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教材,寻找生命成长的语言营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_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教材以文选类方式,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契合学生认知规律、迎合学生认知需要的经典范作,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因此,阅读教学要紧扣师生对话交流的载体——教材,在资源开掘、素材感知的过程中,为学生寻找生命成长的语言营养。
  【关键词】紧扣教材 积累方法 文本资源
  当下,教材以文选类方式,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契合学生认知规律、迎合学生认知需要的经典范作,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这正是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因此,阅读教学要紧扣师生对话交流的载体——教材,在资源开掘、素材感知的过程中,为学生寻找生命成长的语言营养。
  一、紧扣教材,为深入感悟探寻价值源头
  【片段回放】
  师:通过刚才的语段阅读和模拟体验,我们对于叶圣陶先生在课文中描写的乘小船穿空隙这一过程一定有了全新的感受,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有哪些感受?
  生:有趣、刺激、神秘。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生:孔隙最大的特点就是窄小,又低又矮。在实际中,也很少会有这样的体验,所以每一个人在游玩的过程就会感觉到新奇,有趣,刺激。
  师:是啊!但我们的语文学习不能仅仅知道作者的这些感受,还要与作者作写作上的知音,那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特点来的呢?
  (学生结合文本中的语言,交流感受。)
  师:(交流感受,语言出示)“眼前昏暗了……擦伤鼻子;我还感觉到( ),甚至感觉到( )。”
  生:我觉得我攥紧的双拳都渗出了汗水,甚至还感觉到整个身子都被捆绑了起来,一动不动。
  生:我真心希望这艘小舟能够行驶得再快点,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师:作者运用自己真实的感受直接描写了孔隙的特点,文中还有间接描写这种特点的,你能找到,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学生仔细阅读,并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船就慢慢移动。”)
  生:作者连用了三个“到”,完全是紧贴着身体了,真实很小。
  生:作者还运用了“没有……不”的句式,充分说明了空间很窄。
  【自我反思】
  1.在课文本源处,遴选体悟用词选择典范语言
  一堂真正有效的阅读教学课堂,不能让语言积累、品味体悟、实践运用缺位。引领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方式很多。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侧重于进行对比的体会感悟,从作者正面和侧面描写对孔隙之窄小形成鲜明的体悟思考,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准。在这样的环节中,教师真正立足于教材之“本”,引领学生实现发散、超越学生固有的认知结构合原始的经验积累,让学生通过辨析比照、体悟赏析,不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生长,唤醒学生内在的情感认知,强化学生主体的全新体验。
  2.在课文本源处,精选悟练结合的训练点
  中高学段一直倡导随文练笔,这就需要在教材文本中选择一个适切的价值点,既要能够彰显文本意蕴的核心,也能言语表达的典范,更是学生内在认知的所需。此文中“寻找泉水源头,穿越窄小孔隙”就是指的学生模仿与借鉴的重点。在引领学生经历了初读感知、看图体悟的基础上,教师接着模拟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从感性层面体会到了孔隙的窄小。随后,教师为学生设置了抒发感受的填空,既為学生的真情营造了广阔的认知空间,又以语言的设置铺设了道路;既契合了文本表达的重点,又迎合了学生的认知,可谓一举两得。
  二、紧扣教材,为积累方法开掘文本资源
  【片段回放】
  师:我们整体上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
  生:作者按照自己游览的顺序来写的,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移步换景。
  师:我们之前学习的课文中,哪些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
  生:《黄果树瀑布》,作者由远至近,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的。
  生:还有吴伯箫的散文《早》,作者从屋前到屋中,再到屋后,都是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来写的。
  师:很不错,将之前学习的内容用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但课文中还有一个并不明显的线索,有谁发现了。
  生:我觉得应该是文中提到的泉水。作者每转换一个地方,都会提到泉水,应该是一条暗线。
  师:对!善于写作的人,常常在课文中设置两条线索,彼此印证。你们试着将描写泉水的语句,从课文中删去,再仔细读读会有什么影响?
  生:我觉得没有泉水,课文虽然也是按照游览顺序来写的,但给人的感觉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不一定合理。而有了泉水暗线的帮助,我们就知道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就应该这样游览。
  师:是啊!有了这两条表达的线索,文章的条理就会显得更加清晰了
  (随后,教师完善板书,增添暗线内容。)
  【自我反思】
  这篇课文以路线与泉水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全文。这是这篇课文蕴藏最有价值的资源。因此,在学生深入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先是引领学生激活之前学习的原始积累,促进学生联系已经学习过的《黄果树瀑布》《早》等散文,将移步换景的表达顺序链接到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来。随后,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信息,开启对暗线设置的探寻,并深入感知明暗双线所形成的课堂表达效益。
  整个教学板块,教师对学生是由扶到放、由放到敛,一切发散性活动虽自主,但又没有脱离课文核心内容的向心力控制。最后,教师对教学板书的补充与完善,不仅对学生学习、体悟成果进行了一次梳理与小结,更有效地凸显了教材文本作为范例的地位与价值,真正实现了学生课堂学习一课一得的教学效益。
  三、紧扣教材,为掌握本质链接原始素材
  【片段回放】
  师:各位同学,我们在五年级的习作中,曾经学习过一篇《游龟山汉墓》的范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创作游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生: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把自己游览的内容有顺序地展现给读者。
  生: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有详有略,景点过渡也要力求自然。
  生:不要什么都写,要紧扣景色的特点来写,读者才能记得住。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游金华的双龙洞》,你能根据游记创作的要求对这篇课文进行一次评价吗?
  (因为有原始的方法积累和经验支撑,而且是对名家名篇进行评价,学生表现得兴致高涨。)
  师:大家可以从游记创作的几个核心元素出发,进行评价:表达顺序、详略安排、紧扣特点、抒发感受等几个方面人手,写一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文评。
  【自我反思】
  面对叶圣陶先生的这篇《记金华的双龙洞》,很多学生在初读文本之后,已经基本掌握了课文的表达内容,有几个同学就向老师提出“这篇还有什么好学的”这样的疑惑。事实上,任何一种文体的学习,任何一篇文本的感知,都必须要将教学的重心指向于文本的语言和蕴藏在其间的写作策略。而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就通过教学实践解决了学生心中的困惑,让学生意识到进入高年级,对于课文的学习就不能仅仅局限在读懂课文写了些什么,而更要能够引领学生从困惑走向明朗,在写作本位上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写《评(记金华的双龙洞)》。其实,这一文评创作的结果并不重要,教师旨在通过这一文评的撰写,引领学生从文本创作的视角夯实学生的思维训练,尝试着从教材中反观文本,消解学生在散文游记创作过程中的疑难点,并在思维逐步深入文本中重新审视文本,从文本中汲取写作营养,积累写作方法,从而为自主创作出优秀的游记散文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优秀、智慧的语文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教材文本,广纳百川,引领学生发散思维、提炼方法,在深入汲取中丰富语言积累、促进方法悦纳,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其他文献
针对近年来电力系统运行的XLPE绝缘高压电缆因缓冲层发生的故障与隐患增多,就缓冲层、金属护层对电缆的作用,通过测量缓冲层等材料的相关参数,运用有限元(Ansys)软件仿真计算了
在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盐溃化土地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西北地区盐渍化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上游灌区土地次生盐渍化、水肥利用效率低,下游地区水土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最后给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