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去欧洲旅游,去看看地中海的风光,体验一下西方的异国风情,这一直是我的一个愿望。怀着对欧罗巴的美好遐想,在2013年的清明节期间,我和夫人踏上了前往欧洲的浪漫旅途,了却了多年的夙愿。
这次欧洲游,前后13天,我们走了8个风情各异的国家,看到了比利时的中古风貌,法国的名胜古迹,瑞士的秀丽风景,奥地利的浪漫怀古;感受到了意大利的古罗马风尚,梵蒂冈的政教合一文化,捷克起伏的丘陵和德国的独特景致。
整个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凑,一路上精彩纷呈。难忘的13天,我们不仅欣赏了欧洲的绮丽风光,也了解了西方的宗教、历史、艺术和文化,眼界大开的同时,这些文化与历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我把此行的见闻感触编写成文,并将其分为上下两篇。本期与大家分享的是上篇——比利时、法国、瑞士、奥地利之行。
向第一公民致敬
早就听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有一座著名的雕像。主人公叫于连,是一个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的小男孩。他是比利时独立精神的象征。这是我们穿越千山万水、跨出国门到欧洲旅游所达到的第一个景点。
布鲁塞尔的“撒尿小孩的铜像”位于市中心的埃杜弗小巷,建于1619年。铜像高50厘米,坐落在两米高的大理石台座上。小孩头发微卷,鼻尖上翘,调皮地微笑,单手叉腰,全身赤裸,正在旁若无人地调皮地撒尿。这是雕塑大师捷罗姆·杜克思诺的作品。
导游告诉我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班牙占领军安放好足够的炸药,准备在撤退前炸毁这座城市。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光着屁股的小男孩出现了。只见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勇敢地用尿浇灭了导火索。火被熄灭了,整座城市和全城人民的生命财产保住了。这个小男孩就是于连。从此,小于连成为了比利时的英雄。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他,政府就在他撒尿浇灭导火线的地方建造了一座纪念铜像,并授予他“布鲁塞尔第一公民”的荣誉称号。
望着这座不到一米高的青铜雕像,“第一公民”的称谓让我肃然起敬。所谓第一公民,就是享有最高声誉的人。通常,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会因为出现了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而被人们知晓。比如,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故乡波恩,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的出生地特里尔城……这些城市都会因为这些杰出人物的存在而被人们记住。
当我们走进这种国度,走进这些城市,就会被这样的光环笼罩。如果要在这些文化名城评选第一公民的话,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比比皆是。例如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就出现过震惊世界的大画家鲁本斯。但他并没有被评选为“第一公民”。这里第一公民的殊荣赐予了一个光屁股的孩子。整个布鲁塞尔城市,因为有这个孩子而大放异彩。他的名字不仅风靡欧洲,也誉满世界。
现如今,小于连早已成为了布鲁塞尔的象征。布鲁塞尔的市民在市中心大广场为他建立了博物馆,该馆现已收藏有各国政府首脑及名流赠送给于连的各式服装数百套,其中还有我国赠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和布鲁塞尔建城千年时赠送的汉族对襟小裤褂。
每逢重大节日,布鲁塞尔人民都要为小于连穿上盛装,接受人们的“拜访”。以小于连撒尿形象制作的各种纪念品应有尽有,不仅满足了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的需求,更为比利时赚取了丰厚的外汇,促进了布鲁塞尔旅游业的发展。
平常,小于连尿出的是水,到了狂欢节那一天,尿出的是啤酒,成千上万的人争先恐后地在那里畅饮。
人们纪念于连,是纪念他的勇敢行为永存人间。人生路漫漫,其间虽遇上许多磕磕碰碰,但更多的则是来自他人的关爱温暖的话语,困难中的援手,陌生人的友善……记住这些,常常怀念,心灵也会受其润泽,生活当中的美好自然常存。
情系塞纳河
去过巴黎的人都不会错过塞纳河,因为巴黎的许多著名景点都集中在塞纳河沿岸。塞纳河全长776公里,流经巴黎的一段全长131公里,是塞纳河最美的一段。巴黎起源于塞纳河,塞纳河是巴黎的母亲河。
河两岸有许多名胜古迹。左岸有1937年为举办世界博览会而建的夏乐宫,宏伟壮观的凯旋门,18世纪建筑的协和广场,拥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的卢浮宫,具有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市政厅,人类建筑史上的明珠巴黎圣母院。右岸则是巴黎的摇篮西岱岛,古老美丽的圣路易岛,1900年建成的奥赛博物馆,金色穹顶建筑的荣军院,1889年建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埃菲尔铁塔等名胜,乘船游览,船上有中文解说员,身在异国他乡,听到中文,让人倍感亲切。
塞纳河两岸有一座座造型美观风格各异的建筑。坐船游览观光,沿岸的名胜古迹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而其丰厚的文学积淀也让许多文学爱好者趋之若鹜。有人说,泰晤士河寒风黯然,哈得逊河空荡无幽,尼罗河泥沙俱下,泰伯河混浊不清,唯有塞纳河蕴含诗意蜿蜒向前。
许多蜚声世界的文学巨子都是沿河而居。福楼拜的书房窗临塞纳河;莫泊桑与同伴经常泛舟河上;莫里亚克对着塞纳河的流水,听着圣母院的钟声,写出了《黑夜的终止》;巴尔扎克、左拉、都德,喜欢在左岸的咖啡馆聚会聊天……在塞纳河畔,这些文学大家,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文坛大作。
塞纳河的万种风情也令中国文人怦然心动,徐志摩赞美道:“塞纳河,流不尽的浪漫情怀。”巴金的一段话值得一引:“早年我只身去巴黎留学的时候,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塞纳河。”黄永玉则创作了《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泛舟赛纳河,扑面而来的春风带给我一种凉爽安静和舒适,尽管时间不长,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游船已经缓缓靠近岸边,美丽的赛纳河,你的风采,会永久地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走在绿色的森林里
巴黎是绿色的“天国”,四周被森林环绕。北面,70多公里外有贡比涅森林;西面,50公里左右是圣日尔曼森林,都距巴黎不远。
巴黎近郊还有两片小森林。西边是布劳涅森林,东边是文森公园,这是巴黎人晨练、假日散步、娱乐、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场所。我们的住处就在文森公园附近,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这里是大自然的骄子、天然的花园;这里有树、有花、有鸟兽自由出没;这里还有球场、赛马场等等。一年一度的巴黎爵士音乐会也在这里举办。 清晨,附近社区的居民和游客会三三两两地走进公园,沉浸在可以蔽日的森林深处,不动声色地将自己遮掩起来,与公园融为一体。巴黎人尽可以无所事事地闲坐在斑驳的白色木椅上,享受着阳光或者绿茵,巴黎的奢华与喧闹在这里变成了零散的片段。
文森公园,就像是巴黎人的后花园,每株树、每棵草、每朵花、每滴水,包括动物都同生活联系得很紧。人们喜欢它们,也保护它们。森林里看不到果皮纸屑,因为连孩子都懂得,随意乱扔脏乱杂物,森林将会变成垃圾箱。破坏了生态环境,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由于巴黎汽车多,污染严重,政府很注重森林的发展和保护。法国的人工森林不少,如果砍掉一株,一定要再植一株,每座林子都有专职的护林人员,因为他们知道:森林是空气的天然调节器。
这片森林的中心,还有一片潋滟的湖泊。那清澈明亮的水面,好像要从四面溢出来一样。周围绿荫笼罩,成群的鸭子和雪白的天鹅在水面洋洋得意地漂浮着,划动着,有的鸟儿还飞来飞去。湖光树影,鸭鸣鸟唱,犹如走进世外桃源,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徜徉巴黎的艺术殿堂
卢浮宫,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他之后的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分为古希腊艺术、古罗马艺术、古代东方艺术、古代埃及艺术、中世纪文艺复兴和现代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和装饰艺术6大部分,每一类不仅是艺术品,更有历史,文学,宗教等内容贯穿其中。
有人说,在卢浮宫内,如果你每分钟看一件艺术品的话,需要7个多月才能看完。徜徉其间,真想用相机把馆内的每件珍品都记录在镜头内。但终因时间仓促而无暇顾及,只能重点参观“镇宫三宝”——胜利女神石雕、维纳斯女神雕像和蒙娜丽莎油画。
无头折臂、乘风欲飞的“胜利女神”雕像置于宫内一二层之间楼道的显著位置。她那似从天而降,又似展翅高飞的英姿可让人感受到胜利女神内心涌动的激情。看着雕像,耳边仿佛响起撼人心魄的交响乐章。人们纷纷赞美这尊雕像独特的创意与流畅的线条。似乎眼前已不再是一座冰冷的雕像,她从里向外透射出的那种灵性,是恬静与动感的完美组合,让观赏者为之倾倒。
在告别“胜利女神”之后,我们又来到第二件镇宫之宝维纳斯女神雕像前。这尊高约两米的雕像立于大厅中央,头部和身体微侧,鼻梁挺直,嘴微微向上翘,两眼传神,长裙及地。当光线投射到她的身上,这位来自爱琴海的少女即便失去了手臂也还是那样的亭亭玉立、端庄典雅,将残缺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的美,与性格豪放的胜利女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卢浮宫里最名贵、最吸引观众的第三件镇宫之宝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伟大的天才艺术家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这幅名画高悬在2楼画廊的突出位置。从早到晚都有来自各国的艺术家与游客围聚在这里欣赏。有的人似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久久不愿离去。人们静静地感受着蒙娜丽莎眼神中的喜悦和悲哀;静静地观赏蒙娜丽莎面部表情中每一微妙的变化;静静地等待看蒙娜丽莎嘴角的上下移动——好似要说些什么,却欲言又止,留下了永恒的微笑。
卢浮宫,艺术之宫。每一根廊柱、每一扇门窗、每一件珍宝都那么诱人。
瑞士琉森 风景迷人
瑞士之美名传天下。在瑞士旅行犹如闯入画中。而琉森之美,则为瑞士之甲。它的古典、优雅和静谧,不时会让心中涌起一阵阵诗意,这是在欧洲其他任何城市都感受不到的。
来到琉森,我们首先参观的是狮子纪念碑,这是世界最有名的雕像之一,1821年由丹麦雕塑家雕刻在天然岩石上。这头长10米、高3米多的雄狮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断的长矛插在肩头,旁边有一个带有瑞士国徽的盾牌。这座雕像意在纪念1792年8月10日为保护巴黎杜乐丽宫中路易十六家族的安全而战死的786名瑞士雇佣兵。雕像下方有文字描述了此事件的经过。这次事件之后,瑞士停止出口雇佣兵。后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来到琉森,将“濒死的琉森狮子”誉为“世界上最悲壮和最感人的雕像”。
我们参观的第二个景点是琉森雪山。来到琉森阿尔卑斯山雪山,我们就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迷住了,震撼了。向上看,阿尔卑斯山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树林被积雪覆盖;向前看,是一池清冽透彻碧波荡漾的湖水勾画出的梦幻般美景。湖水因雪山拥抱而银光闪闪,山色因湖水的衬托而清辉熠熠。山水相映,如梦似幻。
经过排队等候,终于轮到我们四人乘坐缆车。40分钟后,轻松到达了山顶。山上有终年的积雪与冰川,视野相当开阔。漫步雪山观景,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诸峰的雪顶好似飘浮在云端,云雾缭绕。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向下俯视,琉森湖和琉森老城尽收眼底。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此刻的感受,我会说:欧洲的风光哪儿最美,瑞士的雪山瑞士的水。
琉森最引人注目的,是斜跨在罗伊斯河面上的一座200余米木制长桥——卡贝尔桥。卡贝尔桥建于1333年,是一座盖有木屋顶的河上走廊,又称“廊桥”。它既是欧洲最古老的有顶木桥,也是琉森极为显著的地标之一。走进“廊桥”可以看到廊桥顶部每隔几米就有一幅彩画,共有120幅宗教历史油画。时间最久的绘制于17世纪,画的内容多为琉森的历史风貌和人物的故事,每幅画下还有一首德文诗。桥的两侧栏杆上摆满了花卉,桥影与花影倒映水中,呈现出一种诗情画意。有资料记载,1993年8月,卡贝尔桥曾遭火灾,所幸并没有被完全烧毁,损毁的桥身及画作都已经修补完整。经过重修,重创后的“廊桥”才恢复了原貌。
琉森是个湖光与山色相互映衬的美丽城市,是“欧洲十大旅游城市”之一。市中心并不很大,主要景点都集中在步行可及范围内。漫步在琉森的古城,瞻仰那巍峨的教堂和低矮的现代化民房,这种古朴气氛与现代化设施的交融,给人一种奇特异样的感觉。虽然我们只做了短暂的停留,但悠游其间,皑皑雪山、湖光水色,好像走进仙境一般,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因斯布鲁克掠影
因斯布鲁克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是奥地利西南部的一座城市,居民有18.4万。每一个到过因斯布鲁克的人都会为它那不露痕迹的优美而心醉神迷。它不是珠光宝气的贵妇人,而是一个天生丽质的乡间少女。
因斯布鲁克是奥地利第5大城市,是连接德国和意大利的要津,也是从瑞士通往维也纳的必经之路。因斯布鲁克是著名的滑雪胜地,1964年、1976年和2012年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均在此举办。
因斯布鲁克保持着中世纪城市的容貌,在狭窄的小街上,哥特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巴洛克式的大门和文艺复兴式的连拱廊展现出古城的风貌。老城的东部和北部是因斯布鲁克新城区。这里的工业非常发达,并且经常举办展览会。
著名的“黄金屋顶”位于弗里德里希大街尽头。它的整座屋顶并非都以黄金铺成,只是在大楼中部阳台上的一块具有饰意义的飞檐上敷以金箔。它建于1500年,属晚期哥特式建筑风格,是为了纪念马克西米连一世订婚而建造的。金色屋面由3450块金箔铜板贴面而成,檐角边缘装饰有动物图案的雕饰花纹,廊柱表面围满了浮雕。正面下端雕有奥地利和匈牙利的纹章,侧面还有施泰尔马克和蒂罗尔的纹章,整个墙面及阳台装饰得非常讲究。
安静的小城一尘不染,阿尔卑斯山融化的雪水浸润着小城的河谷。广场花园路边小店门外摆放的桌椅供游客歇脚,给小城增添了温馨和谐的气息。
在小镇里,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能看到白雪皑皑的峰峦。走出街口,跨过一条横街,美不胜收的莱茵河河谷便尽收眼底。因为北面被山脉遮挡,所以因斯布鲁克气候宜人,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这次欧洲游,前后13天,我们走了8个风情各异的国家,看到了比利时的中古风貌,法国的名胜古迹,瑞士的秀丽风景,奥地利的浪漫怀古;感受到了意大利的古罗马风尚,梵蒂冈的政教合一文化,捷克起伏的丘陵和德国的独特景致。
整个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凑,一路上精彩纷呈。难忘的13天,我们不仅欣赏了欧洲的绮丽风光,也了解了西方的宗教、历史、艺术和文化,眼界大开的同时,这些文化与历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我把此行的见闻感触编写成文,并将其分为上下两篇。本期与大家分享的是上篇——比利时、法国、瑞士、奥地利之行。
向第一公民致敬
早就听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有一座著名的雕像。主人公叫于连,是一个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的小男孩。他是比利时独立精神的象征。这是我们穿越千山万水、跨出国门到欧洲旅游所达到的第一个景点。
布鲁塞尔的“撒尿小孩的铜像”位于市中心的埃杜弗小巷,建于1619年。铜像高50厘米,坐落在两米高的大理石台座上。小孩头发微卷,鼻尖上翘,调皮地微笑,单手叉腰,全身赤裸,正在旁若无人地调皮地撒尿。这是雕塑大师捷罗姆·杜克思诺的作品。
导游告诉我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班牙占领军安放好足够的炸药,准备在撤退前炸毁这座城市。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光着屁股的小男孩出现了。只见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勇敢地用尿浇灭了导火索。火被熄灭了,整座城市和全城人民的生命财产保住了。这个小男孩就是于连。从此,小于连成为了比利时的英雄。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他,政府就在他撒尿浇灭导火线的地方建造了一座纪念铜像,并授予他“布鲁塞尔第一公民”的荣誉称号。
望着这座不到一米高的青铜雕像,“第一公民”的称谓让我肃然起敬。所谓第一公民,就是享有最高声誉的人。通常,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会因为出现了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而被人们知晓。比如,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故乡波恩,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的出生地特里尔城……这些城市都会因为这些杰出人物的存在而被人们记住。
当我们走进这种国度,走进这些城市,就会被这样的光环笼罩。如果要在这些文化名城评选第一公民的话,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比比皆是。例如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就出现过震惊世界的大画家鲁本斯。但他并没有被评选为“第一公民”。这里第一公民的殊荣赐予了一个光屁股的孩子。整个布鲁塞尔城市,因为有这个孩子而大放异彩。他的名字不仅风靡欧洲,也誉满世界。
现如今,小于连早已成为了布鲁塞尔的象征。布鲁塞尔的市民在市中心大广场为他建立了博物馆,该馆现已收藏有各国政府首脑及名流赠送给于连的各式服装数百套,其中还有我国赠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和布鲁塞尔建城千年时赠送的汉族对襟小裤褂。
每逢重大节日,布鲁塞尔人民都要为小于连穿上盛装,接受人们的“拜访”。以小于连撒尿形象制作的各种纪念品应有尽有,不仅满足了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的需求,更为比利时赚取了丰厚的外汇,促进了布鲁塞尔旅游业的发展。
平常,小于连尿出的是水,到了狂欢节那一天,尿出的是啤酒,成千上万的人争先恐后地在那里畅饮。
人们纪念于连,是纪念他的勇敢行为永存人间。人生路漫漫,其间虽遇上许多磕磕碰碰,但更多的则是来自他人的关爱温暖的话语,困难中的援手,陌生人的友善……记住这些,常常怀念,心灵也会受其润泽,生活当中的美好自然常存。
情系塞纳河
去过巴黎的人都不会错过塞纳河,因为巴黎的许多著名景点都集中在塞纳河沿岸。塞纳河全长776公里,流经巴黎的一段全长131公里,是塞纳河最美的一段。巴黎起源于塞纳河,塞纳河是巴黎的母亲河。
河两岸有许多名胜古迹。左岸有1937年为举办世界博览会而建的夏乐宫,宏伟壮观的凯旋门,18世纪建筑的协和广场,拥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的卢浮宫,具有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市政厅,人类建筑史上的明珠巴黎圣母院。右岸则是巴黎的摇篮西岱岛,古老美丽的圣路易岛,1900年建成的奥赛博物馆,金色穹顶建筑的荣军院,1889年建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埃菲尔铁塔等名胜,乘船游览,船上有中文解说员,身在异国他乡,听到中文,让人倍感亲切。
塞纳河两岸有一座座造型美观风格各异的建筑。坐船游览观光,沿岸的名胜古迹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而其丰厚的文学积淀也让许多文学爱好者趋之若鹜。有人说,泰晤士河寒风黯然,哈得逊河空荡无幽,尼罗河泥沙俱下,泰伯河混浊不清,唯有塞纳河蕴含诗意蜿蜒向前。
许多蜚声世界的文学巨子都是沿河而居。福楼拜的书房窗临塞纳河;莫泊桑与同伴经常泛舟河上;莫里亚克对着塞纳河的流水,听着圣母院的钟声,写出了《黑夜的终止》;巴尔扎克、左拉、都德,喜欢在左岸的咖啡馆聚会聊天……在塞纳河畔,这些文学大家,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文坛大作。
塞纳河的万种风情也令中国文人怦然心动,徐志摩赞美道:“塞纳河,流不尽的浪漫情怀。”巴金的一段话值得一引:“早年我只身去巴黎留学的时候,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塞纳河。”黄永玉则创作了《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泛舟赛纳河,扑面而来的春风带给我一种凉爽安静和舒适,尽管时间不长,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游船已经缓缓靠近岸边,美丽的赛纳河,你的风采,会永久地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走在绿色的森林里
巴黎是绿色的“天国”,四周被森林环绕。北面,70多公里外有贡比涅森林;西面,50公里左右是圣日尔曼森林,都距巴黎不远。
巴黎近郊还有两片小森林。西边是布劳涅森林,东边是文森公园,这是巴黎人晨练、假日散步、娱乐、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场所。我们的住处就在文森公园附近,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这里是大自然的骄子、天然的花园;这里有树、有花、有鸟兽自由出没;这里还有球场、赛马场等等。一年一度的巴黎爵士音乐会也在这里举办。 清晨,附近社区的居民和游客会三三两两地走进公园,沉浸在可以蔽日的森林深处,不动声色地将自己遮掩起来,与公园融为一体。巴黎人尽可以无所事事地闲坐在斑驳的白色木椅上,享受着阳光或者绿茵,巴黎的奢华与喧闹在这里变成了零散的片段。
文森公园,就像是巴黎人的后花园,每株树、每棵草、每朵花、每滴水,包括动物都同生活联系得很紧。人们喜欢它们,也保护它们。森林里看不到果皮纸屑,因为连孩子都懂得,随意乱扔脏乱杂物,森林将会变成垃圾箱。破坏了生态环境,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由于巴黎汽车多,污染严重,政府很注重森林的发展和保护。法国的人工森林不少,如果砍掉一株,一定要再植一株,每座林子都有专职的护林人员,因为他们知道:森林是空气的天然调节器。
这片森林的中心,还有一片潋滟的湖泊。那清澈明亮的水面,好像要从四面溢出来一样。周围绿荫笼罩,成群的鸭子和雪白的天鹅在水面洋洋得意地漂浮着,划动着,有的鸟儿还飞来飞去。湖光树影,鸭鸣鸟唱,犹如走进世外桃源,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徜徉巴黎的艺术殿堂
卢浮宫,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他之后的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分为古希腊艺术、古罗马艺术、古代东方艺术、古代埃及艺术、中世纪文艺复兴和现代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和装饰艺术6大部分,每一类不仅是艺术品,更有历史,文学,宗教等内容贯穿其中。
有人说,在卢浮宫内,如果你每分钟看一件艺术品的话,需要7个多月才能看完。徜徉其间,真想用相机把馆内的每件珍品都记录在镜头内。但终因时间仓促而无暇顾及,只能重点参观“镇宫三宝”——胜利女神石雕、维纳斯女神雕像和蒙娜丽莎油画。
无头折臂、乘风欲飞的“胜利女神”雕像置于宫内一二层之间楼道的显著位置。她那似从天而降,又似展翅高飞的英姿可让人感受到胜利女神内心涌动的激情。看着雕像,耳边仿佛响起撼人心魄的交响乐章。人们纷纷赞美这尊雕像独特的创意与流畅的线条。似乎眼前已不再是一座冰冷的雕像,她从里向外透射出的那种灵性,是恬静与动感的完美组合,让观赏者为之倾倒。
在告别“胜利女神”之后,我们又来到第二件镇宫之宝维纳斯女神雕像前。这尊高约两米的雕像立于大厅中央,头部和身体微侧,鼻梁挺直,嘴微微向上翘,两眼传神,长裙及地。当光线投射到她的身上,这位来自爱琴海的少女即便失去了手臂也还是那样的亭亭玉立、端庄典雅,将残缺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的美,与性格豪放的胜利女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卢浮宫里最名贵、最吸引观众的第三件镇宫之宝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伟大的天才艺术家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这幅名画高悬在2楼画廊的突出位置。从早到晚都有来自各国的艺术家与游客围聚在这里欣赏。有的人似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久久不愿离去。人们静静地感受着蒙娜丽莎眼神中的喜悦和悲哀;静静地观赏蒙娜丽莎面部表情中每一微妙的变化;静静地等待看蒙娜丽莎嘴角的上下移动——好似要说些什么,却欲言又止,留下了永恒的微笑。
卢浮宫,艺术之宫。每一根廊柱、每一扇门窗、每一件珍宝都那么诱人。
瑞士琉森 风景迷人
瑞士之美名传天下。在瑞士旅行犹如闯入画中。而琉森之美,则为瑞士之甲。它的古典、优雅和静谧,不时会让心中涌起一阵阵诗意,这是在欧洲其他任何城市都感受不到的。
来到琉森,我们首先参观的是狮子纪念碑,这是世界最有名的雕像之一,1821年由丹麦雕塑家雕刻在天然岩石上。这头长10米、高3米多的雄狮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断的长矛插在肩头,旁边有一个带有瑞士国徽的盾牌。这座雕像意在纪念1792年8月10日为保护巴黎杜乐丽宫中路易十六家族的安全而战死的786名瑞士雇佣兵。雕像下方有文字描述了此事件的经过。这次事件之后,瑞士停止出口雇佣兵。后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来到琉森,将“濒死的琉森狮子”誉为“世界上最悲壮和最感人的雕像”。
我们参观的第二个景点是琉森雪山。来到琉森阿尔卑斯山雪山,我们就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迷住了,震撼了。向上看,阿尔卑斯山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树林被积雪覆盖;向前看,是一池清冽透彻碧波荡漾的湖水勾画出的梦幻般美景。湖水因雪山拥抱而银光闪闪,山色因湖水的衬托而清辉熠熠。山水相映,如梦似幻。
经过排队等候,终于轮到我们四人乘坐缆车。40分钟后,轻松到达了山顶。山上有终年的积雪与冰川,视野相当开阔。漫步雪山观景,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诸峰的雪顶好似飘浮在云端,云雾缭绕。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向下俯视,琉森湖和琉森老城尽收眼底。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此刻的感受,我会说:欧洲的风光哪儿最美,瑞士的雪山瑞士的水。
琉森最引人注目的,是斜跨在罗伊斯河面上的一座200余米木制长桥——卡贝尔桥。卡贝尔桥建于1333年,是一座盖有木屋顶的河上走廊,又称“廊桥”。它既是欧洲最古老的有顶木桥,也是琉森极为显著的地标之一。走进“廊桥”可以看到廊桥顶部每隔几米就有一幅彩画,共有120幅宗教历史油画。时间最久的绘制于17世纪,画的内容多为琉森的历史风貌和人物的故事,每幅画下还有一首德文诗。桥的两侧栏杆上摆满了花卉,桥影与花影倒映水中,呈现出一种诗情画意。有资料记载,1993年8月,卡贝尔桥曾遭火灾,所幸并没有被完全烧毁,损毁的桥身及画作都已经修补完整。经过重修,重创后的“廊桥”才恢复了原貌。
琉森是个湖光与山色相互映衬的美丽城市,是“欧洲十大旅游城市”之一。市中心并不很大,主要景点都集中在步行可及范围内。漫步在琉森的古城,瞻仰那巍峨的教堂和低矮的现代化民房,这种古朴气氛与现代化设施的交融,给人一种奇特异样的感觉。虽然我们只做了短暂的停留,但悠游其间,皑皑雪山、湖光水色,好像走进仙境一般,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因斯布鲁克掠影
因斯布鲁克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是奥地利西南部的一座城市,居民有18.4万。每一个到过因斯布鲁克的人都会为它那不露痕迹的优美而心醉神迷。它不是珠光宝气的贵妇人,而是一个天生丽质的乡间少女。
因斯布鲁克是奥地利第5大城市,是连接德国和意大利的要津,也是从瑞士通往维也纳的必经之路。因斯布鲁克是著名的滑雪胜地,1964年、1976年和2012年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均在此举办。
因斯布鲁克保持着中世纪城市的容貌,在狭窄的小街上,哥特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巴洛克式的大门和文艺复兴式的连拱廊展现出古城的风貌。老城的东部和北部是因斯布鲁克新城区。这里的工业非常发达,并且经常举办展览会。
著名的“黄金屋顶”位于弗里德里希大街尽头。它的整座屋顶并非都以黄金铺成,只是在大楼中部阳台上的一块具有饰意义的飞檐上敷以金箔。它建于1500年,属晚期哥特式建筑风格,是为了纪念马克西米连一世订婚而建造的。金色屋面由3450块金箔铜板贴面而成,檐角边缘装饰有动物图案的雕饰花纹,廊柱表面围满了浮雕。正面下端雕有奥地利和匈牙利的纹章,侧面还有施泰尔马克和蒂罗尔的纹章,整个墙面及阳台装饰得非常讲究。
安静的小城一尘不染,阿尔卑斯山融化的雪水浸润着小城的河谷。广场花园路边小店门外摆放的桌椅供游客歇脚,给小城增添了温馨和谐的气息。
在小镇里,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能看到白雪皑皑的峰峦。走出街口,跨过一条横街,美不胜收的莱茵河河谷便尽收眼底。因为北面被山脉遮挡,所以因斯布鲁克气候宜人,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