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温度对莫来石刚玉复相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来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23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铝型材厂阳极氧化废渣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研制莫来石刚玉复相材料,探讨不同烧结温度对复相材料的影响,分别采用XRD和SEM表征样品的晶相结构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可显著改变样品中晶相的组成和各晶相的相对含量;各样品主要存在莫来石固溶体相和刚玉相两种结晶相,其中莫来石固溶体为主晶相,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组成(Al4.544Sil.456O9.728和Al4.59Si1.41O9.70):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莫来石含量逐渐增多,至1650℃,试样中莫来石含量为100%。扫描电镜下莫来石呈针柱状交织,晶体发育良好
其他文献
实验研究了La2/3Ca1/3MnO3系统晶界上掺杂(YSZ)对其输运性能和磁电阻效应(MR)的影响.样品是由溶胶-凝胶法制成的.通过对样品的电输运特性的测量表明,在掺杂量(x)低于2%时,掺
在NH4OH-(NH4)2CO3沉淀体系中用相转移分离法制备了La0.9Sr0.1Ga0.8Mg0.2O2.85(LSGM1020)固体电解质前驱体,并在较低的烧结温度得到了纯度较高,杂质含量低的电解质陶瓷.用XRD
本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不同Eu2+掺杂浓度的SrAl2O4:Eu2+,Dy3+纳米晶体,探讨了纳米晶体的发光性能及浓度猝灭.结果发现:纳米晶体与相应的常规尺寸的发光粉末材料相比,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的主峰位置均出现了明显的蓝移,发光强度和猝灭浓度有明显的提高,余辉衰减速度加快.认为蓝移现象以及余辉衰减变快,主要归因于发光粉体纳米粒子的量子尺寸效应.
评述了近年来弦理论的迅速进展,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工作方向。
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屏蔽实验反应堆池壳用A0纯铝制成,并于1964年对池壳进行了全部阳极氧化处理.至2001年,反应堆运行了37年,池壳表面仍然有一层发亮的氧化膜,与国内外同类型
采用交流微弧氧化法于Na2SiO3-KOH-(NaPO3)6-NaAlO2溶液中在Ti6A14V表面形成了氧化物陶瓷膜。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陶瓷膜的组织形貌和相组成,用Nano IndenterXP系统研
测量A0纯铝在去离子水中的极化曲线用来模拟反应堆池壳的点蚀.研究表明:A0纯铝在去离子水中很容易钝化.实验中用美国EG&G普林斯顿应用研究公司生产的273型恒电位/恒电流仪测
本文以La(NO3)3、Ce(NO3)3、Ni(NO3)2和有机燃料为原料,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NiO/Ce0.7La0.3O1.85复合粉体,讨论了燃烧合成过程中氧化物与有机燃料的比率及点火温度对反应产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比率的增大,粉体的结晶性和比表面积增大.当氧化物与燃料的比例为2:1时,可成功合成结晶充分的粉体,但点火温度对粉体的影响不大.通过对粉体的SEM、TEM、表征,结果表明:
本文用比重法测量了苯与系列醇、苯与酸和与酯等二组份体系的过量体积。结果表明苯与系列醇体系的过量体积在全浓度范围内呈S形平滑曲线变化;苯与酸或酯的二元系,其V~E均为正
用电刷技术在不锈钢基体一侧表面上刷镀了Cu膜,用电镀技术在不锈钢基体一侧表面或双侧表面上制备Ni膜.用梁三点弯曲法在自制的设备上测量不锈钢基体以及不锈钢基体上不同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