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陌生的少年:
展信佳。
你是极单纯赤诚的少年,眼眸纯净明亮,脸颊微有棱角,头发理出一个规规矩矩的刘海,平日里着一身最簡单不过的白衬衣牛仔裤,把指甲也修剪得整整齐齐,实在是人群中打扮最朴素却又最显眼的一个。
第一次见你是在一家餐厅,那时正是下午三点——一个尴尬的用餐时间,我急匆匆地做完社会实践调查,走进餐厅里用餐,便看到对面的你放下冷饮,突然灵光乍现般奋笔疾书。端完餐品后我又留意了一眼,你正专注地伏案写作,刘海低垂遮住眉眼,面色平静安然。远远地还能瞧见桌上有一本数学参考书,以及一小沓写满字的草稿纸。
虽然这个时段来用餐的客人不多,店里还是免不了人来人往、杯盘碰撞,播放的歌曲也十分热闹欢快,能在这里攻克数学难题的好像不是一般人。十分钟后,我收拾好准备离开,看到几个男孩抱着篮球携着你,高声谈笑着一起往外走,不禁感叹,原来是个在等待同伴时见缝插针学习的学霸。
仅仅一面,陌生的你让我想到小说里的少年,干净、开朗、积极向上,而且学习极好,感觉幻想中单薄的影像被铸成鲜活的血肉,有了可寻可触的实感。
第二次再见,就感到是微妙的巧合了。我打包好家里不用的旧物准备下楼扔掉,看到一个少年正站在垃圾桶边喂流浪猫,有点眼熟的样子。走近了打量一眼,发现竟然是你。惊讶之余我生出搭讪的念头,于是看着流浪猫说了一句网上看来的“随便喂流浪猫破坏生态平衡”。你听了后转过头,神情有些莫名其妙,我回过神来也觉得失礼,无语地后退着,想道完歉后溜走。没想到你并没有无视我,反而辩论式地开始陈述你认为喂流浪猫正确的理由。
于是接下来漫长的几十分钟就是关于这一话题的辩论,最后我们俩得出的结论是两方观点都言之有理,如果世界上也是一半一半的人持这样的对立观点,两两相抵,对生态环境应该也是无害的。这样的结论像是在找不到更强有力的说服情况下幼稚又无奈的妥协,我到现在想起都会笑。
有了两次见面,其实还不熟,只是偶尔放学顺路回家的时候会讨论问题。有的问题我会因为繁琐难懂而感到无趣,但是有了你的生动解释,一切又变得很不一样,如同添加了神奇的催化剂,让和你聊天的内容变得像和你聊天本身一样轻松愉悦。有的问题是各有见解,就会一如第二次见面,逐渐衍变成一场辩论,然后再次以势均力敌告终。
没想到最后一次见面最是匆匆,印象也最是淡薄。那时中考结束,你准备出国了,我到机场送了你一份礼物,就此告别。
其实是有些遗憾的,我称你为陌生的少年,因为我发现除了几次见面、讨论问题外,我们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像是默契也被动的朋友,见到了便交谈近日的趣事,没有见面便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段有点奇怪但十分舒适的关系,风筝没有刻意拴紧,便也没有太多断线时的伤感。
只是再细细追溯来龙去脉、个中细节,发现不完美的回忆总是很美好,令我忍不住提笔写下这段文字谨作与你的纪念。然而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最后或许还是我一个人在看、在记罢了。
一个陌生的朋友
展信佳。
你是极单纯赤诚的少年,眼眸纯净明亮,脸颊微有棱角,头发理出一个规规矩矩的刘海,平日里着一身最簡单不过的白衬衣牛仔裤,把指甲也修剪得整整齐齐,实在是人群中打扮最朴素却又最显眼的一个。
第一次见你是在一家餐厅,那时正是下午三点——一个尴尬的用餐时间,我急匆匆地做完社会实践调查,走进餐厅里用餐,便看到对面的你放下冷饮,突然灵光乍现般奋笔疾书。端完餐品后我又留意了一眼,你正专注地伏案写作,刘海低垂遮住眉眼,面色平静安然。远远地还能瞧见桌上有一本数学参考书,以及一小沓写满字的草稿纸。
虽然这个时段来用餐的客人不多,店里还是免不了人来人往、杯盘碰撞,播放的歌曲也十分热闹欢快,能在这里攻克数学难题的好像不是一般人。十分钟后,我收拾好准备离开,看到几个男孩抱着篮球携着你,高声谈笑着一起往外走,不禁感叹,原来是个在等待同伴时见缝插针学习的学霸。
仅仅一面,陌生的你让我想到小说里的少年,干净、开朗、积极向上,而且学习极好,感觉幻想中单薄的影像被铸成鲜活的血肉,有了可寻可触的实感。
第二次再见,就感到是微妙的巧合了。我打包好家里不用的旧物准备下楼扔掉,看到一个少年正站在垃圾桶边喂流浪猫,有点眼熟的样子。走近了打量一眼,发现竟然是你。惊讶之余我生出搭讪的念头,于是看着流浪猫说了一句网上看来的“随便喂流浪猫破坏生态平衡”。你听了后转过头,神情有些莫名其妙,我回过神来也觉得失礼,无语地后退着,想道完歉后溜走。没想到你并没有无视我,反而辩论式地开始陈述你认为喂流浪猫正确的理由。
于是接下来漫长的几十分钟就是关于这一话题的辩论,最后我们俩得出的结论是两方观点都言之有理,如果世界上也是一半一半的人持这样的对立观点,两两相抵,对生态环境应该也是无害的。这样的结论像是在找不到更强有力的说服情况下幼稚又无奈的妥协,我到现在想起都会笑。
有了两次见面,其实还不熟,只是偶尔放学顺路回家的时候会讨论问题。有的问题我会因为繁琐难懂而感到无趣,但是有了你的生动解释,一切又变得很不一样,如同添加了神奇的催化剂,让和你聊天的内容变得像和你聊天本身一样轻松愉悦。有的问题是各有见解,就会一如第二次见面,逐渐衍变成一场辩论,然后再次以势均力敌告终。
没想到最后一次见面最是匆匆,印象也最是淡薄。那时中考结束,你准备出国了,我到机场送了你一份礼物,就此告别。
其实是有些遗憾的,我称你为陌生的少年,因为我发现除了几次见面、讨论问题外,我们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像是默契也被动的朋友,见到了便交谈近日的趣事,没有见面便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段有点奇怪但十分舒适的关系,风筝没有刻意拴紧,便也没有太多断线时的伤感。
只是再细细追溯来龙去脉、个中细节,发现不完美的回忆总是很美好,令我忍不住提笔写下这段文字谨作与你的纪念。然而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最后或许还是我一个人在看、在记罢了。
一个陌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