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是“抓两头,带中间”,而实际工作中往往忽略了中间这些学生,这些学生成为了“夹心层”,比例逐年增大,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文章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分析“夹心层”学生的现状,同时提出了从认识层面、制度层面、方法层面、实践层面等四个层面改善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方式。
关键词:夹心层 思想状况 教育
目前高等学校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学生属于“夹心层”学生。所谓“夹心层”学生,是指那些品德表现一般,学习成绩一般,平时不引人注目的学生。他们表面上比较安静、本分、谨慎,实际上他们心理不成熟、不稳定、意志薄弱。不过,他们可塑性强,在他们身上,希望和危险并存。大学辅导员习惯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即通过对先进和后进的工作,来带动中间的学生。殊不知,这样的教育工作模式往往容易变成“抓两头,丢中间”,因此做好“夹心层”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课题。
1 高校“夹心层”学生思想、心理状况分析
根据对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07、2008级的1150名学生进行调查表明:近两年中,获得过各类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的学生占当前学生总数的40%左右,学习成绩挂科较多以至于受到学业警示或者违反校规校纪的同学占当前学生总数的3%左右,处于“夹心层”的大学生有57%之多。他们得不到荣誉的奖励,也不至于到需要帮扶的阶段,因此容易产生懒惰,消极情绪和其他心理等问题。
1.1 随遇而安,应付了事,缺乏积极主动性
对我校的学生调查表明,“夹心层”学生的处世、学习态度缺乏积极主动性,往往表现出一副“无所谓”、“随遇而安”的态度,不主动获取信息,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没有做很好的安排,没有目标,他们依恃这一点,无未来处世立身的心理压力,不求上进,表现出懈怠、松散的外部特征。比如课余时间主要用来做什么,大部分受调查对象认为他们漫无目的、不知道该做什么,或者只能用上网、看电影来消磨时间。
1.2 “中和”内向,缺乏敢为人先的精神
从精神状态来看,“夹心层”学生往往缺乏竞争意识,性格较为内向。这部分学生很少对外界的冲击说“不”,缺乏个人见解,往往表现出超常的忍耐力,内心世界从不轻易向外人表述,处世态度往往表现为“中和”。大多数中间生,都怀有“争先进太吃力,居下游不光彩,处中间最安稳”的思想。他们既不甘落后,也不想冒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3 有“闪光点”,缺乏重视
自身“甘居寂寞”,不想与人争锋,就令辅导员和其他老师难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這类学生喜欢接受新事物,爱好多,兴趣广泛,但不专注,一切所做所为全凭个人兴趣而定。对合乎兴趣的活动积极参加,热情很高,并能做出一定的成绩,对不合乎兴趣的事情则不参加,表现为时而积极,时而消极,极不稳定。
1.4 明显的从众心理
“随大流”是“夹心层”的一个显著特点,大多数“夹心层”学生性格怯懦, 怕“出风头”,易受外界压力的影响而放弃自己的意见,尽量使自己的言行和群体多数保持一致。由于从众心理的支配,人云亦云者居多,有独特见解甚少。这部分学生的发展变化与其它类型比较,表现为不稳定性。
2 高校“夹心层”学生教育方式的思考
面对“夹心层”学生的教育现状,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来对他们的教育方式进行调整和改变,主要从以下四个层面:认识层面、制度层面、方法层面、实践层面等。
2.1 认识上端正思想认识
首先,必须认识到,处在夹心层的学生,在学生中占数量上的优势,他们基本素质是好的,有向上进取,完善自我,立志成才的内在愿望。只要善于引导,他们各方面的智慧和能力就会释放出来。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做好夹心层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其次,处于夹心层次的部分学生,可塑性大,存在向后进滑坡的危险。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做好“夹心层”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再次,夹心层学生占全部学生的59%左右,抓好夹心层,就等于抓好了大多数的学生,体现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师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他首先应从各方面了解人。”夹心层学生往往不被人重视,默默无闻,辅导员应细心地观察他们的状态和表现,多与他们进行交流、谈心,了解他们各方面情况,关注他们的各种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只有全面细致进行了解,才能做到对他们个个心中有数,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2 制度上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分类培养模式
由于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必然要求高校在办学实践中,需要构建以学生为本,多元化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引导“夹心层”学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成长。根据社会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应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体现人才培养特色,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评价内容多元化。在素质评价方面,应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为每一位“夹心层”学生都建立一个综合信息数据库,用来记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变化;在能力评价方面,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考核鉴定,倡导实行“多证制”,鼓励在校期间多获得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评价主体也应实现多元化。即教师不再是对学生评价的唯一主体,而是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目的,由不同的人员担任实施评价的主体比如学校教师、同学、学生本人、甚至家长等。这样可以较为公平客观地为该生做出一个评价。
2.3 方法上使用“五个一”法为“夹心层”学生铺垫道路
“夹心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目标大都不明确,这就需要教育者引导他们树立合理的标杆,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多做计划。如通过执行“五段”思想,能够使“夹心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目标更加明确。“五个一”就是指一天、一周、一月、一学期、一年五个阶段。即引导他们每一天,要思考今天的收获和明天的计划;每一周,要参加一次对个人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活动等;每一月,要完成一件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每一学期,要争取拿到一份奖学金;每一个学年,要努力获得至少一份荣誉。按照“五个一”的要求,能够帮助“夹心层”学生们增强学习和生活计划性,明白自己何时该做何事,同时有所收获,增强自信。
2.4 实践中树立“夹心层”向优秀学生转换的典型
“夹心层”学生成绩相对稳定,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不想冒尖,也不甘落后,甘居中游。辅导员应多表扬他们的上进心和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多创造机会,引导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鼓励他们向好的榜样学习,找差距,突破他们甘居中游的思想阻碍。可以说,“夹心层”学生的工作关键是要在实践中让这类学生在集体中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使他们的性格能开朗起来,力争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如果转化了一个“夹心层”为先进层学生,能在这一类型的学生中引起较大范围的反响,激励其他学生其自我转变的决心和信心。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抓好“夹心层”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是每一名辅导员的责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做到关心学生思想状况,辅以相应的措施,将“夹心层”学生引导向人生发展的阳光之面来。
参考文献:
[1]周晓光.简论高校独立学院“中间层学生”的教育,科教文汇,2009.3.
[2]陈晓阳.刘月晨,关于大学中间层学生的思想教育,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0.3.
[3]周众欢.提高中间层学生教育质量的策略,湖南教育,2005.12.
[4]卢飞若.不可遗忘的角落,基础教育研究,1997.1.
关键词:夹心层 思想状况 教育
目前高等学校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学生属于“夹心层”学生。所谓“夹心层”学生,是指那些品德表现一般,学习成绩一般,平时不引人注目的学生。他们表面上比较安静、本分、谨慎,实际上他们心理不成熟、不稳定、意志薄弱。不过,他们可塑性强,在他们身上,希望和危险并存。大学辅导员习惯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即通过对先进和后进的工作,来带动中间的学生。殊不知,这样的教育工作模式往往容易变成“抓两头,丢中间”,因此做好“夹心层”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课题。
1 高校“夹心层”学生思想、心理状况分析
根据对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07、2008级的1150名学生进行调查表明:近两年中,获得过各类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的学生占当前学生总数的40%左右,学习成绩挂科较多以至于受到学业警示或者违反校规校纪的同学占当前学生总数的3%左右,处于“夹心层”的大学生有57%之多。他们得不到荣誉的奖励,也不至于到需要帮扶的阶段,因此容易产生懒惰,消极情绪和其他心理等问题。
1.1 随遇而安,应付了事,缺乏积极主动性
对我校的学生调查表明,“夹心层”学生的处世、学习态度缺乏积极主动性,往往表现出一副“无所谓”、“随遇而安”的态度,不主动获取信息,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没有做很好的安排,没有目标,他们依恃这一点,无未来处世立身的心理压力,不求上进,表现出懈怠、松散的外部特征。比如课余时间主要用来做什么,大部分受调查对象认为他们漫无目的、不知道该做什么,或者只能用上网、看电影来消磨时间。
1.2 “中和”内向,缺乏敢为人先的精神
从精神状态来看,“夹心层”学生往往缺乏竞争意识,性格较为内向。这部分学生很少对外界的冲击说“不”,缺乏个人见解,往往表现出超常的忍耐力,内心世界从不轻易向外人表述,处世态度往往表现为“中和”。大多数中间生,都怀有“争先进太吃力,居下游不光彩,处中间最安稳”的思想。他们既不甘落后,也不想冒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3 有“闪光点”,缺乏重视
自身“甘居寂寞”,不想与人争锋,就令辅导员和其他老师难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這类学生喜欢接受新事物,爱好多,兴趣广泛,但不专注,一切所做所为全凭个人兴趣而定。对合乎兴趣的活动积极参加,热情很高,并能做出一定的成绩,对不合乎兴趣的事情则不参加,表现为时而积极,时而消极,极不稳定。
1.4 明显的从众心理
“随大流”是“夹心层”的一个显著特点,大多数“夹心层”学生性格怯懦, 怕“出风头”,易受外界压力的影响而放弃自己的意见,尽量使自己的言行和群体多数保持一致。由于从众心理的支配,人云亦云者居多,有独特见解甚少。这部分学生的发展变化与其它类型比较,表现为不稳定性。
2 高校“夹心层”学生教育方式的思考
面对“夹心层”学生的教育现状,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来对他们的教育方式进行调整和改变,主要从以下四个层面:认识层面、制度层面、方法层面、实践层面等。
2.1 认识上端正思想认识
首先,必须认识到,处在夹心层的学生,在学生中占数量上的优势,他们基本素质是好的,有向上进取,完善自我,立志成才的内在愿望。只要善于引导,他们各方面的智慧和能力就会释放出来。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做好夹心层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其次,处于夹心层次的部分学生,可塑性大,存在向后进滑坡的危险。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做好“夹心层”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再次,夹心层学生占全部学生的59%左右,抓好夹心层,就等于抓好了大多数的学生,体现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师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他首先应从各方面了解人。”夹心层学生往往不被人重视,默默无闻,辅导员应细心地观察他们的状态和表现,多与他们进行交流、谈心,了解他们各方面情况,关注他们的各种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只有全面细致进行了解,才能做到对他们个个心中有数,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2 制度上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分类培养模式
由于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必然要求高校在办学实践中,需要构建以学生为本,多元化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引导“夹心层”学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成长。根据社会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应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体现人才培养特色,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评价内容多元化。在素质评价方面,应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为每一位“夹心层”学生都建立一个综合信息数据库,用来记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变化;在能力评价方面,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考核鉴定,倡导实行“多证制”,鼓励在校期间多获得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评价主体也应实现多元化。即教师不再是对学生评价的唯一主体,而是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目的,由不同的人员担任实施评价的主体比如学校教师、同学、学生本人、甚至家长等。这样可以较为公平客观地为该生做出一个评价。
2.3 方法上使用“五个一”法为“夹心层”学生铺垫道路
“夹心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目标大都不明确,这就需要教育者引导他们树立合理的标杆,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多做计划。如通过执行“五段”思想,能够使“夹心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目标更加明确。“五个一”就是指一天、一周、一月、一学期、一年五个阶段。即引导他们每一天,要思考今天的收获和明天的计划;每一周,要参加一次对个人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活动等;每一月,要完成一件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每一学期,要争取拿到一份奖学金;每一个学年,要努力获得至少一份荣誉。按照“五个一”的要求,能够帮助“夹心层”学生们增强学习和生活计划性,明白自己何时该做何事,同时有所收获,增强自信。
2.4 实践中树立“夹心层”向优秀学生转换的典型
“夹心层”学生成绩相对稳定,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不想冒尖,也不甘落后,甘居中游。辅导员应多表扬他们的上进心和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多创造机会,引导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鼓励他们向好的榜样学习,找差距,突破他们甘居中游的思想阻碍。可以说,“夹心层”学生的工作关键是要在实践中让这类学生在集体中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使他们的性格能开朗起来,力争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如果转化了一个“夹心层”为先进层学生,能在这一类型的学生中引起较大范围的反响,激励其他学生其自我转变的决心和信心。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抓好“夹心层”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是每一名辅导员的责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做到关心学生思想状况,辅以相应的措施,将“夹心层”学生引导向人生发展的阳光之面来。
参考文献:
[1]周晓光.简论高校独立学院“中间层学生”的教育,科教文汇,2009.3.
[2]陈晓阳.刘月晨,关于大学中间层学生的思想教育,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0.3.
[3]周众欢.提高中间层学生教育质量的策略,湖南教育,2005.12.
[4]卢飞若.不可遗忘的角落,基础教育研究,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