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不赚钱 “浇灭”运营商创新热情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yal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折戟、联通“缴械”
  “开发应对OTT的创新产品,你以为我们真的不着急吗?”在近期的一次通信增值业务峰会上,一位中国移动的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诉苦道。
  以小马哥(马化腾)率领的微信为首的OTT(互联网公司越过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业务。这让互联网公司可越过运营商直接向用户收费)大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三大运营商上了残酷的一课。
  随着“微信收费之争”的逐渐平息,国内的各大运营商也纷纷暗自较劲地部署了一系列可与微信抗衡的应对产品。然而,最近的一系列消息却似乎在昭示着三大运营商的这场硬着头皮开展的“OTT阻击战”出师不利。
  移动折戟
  6月初,一款叫Jego的类似Skype的即使通信软件上线。这款由中国移动开发的软件具备和Skype一样的免费网络通话功能,可以免费给手机打电话。如果这个应用推而广之的话,显然会对运营商传统的通话和短信业务造成严重的冲击。中国移动无疑是在自己革自己的命。
  然而,好景不长,6月22日凌晨,Jego官网上的一条公告宣告了该应用软件的无疾而终。该声明称,从即日起,暂时停止Jego的新用户注册,并暂时关闭Jego为中国大陆客户在中国大陆境内提供的音频通话功能。
  一位中国移动的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Jego应该不会在国内推行了。”该人士称,Jego被叫停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从国内的政策上看,类似Skype的具有网络通话功能的应用在国内不符合相关信息安全政策规定。”
  “第二个原因出现在中国移动的体制上。在微信上线后,中国移动对于OTT创新这件事还是相当重视,为了鼓励创新,中国移动制定了一套内部的竞争机制,鼓励由多个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研究院同时开发同一功能的不同应用,然后由总公司择优商用。”
  该人士称,在这个竞争中,研发机构常常为推广产品而先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小规模试验商用,而总公司对此往往毫不知情,矛盾就此产生。“Jego就是中国移动旗下的中国移动国际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互联网的国际电信产品,它的突然出现,让中国移动总公司措手不及,只好被叫停了。”
  7月10日,中国移动为抗衡微信而上线的拳头产品飞聊同样遭遇了和Jego一样被叫停的命运。《中国经济周刊》日前从飞聊运营团队的一位内部人士处获悉,“飞聊已经确定不做了”。
  据该内部人士透露,飞聊从一开始就是为应对类似微信的OTT应用而设计开发的产品。飞聊从2011年9月上线至今一直都是由高层领导亲自督促,但是上线至今,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其实和飞信比起来,中国移动内部一直更看重飞聊的,但是一年时间只积累了300多万的用户量,同微信上亿的用户量根本没法比,加之与飞信的功能有重叠,上头如今不愿意再烧钱了,只好放弃。”该内部人士坦言。
  相对于中国移动的折戟,中国电信和网易合作开发的即时通讯软件“易信”已经进入最后调试期,预计在8月份正式上线,而关于该软件的具体进展,开发双方均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在软件上线之前不便透露。
  广东联通破冰
  面对微信的冲击,另一边的中国联通(600050.SH)干脆“缴械投降”了。
  7月16日,一位中国联通研究院内部人士向记者爆料:广东联通要和微信合作推出一项定制服务。当晚8点,在新浪微博上,“腾讯微信团队”和“中国联通广东客服”两个大V各自发布了一条一模一样的微博:图片是沙漠上一串脚印配以煽情文字“陪着你,一起走!”这条颇具深意的微博似乎印证了这条内部消息的可靠性。
  随后,7月18日,腾讯和广东联通高调宣布将推出“微信沃卡”的SIM卡产品。该卡将于8月8日开始在易迅网上开售。
  据腾讯旗下电子商务网站易迅网上的公开资料显示,这张卡不仅是一张电话卡,还将支持“更多的微信功能(比如流量优惠、无限靓号、游戏特权、微信支付、微信群人数上限升级、专属表情、高清头像、高品质音乐等)”。
  其实,微信在香港早就与移动通信运营商电讯盈科(PCCWMobile,0008.HK)在流量方面展开合作了,香港的微信用户只要支付每月8港元的包月费即可享受不限流量的使用微信传送语音、视频、图片及文字的服务。
  广东联通此举,被视为移动互联网大变革背景下,运营商和OTT在大陆首开合作的破冰之旅。
  广东联通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运营商和OTT本来就是鱼和水的关系,总是这么僵持着对于双方都没有好处,客观上讲,微信对运营商的影响依然存在,与其坐等硬碰硬的两败俱伤,不如变革。另外,其实合作对于吸纳更多的用户,也有推动作用。”
  OTT不赚钱致运营商创新难
  和三大运营商动辄上亿的基础通信物理网络架设工程相比,OTT应用的开发运营费用堪称凤毛麟角,是什么阻碍了三大运营商OTT创新之路?
  通信业内资深观察家、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三大运营商并不是不想在OTT应用领域去创新,也不是没有这个能力。微信上线以来,他们一直很着急。但是作为国企,三大运营商有自己的苦衷。”
  三大运营商是国企,而微信是民营企业,前者的大股东是国资委,而后者的大股东则是风险投资家。
  “只要是投资者,投资的前提一定是要保证回报率的。对于投资微信的风投来说,他们可能手底下同时投资了10个项目,能有两个赚到钱他们就回本了,因此,即使微信这类的OTT软件还不赚钱,他们仍然可以因为看好这类软件的前景而持续地给他们钱。” 杨骅说。
  三大运营商的大股东是国资委,国资委要确保所有投资都是稳妥的,有回报的。而就三大运营商目前的业务线来看,架设基本的物理通信网络虽然耗资巨大,但是不论是从网络流量还是通话业务的回报上来看,远期的收益都是可以保障的。
  “OTT这种创新应用的开发,短期是看不到成体系的商业模式的,即使是在财大气粗的腾讯,微信这类OTT仍然处于烧钱阶段。看不到回报的项目,国资委当然不愿意投钱。”杨骅说。
  从时代变革的角度来看,产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OTT是新生事物,全世界的OTT运营商都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商用模式,因此,基本上都处于烧钱的摸索阶段。全世界的通信运营商都存在和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同样的OTT创新困境。
  “在今年的巴塞罗那通信大会上,全球的电信运营商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如何面对OTT,一方面它大量占用信令资源(即运营商基础网络资源),而如果自行开发,回报率又不够支撑整个网络的运营成本,这如何权衡,还没有一个合理的答案。” 杨骅说。
其他文献
微信5.0开启了微信的商业化之路,其4亿的用户基数和天生扎根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基因让阿里不得不防。同日。新浪微博就推出淘宝微博版,将淘宝对接微博社交平台。这只是阿里和腾讯争夺社交化电商市场资源的分战场。  余额宝、全额宝、生意宝、收益宝、活期宝、现金宝、易付宝……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有屌丝银行之称的余额宝出生两月,早已吸金过百亿。闲散资金的掘金空间之大,让众多电商都无法淡定了,而最新入场的是腾
苹果与三星的专利战旷日持久,从2011年一直轰轰烈烈打到现在。今年6月5日,专利战貌似终于有了个“最终判决”:部分苹果产品侵犯了三星专利,这些产品在美国市场将遭到禁售。这个结果让三星欢呼,让谷歌、微软窃喜,也让库克结结实实地恨上了三星。  在参加今年6月的All Things Digital大会时,库克毫不掩饰自己的这份怒气:“我不想谈与三星和解之类的问题,我现在和去年一样不喜欢他们。我恨抄袭,这
近日,不少读者向本刊反映,因无利润,治疗甲亢的国产基础用药他巴唑几乎全部停产。  本刊记者在深入采访后,了解到,除了对短缺药物的价格哄抬、炒作外,甲亢患者们依赖的他巴唑短缺现象,集中暴露了目前廉价基本药物在中国的尴尬处境:企业放弃生产,医药公司拒绝销售,医院不愿开药。苦寻治病良药的患者却只能被迫购买更高价的进口药才能满足需求。  国产药断货、进口药紧缺  苏州人孙武(化名)于今年4月在张家港市第一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中EBV阳性率及EBV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 9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入选该研究,收集患者化疗前肿瘤组织标本99例和化疗后肿瘤组织标本108例,以及相应
<正>浙江师范大学方如金教授(以下简称方教授)的学术专著《陈亮研究论稿》最近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陈亮研究论稿》汇集了方如金教授近三十年来在各不同学术期刊及学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