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战争岁月虽然已经远去,但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和实物来触摸历史。本期,我们将一起走进一座特别的博物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跟随馆长吴先斌先生一起回顾南京抗战那段血火岁月。
一座博物馆和一个人
南京城南,安德门大街48号,一座不起眼的四层小楼,普通而又矮小。若不是临街一侧的牌匾上写着“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很多人都不会知道,这座普通的建筑里还隐藏着一段厚重的历史。
走进小楼,沿着狭窄的楼道向上走,两边的墙壁悬挂着无名战士的照片,也写满了参观者留下的签名和感言。上了三楼,展厅前,田汉的一句名言赫然入目: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无望和无救的。
进了展厅,正前方是一块巨大的石板,上面镌刻着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宏伟而又悲壮。展厅内按“一九三七·南京记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抗战风云”“抗战文献”“抗战徽章”等主题分别展示了大量图片文字、书籍资料及实物。据馆长吴先斌介绍,馆内珍藏文物3700余件,包括300余张侵华日军的作战地图,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实物,各种抗战勋章等。而四楼作为资料室,陈列着有关抗日战争的书籍4万余册。
馆内的所有藏品都是吴先斌三十多年来四处奔走,花费了几千万元才收集的心血结晶。
为了心中的那个“知道”
面对吴先斌这样“疯狂”的举动,有人猜测他是革命先辈或是抗战老兵的后代,对此,吴先斌莞尔一笑,淡然说道:“这是我的兴趣和爱好,我不过把这种爱好一直坚持了下来。”
1983年的一天,在南京大学做电教工作的吴先斌接到一项任务,播放一部从美国带回来的视频。屏幕上既无字幕,也没有声音,只有一段段剪辑而成的生硬画面,画面中充斥着杀戮和死亡,还有屠刀下各种痛苦的表情……他问老师,这是什么内容,这么恐怖!老师用低沉的语调对他说,这是美国牧师马吉先生在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期间拍摄的14分钟短片。他又问老师,为什么这段历史教科书上并未提起。老师并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说“你以后就会知道”。
为了心中那个“知道”,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知道”的真正内涵,吴先斌从那一刻起,便有了搜集抗战史料的想法。2006年12月,他在安德门附近创办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
吴先斌说,他的民间博物馆是从一个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待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民间的“个人”对历史的记忆,它会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及国家公祭日等国家记忆共同组成全民族对历史的记忆。
这些年来,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费心尽力地去搜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抗战史料,并多次去日本参加图片展,向日本人民介绍南京大屠杀事件。
了解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展馆内,经常有不同年龄的孩子们来参观,吴先斌总会上前亲自解说。他认为,孩子们应该知道南京大屠杀事件,更要学会思考为什么当年日军会有那样残暴变态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历史。
不过,吴先斌还认为:“心智还不够成熟的小同学,过早地来接受这些残暴的历史,容易种下复仇的种子。有些同学来参观,结束后问他有什么想法。他回答说:‘我恨日本人。’这就不是我们的教育目标。我们认识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是为了吸取教训,是为了珍惜和平,为了明天更美好地生活。而且,犯下暴行的是日本侵略者,而不是所有日本人。”
在我们看来,南京大屠杀是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幸存者的口述,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实物,是铁证如山。可是在日本,一直有人想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对此,吴先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日本,关于日军侵华暴行,学生很少听到,老师也很少讲解,教科书上也很少说明。而这段历史最应该熟记的却是日本人民。所以,我们要让更多的日本人知道这样的事件,要加强民众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有一些历史,需要我们永远铭记。南京大屠杀惨案,不仅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创痛,也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灭绝人性的暴行。吴先斌先生以他的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来记忆和讲述南京大屠杀事件,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以自己的方式来铭记这段历史。
一座博物馆和一个人
南京城南,安德门大街48号,一座不起眼的四层小楼,普通而又矮小。若不是临街一侧的牌匾上写着“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很多人都不会知道,这座普通的建筑里还隐藏着一段厚重的历史。
走进小楼,沿着狭窄的楼道向上走,两边的墙壁悬挂着无名战士的照片,也写满了参观者留下的签名和感言。上了三楼,展厅前,田汉的一句名言赫然入目: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无望和无救的。
进了展厅,正前方是一块巨大的石板,上面镌刻着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宏伟而又悲壮。展厅内按“一九三七·南京记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抗战风云”“抗战文献”“抗战徽章”等主题分别展示了大量图片文字、书籍资料及实物。据馆长吴先斌介绍,馆内珍藏文物3700余件,包括300余张侵华日军的作战地图,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实物,各种抗战勋章等。而四楼作为资料室,陈列着有关抗日战争的书籍4万余册。
馆内的所有藏品都是吴先斌三十多年来四处奔走,花费了几千万元才收集的心血结晶。
为了心中的那个“知道”
面对吴先斌这样“疯狂”的举动,有人猜测他是革命先辈或是抗战老兵的后代,对此,吴先斌莞尔一笑,淡然说道:“这是我的兴趣和爱好,我不过把这种爱好一直坚持了下来。”
1983年的一天,在南京大学做电教工作的吴先斌接到一项任务,播放一部从美国带回来的视频。屏幕上既无字幕,也没有声音,只有一段段剪辑而成的生硬画面,画面中充斥着杀戮和死亡,还有屠刀下各种痛苦的表情……他问老师,这是什么内容,这么恐怖!老师用低沉的语调对他说,这是美国牧师马吉先生在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期间拍摄的14分钟短片。他又问老师,为什么这段历史教科书上并未提起。老师并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说“你以后就会知道”。
为了心中那个“知道”,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知道”的真正内涵,吴先斌从那一刻起,便有了搜集抗战史料的想法。2006年12月,他在安德门附近创办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
吴先斌说,他的民间博物馆是从一个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待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民间的“个人”对历史的记忆,它会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及国家公祭日等国家记忆共同组成全民族对历史的记忆。
这些年来,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费心尽力地去搜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抗战史料,并多次去日本参加图片展,向日本人民介绍南京大屠杀事件。
了解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展馆内,经常有不同年龄的孩子们来参观,吴先斌总会上前亲自解说。他认为,孩子们应该知道南京大屠杀事件,更要学会思考为什么当年日军会有那样残暴变态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历史。
不过,吴先斌还认为:“心智还不够成熟的小同学,过早地来接受这些残暴的历史,容易种下复仇的种子。有些同学来参观,结束后问他有什么想法。他回答说:‘我恨日本人。’这就不是我们的教育目标。我们认识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是为了吸取教训,是为了珍惜和平,为了明天更美好地生活。而且,犯下暴行的是日本侵略者,而不是所有日本人。”
在我们看来,南京大屠杀是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幸存者的口述,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实物,是铁证如山。可是在日本,一直有人想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对此,吴先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日本,关于日军侵华暴行,学生很少听到,老师也很少讲解,教科书上也很少说明。而这段历史最应该熟记的却是日本人民。所以,我们要让更多的日本人知道这样的事件,要加强民众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有一些历史,需要我们永远铭记。南京大屠杀惨案,不仅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创痛,也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灭绝人性的暴行。吴先斌先生以他的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来记忆和讲述南京大屠杀事件,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以自己的方式来铭记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