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技术的兴起和应用,在互联网、手机等移动多媒体构成的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和挑战日益明显。党报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并提高公信力从而获得突围?本文以地市级党报《宿迁日报》的评论版为研究对象,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宿迁日报》新媒体环境评论版
一、新媒体环境下党报的困境
百度百科界定,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较于新媒体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和共享性的特点,传统媒体反映出延迟性、非互动性等缺点,受到的冲击日益明显。
新媒体吸引了大量受众,同时也大大挤压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报纸尤其是党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同时地市级党报面临着“外患”和“内忧”双重压力。外患指同城异质媒体或外埠报纸特别是省会城市报纸入侵,内忧指党报自身的弱点,如人才缺乏、创新力较弱等,让地市级党报在夹缝中求生存。
在信息丰富、众声喧哗的时代,媒介的竞争模式早已从争夺“信息发布权”过渡到了争夺“信息解释权”。①党报新闻评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价值判断标准是由党报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②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党报必须发挥评论的作用,从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发出权威声音,引领社会舆论,提高公信力。
本文以地市级党报《宿迁日报》的评论版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探讨该报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发挥自身独有优势,加强权威性,提高舆论影响力。
二、《宿迁日报》评论版的突围之道
《宿迁日报》注重权威、厚重、深度,它的定位口号是:权威、主流、贴近。其言论阵地有“今日观察”、“众议录”言论专栏和“杂说”言论专版,三个场所相互结合,发出属于自己的评论之声,做好“上下结合”工作。既注意到服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又关注群众的焦点、热点、难点,同时注意评论表述方式等,让读者想看、看得下去。
具体内容见下表:
1、今日观察
《今日观察》是《宿迁日报》重要的言论专栏,设在头版,对社会热点,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行解读,是社会的方向标,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今日观察》抓住新闻热点,注重地方政策的解读和配合。例如2009年宿迁市委、市政府以推动创业富民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完善培养新机制,全力激发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的潜能,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宿迁日报》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多角度、多层面地热情宣传了这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经历。到2009年10月31日止,该报近10篇言论中,多篇谈到了大学生村官这个话题,营造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浓郁舆论氛围。
在重要节点及时配发评论文章,发出主流媒体声音。2013年以来,先后推出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列评论(10篇)、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系列评论(5篇)、市委四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社论、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和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社论、3.15特刊系列评论(3篇)、学习英雄张森系列评论等,很好地放大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2、众议录
“众议录”内容是一事一议,主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声音,对身边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感而发,涉及范围也比较广,大到政策,小到社会小事件,对社会道德、风气等进行评论,以建议的形式表达出观点,短小活泼,有的放矢,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在监督政府方面,例如2010年3月30日发表《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四从严”》,对公共权力进行制约;在政府政策方面,2010年4月13日发表《开发废地,促农增收》,集思广益,为农民谋利;在社会现象方面,2013年1月29日《别让孩子缺少“健康”营养》、2013年2月4日《“光盘”彰显的是美德》、2013年3月23日《节俭也是生产力》等等文章,针砭时弊,对社会现象进行评价,维护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念。
“众议录”以鲜明的视点,以小切入反映大问题,同时兼顾时效性和新闻性,与头版、要闻版和其他评论版相互结合,互相补充。如3月16日《众议录》栏目发表的言论《市长送二胡说明了什么?》,就是作者针对前一天本报新闻“一把二胡,让市长和群众心连心”的评论。这样的言论发表出来,既进一步解读了新闻主题,又增加了新闻的深度、厚度,让新闻有了立体感。
3、杂说
《杂说》言论专版于2009年8月29日创办,初期是不定期刊发,现在固定在每周日A2版,刊发杂文、时评、短评等文章。在坚持政治性、导向性的同时,注重内容的贴近性、丰富性,文风的多样性、可读性,努力把它办成为广大读者发表观点、关注时事的理论平台和舆论阵地,在内容和形式上力争凸显鲜明的宿迁特色。③
《杂说》每期刊文8到10篇,文章长短结合,言简意赅。针对时事新闻、社会热点、市县动态、思想建设等方面不断进行评论,其中以政府部门现象和基层建设为主,比如政府监管、地方管理、农业发展等方面。如2011年5月发表《开会不设主席台 转变作风好方法》、《机关作风建设当从“一把手”抓起》、《执政为民从“群众不满意的事”开始》等文章。《杂说》也包括生活杂谈,有关生活道理,比如2011年10月9日中有三篇生活杂谈:《放弃是门大学问》、《话说“老”字》和《呼唤道德的力量》。
除文字评论,每版《杂说》均配一幅评论漫画,以形象化的宣传手段,融评论性、新闻性、艺术性于一体,形象生动,尖锐泼辣,寓庄于谐。用漫画的形式聚焦社会热点,针砭时弊,讽刺幽默,有很强的批判意识,反映出作者对新闻事实的评价,是形象化的评论。它以善意的批判提出存在的矛盾,有着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2013年11月3日发表《怪圈》评论,很好地配合“政府发‘红头文件’,层层摊派卷烟销售;财政出钱设‘奖金’,村镇干部变成‘推销员’……”文字说明,将越界的“有形之手”形象地以烟圈比喻成“怪圈”,具有双关作用和很强的象征意味。
结语
报人米歇尔·加特奈尔说过:“评论是报纸的心脏和灵魂。这里是有热情和勇气的地方,是有幽默和善良的地方,是有智慧和关怀的地方;这里是纯洁的理想、优美词藻的居所。这里是热烈讨论和冷静分析之处。这里是真理的家园;这里是愉悦的场所。”在快速阅读、网络阅读的时代,评论是纸媒的特长和利器。
《宿迁日报》一版专栏《今日观察》,二版《众议录》专栏和星期刊《杂说》专版,三者相互补充,针对政府工作重点、社会当下热点、群众关注焦点,从不同角度展开评论。评论内容丰富又重点突出,文风各异,不拘一格,形式灵活,深受读者欢迎,达到形成共识,引导舆论的作用。
媒体的言论是社会的稳压器,主流媒体提供阵地,让社会大众发表一些思想、观点、言论,表达和体现人文关怀,构建社会和谐的舆论环境,更有利于消解或引导社会的舆论热点。④面对新媒体的环境压力,地市级党报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之上更应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将新闻做深、做透,发出媒体声音和群众意见,体现报纸话语权和思想性,做好舆论导向工作。□
【本文是校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成果】
参考文献
①马汇莹,《党报评论的权威与引领作用——简析人民日报评论部系列评论》[J].《新闻战线》,2012(3)
②张鲁,《关于着力提升地方党报影响力的思考》[J].《新闻传播》,2011(9)
③吴劲涛,《杂说〈杂说〉——对宿迁日报言论版的思考》[J].《中國地方报人》,2011(7)
④孙立军,《介入网络热点:不妄言,不失语》[J].《新闻战线》,2013(10)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编:周蕾
【关键词】《宿迁日报》新媒体环境评论版
一、新媒体环境下党报的困境
百度百科界定,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较于新媒体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和共享性的特点,传统媒体反映出延迟性、非互动性等缺点,受到的冲击日益明显。
新媒体吸引了大量受众,同时也大大挤压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报纸尤其是党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同时地市级党报面临着“外患”和“内忧”双重压力。外患指同城异质媒体或外埠报纸特别是省会城市报纸入侵,内忧指党报自身的弱点,如人才缺乏、创新力较弱等,让地市级党报在夹缝中求生存。
在信息丰富、众声喧哗的时代,媒介的竞争模式早已从争夺“信息发布权”过渡到了争夺“信息解释权”。①党报新闻评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价值判断标准是由党报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②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党报必须发挥评论的作用,从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发出权威声音,引领社会舆论,提高公信力。
本文以地市级党报《宿迁日报》的评论版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探讨该报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发挥自身独有优势,加强权威性,提高舆论影响力。
二、《宿迁日报》评论版的突围之道
《宿迁日报》注重权威、厚重、深度,它的定位口号是:权威、主流、贴近。其言论阵地有“今日观察”、“众议录”言论专栏和“杂说”言论专版,三个场所相互结合,发出属于自己的评论之声,做好“上下结合”工作。既注意到服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又关注群众的焦点、热点、难点,同时注意评论表述方式等,让读者想看、看得下去。
具体内容见下表:
1、今日观察
《今日观察》是《宿迁日报》重要的言论专栏,设在头版,对社会热点,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行解读,是社会的方向标,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今日观察》抓住新闻热点,注重地方政策的解读和配合。例如2009年宿迁市委、市政府以推动创业富民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完善培养新机制,全力激发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的潜能,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宿迁日报》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多角度、多层面地热情宣传了这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经历。到2009年10月31日止,该报近10篇言论中,多篇谈到了大学生村官这个话题,营造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浓郁舆论氛围。
在重要节点及时配发评论文章,发出主流媒体声音。2013年以来,先后推出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列评论(10篇)、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系列评论(5篇)、市委四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社论、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和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社论、3.15特刊系列评论(3篇)、学习英雄张森系列评论等,很好地放大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2、众议录
“众议录”内容是一事一议,主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声音,对身边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感而发,涉及范围也比较广,大到政策,小到社会小事件,对社会道德、风气等进行评论,以建议的形式表达出观点,短小活泼,有的放矢,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在监督政府方面,例如2010年3月30日发表《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四从严”》,对公共权力进行制约;在政府政策方面,2010年4月13日发表《开发废地,促农增收》,集思广益,为农民谋利;在社会现象方面,2013年1月29日《别让孩子缺少“健康”营养》、2013年2月4日《“光盘”彰显的是美德》、2013年3月23日《节俭也是生产力》等等文章,针砭时弊,对社会现象进行评价,维护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念。
“众议录”以鲜明的视点,以小切入反映大问题,同时兼顾时效性和新闻性,与头版、要闻版和其他评论版相互结合,互相补充。如3月16日《众议录》栏目发表的言论《市长送二胡说明了什么?》,就是作者针对前一天本报新闻“一把二胡,让市长和群众心连心”的评论。这样的言论发表出来,既进一步解读了新闻主题,又增加了新闻的深度、厚度,让新闻有了立体感。
3、杂说
《杂说》言论专版于2009年8月29日创办,初期是不定期刊发,现在固定在每周日A2版,刊发杂文、时评、短评等文章。在坚持政治性、导向性的同时,注重内容的贴近性、丰富性,文风的多样性、可读性,努力把它办成为广大读者发表观点、关注时事的理论平台和舆论阵地,在内容和形式上力争凸显鲜明的宿迁特色。③
《杂说》每期刊文8到10篇,文章长短结合,言简意赅。针对时事新闻、社会热点、市县动态、思想建设等方面不断进行评论,其中以政府部门现象和基层建设为主,比如政府监管、地方管理、农业发展等方面。如2011年5月发表《开会不设主席台 转变作风好方法》、《机关作风建设当从“一把手”抓起》、《执政为民从“群众不满意的事”开始》等文章。《杂说》也包括生活杂谈,有关生活道理,比如2011年10月9日中有三篇生活杂谈:《放弃是门大学问》、《话说“老”字》和《呼唤道德的力量》。
除文字评论,每版《杂说》均配一幅评论漫画,以形象化的宣传手段,融评论性、新闻性、艺术性于一体,形象生动,尖锐泼辣,寓庄于谐。用漫画的形式聚焦社会热点,针砭时弊,讽刺幽默,有很强的批判意识,反映出作者对新闻事实的评价,是形象化的评论。它以善意的批判提出存在的矛盾,有着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2013年11月3日发表《怪圈》评论,很好地配合“政府发‘红头文件’,层层摊派卷烟销售;财政出钱设‘奖金’,村镇干部变成‘推销员’……”文字说明,将越界的“有形之手”形象地以烟圈比喻成“怪圈”,具有双关作用和很强的象征意味。
结语
报人米歇尔·加特奈尔说过:“评论是报纸的心脏和灵魂。这里是有热情和勇气的地方,是有幽默和善良的地方,是有智慧和关怀的地方;这里是纯洁的理想、优美词藻的居所。这里是热烈讨论和冷静分析之处。这里是真理的家园;这里是愉悦的场所。”在快速阅读、网络阅读的时代,评论是纸媒的特长和利器。
《宿迁日报》一版专栏《今日观察》,二版《众议录》专栏和星期刊《杂说》专版,三者相互补充,针对政府工作重点、社会当下热点、群众关注焦点,从不同角度展开评论。评论内容丰富又重点突出,文风各异,不拘一格,形式灵活,深受读者欢迎,达到形成共识,引导舆论的作用。
媒体的言论是社会的稳压器,主流媒体提供阵地,让社会大众发表一些思想、观点、言论,表达和体现人文关怀,构建社会和谐的舆论环境,更有利于消解或引导社会的舆论热点。④面对新媒体的环境压力,地市级党报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之上更应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将新闻做深、做透,发出媒体声音和群众意见,体现报纸话语权和思想性,做好舆论导向工作。□
【本文是校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成果】
参考文献
①马汇莹,《党报评论的权威与引领作用——简析人民日报评论部系列评论》[J].《新闻战线》,2012(3)
②张鲁,《关于着力提升地方党报影响力的思考》[J].《新闻传播》,2011(9)
③吴劲涛,《杂说〈杂说〉——对宿迁日报言论版的思考》[J].《中國地方报人》,2011(7)
④孙立军,《介入网络热点:不妄言,不失语》[J].《新闻战线》,2013(10)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