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但要重视语言形式,而且要重视语言功能,同时还要注重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
关键词: 语篇分析; 阅读教学; 信息转换
一、采用语篇教学法
如果我们把语言基础知识从它的载体(篇章)上剥离下来,鼓励地教学一个个语言点,所理解到的知识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无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无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无助于阅读技能和习惯的培养。因此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为此,阅读教学时我们采用语篇教学法,通过整句、整段阅读,达到对全篇文章的正确理解,让学生“见之森林”,知其概貌。
二、语篇分析
语篇教学以语篇分析为主,从整体高度出发,对文章进行讲解、分析和评价。在语篇教学中,词句的讲解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进行,不仅重视语言形式,更注重语言功能,把微观和宏观分析结合起来,使学习者从以单个字词为中心的较低层次阅读逐渐过渡到以语篇为中心的高层次阅读。在阅读前作必要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上的必要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自然的过度到新的内容的教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前的要小到如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利用图片、幻灯片、摄影片、简笔画、实物、多媒体等的直观导入法,利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时间或故事导入法,利用自由交谈或讨论的导入法等。课文的导入方法很多,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技巧,将新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导入活动中,同时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实践证明,语篇分析有助于学生把握和理解课文的深层内容,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同时使学生获得课文中蕴涵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三、语篇模式
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由不同特点的语言建构起来的语篇,也必然会显示出共性和各自的特点。研究语篇模式,绝对不能忽视这些不同点,而且由于受各自不同文化思维类型的影响,不同民族的人所写出的语篇在结构上也会表现出各自的定势,比如英语族的语篇多为演绎结构,表达直截了当,逻辑性强,具有“形合”的特点;汉语族的语篇往往婉转含蓄,多用归纳结构,具有“意合”的特点。东西方文化、思维及语言方面的差异,造成作品有不同的写作类型和风格,语篇体裁有各自的特点。
四、语篇分析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设想
由于语篇教学法的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必须参与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认知过程,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交际性。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实施进行以下设想。之所以称为“设想”,因为笔者对这一教学法在理论上尚处于学习探索阶段,在实践上刚处于尝试阶段,远非成熟完善。1.根据标题,预测一下大致内容。2.在预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一些启发性思考题,从而介绍篇章的文化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如是名家名篇,应简单介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3.精讲部分重要词汇用法,辨析词义;疏通语言点,并提供操练句型。4.划分段落并总结段落大意。5.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了解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6.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复述、议论等课堂交际活动,加深认识文章主题思想。7.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发展布局、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和文体风格等,培养学生高层次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8.整个过程中穿插各种练习,以口头操练为主,笔头练习以写作翻译为主,定期检查,注意课内外和口笔头练习的合理分配。
培养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信心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正常课文教学的同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可读性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要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不是呆板地“读”文章,而是“欣赏”文章。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人终生受益。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时,克服疲劳和倦怠心理,并且努力克服心译的阅读习惯。泛读训练:阅读既要有“质”又要有“量”,学生才能丰富语言,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阅读能力才能在此基础上得以提高。教师在泛读训练中,应对短语及问题进行精心设计,既要有表层理解,又要有深层理解,通过泛读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其解题效率,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以加强。
以上各教学步骤都要求学生通过语篇分析,加强对语篇的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语篇教学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像重视语言知识那样重视语篇教学。因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项比接受语言知识更为重要的任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关键词: 语篇分析; 阅读教学; 信息转换
一、采用语篇教学法
如果我们把语言基础知识从它的载体(篇章)上剥离下来,鼓励地教学一个个语言点,所理解到的知识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无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无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无助于阅读技能和习惯的培养。因此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为此,阅读教学时我们采用语篇教学法,通过整句、整段阅读,达到对全篇文章的正确理解,让学生“见之森林”,知其概貌。
二、语篇分析
语篇教学以语篇分析为主,从整体高度出发,对文章进行讲解、分析和评价。在语篇教学中,词句的讲解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进行,不仅重视语言形式,更注重语言功能,把微观和宏观分析结合起来,使学习者从以单个字词为中心的较低层次阅读逐渐过渡到以语篇为中心的高层次阅读。在阅读前作必要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上的必要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自然的过度到新的内容的教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前的要小到如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利用图片、幻灯片、摄影片、简笔画、实物、多媒体等的直观导入法,利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时间或故事导入法,利用自由交谈或讨论的导入法等。课文的导入方法很多,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技巧,将新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导入活动中,同时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实践证明,语篇分析有助于学生把握和理解课文的深层内容,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同时使学生获得课文中蕴涵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三、语篇模式
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由不同特点的语言建构起来的语篇,也必然会显示出共性和各自的特点。研究语篇模式,绝对不能忽视这些不同点,而且由于受各自不同文化思维类型的影响,不同民族的人所写出的语篇在结构上也会表现出各自的定势,比如英语族的语篇多为演绎结构,表达直截了当,逻辑性强,具有“形合”的特点;汉语族的语篇往往婉转含蓄,多用归纳结构,具有“意合”的特点。东西方文化、思维及语言方面的差异,造成作品有不同的写作类型和风格,语篇体裁有各自的特点。
四、语篇分析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设想
由于语篇教学法的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必须参与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认知过程,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交际性。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实施进行以下设想。之所以称为“设想”,因为笔者对这一教学法在理论上尚处于学习探索阶段,在实践上刚处于尝试阶段,远非成熟完善。1.根据标题,预测一下大致内容。2.在预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一些启发性思考题,从而介绍篇章的文化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如是名家名篇,应简单介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3.精讲部分重要词汇用法,辨析词义;疏通语言点,并提供操练句型。4.划分段落并总结段落大意。5.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了解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6.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复述、议论等课堂交际活动,加深认识文章主题思想。7.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发展布局、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和文体风格等,培养学生高层次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8.整个过程中穿插各种练习,以口头操练为主,笔头练习以写作翻译为主,定期检查,注意课内外和口笔头练习的合理分配。
培养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信心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正常课文教学的同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可读性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要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不是呆板地“读”文章,而是“欣赏”文章。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人终生受益。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时,克服疲劳和倦怠心理,并且努力克服心译的阅读习惯。泛读训练:阅读既要有“质”又要有“量”,学生才能丰富语言,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阅读能力才能在此基础上得以提高。教师在泛读训练中,应对短语及问题进行精心设计,既要有表层理解,又要有深层理解,通过泛读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其解题效率,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以加强。
以上各教学步骤都要求学生通过语篇分析,加强对语篇的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语篇教学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像重视语言知识那样重视语篇教学。因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项比接受语言知识更为重要的任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