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淋巴结转移MSCT影像特征与病理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胰腺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胰腺癌(PC)淋巴结转移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

方法

选取经病理确诊为PC且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0例,术前均进行MSCT胰腺增强扫描。以日本胰腺病学会2002年制定的第5版TNM分期为淋巴结分组标准,分析转移淋巴结的部位、最大短轴径(MSAD)、淋巴结密度、强化、内部坏死及融合情况。

结果

病理诊断转移淋巴结63枚,影像诊断转移淋巴结53枚。胰头癌以第13组、第17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胰体尾癌以第18组转移率较高。转移淋巴结MSAD为2~17 mm,平均(7.2±4.0)mm。按淋巴结大小分为MSAD<5 mm组、5 mm~<10 mm组和≥10 mm组,每组转移淋巴结分别为10枚、18枚和25枚。3组转移淋巴结的强化枚数随淋巴结的增大而减少,而内部坏死、融合枚数随淋巴结的增大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两组间比较,MSAD<5 mm组、5 mm~<10 mm组强化淋巴结枚数显著多于≥10 mm组(7/10、11/18比2/25),融合淋巴结枚数显著少于≥10 mm组(0、2/18比22/25);<5 mm组边缘清晰淋巴结枚数显著多于≥10 mm组(6/10比5/25),内部坏死枚数显著少于≥10 mm组(2/10比1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余两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淋巴结不明显强化、内部坏死及融合是PC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影像学特征,结合淋巴结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的特征更有助于诊断转移淋巴结。

其他文献
笔者从瘀血、湿浊理论出发,分析ⅢB型前列腺炎的病因、临床特点,结合中医辨证特色,将化瘀利湿法运用于临床,运用桃红四物汤合萆薢渗湿汤化裁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取得了一定疗
期刊
目的:评估康复护理对颈椎病并发颈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颈椎病并发颈肩痛患者50例进行临床观察及研究,将其分为护理组以及对照组.
目的:考察民族药云实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硅胶薄层板,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酸(8 ∶4∶1)溶液为展开剂,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可见光下观察及365nm紫外灯下检视云实药材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terleukin-10 (IL-10) on the express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in hepatic fibrosis rats and the anti-fibrotic r
目的:探究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行个体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32)与并行
编辑部:王教授,您好!非常有幸能通过全国药用植物化学学术会议认识您.您在报告中指出,在以化学质量为主导的观念指导下,大多数中药学研究者仅将药材性状特征作为药材真伪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