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并快速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成为了时代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金融进行消费和信贷,所以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信贷行为影响成为了本次研究的课题。本项目基于问卷调查获取的一手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消费信贷的意愿及实际参与程度、使用频率等进行了分析。大學生对于消费的需求普遍高于他们自身的供给。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了解蚂蚁花呗等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偶尔使用的比例比较多占60.87%,经常使用和一直使用的比例占26.09%和13.04%。而89.13%的同学的经济来源是父母。因此大学生参与消费信贷存在非理性消费观的滋长、还贷压力和安全隐患、信息泄露、信用缺失等风险。面对消费信贷,应该预防它可能带来的危害,正确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和价值观,电商要发挥价格优势,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政府要完善行业的法律体系,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大学生 信贷消费 互联网金融
引言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消费信贷已经进入到校园,大学生逐渐成为消费信贷中的重要一员,学生信用卡分期的出现,也说明了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真的过的市场。互联网消费信贷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值得引起重视。本项目以福建农林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大学生参与消费信贷的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实证分析找出大学生参与信贷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建议,为增强大学生消费意识、信用意识、风险意识,及高校对大学生管理教育提供帮助。
一、 互联网消费信贷概述
1.1互联网消费信贷概念
张淑杰(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银行对于分期付款支持力度较低,小宗消费银行并不支持分期付款,而大学生对于大宗商品的消费能力颇弱[1]。郭靖钰(2015)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分期付款产品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层出不穷,大学生在消费中就可以直接进行分期付款,不需要到银行办理复杂的贷款手续,极大程度上方便了大学生的信用消费,促使更多的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2]
1.2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消费信贷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转型的组成部分,它当前的形态是特殊历史时期的阶段性产物。从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看,互联网金融除了有传统金融信息不对称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政策风险外,还有其基于技术层面的特有风险:一是信息泄露、身份识别、信息掌握与处理等风险;二是第三方资金存管及其可能的资金安全问题;三是潜在的重大技术系统失败及其可能引发的金融基础设施风险;四是潜在的操作风险;五是人数巨大的消费者利益侵犯与权益保护问题[3]。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决定了其不仅具有传统金融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时还兼具网络科技的系统性安全风险、虚拟空间下的信誉风险、互联网法律滞后风险等[4]。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出现和发展并非是单纯的传统大学生消费信贷的“市场平移”。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对于耐用及大额奢侈品的需求增加,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供给无法满足过高的需求,而导致分期付款逐渐流行。第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将会转变,居民收入的比重增加,居民更有能力消费。第三,人口结构面临重大变化。作为新生代,90后乃至00后逐渐走上历史舞台。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大多为独生子女,得到的父母关爱和资金支持更多,能够接受提前消费、透支消费。随着互联网消费信贷被更普遍地应用到消费领域,参与到消费信贷的大学生数量在扩大,未来的市场空间足够大。
二、大学生群体的互联网消费信贷参与现状分析-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2.1调查设计与样本分布情况
2017年6月至10月,我们对福建农林大学的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采取面对面发放问卷并结合询问的方式,共面向本部与金山学院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5份。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专业的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性别方面,男生152人,占51.5%,女生143人,占48.5%;年级方面,大一60人,占20.3%,大二58人,占19.7%,大三65人,占22%,大四76人,占25.8%,研究生20人,占6.8%,硕博士16人,占5.4%;专业方面,文科类专业172人,占58.3%,理科类专业123人,占41.7%。样本分布较均衡,能够较好的保证所收集数据的有效性。
2.2 大学生经济情况及消费结构现状
2,2,1参与程度分析
(1)大学生消费水平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大学生月生活费如表1所示。其中月生活费在800-1500元的人数最多,占56.52%;3000元以上的最少,占0%;800元以下及800-1500元分别占2.17%和36.96%;2300-3000元的占4.35%。依照福建农林大学的学生的消费水平,月生活费1000-1500元属于平均消费水平,据调查显示已有41.31%的大学生超过平均消费水平,可见大学生的消费需求还是较大,是现在消费市场的一股新力量。
表1 大学生月生活费统计表
(2)大学生生活来源分析
从生活来源来看,主要生活费来自父母的占89.13%,还有少部分的同学会通过勤工俭学或通过获取奖学金等来获取额外经济,分别占39.13%和26.09%。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由于还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多数依赖家庭父母的供养,因此对商品价格的关注度更高,从而根据商品价格考虑是否使用消费信贷。
(3)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消费结构上,除去基本伙食来看。大学生生活费支出中占比最大的项目是日常用品(包括衣服裤子、鞋子等必备品)。此外,与娱乐消费、美容护肤、电子产品、学习消费等也占较大比重。如图3所示,除基本伙食外,在大学生的几个较大支出领域之中,有82.61%的大学生选择了日常用品,其所占比重最大;50%的大学生选择电子产品;45.65%的大学生选择学习消费;39.13%的大学生选择了护肤美容;还有学习用品(包括考试报名费等等)占34.78%也成为大学生主要支出的一部分。 2.2.2大学生参与消费信贷的频率
偶尔使用的比例比较多占60.87%,经常使用和一直使用的比例占26.09%和13.04%。
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消费的金额还是有一点的控制,
在使用时间上,按比例从高来排序的是:一年到两年的占34.78%;不到半年的占26.09%;半年到一年以及三年以上的占17.39%;两年到三年的占4.35%。
图4使用消费信贷产品的频率及时间分布
根据对福建农林大学的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结果来看,月生活费800-1500属于平均消费水平。在对大学生支出领域的分析中可知,除去基本伙食消费,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分布特征呈现多元化,且精神享受是其中较为重的一块,大学生群体对于外貌也开始比较重视;相对于女生买化妆品、护肤品,男生对于球鞋、手表、电子产品的需求也是需求较大。从经济来源分布来看,普遍大学生都是依靠家里,而缺少供给的大学生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有着比其他年龄群体更为旺盛的需求,是大学生使用消费信贷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从大学生消费类型与用途分布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了解支付宝的花呗,也有较大一部分使用,对于互联网消费信贷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大学生使用消费信贷产品的时间来分析,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是偶尔使用,表明对信贷产品的使用有所控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随着互联网消费信贷的普及,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使用消费信贷产品的时间也在逐年递增。
2.3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参与程度现状分析
消费信贷最高贷款额度小于500元的占34.78%,501-1000元的占13.04%,1001-1500元的占13.04%,1501-2000元的占30.43%,2001-2500元占4.35%,2500以上的占4.35%。由于大学生参与互联网消费信贷的时间可以看出互联网信贷大约五年前开始在各大高校中兴起,近三年来在大学校园中迅速发展,且发展趋势还在逐年递增。消费信贷最高金额在2500元以下的大学生所占比重大,2500元以上占比小,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需要投资消费的资金数额要求不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消费信贷在校园中存在的时间不长,以及大学生自身能力无法负担过高的还款压力,给家里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三、 大学生群体参与互联网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
3.1欺诈风险以及信息泄露
互联网消费信贷申请是通过网上操作完成,对于个人信息的保密不免存在漏洞。在很多的主流平台上,只要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就可以获得资格认证。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有的情况下,学生盗用同学客人信息申请贷款,还有一些以贷款的名义来骗取学生个人信息。由于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和网贷平台运营者素质难以把控,大学生在参与网络信贷的同时,个人信息保密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存在被窃取或买卖的风险。很多在校大学生常常会收到推销短信或骚扰电话,这使得大学生受骗的案例时有发生;甚至有的大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便产生了信用违约行为,这些都是个人信息泄露的表现。
3.2大学生承贷能力有限
(1)导致巨大还款压力
大学生虽然属于成年人,但是大学生依旧处于学生阶段,对于贷款的偿还能力较差。由于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自身偿还贷款能力有限,一旦大学生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那么就需要家庭来为期偿还。根据调查,大学生大部分用来还款的资金是来自自身的生活费(42%),还有向父母额外索取的金额(29%),有少部分来源于兼职、勤工俭学以及奖学金(24%),还有找朋友借以及另找平台的借款用来还旧款的(5%)。这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一旦进行消费信贷,在到还款期的那天,产生的高负债无法依靠自身偿还贷款,最终只能由父母为其还款。如果通过家庭,将承受家庭和信贷平台双方面压力;如果通过借新款得以缓解,新旧款的叠加以及大额的利息和滞纳金无疑是在滚雪球,只会使其背负越来越多的债务;如果向朋友借款,若无法偿还借款将有可能影响朋友感情,还有可能让别人对于你自身的信誉问题产生疑问。但从还款压力的调查数据来看只有少部分的(4.35%)有比较大的压力,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有进行互联网消费信贷但还是有控制一个限度,普遍大学生还是可以克制自己消费的欲望,不会让家里和自身有较大的压力。
(2)消费信贷的潜在安全隐患
不良校园贷使大学生的人身与财产存在安全隐患。近两年来,校园“裸条借款”、“盗用同学信息借款”、“大学生因高额负债自杀”等事件屡屡曝光,其罪魁祸首都是不良校园贷。一方面,大学生在申请网贷时需要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和联系人信息,这些信息都与大学生的财产紧密相关,过多个人信息的暴露可能给大学生的财产带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一些网贷平台在大学生无法按时还款时,并不是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进行起诉催收,而是通过威胁恐吓、跟踪上门讨债等极端方式催债,造成大学生心理恐慌,给大学生的人身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3.3还款时间长还款压力大
在当前,很多大学生在透支方面的态度是比较乐观,大学生认为,在进行透支中,态度都比较乐观,有的认为与其未还款只要培养一些违约金就可以,实践久了价值也会帮助还款。
针对大学生互联网信贷消费还款进行调查,由表2可以看出来,大学生还款压力大,不能够按时还款,主要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无力偿还直接导致。大学生在接待后,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发生,直接导致大学生的风险意识还比较薄弱。
四、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福建农林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参与互联网消费信贷的一手数据,并利用描述统计等分析方法对大学生消费情况及参与网贷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是对真实情况的反馈。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接触过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偶尔使用的占60.87%,经常使用和一直使用的占26.09%和13.04%。而89.13%的同学的经济来源是父母。大学生参与消费信贷存在非理性消费观的滋长、还贷压力和安全隐患、信息泄露、信用缺失等风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应正视大学生消费信贷,防范其可能带来的危害,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4.2建议
4.2.1正确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倡导理性消费
网络信贷消费已经是当前福建农林大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在网络购物方面容易出现盲目跟风和冲动消费现象。对此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健康绿色消费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理性消费。另外,加强学生网络操作能力,提高网络消费自信心。与此同时,控制好学生的上网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大学生涯中健康成长。
4.2.2政府要完善行业的法律体系,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
现在会有不法商家,在商品的描述中模糊不清,混淆消费者的视线,容易出现货不对版的现象 。对此,政府应该对此做出相应的对策,完善行業的法律体系,预防诈骗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张淑杰.“90后”大学生消费观研究[D]咸都:西南石油大学,2014.
[2]郭靖钰,杨浩浩,白玉,刘同君,陈晓荣.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1:34-36.
[3]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4,(5):103~118.
[4]赵春兰.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业态风险及法律防范制度构建[J]. 社会科学战线,2015,(10):224~231.
作者简介:黄贝灵(1996-12-),女,学历:本科 籍贯:福建福州,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通讯作者简介:李莉(1983-07-),女,硕士,讲师,福建福州,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研究方向:农村金融与财务管理。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1714046005
关键词:大学生 信贷消费 互联网金融
引言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消费信贷已经进入到校园,大学生逐渐成为消费信贷中的重要一员,学生信用卡分期的出现,也说明了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真的过的市场。互联网消费信贷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值得引起重视。本项目以福建农林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大学生参与消费信贷的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实证分析找出大学生参与信贷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建议,为增强大学生消费意识、信用意识、风险意识,及高校对大学生管理教育提供帮助。
一、 互联网消费信贷概述
1.1互联网消费信贷概念
张淑杰(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银行对于分期付款支持力度较低,小宗消费银行并不支持分期付款,而大学生对于大宗商品的消费能力颇弱[1]。郭靖钰(2015)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分期付款产品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层出不穷,大学生在消费中就可以直接进行分期付款,不需要到银行办理复杂的贷款手续,极大程度上方便了大学生的信用消费,促使更多的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2]
1.2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消费信贷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转型的组成部分,它当前的形态是特殊历史时期的阶段性产物。从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看,互联网金融除了有传统金融信息不对称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政策风险外,还有其基于技术层面的特有风险:一是信息泄露、身份识别、信息掌握与处理等风险;二是第三方资金存管及其可能的资金安全问题;三是潜在的重大技术系统失败及其可能引发的金融基础设施风险;四是潜在的操作风险;五是人数巨大的消费者利益侵犯与权益保护问题[3]。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决定了其不仅具有传统金融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时还兼具网络科技的系统性安全风险、虚拟空间下的信誉风险、互联网法律滞后风险等[4]。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出现和发展并非是单纯的传统大学生消费信贷的“市场平移”。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对于耐用及大额奢侈品的需求增加,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供给无法满足过高的需求,而导致分期付款逐渐流行。第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将会转变,居民收入的比重增加,居民更有能力消费。第三,人口结构面临重大变化。作为新生代,90后乃至00后逐渐走上历史舞台。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大多为独生子女,得到的父母关爱和资金支持更多,能够接受提前消费、透支消费。随着互联网消费信贷被更普遍地应用到消费领域,参与到消费信贷的大学生数量在扩大,未来的市场空间足够大。
二、大学生群体的互联网消费信贷参与现状分析-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2.1调查设计与样本分布情况
2017年6月至10月,我们对福建农林大学的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采取面对面发放问卷并结合询问的方式,共面向本部与金山学院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5份。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专业的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性别方面,男生152人,占51.5%,女生143人,占48.5%;年级方面,大一60人,占20.3%,大二58人,占19.7%,大三65人,占22%,大四76人,占25.8%,研究生20人,占6.8%,硕博士16人,占5.4%;专业方面,文科类专业172人,占58.3%,理科类专业123人,占41.7%。样本分布较均衡,能够较好的保证所收集数据的有效性。
2.2 大学生经济情况及消费结构现状
2,2,1参与程度分析
(1)大学生消费水平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大学生月生活费如表1所示。其中月生活费在800-1500元的人数最多,占56.52%;3000元以上的最少,占0%;800元以下及800-1500元分别占2.17%和36.96%;2300-3000元的占4.35%。依照福建农林大学的学生的消费水平,月生活费1000-1500元属于平均消费水平,据调查显示已有41.31%的大学生超过平均消费水平,可见大学生的消费需求还是较大,是现在消费市场的一股新力量。
表1 大学生月生活费统计表
(2)大学生生活来源分析
从生活来源来看,主要生活费来自父母的占89.13%,还有少部分的同学会通过勤工俭学或通过获取奖学金等来获取额外经济,分别占39.13%和26.09%。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由于还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多数依赖家庭父母的供养,因此对商品价格的关注度更高,从而根据商品价格考虑是否使用消费信贷。
(3)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消费结构上,除去基本伙食来看。大学生生活费支出中占比最大的项目是日常用品(包括衣服裤子、鞋子等必备品)。此外,与娱乐消费、美容护肤、电子产品、学习消费等也占较大比重。如图3所示,除基本伙食外,在大学生的几个较大支出领域之中,有82.61%的大学生选择了日常用品,其所占比重最大;50%的大学生选择电子产品;45.65%的大学生选择学习消费;39.13%的大学生选择了护肤美容;还有学习用品(包括考试报名费等等)占34.78%也成为大学生主要支出的一部分。 2.2.2大学生参与消费信贷的频率
偶尔使用的比例比较多占60.87%,经常使用和一直使用的比例占26.09%和13.04%。
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消费的金额还是有一点的控制,
在使用时间上,按比例从高来排序的是:一年到两年的占34.78%;不到半年的占26.09%;半年到一年以及三年以上的占17.39%;两年到三年的占4.35%。
图4使用消费信贷产品的频率及时间分布
根据对福建农林大学的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结果来看,月生活费800-1500属于平均消费水平。在对大学生支出领域的分析中可知,除去基本伙食消费,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分布特征呈现多元化,且精神享受是其中较为重的一块,大学生群体对于外貌也开始比较重视;相对于女生买化妆品、护肤品,男生对于球鞋、手表、电子产品的需求也是需求较大。从经济来源分布来看,普遍大学生都是依靠家里,而缺少供给的大学生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有着比其他年龄群体更为旺盛的需求,是大学生使用消费信贷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从大学生消费类型与用途分布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了解支付宝的花呗,也有较大一部分使用,对于互联网消费信贷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大学生使用消费信贷产品的时间来分析,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是偶尔使用,表明对信贷产品的使用有所控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随着互联网消费信贷的普及,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使用消费信贷产品的时间也在逐年递增。
2.3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参与程度现状分析
消费信贷最高贷款额度小于500元的占34.78%,501-1000元的占13.04%,1001-1500元的占13.04%,1501-2000元的占30.43%,2001-2500元占4.35%,2500以上的占4.35%。由于大学生参与互联网消费信贷的时间可以看出互联网信贷大约五年前开始在各大高校中兴起,近三年来在大学校园中迅速发展,且发展趋势还在逐年递增。消费信贷最高金额在2500元以下的大学生所占比重大,2500元以上占比小,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需要投资消费的资金数额要求不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消费信贷在校园中存在的时间不长,以及大学生自身能力无法负担过高的还款压力,给家里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三、 大学生群体参与互联网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
3.1欺诈风险以及信息泄露
互联网消费信贷申请是通过网上操作完成,对于个人信息的保密不免存在漏洞。在很多的主流平台上,只要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就可以获得资格认证。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有的情况下,学生盗用同学客人信息申请贷款,还有一些以贷款的名义来骗取学生个人信息。由于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和网贷平台运营者素质难以把控,大学生在参与网络信贷的同时,个人信息保密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存在被窃取或买卖的风险。很多在校大学生常常会收到推销短信或骚扰电话,这使得大学生受骗的案例时有发生;甚至有的大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便产生了信用违约行为,这些都是个人信息泄露的表现。
3.2大学生承贷能力有限
(1)导致巨大还款压力
大学生虽然属于成年人,但是大学生依旧处于学生阶段,对于贷款的偿还能力较差。由于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自身偿还贷款能力有限,一旦大学生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那么就需要家庭来为期偿还。根据调查,大学生大部分用来还款的资金是来自自身的生活费(42%),还有向父母额外索取的金额(29%),有少部分来源于兼职、勤工俭学以及奖学金(24%),还有找朋友借以及另找平台的借款用来还旧款的(5%)。这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一旦进行消费信贷,在到还款期的那天,产生的高负债无法依靠自身偿还贷款,最终只能由父母为其还款。如果通过家庭,将承受家庭和信贷平台双方面压力;如果通过借新款得以缓解,新旧款的叠加以及大额的利息和滞纳金无疑是在滚雪球,只会使其背负越来越多的债务;如果向朋友借款,若无法偿还借款将有可能影响朋友感情,还有可能让别人对于你自身的信誉问题产生疑问。但从还款压力的调查数据来看只有少部分的(4.35%)有比较大的压力,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有进行互联网消费信贷但还是有控制一个限度,普遍大学生还是可以克制自己消费的欲望,不会让家里和自身有较大的压力。
(2)消费信贷的潜在安全隐患
不良校园贷使大学生的人身与财产存在安全隐患。近两年来,校园“裸条借款”、“盗用同学信息借款”、“大学生因高额负债自杀”等事件屡屡曝光,其罪魁祸首都是不良校园贷。一方面,大学生在申请网贷时需要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和联系人信息,这些信息都与大学生的财产紧密相关,过多个人信息的暴露可能给大学生的财产带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一些网贷平台在大学生无法按时还款时,并不是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进行起诉催收,而是通过威胁恐吓、跟踪上门讨债等极端方式催债,造成大学生心理恐慌,给大学生的人身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3.3还款时间长还款压力大
在当前,很多大学生在透支方面的态度是比较乐观,大学生认为,在进行透支中,态度都比较乐观,有的认为与其未还款只要培养一些违约金就可以,实践久了价值也会帮助还款。
针对大学生互联网信贷消费还款进行调查,由表2可以看出来,大学生还款压力大,不能够按时还款,主要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无力偿还直接导致。大学生在接待后,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发生,直接导致大学生的风险意识还比较薄弱。
四、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福建农林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参与互联网消费信贷的一手数据,并利用描述统计等分析方法对大学生消费情况及参与网贷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是对真实情况的反馈。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接触过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偶尔使用的占60.87%,经常使用和一直使用的占26.09%和13.04%。而89.13%的同学的经济来源是父母。大学生参与消费信贷存在非理性消费观的滋长、还贷压力和安全隐患、信息泄露、信用缺失等风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应正视大学生消费信贷,防范其可能带来的危害,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4.2建议
4.2.1正确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倡导理性消费
网络信贷消费已经是当前福建农林大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在网络购物方面容易出现盲目跟风和冲动消费现象。对此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健康绿色消费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理性消费。另外,加强学生网络操作能力,提高网络消费自信心。与此同时,控制好学生的上网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大学生涯中健康成长。
4.2.2政府要完善行业的法律体系,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
现在会有不法商家,在商品的描述中模糊不清,混淆消费者的视线,容易出现货不对版的现象 。对此,政府应该对此做出相应的对策,完善行業的法律体系,预防诈骗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张淑杰.“90后”大学生消费观研究[D]咸都:西南石油大学,2014.
[2]郭靖钰,杨浩浩,白玉,刘同君,陈晓荣.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1:34-36.
[3]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4,(5):103~118.
[4]赵春兰.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业态风险及法律防范制度构建[J]. 社会科学战线,2015,(10):224~231.
作者简介:黄贝灵(1996-12-),女,学历:本科 籍贯:福建福州,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通讯作者简介:李莉(1983-07-),女,硕士,讲师,福建福州,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研究方向:农村金融与财务管理。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171404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