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是湖南省浏阳市龙伏镇吴美华老人的87岁生日。
一早,儿子就来了电话,向妈妈贺寿。儿子说,今天事多,还不知能不能回来陪陪妈妈。老人家回复:“你是国家的人,你的事要紧。娘好着呢,你放心。”话是这样说,可是,老人家放下电话,就倚在门边,眼光落向进院子的那个上坡。隔一会儿,还要走到地坪前看看。整整一天,老人都在盼望村头出现那个熟悉的身影……
晚上,屋外传来一声“娘”,儿子还是回来了。
叫娘的是周其凤,北京大学校长。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他飞抵长沙,然后,叫尚埠村村主任开了那辆出租用的“普桑”去接他。每年回家,他都是叫村上跑出租的人去接的。他这样做,是因为妈妈交代过他:做多大的官,你都是我们尚埠村的孩子,你不要讲什么排场,前前后后总有人跟着;而我,也只是这村子里一个老婆婆,过年过节过生日,儿子陪着就足够了……
北大学子大山走来:弯弯山道妈妈挑杉木皮的身影
儿子的一点点变化都逃不过妈妈的眼睛。
1953年秋,周其凤总喜欢往村子里的祠堂跑。每天早上,看到上学的孩子们背着书包从门前经过,他的眼睛就直直的。看着儿子傻傻的模样,吴美华想:儿子莫非是想上学了?于是,有一天,当周其凤再度走向祠堂时,吴美华就悄悄跟在后面。她看到,儿子来到祠堂前,悄悄垫了一块石头,将脸贴近了窗子。此时,屋内书声琅琅,几个孩子正在朗读课本。当娘的心一热,次日,吴美华就把儿子领到了老师的面前……
这一年,周其凤6岁。
吴美华1947年农历十月初八生下周其凤。她是浏阳人,1922年5月出生,1943年嫁给邻村人周常国为妻。夫妇俩养育有四子:周其凤、周其才、周其生、周其亮。周其凤为老大。
尚埠村离长沙100多公里,坐落在浏阳以南的一大片群山之中。50年前,这里是个“岩鹰都不生蛋”的地方。不通车,没公路,村民的穿衣吃饭,靠的是山上的一些出产。而周家,家底本来很薄,周常国又常年生病,抚养大四个孩子,确实不容易。不过,日子过得再苦,吴美华都没有苦过孩子。从没有进过一天学堂门的她,心里头却有一个朴实坚定的信念:一定要让孩子们做个文化人,走出这山沟,到比浏阳更大的地方去……
1959年6月,周其凤结束小学学习,考入本县初级中学。
学校离家30公里,全是山路,只能寄宿就读。上初中的学习费用,比小学要高,加上寄宿费、学杂费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恰在这个暑期里,周常国又双腿莫名发疼,吃了好长时间的药才能下地,家中的一点点积蓄也被花光了。那么,孩子的学杂费从哪儿来?眼看开学时间渐近,吴美华一时无法可想,十分焦急。一天下午,她出了一趟山,在回家的路上,遇上本村的几个男人。闲聊之中,她得知,他们刚从镇上卖杉木皮回来。就是说,他们从砍倒的杉树上,将皮剥下,晾晒几日,等它少了一些水分,便挑到镇上去卖给建房的人家当瓦使用。原来,杉木皮也能换钱?吴美华眼一亮。次日,她便拿了柴刀,上了山……
剥杉木皮是桩男人干的重活。先得爬上十里山路。在伐下的杉树中,选个头大的,一片片剥下后,再去山中砍竹剖篾将它一捆捆扎紧。然后,再挑下山来。为了儿子的将来,一连数天,吴美华都是安顿好家务,一人悄悄上山,一刀一刀积攒着那急在眉睫的学费。
就这样,吴美华终于给儿子凑足了上初中的学杂费用。
此后6年,吴美华一直以卖杉木皮为主要经济收入,供周其凤上完初中,再去浏阳一中就读高中。
周其凤上高中后,出于家庭过于贫困的现况,周其才与周其生、周其亮决意不再上学。而这6年里,为了不让儿子为自己担心,吴美华也从没说过自己挑杉木皮的事。直到1965年5月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其凤才发现了母亲的这个秘密,想到母亲为了供自己上学付出了这么多,他不由失声痛哭。
9月,作为对母亲最好的回报,周其凤接到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录取通知书。
儿行千里母担忧:43年脚步妈妈陪伴
告别父母,周其凤步行至长沙,前往北京。
途中,舍不得穿母亲千针万线做的布鞋,他在走出家门前那个山坳后,就脱了下来,将两只鞋合在一起,用纸包了,再放进背上的包中。直到入了学,住进宿舍,他才拿出鞋来,穿到脚上。
穿上母亲做的新鞋,周其凤在偌大的北大校园转了一圈。漫步在未名湖畔,吮吸着浓浓的书香,他告诉自己:一定要以最好的成绩,回报挑杉木皮供自己上学的母亲。
因为刻苦努力,当年,周其凤即获得了金额为19元的学校最高标准的奖学金。凭着这奖学金,他基本上解决了自己的学费。
一年之后,“文革”开始。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闹革命”的时候,周其凤也没有荒废学业。在蚊帐里,他偷偷读完了《普通化学》等一本又一本英文版的化学基础课程。凭着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之后,周其凤得以留校任教。
在浏阳的大山之中,儿子一走,吴美华的心就空空的。每个黄昏,她会站在地坪前,久久地望着北方的天空,想儿子此时在干什么。甚至,她会一人悄悄走上山道,如过去接儿子回家一样,去等儿子走到自己面前。每一个夜晚,忙碌一天的她,又会坐到一台旧织布机前,给儿子纺织做衣裤的布料——儿子毕竟是在北京读大学,再让他穿补丁衣服就太寒酸了……
1970年9月,周其凤获得北大留校任教机会。喜讯传来,吴美华还不敢相信。从没有走出过浏阳大山的吴美华,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她要看看,儿子读书的地方是什么样。这一天,在北京火车站,周其凤见到母亲时,老人家因为晕车,已吐得一脸惨白。儿子心疼了,生怕母亲再坐车会更不好受,便搀了母亲一步步走回北大。
1975年,家在北京海淀的大学毕业生邢秋兰看中了周其凤的优秀品质,与他结为夫妻。儿子找了个北京姑娘,吴美华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到次年10月16日,得知有了个胖孙女,她再也坐不住了,一路颠簸,再往北京。此次,她到1977年3月才回。回时,为了让儿子更专心工作,吴美华还将孙女带回到浏阳大山中,带养一年半后,才送她回京。
1978年3月,周其凤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取国内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冯新德的硕士生。半年之后,他又考取国内首批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留学生。儿子要出国了,一去就是多年,美国有多远,吴美华不知道,她只知道,不是北京,她想儿子了,就可以坐火车去看看。那一边,吃呀住呀,儿子又是否习惯?那一边会有辣椒吗?没有它,儿子如何下饭?……一个又一个人家都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从得知儿子出国的消息起就焦虑着她的心。不过,她没有挽留儿子,她想,当年给儿子名字中取个“凤”字,就知道他是要远飞的。此后,吴美华以书信,以自家做的新鲜茶叶、红薯片、笋干等,表达着一位母亲对儿子最揪心的思念……
而在大洋彼岸,看着妈妈托人写来的信,品尝着家乡的特产,周其凤分明感到,自己的脚步,仍走在妈妈的目光中。
1983年5月,周其凤学成回到母校。当月,他即回了浏阳。分别足足五年后,吴美华终于又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儿子。那一夜,周其凤用布扇给母亲驱赶着蚊子,陪着母亲说话,直到明月落下山林。
此后,分分聚聚中,母子俩共度十年漫漫时光:周其凤皓首经年,成就“甲壳型液晶高分子合成法”成果,并于1999年他52岁这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而此时,吴美华已是七十有七,在对儿子一年复一年的守望之中,一头黑亮亮的头发也已白发丛生……
从北大到北大的距离:妈妈用目光丈量
2001年6月,周其凤走出北大,到国务院、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任职。
一早,儿子就来了电话,向妈妈贺寿。儿子说,今天事多,还不知能不能回来陪陪妈妈。老人家回复:“你是国家的人,你的事要紧。娘好着呢,你放心。”话是这样说,可是,老人家放下电话,就倚在门边,眼光落向进院子的那个上坡。隔一会儿,还要走到地坪前看看。整整一天,老人都在盼望村头出现那个熟悉的身影……
晚上,屋外传来一声“娘”,儿子还是回来了。
叫娘的是周其凤,北京大学校长。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他飞抵长沙,然后,叫尚埠村村主任开了那辆出租用的“普桑”去接他。每年回家,他都是叫村上跑出租的人去接的。他这样做,是因为妈妈交代过他:做多大的官,你都是我们尚埠村的孩子,你不要讲什么排场,前前后后总有人跟着;而我,也只是这村子里一个老婆婆,过年过节过生日,儿子陪着就足够了……
北大学子大山走来:弯弯山道妈妈挑杉木皮的身影
儿子的一点点变化都逃不过妈妈的眼睛。
1953年秋,周其凤总喜欢往村子里的祠堂跑。每天早上,看到上学的孩子们背着书包从门前经过,他的眼睛就直直的。看着儿子傻傻的模样,吴美华想:儿子莫非是想上学了?于是,有一天,当周其凤再度走向祠堂时,吴美华就悄悄跟在后面。她看到,儿子来到祠堂前,悄悄垫了一块石头,将脸贴近了窗子。此时,屋内书声琅琅,几个孩子正在朗读课本。当娘的心一热,次日,吴美华就把儿子领到了老师的面前……
这一年,周其凤6岁。
吴美华1947年农历十月初八生下周其凤。她是浏阳人,1922年5月出生,1943年嫁给邻村人周常国为妻。夫妇俩养育有四子:周其凤、周其才、周其生、周其亮。周其凤为老大。
尚埠村离长沙100多公里,坐落在浏阳以南的一大片群山之中。50年前,这里是个“岩鹰都不生蛋”的地方。不通车,没公路,村民的穿衣吃饭,靠的是山上的一些出产。而周家,家底本来很薄,周常国又常年生病,抚养大四个孩子,确实不容易。不过,日子过得再苦,吴美华都没有苦过孩子。从没有进过一天学堂门的她,心里头却有一个朴实坚定的信念:一定要让孩子们做个文化人,走出这山沟,到比浏阳更大的地方去……
1959年6月,周其凤结束小学学习,考入本县初级中学。
学校离家30公里,全是山路,只能寄宿就读。上初中的学习费用,比小学要高,加上寄宿费、学杂费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恰在这个暑期里,周常国又双腿莫名发疼,吃了好长时间的药才能下地,家中的一点点积蓄也被花光了。那么,孩子的学杂费从哪儿来?眼看开学时间渐近,吴美华一时无法可想,十分焦急。一天下午,她出了一趟山,在回家的路上,遇上本村的几个男人。闲聊之中,她得知,他们刚从镇上卖杉木皮回来。就是说,他们从砍倒的杉树上,将皮剥下,晾晒几日,等它少了一些水分,便挑到镇上去卖给建房的人家当瓦使用。原来,杉木皮也能换钱?吴美华眼一亮。次日,她便拿了柴刀,上了山……
剥杉木皮是桩男人干的重活。先得爬上十里山路。在伐下的杉树中,选个头大的,一片片剥下后,再去山中砍竹剖篾将它一捆捆扎紧。然后,再挑下山来。为了儿子的将来,一连数天,吴美华都是安顿好家务,一人悄悄上山,一刀一刀积攒着那急在眉睫的学费。
就这样,吴美华终于给儿子凑足了上初中的学杂费用。
此后6年,吴美华一直以卖杉木皮为主要经济收入,供周其凤上完初中,再去浏阳一中就读高中。
周其凤上高中后,出于家庭过于贫困的现况,周其才与周其生、周其亮决意不再上学。而这6年里,为了不让儿子为自己担心,吴美华也从没说过自己挑杉木皮的事。直到1965年5月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其凤才发现了母亲的这个秘密,想到母亲为了供自己上学付出了这么多,他不由失声痛哭。
9月,作为对母亲最好的回报,周其凤接到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录取通知书。
儿行千里母担忧:43年脚步妈妈陪伴
告别父母,周其凤步行至长沙,前往北京。
途中,舍不得穿母亲千针万线做的布鞋,他在走出家门前那个山坳后,就脱了下来,将两只鞋合在一起,用纸包了,再放进背上的包中。直到入了学,住进宿舍,他才拿出鞋来,穿到脚上。
穿上母亲做的新鞋,周其凤在偌大的北大校园转了一圈。漫步在未名湖畔,吮吸着浓浓的书香,他告诉自己:一定要以最好的成绩,回报挑杉木皮供自己上学的母亲。
因为刻苦努力,当年,周其凤即获得了金额为19元的学校最高标准的奖学金。凭着这奖学金,他基本上解决了自己的学费。
一年之后,“文革”开始。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闹革命”的时候,周其凤也没有荒废学业。在蚊帐里,他偷偷读完了《普通化学》等一本又一本英文版的化学基础课程。凭着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之后,周其凤得以留校任教。
在浏阳的大山之中,儿子一走,吴美华的心就空空的。每个黄昏,她会站在地坪前,久久地望着北方的天空,想儿子此时在干什么。甚至,她会一人悄悄走上山道,如过去接儿子回家一样,去等儿子走到自己面前。每一个夜晚,忙碌一天的她,又会坐到一台旧织布机前,给儿子纺织做衣裤的布料——儿子毕竟是在北京读大学,再让他穿补丁衣服就太寒酸了……
1970年9月,周其凤获得北大留校任教机会。喜讯传来,吴美华还不敢相信。从没有走出过浏阳大山的吴美华,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她要看看,儿子读书的地方是什么样。这一天,在北京火车站,周其凤见到母亲时,老人家因为晕车,已吐得一脸惨白。儿子心疼了,生怕母亲再坐车会更不好受,便搀了母亲一步步走回北大。
1975年,家在北京海淀的大学毕业生邢秋兰看中了周其凤的优秀品质,与他结为夫妻。儿子找了个北京姑娘,吴美华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到次年10月16日,得知有了个胖孙女,她再也坐不住了,一路颠簸,再往北京。此次,她到1977年3月才回。回时,为了让儿子更专心工作,吴美华还将孙女带回到浏阳大山中,带养一年半后,才送她回京。
1978年3月,周其凤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取国内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冯新德的硕士生。半年之后,他又考取国内首批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留学生。儿子要出国了,一去就是多年,美国有多远,吴美华不知道,她只知道,不是北京,她想儿子了,就可以坐火车去看看。那一边,吃呀住呀,儿子又是否习惯?那一边会有辣椒吗?没有它,儿子如何下饭?……一个又一个人家都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从得知儿子出国的消息起就焦虑着她的心。不过,她没有挽留儿子,她想,当年给儿子名字中取个“凤”字,就知道他是要远飞的。此后,吴美华以书信,以自家做的新鲜茶叶、红薯片、笋干等,表达着一位母亲对儿子最揪心的思念……
而在大洋彼岸,看着妈妈托人写来的信,品尝着家乡的特产,周其凤分明感到,自己的脚步,仍走在妈妈的目光中。
1983年5月,周其凤学成回到母校。当月,他即回了浏阳。分别足足五年后,吴美华终于又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儿子。那一夜,周其凤用布扇给母亲驱赶着蚊子,陪着母亲说话,直到明月落下山林。
此后,分分聚聚中,母子俩共度十年漫漫时光:周其凤皓首经年,成就“甲壳型液晶高分子合成法”成果,并于1999年他52岁这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而此时,吴美华已是七十有七,在对儿子一年复一年的守望之中,一头黑亮亮的头发也已白发丛生……
从北大到北大的距离:妈妈用目光丈量
2001年6月,周其凤走出北大,到国务院、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