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我也不例外,尽管表面上有时装得很淑女,私底下馋嘴好吃的“狐狸本性”还是不免要暴露出来,所以在哈尔滨,常常还没到开饭时间,就开始惦记着找饭馆,一是为取暖,二是东北那旮耷的“吃”也确实非常特别。
说是“吃在广东”,“味在四川”固然不假,但东北菜的丰盛和实惠,却给所有来这里的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我第一次看见那样巨大的餐具里装那么多的菜,简直是目瞪口呆!那个大盘子像极了我们平常用的大号洗脸盆。别说是一顿,就是一天也吃不完哪!东北人真是忒豪爽!只是,那小鸡炖蘑菇,猪肉酸菜炖粉条,那一溜儿几十种面条,那各色各样馅儿的饺子春卷……也太难为我了——既不愿浪费,又想每一顿都吃个花样尝个鲜儿,结果每一回都吃得肚子溜溜圆再也装不下了才罢手,并提醒自己下次再点菜时,一定要记得“n-1”或者“n-2”(原意是根据人数每人点一个菜比较恰到好处又不浪费)。这回东北之行,和我念念难忘的成都小吃很不一样:成都的花样繁多但是量不大,非常适合我这样浅尝即止的饕餮一族;而在哈尔滨,却是吃得最过瘾,最带劲,最有侠士气,像什么“东方饺子馆”,什么“春来饼店”,什么瓦罐面,什么排骨包子,全被我们一一扫荡过。
这里说的还仅是中餐。其实哈市还有一个菜系和东北菜一样有名,那就是俄式大餐。哈尔滨历史上曾经居住过十几万俄国移民,所以俄罗斯风俗非常浓郁。这对于喜爱尝试不同风味饮食和就餐环境的我来说不啻是一种福音。每天的吃吃喝喝,自然少不了按图索骥,专挑那些著名的俄式餐厅和咖啡馆,什么欧罗巴,波特曼,喀秋莎,还有位于南岗的名典,‘或富丽堂皇,或庄重典雅,或简洁拙朴,未尝美食就先倾倒在这些风格迥异的装饰上。选一个靠窗的座位,只为享受冬日难得的阳光。点一份特色红菜汤、炸苹果和桃仁鱼排,或者一块抹茶芝士,一份鲜奶渣,抿一口他们自酿的略带酸味的葡萄酒,再就着低回的《红莓花儿开》和油画里贵妇人优雅的注视,给谓之“列巴”的大面包抹些黄油或鱼子酱,醺醺然的气氛里,一缕缕温馨和慵懒便蔓延开来……
印象最深刻的,要数那寒冬腊月里全中国也可能绝无仅有的冰棍吧?——之前曾在出租车里听司机介绍过,所以到了晚上我就在中央大街上一家家去找,权当是一边取暖,一边了解北国冰城的饮食风情吧。可惜马迭尔“世纪星图”的冰酒吧实在冷得呆不住,只好坐在铺了皮草的冰沙发上秀了几张照片,就赶紧逃离出来。正准备一头扎进对面不远处的另一家标示着“1925”建店时间的华梅西餐厅,但见外卖橱窗口有人排队,踮起脚一看啥好吃的——哇呀呀!居然就是冰棍!不知道这零下几十度的天气里,再吃这不会化的冰棍是啥滋味?好奇心一上来,呵呵,也买了一支。舔一舔,再咬一口,嘴唇和舌头都冻麻木了,实在分辨不出,除了冰和甜,它和别的冰棍还有什么区别?
当然,和所有国际大都市一样,哈尔滨的夜晚还是色香诱人的。虽然外面行走的人很少,但有些夜店,咖啡馆和酒吧依旧是熙来攘往热闹非凡的。譬如坐落在中央大街尽头的露西亚氟围就很不错,因为是俄罗斯后裔经营,所以除了可以品尝到很纯正的黑椒土豆泥和罐焖牛肉外,情调也非常怀旧
皮质的椅子,沉静的油画,小餐桌上的银烛台,立式钢琴,老照片以及几本发黄的俄文书,在柔和的音乐里隐约透出一种高贵和矜持。另外,还有热闹时尚的帕帕斯和芭莎,晚一点还能听到歌手演唱前苏联的经典老歌。而刘老根大舞台的二人转名气就更大了,犹豫再三,我还是决定把这一顿丰盛的民俗大餐预留到铁岭,赵本山的老家去。
说是“吃在广东”,“味在四川”固然不假,但东北菜的丰盛和实惠,却给所有来这里的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我第一次看见那样巨大的餐具里装那么多的菜,简直是目瞪口呆!那个大盘子像极了我们平常用的大号洗脸盆。别说是一顿,就是一天也吃不完哪!东北人真是忒豪爽!只是,那小鸡炖蘑菇,猪肉酸菜炖粉条,那一溜儿几十种面条,那各色各样馅儿的饺子春卷……也太难为我了——既不愿浪费,又想每一顿都吃个花样尝个鲜儿,结果每一回都吃得肚子溜溜圆再也装不下了才罢手,并提醒自己下次再点菜时,一定要记得“n-1”或者“n-2”(原意是根据人数每人点一个菜比较恰到好处又不浪费)。这回东北之行,和我念念难忘的成都小吃很不一样:成都的花样繁多但是量不大,非常适合我这样浅尝即止的饕餮一族;而在哈尔滨,却是吃得最过瘾,最带劲,最有侠士气,像什么“东方饺子馆”,什么“春来饼店”,什么瓦罐面,什么排骨包子,全被我们一一扫荡过。
这里说的还仅是中餐。其实哈市还有一个菜系和东北菜一样有名,那就是俄式大餐。哈尔滨历史上曾经居住过十几万俄国移民,所以俄罗斯风俗非常浓郁。这对于喜爱尝试不同风味饮食和就餐环境的我来说不啻是一种福音。每天的吃吃喝喝,自然少不了按图索骥,专挑那些著名的俄式餐厅和咖啡馆,什么欧罗巴,波特曼,喀秋莎,还有位于南岗的名典,‘或富丽堂皇,或庄重典雅,或简洁拙朴,未尝美食就先倾倒在这些风格迥异的装饰上。选一个靠窗的座位,只为享受冬日难得的阳光。点一份特色红菜汤、炸苹果和桃仁鱼排,或者一块抹茶芝士,一份鲜奶渣,抿一口他们自酿的略带酸味的葡萄酒,再就着低回的《红莓花儿开》和油画里贵妇人优雅的注视,给谓之“列巴”的大面包抹些黄油或鱼子酱,醺醺然的气氛里,一缕缕温馨和慵懒便蔓延开来……
印象最深刻的,要数那寒冬腊月里全中国也可能绝无仅有的冰棍吧?——之前曾在出租车里听司机介绍过,所以到了晚上我就在中央大街上一家家去找,权当是一边取暖,一边了解北国冰城的饮食风情吧。可惜马迭尔“世纪星图”的冰酒吧实在冷得呆不住,只好坐在铺了皮草的冰沙发上秀了几张照片,就赶紧逃离出来。正准备一头扎进对面不远处的另一家标示着“1925”建店时间的华梅西餐厅,但见外卖橱窗口有人排队,踮起脚一看啥好吃的——哇呀呀!居然就是冰棍!不知道这零下几十度的天气里,再吃这不会化的冰棍是啥滋味?好奇心一上来,呵呵,也买了一支。舔一舔,再咬一口,嘴唇和舌头都冻麻木了,实在分辨不出,除了冰和甜,它和别的冰棍还有什么区别?
当然,和所有国际大都市一样,哈尔滨的夜晚还是色香诱人的。虽然外面行走的人很少,但有些夜店,咖啡馆和酒吧依旧是熙来攘往热闹非凡的。譬如坐落在中央大街尽头的露西亚氟围就很不错,因为是俄罗斯后裔经营,所以除了可以品尝到很纯正的黑椒土豆泥和罐焖牛肉外,情调也非常怀旧
皮质的椅子,沉静的油画,小餐桌上的银烛台,立式钢琴,老照片以及几本发黄的俄文书,在柔和的音乐里隐约透出一种高贵和矜持。另外,还有热闹时尚的帕帕斯和芭莎,晚一点还能听到歌手演唱前苏联的经典老歌。而刘老根大舞台的二人转名气就更大了,犹豫再三,我还是决定把这一顿丰盛的民俗大餐预留到铁岭,赵本山的老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