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的语篇分析教学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19811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但要重视语言形式,而且要重视语言功能,同时还要注重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
  关键词: 语篇分析; 阅读教学; 信息转换
  
  一、采用语篇教学法
  
  如果我们把语言基础知识从它的载体(篇章)上剥离下来,鼓励地教学一个个语言点,所理解到的知识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无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无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无助于阅读技能和习惯的培养。因此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为此,阅读教学时我们采用语篇教学法,通过整句、整段阅读,达到对全篇文章的正确理解,让学生“见之森林”,知其概貌。
  
  二、语篇分析
  
  语篇教学以语篇分析为主,从整体高度出发,对文章进行讲解、分析和评价。在语篇教学中,词句的讲解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进行,不仅重视语言形式,更注重语言功能,把微观和宏观分析结合起来,使学习者从以单个字词为中心的较低层次阅读逐渐过渡到以语篇为中心的高层次阅读。在阅读前作必要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上的必要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自然的过度到新的内容的教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前的要小到如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利用图片、幻灯片、摄影片、简笔画、实物、多媒体等的直观导入法,利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时间或故事导入法,利用自由交谈或讨论的导入法等。课文的导入方法很多,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技巧,将新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导入活动中,同时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实践证明,语篇分析有助于学生把握和理解课文的深层内容,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同时使学生获得课文中蕴涵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三、语篇模式
  
  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由不同特点的语言建构起来的语篇,也必然会显示出共性和各自的特点。研究语篇模式,绝对不能忽视这些不同点,而且由于受各自不同文化思维类型的影响,不同民族的人所写出的语篇在结构上也会表现出各自的定势,比如英语族的语篇多为演绎结构,表达直截了当,逻辑性强,具有“形合”的特点;汉语族的语篇往往婉转含蓄,多用归纳结构,具有“意合”的特点。东西方文化、思维及语言方面的差异,造成作品有不同的写作类型和风格,语篇体裁有各自的特点。
  
  四、语篇分析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设想
  
  由于语篇教学法的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必须参与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认知过程,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交际性。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实施进行以下设想。之所以称为“设想”,因为笔者对这一教学法在理论上尚处于学习探索阶段,在实践上刚处于尝试阶段,远非成熟完善。1.根据标题,预测一下大致内容。2.在预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一些启发性思考题,从而介绍篇章的文化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如是名家名篇,应简单介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3.精讲部分重要词汇用法,辨析词义;疏通语言点,并提供操练句型。4.划分段落并总结段落大意。5.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了解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6.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复述、议论等课堂交际活动,加深认识文章主题思想。7.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发展布局、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和文体风格等,培养学生高层次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8.整个过程中穿插各种练习,以口头操练为主,笔头练习以写作翻译为主,定期检查,注意课内外和口笔头练习的合理分配。
  培养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信心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正常课文教学的同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可读性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要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不是呆板地“读”文章,而是“欣赏”文章。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人终生受益。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时,克服疲劳和倦怠心理,并且努力克服心译的阅读习惯。泛读训练:阅读既要有“质”又要有“量”,学生才能丰富语言,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阅读能力才能在此基础上得以提高。教师在泛读训练中,应对短语及问题进行精心设计,既要有表层理解,又要有深层理解,通过泛读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其解题效率,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以加强。
   以上各教学步骤都要求学生通过语篇分析,加强对语篇的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语篇教学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像重视语言知识那样重视语篇教学。因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项比接受语言知识更为重要的任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外语教育的年龄日益提前。有的学校更是将英语学习提前到小学一年级。英语教学飞速发展,逐步成为小学中一个仅次于语文、数学的科目。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感小学英语教学的难度;英语不是母语,缺乏语言环境,要学好它,需要功夫和毅力,但小学生年龄尚小,意志力不够坚强,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不容易深层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如果教学中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举趣和调动
期刊
高中阶段英语单词的量大,许多同学在记英语单词方面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单词背不会,背会了又容易忘记,不知如何去背单词等诸多困扰。在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我着重研究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英语单词记忆的实效性研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语音规则,使其掌握英语语音规则     要求同学们掌握26个字母,48个音标,正确区分字母音素和音标的概念。用已学过的拼读规则去拼读
期刊
现在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崭新时代,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现象潮涌而来,社会和校园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作为学校教育最直接的教育者——教师,其教育功能和导向作用,就愈来愈显得举足轻重,非同一般。“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要把一群15、16岁,天真幼稚的初中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合格的建设人才,仅仅靠“授业、解惑”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
期刊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听,激活学生创新思维;通过说,训练学生创新思维;通过读,挖掘创新思维的因素;通过写,表现创新思维的手段。充实、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如加强设问式、情景式教学等,以培养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思维.      新课程强调英语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科特点,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 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如果用在高中英语课堂导入上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够调动学生的上课听讲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高昂的求知欲望,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们从课堂导入的理论要求,课堂导入的基本方法及课堂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谈谈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的基本技巧。    一、课堂导入的理论要求    首先,
期刊
一、十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语言实践     教师首先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功能。从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做起,构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活动为中心(activity-centered)的新课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学有所用,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激发学生乐学兴趣,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真正变英语教师(teach
期刊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包括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授课的内容上,复习旧课以导入新课,以及传授新知识各个步骤的过渡。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要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根据语言材料的特点来进行。对不同题材的语言材料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一、随意交谈导入法    教师可以利用新课开始前几分钟和学生作随意交谈(free talk),要求学生在不知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本文主要论述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应该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打破了以往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僵硬局面,构建了一种活泼、新颖、重方法、促思维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成为众多
期刊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基础课,要想学好语文光靠课堂教学所得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觉学习良好习惯。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手段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真正达到语文素质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所谓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的借助于有关知识、技能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的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与含义,分析了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与认知因素,提出了一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操作模式,并论述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关键词:特征与含义;自主学习;合作精神    一、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含义与特征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