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巴蜀渝东中学的后花园——水土保持教育综合实践基地,从2015年3月到2016年8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497万元,占地80亩。水保基地建成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巴蜀渝东中学的校容校貌。学校以水保基地为载体,拉开了学校课程改革的序幕,并围绕水保基地开展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用实际行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号召。
一、荒坡变梯田,固土换新颜
奉节县地处渝东北,属重庆市五大功能区的渝东北生态涵养区。为积极响应重庆市对奉节县渝东北生态涵养区的战略部署,学校决定,利用后山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山势走向,着力整治后坡,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面貌,稳固后山水土,排除安全隐患,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重庆市水务局专家在得到学校的请示报告后,到学校进行实地查勘。专家组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依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保持水土,造福子孙”为根本出发点,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坚持短期治理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精心规划,把荒山打造成“水土保持教育实践基地”。学校把基地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开展科学探究,实验操作。
后坡水土流失治理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三个方面完成。
经过三大措施治理的水保基地,从外观上看,绿色掩盖荒山,微地形得到极大改变。学校将“善雅志”的德育理念融入到水保基地,修建了上善亭、上善池、雅润廊、宏志亭、智慧池等亭台楼榭。
二、课改启大幕,课程巧融合
建成后的水保基地,学校将教育、实践与基地进一步有机融合。为此,水保基地为学校的课程改革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水保选修课进课堂
学校开设了“水土保持教育”选修课,每周开设一节,有专业教材,学校培训专业授课教师,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同城直播的方式让全校学生受益,增强爱校园爱家乡爱祖国的爱国情怀。教师自主编写了《水土保持教育——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教育与实践》校本教材。该教材从学生身边实例入手,由浅入深、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原因、防治措施,以及如何从我做起保护水土、建设绿水青山美丽家园等知识,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启迪实践性于一书。
我校还积极组织了师生参与实践运用,通过开展劳动、学生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综合应用竞赛、黑板报宣传、创意设计等活动,将学校教学与水保教育有机整合,既拓展学校教育的课程资源与空间,又培养师生的水保意识。
2.水保课题结硕果
以水保基地为载体,学校2015年成功申请市级课题《三峡库区中学水土保持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运用研究》。本课题已顺利结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课题研究的三年期间,研究人员在《生态环境与保护》《新课程》《课程教育研究》《教育教学论坛》《时代教育》《课外语文》发表论文15篇。修订《水土保持教育读本》1本,调查问卷5000人次,学生在基地开展活动100余次,学科上课30余节,基地种植水果11种,惠及师生共计10000人次,学校在基地举行大型科普活动2次。该课题的研究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水保课题研究和水保特色基地进行多种学科综合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与外界相关单位的联系,邀请水务、国土等专家学者,参与学校水土保持教育活动。
3.学科整合有机融合
学校积极推行水保基地与学科整合的课程改革,将学科教学从室内延伸到水保基地,内容从课本内走向课本外,学生获取知识从书本走向实地。初一、初二年级各班在水保基地都有自留地,学生间周进行劳动课,对种植的蔬菜和水果进行除草施肥。地理学科唐建老师设计了多节教学案例,进行实际观测记录,现场教学,充分传播关于水土流失方面的知识,介绍我校采取的一系列“水保”措施。生物学科刘世菊老师将学生带入基地,进行花草种植和植物调查,根系观察与记录,苗圃管理与施肥等。化学由主研徐寿坤老师充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四个探究性活动方案。历史学科由主研欧远见组织了“水保基地的前世今生”活动课程,带领学生走进基地。英语老师李翠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基地介绍,让同学们在现场PK记忆新单词和进行简短对话交流,学生很兴奋于这种走出教室的真实广阔的“大课堂”。语文陈海红老师结合水保教育,对于学生的口语演讲、作文表达和审美情趣等都是很好的锻炼。数学姚毅然对图形和计算也实现了与基地整合。
三、基地大升级,科普来助力
为了充分发挥水保基地在教学科研、知识普及和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学校对基地进行升级打造,修建了径流小区、气象站、地理园、水果园、经果林。学校组建的28个学生社团中,陈瑶负责的气象瞭望台、唐琳负责的玩转地理园、刘世菊负责的生物巧手社、钟华负责的有氧瑜伽都是以水保基地为载体,让学生实地探究,动手操作,真正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50亩水保基地强大的容纳能力,为学校进行多项目、宽领域的大型科普活动提供了可能。2018年6月4日-6月10日、2019年5月18日-26日,學校举行了两次科普活动周。水保基地设置7个分类科普点,依次为:①地理苑科普点;②气象站科普点;③物理科普点;④化学科普点;⑤生物科普点;⑥径流小区科普点;⑦3D打印、无人机展示等高新科普点。步道1500米沿线悬挂或张贴3000道通识科普试题竞答。在科普活动周中,全校学生在总务处的领导下进行了“采摘基地鲜桃,分享劳动果实”趣味活动,每位学生都吃到了新鲜脆甜的绿色水果脆桃、水蜜桃。通过两次科普活动周,学生形成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科普意识。
一、荒坡变梯田,固土换新颜
奉节县地处渝东北,属重庆市五大功能区的渝东北生态涵养区。为积极响应重庆市对奉节县渝东北生态涵养区的战略部署,学校决定,利用后山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山势走向,着力整治后坡,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面貌,稳固后山水土,排除安全隐患,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重庆市水务局专家在得到学校的请示报告后,到学校进行实地查勘。专家组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依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保持水土,造福子孙”为根本出发点,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坚持短期治理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精心规划,把荒山打造成“水土保持教育实践基地”。学校把基地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开展科学探究,实验操作。
后坡水土流失治理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三个方面完成。
经过三大措施治理的水保基地,从外观上看,绿色掩盖荒山,微地形得到极大改变。学校将“善雅志”的德育理念融入到水保基地,修建了上善亭、上善池、雅润廊、宏志亭、智慧池等亭台楼榭。
二、课改启大幕,课程巧融合
建成后的水保基地,学校将教育、实践与基地进一步有机融合。为此,水保基地为学校的课程改革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水保选修课进课堂
学校开设了“水土保持教育”选修课,每周开设一节,有专业教材,学校培训专业授课教师,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同城直播的方式让全校学生受益,增强爱校园爱家乡爱祖国的爱国情怀。教师自主编写了《水土保持教育——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教育与实践》校本教材。该教材从学生身边实例入手,由浅入深、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原因、防治措施,以及如何从我做起保护水土、建设绿水青山美丽家园等知识,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启迪实践性于一书。
我校还积极组织了师生参与实践运用,通过开展劳动、学生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综合应用竞赛、黑板报宣传、创意设计等活动,将学校教学与水保教育有机整合,既拓展学校教育的课程资源与空间,又培养师生的水保意识。
2.水保课题结硕果
以水保基地为载体,学校2015年成功申请市级课题《三峡库区中学水土保持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运用研究》。本课题已顺利结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课题研究的三年期间,研究人员在《生态环境与保护》《新课程》《课程教育研究》《教育教学论坛》《时代教育》《课外语文》发表论文15篇。修订《水土保持教育读本》1本,调查问卷5000人次,学生在基地开展活动100余次,学科上课30余节,基地种植水果11种,惠及师生共计10000人次,学校在基地举行大型科普活动2次。该课题的研究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水保课题研究和水保特色基地进行多种学科综合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与外界相关单位的联系,邀请水务、国土等专家学者,参与学校水土保持教育活动。
3.学科整合有机融合
学校积极推行水保基地与学科整合的课程改革,将学科教学从室内延伸到水保基地,内容从课本内走向课本外,学生获取知识从书本走向实地。初一、初二年级各班在水保基地都有自留地,学生间周进行劳动课,对种植的蔬菜和水果进行除草施肥。地理学科唐建老师设计了多节教学案例,进行实际观测记录,现场教学,充分传播关于水土流失方面的知识,介绍我校采取的一系列“水保”措施。生物学科刘世菊老师将学生带入基地,进行花草种植和植物调查,根系观察与记录,苗圃管理与施肥等。化学由主研徐寿坤老师充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四个探究性活动方案。历史学科由主研欧远见组织了“水保基地的前世今生”活动课程,带领学生走进基地。英语老师李翠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基地介绍,让同学们在现场PK记忆新单词和进行简短对话交流,学生很兴奋于这种走出教室的真实广阔的“大课堂”。语文陈海红老师结合水保教育,对于学生的口语演讲、作文表达和审美情趣等都是很好的锻炼。数学姚毅然对图形和计算也实现了与基地整合。
三、基地大升级,科普来助力
为了充分发挥水保基地在教学科研、知识普及和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学校对基地进行升级打造,修建了径流小区、气象站、地理园、水果园、经果林。学校组建的28个学生社团中,陈瑶负责的气象瞭望台、唐琳负责的玩转地理园、刘世菊负责的生物巧手社、钟华负责的有氧瑜伽都是以水保基地为载体,让学生实地探究,动手操作,真正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50亩水保基地强大的容纳能力,为学校进行多项目、宽领域的大型科普活动提供了可能。2018年6月4日-6月10日、2019年5月18日-26日,學校举行了两次科普活动周。水保基地设置7个分类科普点,依次为:①地理苑科普点;②气象站科普点;③物理科普点;④化学科普点;⑤生物科普点;⑥径流小区科普点;⑦3D打印、无人机展示等高新科普点。步道1500米沿线悬挂或张贴3000道通识科普试题竞答。在科普活动周中,全校学生在总务处的领导下进行了“采摘基地鲜桃,分享劳动果实”趣味活动,每位学生都吃到了新鲜脆甜的绿色水果脆桃、水蜜桃。通过两次科普活动周,学生形成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科普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