,缺水人口有1200人,占总人口的62.8%,村教育、卫生医疗设施落后,按照国家贫困标准,打尖村返贫率高达59.8%,返贫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扶贫的压力,要稳定地发展经济摆脱贫困,任务十分艰巨。第二是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面积仅1.05亩,且大部分为35度以上坡耕地,土层薄,土壤质量差,旱涝不保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农民脱贫致富难度大。第三是传统生产方式单一且根深蒂固。“水稻+养猪”模式是打尖群众的生活支柱,生产结构非常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少,土地抗风险能力低,一旦雨水不好,往往造成生产受损、生活困难、农民减收、贫困加深,返贫突出。在“6.06”特大洪灾之后,因水利设施全部毁害,水稻无法耕种,生活更加困难。第四是经济作物难进市场。由于地处山区,交通闭塞且远离县城市场,大量生产生活资料难进入,农产品难运出售。第五是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因山高坡陡、土质荒漠、缺少雨水,所以農业生产仍实行广种薄收,靠天吃饭,致使多数群众生产难发展,贫困状况难以摆脱。
(二)主观存在的困难
打尖村发展经济主观存在的困难有:第一是思想消极保守。由于思想消极保守,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思维观念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懒思考、怕困难、怕担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加上信息渠道狭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机会少,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不到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益水平低,没有发展动力。第二是信奉封建迷信。因没有知识文化,思想觉悟低,对于迷信非常追捧,生病不看医生,而是大搞迷信活动,不吃药不打针,导致很多人生病不治身亡,失独家庭比例大。第三是热衷外出打工,家庭经济不发展。青年人认为外面遍地是黄金,热衷外出打工,丢弃家庭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低,外出务工的收入也低,仅能维持自身的生活,对家庭收入的贡献不大。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打尖村目前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残、幼”人口,致使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经营能力(劳力),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尽管近10年来,省、州、县政府对打尖村的经济发展扶贫攻坚工作给予了极大政策倾斜和关注,但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大部分人口仅解决了温饱,普遍没有资金,生产投入不足,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基本生产资料也无钱购买,更談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济。由于长期的贫困,农村金融机构对群众贷款额有限,甚至不少群众害怕还不起银行贷款而不敢办理“特惠贷”。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缺发展动力、缺劳动力和交通闭塞成为制约打尖村贫困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
三、对打尖村经济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打尖村因信息闭塞、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不高,浪费了许多资源也不能让打尖村的个体经济获得规模效益,严重阻碍了打尖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打尖村农民要增收实现同步小康,就必须确立科学的经济发展方向。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打尖村基础设施薄弱,连基本的“三通”都没有全通,目前全村只做到通电和通路,水还没有全通。例如打尖村三、四组缺水特别严重,路是泥巴路,雨季无法通行,所以打尖村的经济要发展,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是农村发展经济之源,缺水对于农村来说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所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打尖村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第一是修建水库。在打尖村河道上游修建一个多功能水库,可起到防洪、解决人畜饮水、耕田灌溉等重大作用。第二是修建灌溉水渠。打尖村在“6.06”特大洪灾后,500亩的良田灌溉水渠全被冲毁,无法灌溉耕种,559户群众1910人全部买米吃,生活困苦。第三是修路。要想富先修路,路是制约打尖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三、四组,目前打尖村三、四组长达14公里的路全是泥巴路,路陡且窄,车辆无法通行,经济作物无法外运变卖换钱。 (二)加强技能培训
打尖村种植、养殖农户技术短缺,要有计划举办种植、养殖技术等培训,让打尖村农户从传统的种植、养殖技术桎梏解放出来,利用科学技术种植、养殖,发展家庭经济增收。特别是留守妇女,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心灵手巧,对手工刺绣技术接受快,可以加强手工刺绣技术培训,让闲置留守妇女在家务工挣钱,提高经济收入。
(三)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式,农民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就能摆脱只靠企业或个人上门低价收购的被动局面,而且还可以集体采购材料、统一生产经营、统一加工、销售成品,既能有效克服和解决农民个体生产经营、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又能在材料采购、成品销售时有条件和多家企业和商家商谈,和最大能满足自己利益的企业和商家签订合同采购材料和销售成品,提高农民的经济利益。根据打尖村的实际情况,打尖村成立合作社应成立养牛、养猪合作社为最佳。
(四)走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道路
农村经济产业化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企业管理的方式将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产前准备、产中經营和产后销售等环节高效联系在一起,搭建一个完整的产品产、供、销经济产业链。农村经济产业化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产物。依据打尖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打尖村经济要发展就必须全力发挥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结合,促进和实现打尖村产业化经营方式,走产业化经济的发展道路。产业化经营方式的实现,不但可以优化打尖村的产业结构,还可以从优化合作社的管理方式、节约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上推动打尖村的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实现同步小康。
总之,打尖村经济要发展,要实现同步小康,不是一年的时间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一个过程。这不仅仅需要科学指导、技术支持、政府重视,而且更需要打尖村农户自己主动去学习提高,成为学习型的科学种植、养殖者,灵活机动地发展家庭经济和集体经济,大力推动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走产业化经济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打尖村经济的后发赶超,实现同步小康。
作者简介:王秉超,1979.10.08,男,貴州望谟人,布依族,中共望谟县委党校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