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要形式,将提问作为补充手段,难以实时掌握学习效果、达到教与学的全面深度互动。以交往行为理论为指导,利用生长任职教育学员基础厚实的特点,将问与答的交流形式贯穿于课堂全过程,设置课堂环节,采用下行、上行、平行三种问答方式,辅以合理的课件,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学员积极性,克服了传统模式的不足,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任职教育思想。
关键词:课堂组织;互动;问答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是院校教育的终端,是传递教学内容、展现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平台。以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思想在任职教育中被广泛认可,可以说,这个平台上的主角就是学员,而教员则是导演。能否调动学员唱好主角,取决于教员采用怎样的组织模式。“问答式”课堂组织模式对于激发学员参与意识、实现教与学深度互动、结合岗位施教有着积极作用,是一种创新形式,在航空场务管理专业《飞机救援保障》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基本方式
(一)教员问学员答——下行方式
教员问学员答用于摸清学员情况,便于对症下药。任职教育学员具有良好的学历教育基础或者一定的工作经历,但是对当节内容未必全然了解,况且学员个体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及时掌握这些情况是授课的基本前提。然而,传统的“一言堂”模式可能教非所需、学非所用,一节课下来,教员疲劳学员困顿却收效不大,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员不能随时准确掌握学员情况。
除此之外,“教员问学员答”的方式还有聚拢学员注意力、检验学习效果和顺畅切入本节主题的作用。
下行方式适用于:已学知识、生活常识和工作经验,对于学员不太感兴趣而又必须掌握的内容,也可使用该方式“强迫”学员思考,再通过纠正和补充使其掌握。
(二)学员问教员答——上行方式
学员思路一旦打开,会不断引发思索,或者有久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如果适时给予提问的机会,他们会真实表达疑问,这些是学员抛给教员的“?”。随后教员的任务就是如何解开疑惑,将其“拉直”成为“!”。如果恰当运用本节知识引人入胜,学员听课的兴趣自然浓厚。
教学实践中有两个极端:要么都不肯“出风头”提问;要么问题太多,甚至偏离主题。第一种情况可提醒思维敏捷者首先提问,或者要求每人提出一个问题,当气氛活跃起来、思路渐渐打开,收集到足够多的问题,即可进入后续环节。对于第二种情况,可对问题进行分类,偏离主题的简要回答,属于后续章节的一语带过,本节相关的归纳出2~3个大论题,留待下一环节集中讲解。值得注意的是,对偏离主题的问题不宜拒绝回答,以免打击学员积极性,确实不便回答的可以课后讨论。
综上所述,该方式具有引发学员思考、答疑解惑、归纳引题的作用。
上行方式适用于:新理论新知识,工作岗位相关内容,个人积淀的问题。提问前应提示学员从训练大纲与岗位需求出发,围绕当节主题思考,避免离题万里,泛泛提问。
(三)学员互相问答——平行方式
以上两种方式属于一问一答的形式,而“互相问答”可以实现一问多答,营造起论坛式的课堂氛围。
学员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体现在文化基础、经历、反应能力、思维方式、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为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可以鼓励学员互相提问或回答对方问题。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在教员准备回答之前,也可给予其他学员解答或辩解的机会。如果对同一问题有多种答案,又属于本节的重点问题,还可以适当组织展开讨论。对于学员的回答,教员应及时点评,指明对错,发挥权威和引导作用。
对于来自基层的现职干部,通过互相发表意见,还可以发掘出凭借简单提问难以发现的情况,向教员提供一线信息,以使后续教学更有针对性。
可见,该方式具有引导学员发表不同见解、互通有无、展开深层次讨论的作用。
平行方式适用于:解答学员问题,评论他人答案,组织课堂研讨。
二、主要环节及其时间分配
为便于掌控,将一节课划分为内容回顾、切入主题等7个环节,各环节时间分配建议如下表。
下面以生长干部《飞机救援保障》课程“飞机火灾的扑救”一节为例介绍环节安排:由于上节课为“机场消防车”,本节第1环节先以3个问题引导学员回顾上节内容:“当前机场消防车主要有哪几种?冬季如何做好消防车的保养?请说出各消防车的射程。”再提出“以消防车为代表的消防力量在飞机火灾扑救中怎样合理运用?不同的飞机火灾如何区别施救?”两个问题引出本节主题,随后以多媒体显示本节的主要内容,由学员在内容框架内思考,准备问题。在自由提问环节,学员共提出15个问题,一一记录在黑板上,供大家共同思考。在第4环节,经过简要回答、筛选、归纳,提炼出3个论题:一是飞机火灾扑救的要素(目的、主体、原则);二是飞机火灾的发生(引起燃烧、促进燃烧、控制燃烧);三是飞机火灾的消灭(飞机火灾的特点、灭火战术、注意事项)。通过第5环节对以上3个论题的系统解答,完成了知识的传授,同时集中解决了学员的疑问。为了增强学习效果,该环节也可以组织小规模讨论,由学员互相问答,教员点评。如果在讲课过程中学员又萌生出新的问题,还可以在随后的第6个环节补充提问,教员简要解答,为了便于控制时间,这时不再组织学员互答。在最后环节,教员可以对学员的提问、解答情况进行评价并作为平时成绩,也可给出思考题引导学员课后复习。
综上可见,提问的方式主要有:(教员)复习提问、引导式提问,(学员)集中提问、补充提问、互相提问。回答的方式则包括:(教员)简要回答、系统论述、讨论点评,(学员)由教员点名回答、随机回答。
三、基本要求 (一)对学员的要求
课前要适当预习;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实践经验和语言表达能力;紧扣主题思考,思维活跃。
(二)对教员的要求
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和广泛的知识积累;充分做好课前准备,通览全课程内容;具有准确的理解能力,能迅速在学员问题与课堂内容之间找到结合点;应变能力强,能够结合学员问题,随时带出知识点;具有归纳能力,能在短时间内将众多琐细问题提炼归纳为少量论题;具有课堂控制能力,迅速领会学员意图,使其紧紧围绕主题开展问答。
(三)对课件的要求
课件可以做成菜单式、目录式、图标式等形式,大量应用链接,便于随机调用。由于课堂提问的随机性很强,不宜将课件做成顺序播放的形式。
四、教学应用体会
(一)特色分析
该模式能使学员尽快启动思考,保持与教员思路同步,达到深度互动;能够增强学员在课堂上的责任感、参与意识,克服被动听讲导致的心猿意马甚至打瞌睡现象。先通过自由提问启发学员的发散思维,再通过集中讲解引导学员凝聚思考,使他们在争论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从而实现“从重视教的效果到重视学的效果”的转变,让教员角色从知识讲授者变为讨论的参与者、方向的引导者、进度的控制者。
(二)几点经验
教学过程中学员的问答表现记为平时成绩,建立学习档案;激励学员主动发言,改善教学效果,活跃气氛,尽量避免强迫性提问;学员自由提问环节不需要多媒体,可关闭投影,以利发散思维;以黑板左侧空间记录问题,以剩余空间板书所提炼的论题,以及系统解答的关键内容。
(三)适用范围
1.适用的专业层次
该模式要求学员具有必要的专业基础,因此适用于大学或者合训专业与任职教育专业相近的生长干部学员,以及从事过本专业的现职干部学员。
2.适用的授课内容
该模式比较适用于偏基础性、偏实践性的课程,以及课程中的某些模块。对于与前后章节关联不紧密,理论性强、难度偏大的内容,学员一时难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不建议采用“问答式”课堂组织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兰芬.人本主义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3,(3).
[2]郭峰.任职教育教学方法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
[3]龙爱琴,艾军婷.对话,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一个主旋律[J].现代教育科学,2006,(3).
[4]史莉洁.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3):277-279.
关键词:课堂组织;互动;问答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是院校教育的终端,是传递教学内容、展现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平台。以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思想在任职教育中被广泛认可,可以说,这个平台上的主角就是学员,而教员则是导演。能否调动学员唱好主角,取决于教员采用怎样的组织模式。“问答式”课堂组织模式对于激发学员参与意识、实现教与学深度互动、结合岗位施教有着积极作用,是一种创新形式,在航空场务管理专业《飞机救援保障》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基本方式
(一)教员问学员答——下行方式
教员问学员答用于摸清学员情况,便于对症下药。任职教育学员具有良好的学历教育基础或者一定的工作经历,但是对当节内容未必全然了解,况且学员个体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及时掌握这些情况是授课的基本前提。然而,传统的“一言堂”模式可能教非所需、学非所用,一节课下来,教员疲劳学员困顿却收效不大,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员不能随时准确掌握学员情况。
除此之外,“教员问学员答”的方式还有聚拢学员注意力、检验学习效果和顺畅切入本节主题的作用。
下行方式适用于:已学知识、生活常识和工作经验,对于学员不太感兴趣而又必须掌握的内容,也可使用该方式“强迫”学员思考,再通过纠正和补充使其掌握。
(二)学员问教员答——上行方式
学员思路一旦打开,会不断引发思索,或者有久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如果适时给予提问的机会,他们会真实表达疑问,这些是学员抛给教员的“?”。随后教员的任务就是如何解开疑惑,将其“拉直”成为“!”。如果恰当运用本节知识引人入胜,学员听课的兴趣自然浓厚。
教学实践中有两个极端:要么都不肯“出风头”提问;要么问题太多,甚至偏离主题。第一种情况可提醒思维敏捷者首先提问,或者要求每人提出一个问题,当气氛活跃起来、思路渐渐打开,收集到足够多的问题,即可进入后续环节。对于第二种情况,可对问题进行分类,偏离主题的简要回答,属于后续章节的一语带过,本节相关的归纳出2~3个大论题,留待下一环节集中讲解。值得注意的是,对偏离主题的问题不宜拒绝回答,以免打击学员积极性,确实不便回答的可以课后讨论。
综上所述,该方式具有引发学员思考、答疑解惑、归纳引题的作用。
上行方式适用于:新理论新知识,工作岗位相关内容,个人积淀的问题。提问前应提示学员从训练大纲与岗位需求出发,围绕当节主题思考,避免离题万里,泛泛提问。
(三)学员互相问答——平行方式
以上两种方式属于一问一答的形式,而“互相问答”可以实现一问多答,营造起论坛式的课堂氛围。
学员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体现在文化基础、经历、反应能力、思维方式、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为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可以鼓励学员互相提问或回答对方问题。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在教员准备回答之前,也可给予其他学员解答或辩解的机会。如果对同一问题有多种答案,又属于本节的重点问题,还可以适当组织展开讨论。对于学员的回答,教员应及时点评,指明对错,发挥权威和引导作用。
对于来自基层的现职干部,通过互相发表意见,还可以发掘出凭借简单提问难以发现的情况,向教员提供一线信息,以使后续教学更有针对性。
可见,该方式具有引导学员发表不同见解、互通有无、展开深层次讨论的作用。
平行方式适用于:解答学员问题,评论他人答案,组织课堂研讨。
二、主要环节及其时间分配
为便于掌控,将一节课划分为内容回顾、切入主题等7个环节,各环节时间分配建议如下表。
下面以生长干部《飞机救援保障》课程“飞机火灾的扑救”一节为例介绍环节安排:由于上节课为“机场消防车”,本节第1环节先以3个问题引导学员回顾上节内容:“当前机场消防车主要有哪几种?冬季如何做好消防车的保养?请说出各消防车的射程。”再提出“以消防车为代表的消防力量在飞机火灾扑救中怎样合理运用?不同的飞机火灾如何区别施救?”两个问题引出本节主题,随后以多媒体显示本节的主要内容,由学员在内容框架内思考,准备问题。在自由提问环节,学员共提出15个问题,一一记录在黑板上,供大家共同思考。在第4环节,经过简要回答、筛选、归纳,提炼出3个论题:一是飞机火灾扑救的要素(目的、主体、原则);二是飞机火灾的发生(引起燃烧、促进燃烧、控制燃烧);三是飞机火灾的消灭(飞机火灾的特点、灭火战术、注意事项)。通过第5环节对以上3个论题的系统解答,完成了知识的传授,同时集中解决了学员的疑问。为了增强学习效果,该环节也可以组织小规模讨论,由学员互相问答,教员点评。如果在讲课过程中学员又萌生出新的问题,还可以在随后的第6个环节补充提问,教员简要解答,为了便于控制时间,这时不再组织学员互答。在最后环节,教员可以对学员的提问、解答情况进行评价并作为平时成绩,也可给出思考题引导学员课后复习。
综上可见,提问的方式主要有:(教员)复习提问、引导式提问,(学员)集中提问、补充提问、互相提问。回答的方式则包括:(教员)简要回答、系统论述、讨论点评,(学员)由教员点名回答、随机回答。
三、基本要求 (一)对学员的要求
课前要适当预习;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实践经验和语言表达能力;紧扣主题思考,思维活跃。
(二)对教员的要求
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和广泛的知识积累;充分做好课前准备,通览全课程内容;具有准确的理解能力,能迅速在学员问题与课堂内容之间找到结合点;应变能力强,能够结合学员问题,随时带出知识点;具有归纳能力,能在短时间内将众多琐细问题提炼归纳为少量论题;具有课堂控制能力,迅速领会学员意图,使其紧紧围绕主题开展问答。
(三)对课件的要求
课件可以做成菜单式、目录式、图标式等形式,大量应用链接,便于随机调用。由于课堂提问的随机性很强,不宜将课件做成顺序播放的形式。
四、教学应用体会
(一)特色分析
该模式能使学员尽快启动思考,保持与教员思路同步,达到深度互动;能够增强学员在课堂上的责任感、参与意识,克服被动听讲导致的心猿意马甚至打瞌睡现象。先通过自由提问启发学员的发散思维,再通过集中讲解引导学员凝聚思考,使他们在争论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从而实现“从重视教的效果到重视学的效果”的转变,让教员角色从知识讲授者变为讨论的参与者、方向的引导者、进度的控制者。
(二)几点经验
教学过程中学员的问答表现记为平时成绩,建立学习档案;激励学员主动发言,改善教学效果,活跃气氛,尽量避免强迫性提问;学员自由提问环节不需要多媒体,可关闭投影,以利发散思维;以黑板左侧空间记录问题,以剩余空间板书所提炼的论题,以及系统解答的关键内容。
(三)适用范围
1.适用的专业层次
该模式要求学员具有必要的专业基础,因此适用于大学或者合训专业与任职教育专业相近的生长干部学员,以及从事过本专业的现职干部学员。
2.适用的授课内容
该模式比较适用于偏基础性、偏实践性的课程,以及课程中的某些模块。对于与前后章节关联不紧密,理论性强、难度偏大的内容,学员一时难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不建议采用“问答式”课堂组织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兰芬.人本主义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3,(3).
[2]郭峰.任职教育教学方法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
[3]龙爱琴,艾军婷.对话,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一个主旋律[J].现代教育科学,2006,(3).
[4]史莉洁.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3):27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