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根据小学阶段新市民子女交往能力的现状,进行了相关数据的调查,并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对策。交往能力是新市民子女学生综合素质中重要的一种能力,而新市民子女由于其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交际交往能力与城市学生有一定的差别。如果能从小培养新市民子女良好的交际交往能力,将会对其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与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新市民子女 ;交往能力 ;现状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97-02
1 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方面,主要指幼儿与同伴、成人(陌生人)之间的交往态度、交往策略,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以及解决同伴间冲突的能力。荀子曾说:“人之初也,不能无群。”人从一生下来,就有与人交往的要求,是一种本能的需要。人际交往对儿童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儿童体验到友谊带来的身心愉悦,还能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造力、情商的发展。新市民子女学生由于其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交际交往能力与城市学生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获得是靠后天的培养,如果能对小学阶段的新市民子女进行交往技能、技巧的培养,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将会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与重要的意义。那么,小学阶段新市民子女交往能力培养的现状到底如何呢?为此,笔者对新市民子女学生交往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目前新市民子女学生交往能力状态层次,从而对新市民子女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提供依据和建议。
2 调查方法
2.1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同时辅以谈话法。
2.2 问卷的编制参考了有关文献及书籍,筛选、整理和借鉴一些较普遍意义的内容。调查主要围绕学生认识、控制、激励自我情绪,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健康情绪培养情况等方面,设计了教师卷和学生卷,先进行试测,再修改问卷,最后定稿。
2.3 调查的对象是本校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发出教师卷三十份,实际收回有效卷二十六份,发出学生卷292份,实际收回有效卷289份.被试学生构成情况见“学生样本年龄段分布表”。
表1 学生样本年级段分布表
3 调查分析
3.1 新市民子女学生交往的能力
表2 各年级段学生交往能力情况分布表
由表2可知,新市民子女学生喜欢对方的能力在缓步增强,但到六年级仍有12%的学生该能力处于较弱水平,提醒我们作为教师的要从学生个体出发,教育他们欣赏对方,来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
同时,我们在表2中也发现了随着年级的增长,新市民子女正确对待批评的水平在逐步降低。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随着新市民子女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别人的认同度和对权威的认同度会降低,这也提醒教师对新市民子女的批评应当以说理的方式进行,尽量避免采用高压、强制的手段。
3.2 新市民子女学生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
表3 学生控制自我情绪能力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约25%的新市民子女学生在一般生活、学习中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也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却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其中,有约56%的学生已经意识到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情绪,但却无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约9%的学生没有想过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像这样的学生往往会因为不健康情绪而意气用事。
3.3 新市民子女學生自我激励情绪能力
表4 学生自我激励情绪能力情况
由表4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接近77%的小学生能从微小的进步或表扬中建立自信,得到动力,激励自己今后更努力,以取得更大的进步或成功。但仍有约23%的学生无法做到这一点。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取得的好成绩是偶然得到的,是运气好碰上的。另一部分学生则对此无动于衷,说明我们老师在平时工作中应当细心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应该挖掘学生的小优点,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潜力。
3.4 新市民子女学生认知他人交往能力
表5 学生与他人交往能力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有约37%的学生能够在与他人交谈中主动观察他人情绪状态,约53%的学生只有在被告知的情况下才能了解他人情绪,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约10%的学生从不考虑他人的情绪状态,这些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想到别人。
3.5 新市民子女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表6 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方式的情况
表7 学生交往能力行为的情况
新市民子女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方式和能力的调查结果见表6和表7,根据调查显示,新市民子女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令人不容乐观。他们对有困难的同学不愿主动帮助,有5.53%的学生不愿与别人交往,认为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上,只有15.62%的学生能容纳他人,14.79%的学生把问题踢给别人,依懒他人,没有独立处理人际问题的能力。
3.6 学校、教师对新市民子女学生健康情绪的培养。 在被调查的中,80.9%的教师经常注意这些新市民子女学生情绪的变化,在发现他们有情绪不稳的情况时,都会主动了解情况,询问有何困难,并教他们如何处理交往中的问题,使他们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的情绪,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调查中,教师都非常重视肯定性评价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但仍有3.6%的学生表示从未受过教师的表扬,其中有85%的学生是后进生.虽然后进生在班级中不占多数,但作为教师不应该忽视他们的存在,更需要激励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积极情绪。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30.1%的学生愿意同教师交往,有62.9%的学生表示愿意,但只愿意跟教自己的教师交往,甚至有7.0%的学生不愿意和教师交往有些畏惧。所以,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3.7 新市民子女学生与他人交往能力的分析
3.7.1 人际关系障碍。新市民学生的父母长期忙于打工、经商,与子女感情联系较少,或很难与子女交流,导致有些孩子产生孤独、寂寞、胆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而作为监护人通常不管或管不了、不会管,无形中又助长了其自私任性、蛮横霸道、心理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这些都妨碍了他们与人的沟通。
3.7.2 情感缺失。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依恋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安全、信任的基本态度,但新市民子女学生与父母间依恋关系的正常发展过程被中断。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多是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因而空闲时间少,与子女情感沟通少。许多新市民子女学生多数时候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他们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情绪焦虑紧张,心里缺乏安全感。
3.7.3 行为偏差。由于忙于生计,孩子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新市民子女学生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这些行为偏差也会影响新市民子女形成良好的交际交往能力。
3.7.4 学习困难。因为生计艰难,农民工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很少对孩子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辅导,一旦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无法给其释疑解难;如果是隔代监护的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因此,“新市民子女”学生的学习教育,一般要比城市市民家庭的孩子的学习教育要差一些,学习困难重重。
4 相应对策
那么该如何提高新市民子女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呢?
4.1 赢得他人好感。 其关键是要具有一种吸引力,也就是让别人产生好感的力量。教师可以对学生授以交往手段:对伙伴要笑脸相迎,主动问候,在行动上要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关系。还可以组织交往活动:指导交往孤独者学会与更多的人交往,让更多的伙伴了解他,在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友谊。
4.2 真诚关心他人。 对他人的关心、了解和理解,尊重他人,能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是一种才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赏识别人的优点,让学生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去发现美的品质、美的精神,从而去赞美、去学习,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3 做受欢迎的人。 学业进步能加强个人的交往能力。心理学家进行过“人际关系”测试题目为“谁是最受欢迎的人”。结果显示,最受欢迎的人是那些学习认真、成绩好、能力强,又懂得文明和礼貌的人。 所以,引导新市民子女学生形成“好好学习”的意识,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成绩,是切实提高他们个人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4.4 善于与人交谈。 语言沟通是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最基本能力,言表心声,通过语言的交流,人们才能加深相互间的了解,才能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愿。教师应当教会新市民子女学生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我能行”,在头脑中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良好的交际者。学会真情地喜欢他人,然后才能被他人所喜欢,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
4.5 克服交往障碍。 嫉妒、猜疑、胆怯、自卑等不良的性格特征是危害人际关系的主要障碍。要提高新市民子女学生的交往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说话动机。如:激励学生大声讲话,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引导他们积极表达,都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交往本领的重要方法。
5 幾点思考
5.1 教育者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综合素质被提高到了很高的地位。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更是学生健康心理发展阶段。作为新市民子女比较集中学校的教师,应从学生的个体特点出发,根据孩子的自身性格特点,从中有针对性地引导,逐渐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向上与人交往的良好情绪。
5.2 教师自身的交往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新市民子女学生有很长一段时间与教师在一起,教师自身具有向上交往的能力对学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和人交往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学生生病了,老师的一个电话问候;当学生遇到困难,老师的慷慨相助等等,都将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因此,教师如果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会带给学生良好的影响。
5.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良好的交往能力。 向上、积极的心理是健康情绪发展的沃土,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可以为新市民子女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绪交流提供良好的机会。在集体活动中,要让孩子明白美好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合作、谅解等良好行为上的。这样,在学生走向社会后,就能自觉地创造和谐向上的人际环境,并在竞争中健康地发展自我。
总之,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社交能力更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在学校,同学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成人无法取代的妙不可言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新市民子女学生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各个学科概念的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敏.促进学生交往 [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韦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朋辈心理互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美玲.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N].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 2007年.
[4] 马惠霞,沈德立.人际心理素质探讨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年01期.
[5] 马爱民,许立新.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师地位的必由之路.教育与现代化,2003,(3)
【关键词】 新市民子女 ;交往能力 ;现状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97-02
1 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方面,主要指幼儿与同伴、成人(陌生人)之间的交往态度、交往策略,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以及解决同伴间冲突的能力。荀子曾说:“人之初也,不能无群。”人从一生下来,就有与人交往的要求,是一种本能的需要。人际交往对儿童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儿童体验到友谊带来的身心愉悦,还能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造力、情商的发展。新市民子女学生由于其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交际交往能力与城市学生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获得是靠后天的培养,如果能对小学阶段的新市民子女进行交往技能、技巧的培养,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将会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与重要的意义。那么,小学阶段新市民子女交往能力培养的现状到底如何呢?为此,笔者对新市民子女学生交往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目前新市民子女学生交往能力状态层次,从而对新市民子女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提供依据和建议。
2 调查方法
2.1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同时辅以谈话法。
2.2 问卷的编制参考了有关文献及书籍,筛选、整理和借鉴一些较普遍意义的内容。调查主要围绕学生认识、控制、激励自我情绪,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健康情绪培养情况等方面,设计了教师卷和学生卷,先进行试测,再修改问卷,最后定稿。
2.3 调查的对象是本校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发出教师卷三十份,实际收回有效卷二十六份,发出学生卷292份,实际收回有效卷289份.被试学生构成情况见“学生样本年龄段分布表”。
表1 学生样本年级段分布表
3 调查分析
3.1 新市民子女学生交往的能力
表2 各年级段学生交往能力情况分布表
由表2可知,新市民子女学生喜欢对方的能力在缓步增强,但到六年级仍有12%的学生该能力处于较弱水平,提醒我们作为教师的要从学生个体出发,教育他们欣赏对方,来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
同时,我们在表2中也发现了随着年级的增长,新市民子女正确对待批评的水平在逐步降低。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随着新市民子女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别人的认同度和对权威的认同度会降低,这也提醒教师对新市民子女的批评应当以说理的方式进行,尽量避免采用高压、强制的手段。
3.2 新市民子女学生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
表3 学生控制自我情绪能力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约25%的新市民子女学生在一般生活、学习中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也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却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其中,有约56%的学生已经意识到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情绪,但却无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约9%的学生没有想过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像这样的学生往往会因为不健康情绪而意气用事。
3.3 新市民子女學生自我激励情绪能力
表4 学生自我激励情绪能力情况
由表4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接近77%的小学生能从微小的进步或表扬中建立自信,得到动力,激励自己今后更努力,以取得更大的进步或成功。但仍有约23%的学生无法做到这一点。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取得的好成绩是偶然得到的,是运气好碰上的。另一部分学生则对此无动于衷,说明我们老师在平时工作中应当细心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应该挖掘学生的小优点,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潜力。
3.4 新市民子女学生认知他人交往能力
表5 学生与他人交往能力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有约37%的学生能够在与他人交谈中主动观察他人情绪状态,约53%的学生只有在被告知的情况下才能了解他人情绪,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约10%的学生从不考虑他人的情绪状态,这些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想到别人。
3.5 新市民子女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表6 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方式的情况
表7 学生交往能力行为的情况
新市民子女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方式和能力的调查结果见表6和表7,根据调查显示,新市民子女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令人不容乐观。他们对有困难的同学不愿主动帮助,有5.53%的学生不愿与别人交往,认为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上,只有15.62%的学生能容纳他人,14.79%的学生把问题踢给别人,依懒他人,没有独立处理人际问题的能力。
3.6 学校、教师对新市民子女学生健康情绪的培养。 在被调查的中,80.9%的教师经常注意这些新市民子女学生情绪的变化,在发现他们有情绪不稳的情况时,都会主动了解情况,询问有何困难,并教他们如何处理交往中的问题,使他们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的情绪,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调查中,教师都非常重视肯定性评价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但仍有3.6%的学生表示从未受过教师的表扬,其中有85%的学生是后进生.虽然后进生在班级中不占多数,但作为教师不应该忽视他们的存在,更需要激励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积极情绪。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30.1%的学生愿意同教师交往,有62.9%的学生表示愿意,但只愿意跟教自己的教师交往,甚至有7.0%的学生不愿意和教师交往有些畏惧。所以,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3.7 新市民子女学生与他人交往能力的分析
3.7.1 人际关系障碍。新市民学生的父母长期忙于打工、经商,与子女感情联系较少,或很难与子女交流,导致有些孩子产生孤独、寂寞、胆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而作为监护人通常不管或管不了、不会管,无形中又助长了其自私任性、蛮横霸道、心理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这些都妨碍了他们与人的沟通。
3.7.2 情感缺失。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依恋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安全、信任的基本态度,但新市民子女学生与父母间依恋关系的正常发展过程被中断。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多是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因而空闲时间少,与子女情感沟通少。许多新市民子女学生多数时候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他们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情绪焦虑紧张,心里缺乏安全感。
3.7.3 行为偏差。由于忙于生计,孩子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新市民子女学生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这些行为偏差也会影响新市民子女形成良好的交际交往能力。
3.7.4 学习困难。因为生计艰难,农民工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很少对孩子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辅导,一旦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无法给其释疑解难;如果是隔代监护的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因此,“新市民子女”学生的学习教育,一般要比城市市民家庭的孩子的学习教育要差一些,学习困难重重。
4 相应对策
那么该如何提高新市民子女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呢?
4.1 赢得他人好感。 其关键是要具有一种吸引力,也就是让别人产生好感的力量。教师可以对学生授以交往手段:对伙伴要笑脸相迎,主动问候,在行动上要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关系。还可以组织交往活动:指导交往孤独者学会与更多的人交往,让更多的伙伴了解他,在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友谊。
4.2 真诚关心他人。 对他人的关心、了解和理解,尊重他人,能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是一种才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赏识别人的优点,让学生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去发现美的品质、美的精神,从而去赞美、去学习,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3 做受欢迎的人。 学业进步能加强个人的交往能力。心理学家进行过“人际关系”测试题目为“谁是最受欢迎的人”。结果显示,最受欢迎的人是那些学习认真、成绩好、能力强,又懂得文明和礼貌的人。 所以,引导新市民子女学生形成“好好学习”的意识,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成绩,是切实提高他们个人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4.4 善于与人交谈。 语言沟通是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最基本能力,言表心声,通过语言的交流,人们才能加深相互间的了解,才能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愿。教师应当教会新市民子女学生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我能行”,在头脑中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良好的交际者。学会真情地喜欢他人,然后才能被他人所喜欢,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
4.5 克服交往障碍。 嫉妒、猜疑、胆怯、自卑等不良的性格特征是危害人际关系的主要障碍。要提高新市民子女学生的交往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说话动机。如:激励学生大声讲话,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引导他们积极表达,都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交往本领的重要方法。
5 幾点思考
5.1 教育者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综合素质被提高到了很高的地位。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更是学生健康心理发展阶段。作为新市民子女比较集中学校的教师,应从学生的个体特点出发,根据孩子的自身性格特点,从中有针对性地引导,逐渐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向上与人交往的良好情绪。
5.2 教师自身的交往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新市民子女学生有很长一段时间与教师在一起,教师自身具有向上交往的能力对学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和人交往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学生生病了,老师的一个电话问候;当学生遇到困难,老师的慷慨相助等等,都将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因此,教师如果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会带给学生良好的影响。
5.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良好的交往能力。 向上、积极的心理是健康情绪发展的沃土,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可以为新市民子女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绪交流提供良好的机会。在集体活动中,要让孩子明白美好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合作、谅解等良好行为上的。这样,在学生走向社会后,就能自觉地创造和谐向上的人际环境,并在竞争中健康地发展自我。
总之,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社交能力更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在学校,同学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成人无法取代的妙不可言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新市民子女学生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各个学科概念的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敏.促进学生交往 [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韦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朋辈心理互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美玲.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N].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 2007年.
[4] 马惠霞,沈德立.人际心理素质探讨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年01期.
[5] 马爱民,许立新.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师地位的必由之路.教育与现代化,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