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国际国内的重要活动中几乎都会演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源于生活,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所选意象突出、鲜明,能使感情很好地表达出来;表现手法一唱三叹,反复回旋,主题集中;以独特的情节,溶注着浓郁的民族性情,古老而又新鲜;体现了当代人们的审美风尚,反映出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特质。
【关键词】:《茉莉花》;历史;流传;艺术魅力;风格特点
前言
江苏《茉莉花》是一首产生于明末清初,流传东北地区及全国各大城市的小调歌曲,距今约有300年的历史。现代版的《茉莉花》是作曲家何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创作的,是目前流传最广的《茉莉花》。歌词描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担心受责骂,被人取笑,又怕伤了茉莉花等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纯洁的美好形象,生动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一、江苏《茉莉花》的历史与流传
《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 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这首脍炙人口的扬州小调,随着扬州在当时的影响而传颂全国,且影响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150年前,扬州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哼。几十年后,普契尼创作《图兰朵》时,选用这样一首既能代表东方韵味又风靡中国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衬托中国人的爱情故事,既自然也属必然。
二、《茉莉花》的艺术魅力
(一)意象鲜明
《茉莉花》所体现的是优美:飘逸、柔媚、纤巧、婉约、轻快,即歌曲旋律的独特韵致、歌词的诗情画意和轻松活泼有趣。“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作者选择的意象为自然界中较小且静态的事物,传达给人的都是恬静、清心的优美情调。听着《茉莉花》,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这悠扬的歌声心驰神往。茉莉是常绿小灌木,岁岁开花,香气清雅而幽远,符合中华儿女不张扬、朴实无华又进取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操守。
(二)《茉莉花》独特的“一唱三叹”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何仿最初收集到的曲子《鲜花调》,本来分别吟唱了三种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但是艺术形象不够集中。后来经过对原曲原词的修改、创作,把歌词集中在茉莉花一种典型形象上,“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一唱三叹,反复回旋,表达了少女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的美好形象和心理。
(三)纯真和谐:体现当代审美风尚
《茉莉花》清丽、欢悦的韵律、友爱和谐的意境、洋溢着现实感性的快乐情调,顺应了审美平民化意识觉醒这一趋势。在大众生活日益脱离单一政治意识形态控制的情况下,“让生活美丽”的审美性质,以及由富裕生活带来的娱乐唤起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 近几年对外文化交流中,《茉莉花》作为首选曲目,是因为它旋律优美平和,流露出中国人与人为善的处事风格。婉转中见绮丽, 平和中有深意,溢发出的是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特质,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心灵交融,在文化交往中也显示了中国的“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的理念。
三、演唱的风格特点
《茉莉花》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优美的风格,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洋溢着青春气息,传达着优美之感,其风格清新活泼、细致秀雅,曲调优美流畅、柔和婉转。展示了欢乐祥和的生活画面。这也正是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之处。何仿再创作的这首民歌,既表现少女的内在思想感情,又有音乐形式的美,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范例。
(一)《茉莉花》旋律上的特点
江苏的《茉莉花》,其旋法以五声音阶曲折的级进为主,旋律婉转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歌词一般只有开始关于茉莉花的几段,不唱《西厢记》的故事。民歌手往往采用吴语演唱这首歌曲,其风格细腻优雅,听来感到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
江苏的《茉莉花》是“茉莉花”这个大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它采用五声音阶,bB徵调式,旋律婉转流畅,节奏稳重富于变化,音符的结合由于同吟诵歌词的节奏基本一致,歌词与《鲜花调》一样,多为一拍一字或半拍一字,因此琅琅上口;旋律以曲折的级进为主,小跳进很少,有典型的南方色彩特点,主要传唱流域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也是最广为流传的版本。
(二)《茉莉花》歌词上的特点
《茉莉花》 语言简洁,没有过多的铺陈,只是叙述花的颜色洁白,氣味芬香,花枝繁茂,和人们喜爱的心情(人人夸)。这喜爱表现在三个层次上。第一段,她想采摘茉莉花打扮自己,用花来美化自己,但又顾虑别人讥笑。人人夸,表明公众都可以欣赏,摘了自己戴,自然妨碍别人。这样,对茉莉花的喜爱,就不限于一个人,而扩大了人群。第二段,她还想采摘,想到的不仅是被讥笑,还可能挨骂,因为侵犯了主人的利益,顾虑加深,心情矛盾又进了一层。第三段,她忍不住还想采摘,又怕茉莉花受到损伤,来年不再发芽开花。这又从长远着想,把对茉莉花的喜爱,提到更高的层次上。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展示了思想的升华:美应该共享,应该永久得到保护。
总结
通过分析讲解了音乐中茉莉花的精神品质,感受到了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朴实无华的美,感受到了带有民族风味的曲子的美。通过对《茉莉花》的演唱,使我了解到演唱者要想对作品有精彩的艺术再创作,就要对作品有足够认识,深入体会作品所要表现的精髓。要植根于博大精深的文化沃土,汲取丰富的文学知识,才能发挥无限的想象,对演唱作品进行准确把握。《茉莉花》就如同一位文化使者,传播着中国音乐文化;同时,它也是开放的、动态的,在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融合和发展。相信明天直至永恒,“茉莉花”依旧芬芳,清香四溢!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伍湘涛.音乐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刘辉.关于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J].中国音乐,1998(1).
[4]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5]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丽[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6]管林.中国民族声乐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
【关键词】:《茉莉花》;历史;流传;艺术魅力;风格特点
前言
江苏《茉莉花》是一首产生于明末清初,流传东北地区及全国各大城市的小调歌曲,距今约有300年的历史。现代版的《茉莉花》是作曲家何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创作的,是目前流传最广的《茉莉花》。歌词描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担心受责骂,被人取笑,又怕伤了茉莉花等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纯洁的美好形象,生动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一、江苏《茉莉花》的历史与流传
《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 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这首脍炙人口的扬州小调,随着扬州在当时的影响而传颂全国,且影响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150年前,扬州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哼。几十年后,普契尼创作《图兰朵》时,选用这样一首既能代表东方韵味又风靡中国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衬托中国人的爱情故事,既自然也属必然。
二、《茉莉花》的艺术魅力
(一)意象鲜明
《茉莉花》所体现的是优美:飘逸、柔媚、纤巧、婉约、轻快,即歌曲旋律的独特韵致、歌词的诗情画意和轻松活泼有趣。“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作者选择的意象为自然界中较小且静态的事物,传达给人的都是恬静、清心的优美情调。听着《茉莉花》,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这悠扬的歌声心驰神往。茉莉是常绿小灌木,岁岁开花,香气清雅而幽远,符合中华儿女不张扬、朴实无华又进取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操守。
(二)《茉莉花》独特的“一唱三叹”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何仿最初收集到的曲子《鲜花调》,本来分别吟唱了三种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但是艺术形象不够集中。后来经过对原曲原词的修改、创作,把歌词集中在茉莉花一种典型形象上,“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一唱三叹,反复回旋,表达了少女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的美好形象和心理。
(三)纯真和谐:体现当代审美风尚
《茉莉花》清丽、欢悦的韵律、友爱和谐的意境、洋溢着现实感性的快乐情调,顺应了审美平民化意识觉醒这一趋势。在大众生活日益脱离单一政治意识形态控制的情况下,“让生活美丽”的审美性质,以及由富裕生活带来的娱乐唤起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 近几年对外文化交流中,《茉莉花》作为首选曲目,是因为它旋律优美平和,流露出中国人与人为善的处事风格。婉转中见绮丽, 平和中有深意,溢发出的是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特质,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心灵交融,在文化交往中也显示了中国的“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的理念。
三、演唱的风格特点
《茉莉花》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优美的风格,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洋溢着青春气息,传达着优美之感,其风格清新活泼、细致秀雅,曲调优美流畅、柔和婉转。展示了欢乐祥和的生活画面。这也正是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之处。何仿再创作的这首民歌,既表现少女的内在思想感情,又有音乐形式的美,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范例。
(一)《茉莉花》旋律上的特点
江苏的《茉莉花》,其旋法以五声音阶曲折的级进为主,旋律婉转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歌词一般只有开始关于茉莉花的几段,不唱《西厢记》的故事。民歌手往往采用吴语演唱这首歌曲,其风格细腻优雅,听来感到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
江苏的《茉莉花》是“茉莉花”这个大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它采用五声音阶,bB徵调式,旋律婉转流畅,节奏稳重富于变化,音符的结合由于同吟诵歌词的节奏基本一致,歌词与《鲜花调》一样,多为一拍一字或半拍一字,因此琅琅上口;旋律以曲折的级进为主,小跳进很少,有典型的南方色彩特点,主要传唱流域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也是最广为流传的版本。
(二)《茉莉花》歌词上的特点
《茉莉花》 语言简洁,没有过多的铺陈,只是叙述花的颜色洁白,氣味芬香,花枝繁茂,和人们喜爱的心情(人人夸)。这喜爱表现在三个层次上。第一段,她想采摘茉莉花打扮自己,用花来美化自己,但又顾虑别人讥笑。人人夸,表明公众都可以欣赏,摘了自己戴,自然妨碍别人。这样,对茉莉花的喜爱,就不限于一个人,而扩大了人群。第二段,她还想采摘,想到的不仅是被讥笑,还可能挨骂,因为侵犯了主人的利益,顾虑加深,心情矛盾又进了一层。第三段,她忍不住还想采摘,又怕茉莉花受到损伤,来年不再发芽开花。这又从长远着想,把对茉莉花的喜爱,提到更高的层次上。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展示了思想的升华:美应该共享,应该永久得到保护。
总结
通过分析讲解了音乐中茉莉花的精神品质,感受到了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朴实无华的美,感受到了带有民族风味的曲子的美。通过对《茉莉花》的演唱,使我了解到演唱者要想对作品有精彩的艺术再创作,就要对作品有足够认识,深入体会作品所要表现的精髓。要植根于博大精深的文化沃土,汲取丰富的文学知识,才能发挥无限的想象,对演唱作品进行准确把握。《茉莉花》就如同一位文化使者,传播着中国音乐文化;同时,它也是开放的、动态的,在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融合和发展。相信明天直至永恒,“茉莉花”依旧芬芳,清香四溢!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伍湘涛.音乐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刘辉.关于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J].中国音乐,1998(1).
[4]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5]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丽[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6]管林.中国民族声乐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