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独立地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都是创新;这种创新精神将为他们成长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关键词:积极评价 创新精神 创造想象
当课程改革的春风随着新世纪钟声大踏步得走来时,作为一名新课改的教师,我也疾步走上课改的舞台。随着课程改过的深入,我更加意识到了小学语文教师担负着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任务更加重大了。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科学地将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来,从而全面地推行、贯彻我国的素质教育方针呢?所以我认为,让儿童敢于创新,乐于创新,为人师表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
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知觉,唤醒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因而那种昏昏欲睡的思维状态,死气沉沉的思维空间,是诱发不出创新激情,迸发不出创新火花的。怎样创设和谐教学氛围呢?教师要以情激情,以情启智,以情动人,摒弃“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呵护,倾心于师,信从于师,“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教学中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突出主体作用,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千奇百怪的疑问,教师不压抑、挖苦和讽刺。如在学习《狼和小羊》这篇童话故事时,我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那只小羊,面对凶恶的老狼,你怎么办?”问题提出后,教室沸腾了。同学们有的商量,有的在争论,还有一些同学挤到一块,一边扮老狼、小羊,一边对话。他们的思维十分活跃,纷纷设想如何对付这只老狼。一个学生抢先回答:“我不理老狼。”“不行,不行!你太傻了!你不搭理它,它也会吃你”同学们着急地嚷开了。“你怎么不好好想想,小羊本来就是在河边喝水,那是老狼想吃小羊在找茬。”一个同学补充说。有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挥了一下拳头说:“我和老狼讲道理辩论。”“老狼根本不讲道理,老狼是大坏蛋!你还没有辩论呢,它就把你吃了,”同学们边笑边说。还有同学说:“我躲!”“我跑!”大家又说:“狼比羊跑得快,你那是白日做梦!”那怎么办呢?突然,一个同学站起来坚定地说:“我想办法跟老狼作斗争,反正不能让它白白地吃掉我。”“对!对”,同学们一起说。我肯定了这个回答,并进一步指出:“对于像恶狼一样的人无理可讲,不能幻想,只有勇敢地和他斗争。”同学也不约而同地说:“对!斗争”。
实事求是地解答或组织讨论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局面,用“谁愿试一试?”“你能解答吗?”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学习,是促进学生敢学、愿学、乐学、愿说的最佳形式。
二、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要靠激发的。积极评价对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积极的评价,及时反馈矫正,更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它是一根指挥棒,应指向新的方向,应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学习中的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对学生标新立异的想法更要加以保护。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要防止评价的单一化,要努力做到评价的多样化、主体的多样化、角度的多样化、尺度的多样化。
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假如我会克隆》的习作训练中,我先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假如我会克隆,我想做什么?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一个自己”有的说:“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出一幢美丽的别墅,让爸爸妈妈和我居住”有的说……我首先对他们的想象、思路都给予了肯定:“你真是个乖孩子,你的爸爸妈妈多幸福呀!可世界上还有很多更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呀!我们克隆的东西如果都对人类有帮助多好呀!然后我再找一些同学说说自己想克隆的东西时,同学们都转变了一些看法,有的说:“我想克隆绿树,把它们放置到沙漠”。有的说:“我想克隆人体器官,将它们置换人体病变的器官”……。
延迟评价,开展学生创造性的翅膀。传统的即时评价是学生发表了一两个见解后,教师就急于做出“对”或“不对”的评判。这种教师权威性的评判极易挫伤学生深入探索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助长学生“唯师是从”的依赖性。而延迟评价则摒弃了即时评价“一锤定音“的做法,教学时,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期间,教师只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中间或启发、或表扬在讨论中有见解的学生。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以求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如学习《宇宙生命之谜》一课时,我针对学生提出“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经过认真分析思考后,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①地球之外有生命,因为宇宙空间大的很,有可能有与地球一样的星球。②地球之外没有生命,因为科学家一直在探索都没有找到。③地球之外有生命,这么广阔的宇宙肯定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每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我都没有做任何判断,只是微微点点头,鼓励他们继续说下去。最后我问大家“到底有没有?”同学们根据自己看到的一些资料及书本知识达成共识: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通过积极的评价,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促进他们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利用教材特点,丰富创造想象。
想象是创造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类改造世界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极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可见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特别是创新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在想象的蓝天里自由翱翔,自然会碰出创造性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在学习《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读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树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文中那只可爱的画眉鸟,你能告诉大家你在唱些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有赞美家园环境舒适的:“我的家在祖国的南方,这儿四季如春,空气清新,天空明朗,河水清澈;榕树妈妈无私地为我们奉献一切,用她那丰盛的食物哺育着我们,用她那巨大的树冠保护着我们,为我们遮风挡雨……”有歌唱自己幸福生活的:“我是一只无忧无虑的画眉鸟。清晨,我们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高声歌唱,给寂寞的乡村带来勃勃生机;中午,我和同伴们在茂密的叶丛中藏猫猫,在草地上追逐,在天空中赛跑赛飞;夕阳西下,玩累了的我们关在家里,等待着夜幕降临”有的发出诚挚的邀请:“远方的朋友,请到“鸟的天堂来”!让我们远离那被工厂浓烟污染的空气,远离那被猎人捕杀的危险,远离那乱砍滥伐,破坏鸟类家园的人们……”还有向人类发出呼吁的:“人类啊,请救救我的外地的同伴们!要知道,拯救它们就是拯救人类自己呀!” 使学生更深地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因此,只要把握契机适时点拨,就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维,丰富想象,何愁开不出创新之花呢?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主编,巢宗祺 ;雷实;出版单位: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5月第一版(文中①②③均出自本文)
2、《新课程 新理念》第四章第二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主编:陈旭远 ,出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2月第一期。
3、《创新能力教程》苏玉堂 出版社:中国人事出版社
4、《小学语文观课议课》沈正元 张菊荣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积极评价 创新精神 创造想象
当课程改革的春风随着新世纪钟声大踏步得走来时,作为一名新课改的教师,我也疾步走上课改的舞台。随着课程改过的深入,我更加意识到了小学语文教师担负着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任务更加重大了。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科学地将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来,从而全面地推行、贯彻我国的素质教育方针呢?所以我认为,让儿童敢于创新,乐于创新,为人师表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
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知觉,唤醒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因而那种昏昏欲睡的思维状态,死气沉沉的思维空间,是诱发不出创新激情,迸发不出创新火花的。怎样创设和谐教学氛围呢?教师要以情激情,以情启智,以情动人,摒弃“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呵护,倾心于师,信从于师,“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教学中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突出主体作用,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千奇百怪的疑问,教师不压抑、挖苦和讽刺。如在学习《狼和小羊》这篇童话故事时,我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那只小羊,面对凶恶的老狼,你怎么办?”问题提出后,教室沸腾了。同学们有的商量,有的在争论,还有一些同学挤到一块,一边扮老狼、小羊,一边对话。他们的思维十分活跃,纷纷设想如何对付这只老狼。一个学生抢先回答:“我不理老狼。”“不行,不行!你太傻了!你不搭理它,它也会吃你”同学们着急地嚷开了。“你怎么不好好想想,小羊本来就是在河边喝水,那是老狼想吃小羊在找茬。”一个同学补充说。有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挥了一下拳头说:“我和老狼讲道理辩论。”“老狼根本不讲道理,老狼是大坏蛋!你还没有辩论呢,它就把你吃了,”同学们边笑边说。还有同学说:“我躲!”“我跑!”大家又说:“狼比羊跑得快,你那是白日做梦!”那怎么办呢?突然,一个同学站起来坚定地说:“我想办法跟老狼作斗争,反正不能让它白白地吃掉我。”“对!对”,同学们一起说。我肯定了这个回答,并进一步指出:“对于像恶狼一样的人无理可讲,不能幻想,只有勇敢地和他斗争。”同学也不约而同地说:“对!斗争”。
实事求是地解答或组织讨论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局面,用“谁愿试一试?”“你能解答吗?”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学习,是促进学生敢学、愿学、乐学、愿说的最佳形式。
二、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要靠激发的。积极评价对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积极的评价,及时反馈矫正,更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它是一根指挥棒,应指向新的方向,应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学习中的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对学生标新立异的想法更要加以保护。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要防止评价的单一化,要努力做到评价的多样化、主体的多样化、角度的多样化、尺度的多样化。
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假如我会克隆》的习作训练中,我先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假如我会克隆,我想做什么?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一个自己”有的说:“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出一幢美丽的别墅,让爸爸妈妈和我居住”有的说……我首先对他们的想象、思路都给予了肯定:“你真是个乖孩子,你的爸爸妈妈多幸福呀!可世界上还有很多更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呀!我们克隆的东西如果都对人类有帮助多好呀!然后我再找一些同学说说自己想克隆的东西时,同学们都转变了一些看法,有的说:“我想克隆绿树,把它们放置到沙漠”。有的说:“我想克隆人体器官,将它们置换人体病变的器官”……。
延迟评价,开展学生创造性的翅膀。传统的即时评价是学生发表了一两个见解后,教师就急于做出“对”或“不对”的评判。这种教师权威性的评判极易挫伤学生深入探索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助长学生“唯师是从”的依赖性。而延迟评价则摒弃了即时评价“一锤定音“的做法,教学时,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期间,教师只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中间或启发、或表扬在讨论中有见解的学生。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以求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如学习《宇宙生命之谜》一课时,我针对学生提出“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经过认真分析思考后,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①地球之外有生命,因为宇宙空间大的很,有可能有与地球一样的星球。②地球之外没有生命,因为科学家一直在探索都没有找到。③地球之外有生命,这么广阔的宇宙肯定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每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我都没有做任何判断,只是微微点点头,鼓励他们继续说下去。最后我问大家“到底有没有?”同学们根据自己看到的一些资料及书本知识达成共识: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通过积极的评价,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促进他们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利用教材特点,丰富创造想象。
想象是创造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类改造世界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极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可见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特别是创新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在想象的蓝天里自由翱翔,自然会碰出创造性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在学习《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读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树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文中那只可爱的画眉鸟,你能告诉大家你在唱些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有赞美家园环境舒适的:“我的家在祖国的南方,这儿四季如春,空气清新,天空明朗,河水清澈;榕树妈妈无私地为我们奉献一切,用她那丰盛的食物哺育着我们,用她那巨大的树冠保护着我们,为我们遮风挡雨……”有歌唱自己幸福生活的:“我是一只无忧无虑的画眉鸟。清晨,我们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高声歌唱,给寂寞的乡村带来勃勃生机;中午,我和同伴们在茂密的叶丛中藏猫猫,在草地上追逐,在天空中赛跑赛飞;夕阳西下,玩累了的我们关在家里,等待着夜幕降临”有的发出诚挚的邀请:“远方的朋友,请到“鸟的天堂来”!让我们远离那被工厂浓烟污染的空气,远离那被猎人捕杀的危险,远离那乱砍滥伐,破坏鸟类家园的人们……”还有向人类发出呼吁的:“人类啊,请救救我的外地的同伴们!要知道,拯救它们就是拯救人类自己呀!” 使学生更深地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因此,只要把握契机适时点拨,就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维,丰富想象,何愁开不出创新之花呢?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主编,巢宗祺 ;雷实;出版单位: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5月第一版(文中①②③均出自本文)
2、《新课程 新理念》第四章第二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主编:陈旭远 ,出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2月第一期。
3、《创新能力教程》苏玉堂 出版社:中国人事出版社
4、《小学语文观课议课》沈正元 张菊荣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