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保障南疆地区农村居民喝上了卫生安全的自来水,分析南疆地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新疆南疆地区农村饮水发展现状,从饮水水源、水质、管网规划、管护角度提出了农村饮水管理问题;探索了饮水安全运行管理体系模式机制,最后取得了较佳的效益,为全面改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供借鉴.
【机 构】
:
新疆头屯河流域管理局,新疆昌吉831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保障南疆地区农村居民喝上了卫生安全的自来水,分析南疆地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新疆南疆地区农村饮水发展现状,从饮水水源、水质、管网规划、管护角度提出了农村饮水管理问题;探索了饮水安全运行管理体系模式机制,最后取得了较佳的效益,为全面改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非水利建设项目在水资源论证阶段开展节水评价是响应新时代治水方针,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倒逼企业生产方式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水资源对热电企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愈来愈显著,深入分析电厂的用水环节,利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节水措施完善用水方案是热电企业节水降耗的重要手段.以费县上源热电企业改造项目为例,通过企业用水过程和水量平衡分析评价其节水水平,评判其取用水量的合理性,为热电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开展提供案例参照.
通过对招远市罗山河污染源的调查,分析得出其水体的污染物来源为点源、面源及内源,这三类污染源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地面径流、农田径流和直接落入河中的降雨以及河道沉积物中污染物的释放.选取氨氮作为研究因子,计算污染物中氨氮的含量,确定各类污染源中氨氮对水体的贡献率,其中点源贡献率为70.42%,面源贡献率为25.15%,内源贡献率为4.43%.研究表明,控制点源污染可大幅度消减河道水体中氨氮的含量,同时增设面源及内源治理措施,可进一步提高水体中氨氮去除率.
黄河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连接我国西北、华北、渤海的重要生态廊道.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黄河水资源量减少,生态用水面临较大压力.为了探究黄河上游水水文变异条件下的生态径流特征,基于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1956年~2020年和兰州水文站1967年~2020年的实测逐日径流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对流量序列进行突变检验;利用水文分析技术IHA(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与变化范围法RVA(Range of Variab
运营高速铁路线下基础结构受临近或者下穿工程施工影响,可能会产生危及行车安全的变形.针对某地铁盾构隧道下穿运营期高速铁路项目,基于高速铁路桥墩实时自动化和人工监测数据,结合工程实施和现场监测数据,分析论述了所采取的加固方法对高速铁路变形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前,通过采取隔离桩+混凝土支撑围护体系超前支护,形成“笼形”的加固体系,可以有效控制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施工过程中对运营高速铁路桥墩沉降变形的影响.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面向水资源刚性约束的新发展阶段,对于新时期治水思路突出节水优先的首要需求,提出了不同行业节水潜力分析计算的思路、方法与评价路径.以陕北地区延安市为例,围绕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减损等主要方面,分析计算了延安市各县(区)社会经济支撑行业的节水潜力及其结构比例.结果表明,延安市规划水平年生活节水潜力为217.5万m3、工业节水潜力为411.3万m3、农业节水潜力为1538.8万m3,揭示出未来一定时期内,延安市节水工作重点在于农业节水.
流域生态治理效果评价需要从全局、多方面综合考虑,利用GIS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最为流行的做法。以新疆昌吉市玛纳斯河流域为例,通过对评价对象、方法、数据处理方法进行阐述,并分别从地下水位恢复、地下水矿化度恢复、地表植被恢复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其长期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其它地区借鉴。
以句容经济开发区黄金河为研究对象,结合水利工程现状和地形条件,对扩建水库、拓浚河道、扩建水库和拓浚河道相结合等三个方案进行比选,利用HEC-RAS软件建立一维水动力模型推算水面线,提高成果准确性,根据工程实施难度、占地面积、工程投资等因素,确定河道治理方案.
自然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则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基础,直接决定其生态环境演化过程.在梳理相关研究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流域生态输水灌区和输水量现状,提出研究流域生态过程对生态输水的响应研究框架,研究对阿克苏河流域天然植被恢复、区域水资源调配、生态需水调度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是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塑乡村生态文化,补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的关键举措.以临沂市兰山区为例,对农村水系现状进行摸底评估,依据各水系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河流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实施的水系连通、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土涵养及防污控污等措施,优化水系布局,恢复农村河湖本底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提高河湖水环境质量,使农村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