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础。学习运用比较法和学习区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运用专题培训的一种方式,必须依据地图实施区域地理教学,引入学习小组制度,创建自助团体。
关键词:区域地理;认知;高考复习;策略
1引言
区域地理是地理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复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复习的方法。本文结合教育学理论,结合学生的知识库和教学实践,探讨了高考地理复习中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分析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使用的综合方法和中心方法。
近几年对高考文科的分析表明,地理考试的总体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地理、系统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国家或地方地理特征、地理综合分析等。随着高考的发展,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由于区域地理知识点数量众多,所以很难对其进行回顾,区域地理成了高考成绩的关键。目前的高考旨在检验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应以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因此,对区域地理的考察是相似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一些必要的决策技能。当给出经纬度坐标时,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能反映出区域的位置,而且能迅速确认出该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进一步用于题目的相关分析。
2区域地理认知的复习策略
2.1了解区域位置
近年来,高考试题一般都是以位置信息作为引入,学生需要根据位置信息来解决问题。在审题时,必须阅读图片,并试图创建一个“心理地图”。区域的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陆海位置、相关情况等。有关这些信息的信息可能包括一些知识:土地类型、农产品类型;海洋和陆地位置、降水分布、大陆气候和海洋特征、海岸线。地理环境与该区域的空间位置相互联系,这包括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地缘政治关系以及军事地理的相关知识。
2.2比较区域异同
比较区域间的异同,可以加深我们对区域知识和理解的认识。总之,学习运用比较法是探索区域地理特征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在分析区域差异时,需要分析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差异,并根据这些自然条件与不同的地理区域、地形特征和不同的经济发展特征进行比较。例如,不同纬度的山南北两侧的气候和水文特征,蒙古和阿根廷之间的相似性,中国和美国的差异等。
2.3灵活使用地图
首先,地图是文本和图像语言的混合体。地图可以反映出所考虑区域的总体地理形状。根据自然地理、植被、气候、人口数量、自然资源、经济地貌和人文地理学,可以将区域地理认知的相关知识进行汇总。
第二,地图是地理知识的关键。我们通常可以在地图上找到特定区域的区域特征。
第三,地图也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目前,地理考试内容灵活、贴近实际,在一定范围内有更多的考点。高考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地图的浏览和检索过程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地图地理知识,而且对地理的研究方式产生了兴趣。这一过程能促进学生了解更多地理知识,并学习使用地图的技能。
地理学通常使用“图文转换”来表示地图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将地图上的区域地理位置视为“文本”,并将其对应到充满地理对象的地图上。
应将地图使用能力的发展与特定的区域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地图上获得区域知识方面的综合信息。例如,让学生在地图上的特定区域搜索大国及其首都。地图上有很多地名,在教学时应该要求学生记住地方的地名,而不是要求他们快速找到地图上地名对应的位置。
2.4引进学习小组制度
学生学习课程时,相互学习是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同伴学习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如果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学习,部分学生可以带领和帮助他们的朋友。由于学生之间的情感和感知较为相似,这些学生给出的学习指导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对传授者和接受者都有好处。同时,也应采取措施确保想独自學习的学生正常学习。实际上,集体教育也是科学教育的一种形式。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应鼓励学习小组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与教师授课互补的作用。
3结合“绿水青山”热点,分析区域地理综合复习案例
3.1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分析人类农业生产、工业区位、交通线路规划、城市布局和人口分布的影响,需要考虑人类生产和自然灾害对河流、地形、气候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在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地关系时,需要使用与人文地理学有关的地理因素进行分析。
3.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在高考区域地理的复习教学中,应该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助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不合理利用可能导致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已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可以采取措施减少和预防灾难。
3.3不同区域的知识点分析
地理区域要利用最佳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发展,解决发展和预防环境问题中的环境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人力资源开发、工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等各个领域进行合理分析。例如,在分析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时,有必要对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分析。
3.4关注区域差异
高考的重点是认知整合,因此需要注意区域差异的考察。区域差异不仅反映在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上,而且影响区域发展,即资源开发、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利用区域比较研究自然演化和人类活动的区域规律和特征,通过发现规律和差异来认识知识。在概述区域的地理位置时,应提醒学生关注区域差异。在区域比较中,大多数差异是基于区域相似性的,在区域差异中存在一些一般规律,这些规律是解题的要点。
参考文献:
[1] 李金.高考区域地理的复习策略[J].广西教育,2017(22):152-152.
[2] 吴佩红.重视区域地理复习 提高区域认知能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
[3] 尹良恒.基于建模的高中区域地理复习策略探究——以人教版教材的东北地区为例[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7):92.
[4] 张春艳,许祥东.区域认知与其他核心素养的联系 ——以高三区域地理为例[J].南北桥,2017(13):42-42.
[5] 丁燕.地理高考“区域地理”复习方法探略[J].教育艺术,2017(6).
关键词:区域地理;认知;高考复习;策略
1引言
区域地理是地理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复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复习的方法。本文结合教育学理论,结合学生的知识库和教学实践,探讨了高考地理复习中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分析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使用的综合方法和中心方法。
近几年对高考文科的分析表明,地理考试的总体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地理、系统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国家或地方地理特征、地理综合分析等。随着高考的发展,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由于区域地理知识点数量众多,所以很难对其进行回顾,区域地理成了高考成绩的关键。目前的高考旨在检验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应以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因此,对区域地理的考察是相似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一些必要的决策技能。当给出经纬度坐标时,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能反映出区域的位置,而且能迅速确认出该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进一步用于题目的相关分析。
2区域地理认知的复习策略
2.1了解区域位置
近年来,高考试题一般都是以位置信息作为引入,学生需要根据位置信息来解决问题。在审题时,必须阅读图片,并试图创建一个“心理地图”。区域的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陆海位置、相关情况等。有关这些信息的信息可能包括一些知识:土地类型、农产品类型;海洋和陆地位置、降水分布、大陆气候和海洋特征、海岸线。地理环境与该区域的空间位置相互联系,这包括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地缘政治关系以及军事地理的相关知识。
2.2比较区域异同
比较区域间的异同,可以加深我们对区域知识和理解的认识。总之,学习运用比较法是探索区域地理特征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在分析区域差异时,需要分析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差异,并根据这些自然条件与不同的地理区域、地形特征和不同的经济发展特征进行比较。例如,不同纬度的山南北两侧的气候和水文特征,蒙古和阿根廷之间的相似性,中国和美国的差异等。
2.3灵活使用地图
首先,地图是文本和图像语言的混合体。地图可以反映出所考虑区域的总体地理形状。根据自然地理、植被、气候、人口数量、自然资源、经济地貌和人文地理学,可以将区域地理认知的相关知识进行汇总。
第二,地图是地理知识的关键。我们通常可以在地图上找到特定区域的区域特征。
第三,地图也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目前,地理考试内容灵活、贴近实际,在一定范围内有更多的考点。高考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地图的浏览和检索过程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地图地理知识,而且对地理的研究方式产生了兴趣。这一过程能促进学生了解更多地理知识,并学习使用地图的技能。
地理学通常使用“图文转换”来表示地图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将地图上的区域地理位置视为“文本”,并将其对应到充满地理对象的地图上。
应将地图使用能力的发展与特定的区域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地图上获得区域知识方面的综合信息。例如,让学生在地图上的特定区域搜索大国及其首都。地图上有很多地名,在教学时应该要求学生记住地方的地名,而不是要求他们快速找到地图上地名对应的位置。
2.4引进学习小组制度
学生学习课程时,相互学习是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同伴学习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如果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学习,部分学生可以带领和帮助他们的朋友。由于学生之间的情感和感知较为相似,这些学生给出的学习指导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对传授者和接受者都有好处。同时,也应采取措施确保想独自學习的学生正常学习。实际上,集体教育也是科学教育的一种形式。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应鼓励学习小组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与教师授课互补的作用。
3结合“绿水青山”热点,分析区域地理综合复习案例
3.1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分析人类农业生产、工业区位、交通线路规划、城市布局和人口分布的影响,需要考虑人类生产和自然灾害对河流、地形、气候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在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地关系时,需要使用与人文地理学有关的地理因素进行分析。
3.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在高考区域地理的复习教学中,应该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助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不合理利用可能导致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已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可以采取措施减少和预防灾难。
3.3不同区域的知识点分析
地理区域要利用最佳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发展,解决发展和预防环境问题中的环境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人力资源开发、工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等各个领域进行合理分析。例如,在分析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时,有必要对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分析。
3.4关注区域差异
高考的重点是认知整合,因此需要注意区域差异的考察。区域差异不仅反映在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上,而且影响区域发展,即资源开发、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利用区域比较研究自然演化和人类活动的区域规律和特征,通过发现规律和差异来认识知识。在概述区域的地理位置时,应提醒学生关注区域差异。在区域比较中,大多数差异是基于区域相似性的,在区域差异中存在一些一般规律,这些规律是解题的要点。
参考文献:
[1] 李金.高考区域地理的复习策略[J].广西教育,2017(22):152-152.
[2] 吴佩红.重视区域地理复习 提高区域认知能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
[3] 尹良恒.基于建模的高中区域地理复习策略探究——以人教版教材的东北地区为例[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7):92.
[4] 张春艳,许祥东.区域认知与其他核心素养的联系 ——以高三区域地理为例[J].南北桥,2017(13):42-42.
[5] 丁燕.地理高考“区域地理”复习方法探略[J].教育艺术,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