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知道,在语文教学中或多或少要进行一定的量的阅读。然而,正是阅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阅读上下功夫,在阅读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阅读;教学质量
一、通过看和听来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的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等语言文字知识。长期以来,由于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枯燥,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如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可以给学生以清晰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利用录音效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人人皆知的,它能让一个人主动去寻求知识、对任何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传统教学方法所使用的传输教学信息的手段已经不再满足我们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甚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从而严重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受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以新异感;正是这种新异的刺激。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读”来感知体会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所谓感知体会,是指通过眼耳等感知器官,使事物在意识中直接得到反映。整体感知就是首先要对课文有一个总的了解,总的印象。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一篇课文在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交代学习的目标才会有所依托。整体感知的另一个意义是对课文的感情基调和字词的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若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习注意力就特别集中。同样,字词如果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其含义就难以把握。就一篇课文而言,感知体会能力是通过听和读发展起来的。一个感知体会能力强的人,在听读语言文字的同时,不需经过思考过程,凭着感知就能迅速领悟其中丰富的内涵和情趣。
传统教学中的“读”,主要指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如此,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如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三、利用录像,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感知体会只是认识的开始,理解才是最终的目的。理解是在感知基础上的认识和升华。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记述和介绍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性状、特征等的课文,它们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课文反映的客观事物连教师自身也未见过,仅凭教材、教参的文字介绍和简单的图示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若善于巧借多媒体来解决,这样为理解课文、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知识铺平了道路。
阅读教学中,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怎样突破,是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实践证明,多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它能使较复杂、难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的、易懂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样以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绿》为例,在阅读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梅雨潭、梅雨瀑、梅雨亭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教学的难点。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羽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段话清楚地介绍了三者的位置关系,但学生读后虽经教师讲解,仍然没有清晰的印象。于是,在另外一个班教学到这一段时。我便先播放了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中介绍温州仙岩梅雨潭风景点的录像,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完录像画面后,自己说出三者的位置关系。学生表述虽不如课文生动形象,却也能说得清清楚楚,很快就解决了难点,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启发的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四、图文并茂。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如果结合相应的图片,这样就会使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轻松自如,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大大提搞我们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收集相应的图片以让学生边看图边阅读,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很轻松,简单。我们老师在讲授课文时也就不再费力得多,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综合以上几点,我们要在阅读的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便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效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理解总结的能力,从而最终提高了我们老师的语文教学水准。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作者单位:毕节市撒拉溪中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质量
一、通过看和听来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的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等语言文字知识。长期以来,由于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枯燥,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如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可以给学生以清晰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利用录音效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人人皆知的,它能让一个人主动去寻求知识、对任何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传统教学方法所使用的传输教学信息的手段已经不再满足我们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甚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从而严重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受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以新异感;正是这种新异的刺激。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读”来感知体会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所谓感知体会,是指通过眼耳等感知器官,使事物在意识中直接得到反映。整体感知就是首先要对课文有一个总的了解,总的印象。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一篇课文在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交代学习的目标才会有所依托。整体感知的另一个意义是对课文的感情基调和字词的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若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习注意力就特别集中。同样,字词如果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其含义就难以把握。就一篇课文而言,感知体会能力是通过听和读发展起来的。一个感知体会能力强的人,在听读语言文字的同时,不需经过思考过程,凭着感知就能迅速领悟其中丰富的内涵和情趣。
传统教学中的“读”,主要指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如此,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如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三、利用录像,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感知体会只是认识的开始,理解才是最终的目的。理解是在感知基础上的认识和升华。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记述和介绍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性状、特征等的课文,它们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课文反映的客观事物连教师自身也未见过,仅凭教材、教参的文字介绍和简单的图示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若善于巧借多媒体来解决,这样为理解课文、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知识铺平了道路。
阅读教学中,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怎样突破,是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实践证明,多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它能使较复杂、难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的、易懂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样以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绿》为例,在阅读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梅雨潭、梅雨瀑、梅雨亭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教学的难点。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羽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段话清楚地介绍了三者的位置关系,但学生读后虽经教师讲解,仍然没有清晰的印象。于是,在另外一个班教学到这一段时。我便先播放了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中介绍温州仙岩梅雨潭风景点的录像,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完录像画面后,自己说出三者的位置关系。学生表述虽不如课文生动形象,却也能说得清清楚楚,很快就解决了难点,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启发的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四、图文并茂。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如果结合相应的图片,这样就会使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轻松自如,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大大提搞我们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收集相应的图片以让学生边看图边阅读,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很轻松,简单。我们老师在讲授课文时也就不再费力得多,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综合以上几点,我们要在阅读的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便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效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理解总结的能力,从而最终提高了我们老师的语文教学水准。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作者单位:毕节市撒拉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