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开始后的两三个世纪里,罗马公民的衣食住行是比较简单的,大都过着简朴的小农生活。他们习惯于躬耕田亩,以清茶淡饭、简朴的衣服和简陋的住房为满足,即使是执政官这样的最高级别的官吏也不例外。然而随着罗马对外大征服,特别是在公元前2世纪征服富庶的希腊和东方诸国后,巨大的财富和可供役使的奴隶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国内,使罗马人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逐渐放弃了早期那种严禁朴实和艰苦奋斗的道德观,变得日趋奢侈,整日沉溺于美食与竞技场中,追求荒诞无稽的消费和疯狂的挥霍。
一、国家法令难以遏制罗马人对东方丝绸的追求
古罗马人的传统衣着是比较简单的。男装只有一袍一衣,即罗马袍和短袖内衣。罗马袍又称托袈长袍,用一大块半圆形的衣料缝制,圆心开口与肩上,两边自然下垂即成大袍。内衣也是单幅衣料,开一圆领,与今天的T恤衫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罗马内衣长可及膝,以腰带束之。女装与男装基本相同,略为不同的是,女装常在内衣外加一带有绣花的长袍,有时还戴着披肩方巾或穿披风衫。公元前215年,罗马正处于与汉尼拔交战期间,为限制公民过分追求服饰的高消费,罗马政府专门制定了奥庇亚法,使罗马公民在穿衣上趋于平等。
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后,罗马公民在衣着上的单一性,逐渐引起富人们特别是妇女们的不满。公元前195年,妇女们集体走向街头,包围了保民官议事厅,要求政府废除奥庇亚法。结果她们成功了,奥庇亚法被废除,此后罗马人的服饰日趋新潮。
公元前2世纪罗马征服希腊和东方诸国后,做工精细的巴比伦长袍传入了罗马,很受罗马人欢迎。就连以节俭著称的著名监察官加图的家里,也珍藏着一件供两代人使用的巴比伦长袍。在罗马人所穿的长袍中,以紫色袍最为正式和隆重。得胜的将军在举行凯旋式时,一般都穿着缀有金星的紫色宽袍,头戴黄金宝石的冠冕,以示隆重。在正式场合,乐队队员一般都穿长达脚部的紫色长袍,侍从则穿紫色紧身衣。
到了帝国时期,奢侈之风日盛,宫廷和贵族衣衫越来越华丽,东方式的长袖大袍逐渐普及。金银饰物和锦绣,更使显贵特别是妇女们的装束达到了空前的豪华。妇女们在观看演出时,纷纷以奇装异服吸引男人们的注意。皇族女性小阿格里皮娜坐在元首克劳狄的身边观看竞技表演时,身穿一件金绒编织的华美斗篷,光彩夺目,格外引人注目。弗拉维王朝时流行卷发高髻,当时的妇女便着意刻画这种发式,以高达尺余的层层发卷如羽冠云冕罩于头上。到了安敦尼王朝时,却又崇尚淡装,发式平易。
在当时,罗马还没有棉花,衣服的料子一般都用毛和麻。公元前1世纪中叶,恺撒在举行凯旋式时,第一次向罗马人民展示了战争中缴获的中国丝绸。此后,中国丝绸传入罗马,立刻便受到罗马人的青睐,就连著名的克拉苏军团所使用的军旗都是丝绸织物。以至于公元14年,在奥古斯都临终前,元老院下令禁止男性公民穿丝绸服装,对妇女使用丝绸也作了一定的限制。然而这一禁令并未起到多大效果,罗马上层人物对中国丝绸的兴趣依然不减,罗马与中国间的丝绸贸易依旧兴隆。公元2世纪以后,罗马对中国丝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国丝绸不但受到上层的青睐,而且也得到了下层平民的喜爱。为购买中国丝绸和从印度、阿拉伯输入香料、香料、麻布和珠宝等奢侈品,罗马付出了大量的金银,使罗马对外贸易逆差严重,金银大量外流。普林尼的记载表明,罗马每年流入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半岛三地的金银在一亿塞斯退斯以上。他还认为,是“流行的奢侈和妇女使我们付出了如此昂贵的代价。”金银的大量外流导致罗马对外贸易逆差严重,出现了严重的货币混乱,给罗马正常的经济生活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害。
饮食成为一种艺术:奢侈生活的开始
在罗马建国早期,罗马人的一日三餐是比较简单的。早餐只有面包和乳酪,午餐加以少许冷菜(包括肉和面包)和少量的酒。面包在古埃及时代已经出现,此后一直是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的主食。晚餐比较丰富,一般备三道菜。首盘多为蛋、豆、咸鱼或蔬菜之类,主盘是烤肉或烧鸡,尾盘则为鱼虾。主食除了面包外,一般只有麦粥。米饭在罗马时代还没有出现。从公元前4世纪起,富裕的罗马人在与希腊人的交往中,养成了吃饭时躺在桌子旁的习惯,而以前罗马人是坐在桌子旁吃饭的。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显贵的桌子上开始出现银制的器皿。
罗马人烹制食品的方法很多,在古罗马住宅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烹调用具。有些房子里看上去好像没有烹调设施,也许因为烹调时使用的是可移动的火盆或炉子。富庶的家庭一般都有专门的厨房,内置贴面的长条型石头或砖砌的多眼炉灶, 灶口为半圆形,食物可以直接放在上面烹制或放在三角架上烹制。最初食物只是简单地被煮熟、烤熟或炸熟。到了帝国时期,烹调已经被视为一种艺术而变得精妙绝伦。用牛奶和蜂蜜烹制食物已经逐渐变得很平常,富于想象力的食谱开始广为流传。
公元前2世纪以后,受希腊人影响,罗马人的饮食发生了很大变化。菜的种类增加了,也比以前做得更加精美、好吃了。职业的厨师把女主人挤出了厨房,而在以前,是女主人借助女奴隶的帮助来给全家准备食物的。罗马人喜爱吃鱼,公元前1世纪,罗马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养鱼场。罗马人喜欢用胡椒、香料、蜂蜜来调味,他们尤其喜欢鱼露,这是一种奇异的鱼汁。同时,烹饪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化出面包的烤制和点心的制作。烤制的面包,代替了原来的熬粥。171个左右的面包房在罗马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一点。希腊的葡萄酒和小亚细亚王国的鱼,都广泛出现在罗马人的餐桌上。罗马人的餐桌上还经常有酒,他们学会了希腊式的痛饮。宴席讲究有多少道菜,有多少客人。在当时,备有大量醇酒,同时有希腊竖琴家的演奏和希腊舞蹈家的舞蹈陪伴的饮宴,在罗马已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著名历史学家李维曾经指出:“古代罗马人把厨师常常看成最不值钱的奴隶,按最下等的奴隶对待,而现在他们的身价却有了很大的提高,原先的强制性现在变成了一门艺术。然而在此时看到了这些情况,还仅仅是未来奢侈生活的开始。”
晚饭是罗马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后发展为拥有精美菜肴的社交宴会。罗马人不重视早餐,面包、奶酪或前一天剩下的食品就可以打发了。他们也不重视午餐,到小酒馆买点吃的在大街上就吃了。公共饮食场所上买些香肠、鱼、小扁豆、水果、面包圈、蛋糕和酒就可以了。晚餐是在家里进行的,而且是一场令人愉悦的社交宴会。晚宴从下午4点开始,可能要持续到下半夜。晚宴的菜肴是有定式的:首先是清淡的,通常用鸡蛋来做,随后是主餐,包括几个菜,主菜是肉或鱼,最后上辛辣食物或干果, 其目的是让用餐者因口渴而纵情饮酒。所有的菜肴均冷热合适,方便客人们抓取。非正式的一般晚餐都比较简单,只包括头盘和一个通常用肉做的主菜。
宴会在罗马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社交手段,也是房主人显示其社会和经济地位的手段。餐桌周围忙碌的奴隶愈多,他们的穿着愈华贵,愈能显示房主人的富足。奴隶们负责供应食品,而成功的美食通常还伴有朗诵、演唱、乐器表演、舞蹈或杂技等各种愉悦的表演。一心要炫耀自己富有的房主人,还会另外赠送礼品作为特别的纪念。这些礼品通常是青铜、象牙或银质的小雕塑,有时是漫画。
我们以公元前1世纪中叶罗马一位著名人物鲁古鲁斯为例,可以对共和末年罗马富人的饮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鲁古鲁斯曾在公元前73年担任罗马执政官,他的日常饭餐十分考究奢华,不仅备有紫色的毯子,镶着宝石的盘子,舞蹈和各种戏剧表演,而且还有各种美味精制的菜肴,让别人羡慕不已。他有许多餐厅,每个餐厅都有其固定的消费标准,有其相应的餐具、设备和奴隶。这样,奴隶只要一知道他在哪个餐厅就餐,就知道要消费多少钱,如何安排宴会的装饰和场面。有一次他在他的阿波罗餐厅设宴招待庞培和西塞罗,仅用了极少的时间就准备了一桌价值超过3万塞斯退斯的佳肴。而当时一个罗马士兵一年的军饷也不过是451塞斯退斯。
为抑制这种愈演愈烈的奢侈之风,从公元前161年到奥古斯都统治期间,罗马政府通过了一系列限制用餐消费的法案。但这些法案并未起到多大作用,到了帝国时期,与希腊和东方相比,罗马在饮食上的奢华并不逊色。公元2世纪时的罗马作家奥鲁斯·盖里乌斯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当时罗马餐桌上的菜单,其中有爱琴海萨莫斯岛的孔雀、小亚细亚菲利吉亚的松鸡、波斯的鹤、希腊北部安布拉齐亚的羔羊、黑海的金枪鱼、西班牙布尔提苏斯港的八目鳗鱼、开俄斯岛的核桃、埃及的椰枣和西班牙的栎子棋榛实等等。罗马人饮宴的奢华,略见一斑。
公寓楼房与别墅:罗马人的休憩方式
罗马人的住宅,可以分为农家宅院和城市宅院。罗马传统的农家宅院,一般是四墙围成的一个方形小院,房屋靠四边修建,屋顶瓦面斜坡从墙头向中心倾斜。靠街的墙开门以供出入。其余墙面都是无门无窗的。农家宅院的中心是一个大的公用房间,又称中庭。中庭是家庭生活的中心。中庭的中心是灶,用来取暖和做饭,燃烧产生的烟从天井上的一个天孔排出去。在这个天孔下面的地上,有一个凹处,用来收存雨水。中庭是通过这个天孔来照明的。中庭也被称为堂屋,兼作招待室,还存放着祖先的雕像。人们在这里做饭和吃饭,进行家常的工作。其余的房间为卧室。宅院里还有花园、菜园及其附属建筑物。在早期,这种住宅都是单层的。
城市住宅是由农家宅院发展而来。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即中庭、正房和柱廊。中庭现在不再设灶,变成了前面接待客人的大厅,人们可以从大街穿过前庭和前室进入中庭。中庭之后是正房,为主人的房间,两面是小走廊,通过小走廊可以从中庭进入柱廊。柱廊是宅院内部一个露天的走廊,有列柱环绕着。在它的中部,常有一个带水池的小园,两旁则是居住和工作的房间,有寝室、餐厅、厨房、浴室、下房和库房等。城市富人的住宅通常是两三层的。随着与希腊人接触的增多,他们的住宅开始被加上了精美豪华的装饰。希腊艺术品、书籍、银制器皿、附有青铜器的家具等装饰品,在公元前2世纪以后成为城市富裕家庭的必备之物了。
在共和末年,随着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贫民、被释奴和奴隶等人的住房状况变得日益糟糕,他们住在罗马城市里特定的区域——贫民区。贫民区的房屋多是承包商偷工减料草率建成的木结构楼房,没有必要的生活设备,缺乏维修。它们简陋、粗糙,且极易发生火灾。在罗马城中,房屋鳞次栉比,大而无当,火灾和房屋倒塌这类灾祸已成为平淡无奇、习以为常的事。有些人就靠廉价收购失火的房屋发了大财,如大财阀克拉苏。他借此成为罗马的首富,拥有罗马城的大部分房产。
在城市,公元1世纪中叶元首尼禄火焚罗马城后所建的公寓楼房,在古代城市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公寓楼房不仅以规模大、数量多引人注目,还以全用水泥、石料和按照统一规格而开创了古城改建的新例。现在这些古代公寓遗迹已经很少,仅在罗马城的出海口奥斯提亚港的遗迹上有一些保存较好的公元1-2世纪的公寓建筑。从形制上看,它们与今天城市中的四五层的公寓楼房很相似,邻街的底层辟为店铺,楼上分成一套一套的“单元房”,有阳台,还有楼梯通到街上和屋后的庭院。罗马城建成这种统一规格的公寓楼房后,帝国各地纷纷效仿,使它成为帝国时期居民住宅的基本模式。水泥的使用,也是罗马人的一大创造。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在建房的过程中学会了用火山灰和泥浆拌成的天然水泥。它干凝后与现代水泥并无二样,使房屋和建筑更为坚固,又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为罗马建筑在帝国初期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提供了物质与技术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罗马的别墅。到了公元前2世纪时,豪门贵族除了在罗马城中竞相修建华丽考究的住宅外,还在拉丁姆、中部意大利和沿海地区广建别墅。在当时,甚至连富有的被释奴也拥有豪华别墅。公元前78年,执政官雷必达在罗马城中建了一座规模空前的大别墅,然而不到35年,罗马城中就有一百多人的别墅在规模上超过了雷必达,其建筑速度之快令人吃惊。像西塞罗这样并不算很有钱的人,竟然拥有9座价值超过300万塞斯退斯的乡村别墅。小普林尼(老普林尼的侄子)这样的中上之家,也拥有10处以上的别墅。这些别墅大多设备齐全,有浴室、游泳池、球室、图书室、休息室、狩猎等专用设施,其豪华程度丝毫不亚于希腊时代的国王宫殿。富人们还为自己的别墅取了一些希腊名字,如前厅、健身房、宽衣室、柱廊、育禽场和鸽房等。在公元1世纪时,罗马的别墅大都已装上了取暖用的暖气系统了。生活在公元1世纪末的小普林尼,在罗马城郊修建的劳兰汀别墅中,有门厅、D型走廊、庭院、内厅、餐厅、客厅、内大厅、健身房、厅房、地板、暖气、起居室、预备室、冷浴室、水池、膏油室、火房、暖水室、温水浴室、网球室、储藏室、肉厨、花园、长馆廊、平台等设施。鲁古鲁斯的海滨别墅中,有穿山挖掘的巨大的隧道,用海水和养鱼的小溪环绕别墅。他的乡村别墅中,设有瞭望台、庞大的露天宴会厅和众多的回廊。为炫耀身份,富人们在建造别墅时竞相采用昂贵的大理石。元首尼禄的老师辛尼加曾经说过:“在我们当中,如果谁家用的亚历山大里亚大理石不配以其他的石料,他就会被视为寒酸……此屋便被别人瞧不起。”
对于一些文化素养较高的罗马人士而言,到乡村或海滨别墅去不仅是为了休闲,而且是去读书和写作。这里有幽雅的庭院、丰富的藏书、精美的希腊雕像和众多的奴隶,是他们理想的去处。西塞罗一有空暇,便到乡村别墅小住几天,以进行写作。那里很安静,少有干扰,对写作很有利。小普林尼一到夏季,就去托斯坎别墅进行消暑、读书和写作。托斯坎别墅位于亚平宁山山麓,距离海岸也很近,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在整个亚平宁半岛的西部沿海,尤其是那不勒斯湾上,布满了各式海滨别墅。小普林尼这样描述道:“整个海岸被许多大大小小的各式别墅点缀得异常美丽。”“我在这里不仅享受到了身体的健康,也享受到了精神的快乐,因为我既读书和写作使头脑有充分的活动锻炼,又经常去打猎使身体也得到了锻炼。”
缓慢的马车与便捷的海运:罗马人的出行方式
在出行方面,到了共和末期,陆路的发达与海运的畅通成了罗马文明的一大特色,形成了“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壮景。在建国早期,罗马的交通十分落后,但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对外大征服后,出于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政府开始重视道路建设。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道路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在帝国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罗马的交通业日臻完善。
在陆路方面,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道路几乎遍及了整个意大利,并且开始向行省延伸。意大利境内兴建的主干道有7条。在行省,罗马修筑的道路虽然还比不上意大利,但其规模也已不小。从罗马城出发,可以从陆路上径直达爱琴海沿岸、小亚细亚、叙利亚和比利牛斯山。
在古代罗马,牛、骡、驴、马成为主要的牵引动物,两轮或四轮牛车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轿子和肩舆,也是贵族和富人门短途出门时的主要代步方式。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这座城市经历了尤为显著的发展。同帝国所有城镇一样,街道上弹奏着日复一日的生活旋律。无论昼与夜,各色人等和车辆一定拥挤在街道上。人们不仅乘坐骡子和驴子拉的各种车辆,还骑马和步行四处迁徙。人们也可能坐在人抬的轿子上,这种轿子是一种装有华盖的、有窗帘遮蔽的长榻,或者乘坐一种更为简单的肩舆。在中国举行的古罗马文明展上展出的陶制模型,是我们知道的关于这种乘具的惟一记录。旅客从一个小门爬进,坐在由不止一个奴隶抬着的肩舆内旅行。古罗马文明展显示,一种装有巨大酒囊的特殊马车,是用来运酒的。在庞贝出土的彩色壁画中,我们看到两个奴隶正通过酒囊后面的管子,忙忙碌碌地往罐子里装酒。
就地中海世界而言,除了陆路交通以外,海路交通也是比较发达的。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罗马不仅消灭了海上强国迦太基,吞并了东地中海所有沿海国家,而且还剿灭了在地中海上猖獗一时的海盗,使地中海上的交通畅通无阻。从尼奥波利斯到亚历山大港仅需12天,到科林斯仅需7天。从南高卢的那巴到非洲的航程,如遇顺风,仅需5天。从塞提斯到亚历山大港仅需6天。就运输速度而言,海路要比陆路快得多。罗马的内河航运也很活跃。北意大利湖区和波河流域大小船只往来频繁,莱茵河和塞纳河上出现了新的集散地,科伦、卢泰提亚(即后来的巴黎)和卢格敦(即后来的里昂)都已是重要河港。至于海运和水运的工具,罗马当时已能制造出有舱房的远航货船,船有起重杆及铰链;舱内除了货库、住房外,还备有充足的饮水和食物,可以在海洋四季航行,代表着古代造船技术的最高峰。海港码头的建筑,由于大量使用了水泥而更加坚固,且普遍使用了灯塔。考古学发现表明,西方远至不列颠,东方远至黎巴嫩,港口设施大体统一,反映了罗马海运的发达。这一切,对于罗马人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一、国家法令难以遏制罗马人对东方丝绸的追求
古罗马人的传统衣着是比较简单的。男装只有一袍一衣,即罗马袍和短袖内衣。罗马袍又称托袈长袍,用一大块半圆形的衣料缝制,圆心开口与肩上,两边自然下垂即成大袍。内衣也是单幅衣料,开一圆领,与今天的T恤衫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罗马内衣长可及膝,以腰带束之。女装与男装基本相同,略为不同的是,女装常在内衣外加一带有绣花的长袍,有时还戴着披肩方巾或穿披风衫。公元前215年,罗马正处于与汉尼拔交战期间,为限制公民过分追求服饰的高消费,罗马政府专门制定了奥庇亚法,使罗马公民在穿衣上趋于平等。
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后,罗马公民在衣着上的单一性,逐渐引起富人们特别是妇女们的不满。公元前195年,妇女们集体走向街头,包围了保民官议事厅,要求政府废除奥庇亚法。结果她们成功了,奥庇亚法被废除,此后罗马人的服饰日趋新潮。
公元前2世纪罗马征服希腊和东方诸国后,做工精细的巴比伦长袍传入了罗马,很受罗马人欢迎。就连以节俭著称的著名监察官加图的家里,也珍藏着一件供两代人使用的巴比伦长袍。在罗马人所穿的长袍中,以紫色袍最为正式和隆重。得胜的将军在举行凯旋式时,一般都穿着缀有金星的紫色宽袍,头戴黄金宝石的冠冕,以示隆重。在正式场合,乐队队员一般都穿长达脚部的紫色长袍,侍从则穿紫色紧身衣。
到了帝国时期,奢侈之风日盛,宫廷和贵族衣衫越来越华丽,东方式的长袖大袍逐渐普及。金银饰物和锦绣,更使显贵特别是妇女们的装束达到了空前的豪华。妇女们在观看演出时,纷纷以奇装异服吸引男人们的注意。皇族女性小阿格里皮娜坐在元首克劳狄的身边观看竞技表演时,身穿一件金绒编织的华美斗篷,光彩夺目,格外引人注目。弗拉维王朝时流行卷发高髻,当时的妇女便着意刻画这种发式,以高达尺余的层层发卷如羽冠云冕罩于头上。到了安敦尼王朝时,却又崇尚淡装,发式平易。
在当时,罗马还没有棉花,衣服的料子一般都用毛和麻。公元前1世纪中叶,恺撒在举行凯旋式时,第一次向罗马人民展示了战争中缴获的中国丝绸。此后,中国丝绸传入罗马,立刻便受到罗马人的青睐,就连著名的克拉苏军团所使用的军旗都是丝绸织物。以至于公元14年,在奥古斯都临终前,元老院下令禁止男性公民穿丝绸服装,对妇女使用丝绸也作了一定的限制。然而这一禁令并未起到多大效果,罗马上层人物对中国丝绸的兴趣依然不减,罗马与中国间的丝绸贸易依旧兴隆。公元2世纪以后,罗马对中国丝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国丝绸不但受到上层的青睐,而且也得到了下层平民的喜爱。为购买中国丝绸和从印度、阿拉伯输入香料、香料、麻布和珠宝等奢侈品,罗马付出了大量的金银,使罗马对外贸易逆差严重,金银大量外流。普林尼的记载表明,罗马每年流入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半岛三地的金银在一亿塞斯退斯以上。他还认为,是“流行的奢侈和妇女使我们付出了如此昂贵的代价。”金银的大量外流导致罗马对外贸易逆差严重,出现了严重的货币混乱,给罗马正常的经济生活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害。
饮食成为一种艺术:奢侈生活的开始
在罗马建国早期,罗马人的一日三餐是比较简单的。早餐只有面包和乳酪,午餐加以少许冷菜(包括肉和面包)和少量的酒。面包在古埃及时代已经出现,此后一直是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的主食。晚餐比较丰富,一般备三道菜。首盘多为蛋、豆、咸鱼或蔬菜之类,主盘是烤肉或烧鸡,尾盘则为鱼虾。主食除了面包外,一般只有麦粥。米饭在罗马时代还没有出现。从公元前4世纪起,富裕的罗马人在与希腊人的交往中,养成了吃饭时躺在桌子旁的习惯,而以前罗马人是坐在桌子旁吃饭的。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显贵的桌子上开始出现银制的器皿。
罗马人烹制食品的方法很多,在古罗马住宅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烹调用具。有些房子里看上去好像没有烹调设施,也许因为烹调时使用的是可移动的火盆或炉子。富庶的家庭一般都有专门的厨房,内置贴面的长条型石头或砖砌的多眼炉灶, 灶口为半圆形,食物可以直接放在上面烹制或放在三角架上烹制。最初食物只是简单地被煮熟、烤熟或炸熟。到了帝国时期,烹调已经被视为一种艺术而变得精妙绝伦。用牛奶和蜂蜜烹制食物已经逐渐变得很平常,富于想象力的食谱开始广为流传。
公元前2世纪以后,受希腊人影响,罗马人的饮食发生了很大变化。菜的种类增加了,也比以前做得更加精美、好吃了。职业的厨师把女主人挤出了厨房,而在以前,是女主人借助女奴隶的帮助来给全家准备食物的。罗马人喜爱吃鱼,公元前1世纪,罗马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养鱼场。罗马人喜欢用胡椒、香料、蜂蜜来调味,他们尤其喜欢鱼露,这是一种奇异的鱼汁。同时,烹饪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化出面包的烤制和点心的制作。烤制的面包,代替了原来的熬粥。171个左右的面包房在罗马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一点。希腊的葡萄酒和小亚细亚王国的鱼,都广泛出现在罗马人的餐桌上。罗马人的餐桌上还经常有酒,他们学会了希腊式的痛饮。宴席讲究有多少道菜,有多少客人。在当时,备有大量醇酒,同时有希腊竖琴家的演奏和希腊舞蹈家的舞蹈陪伴的饮宴,在罗马已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著名历史学家李维曾经指出:“古代罗马人把厨师常常看成最不值钱的奴隶,按最下等的奴隶对待,而现在他们的身价却有了很大的提高,原先的强制性现在变成了一门艺术。然而在此时看到了这些情况,还仅仅是未来奢侈生活的开始。”
晚饭是罗马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后发展为拥有精美菜肴的社交宴会。罗马人不重视早餐,面包、奶酪或前一天剩下的食品就可以打发了。他们也不重视午餐,到小酒馆买点吃的在大街上就吃了。公共饮食场所上买些香肠、鱼、小扁豆、水果、面包圈、蛋糕和酒就可以了。晚餐是在家里进行的,而且是一场令人愉悦的社交宴会。晚宴从下午4点开始,可能要持续到下半夜。晚宴的菜肴是有定式的:首先是清淡的,通常用鸡蛋来做,随后是主餐,包括几个菜,主菜是肉或鱼,最后上辛辣食物或干果, 其目的是让用餐者因口渴而纵情饮酒。所有的菜肴均冷热合适,方便客人们抓取。非正式的一般晚餐都比较简单,只包括头盘和一个通常用肉做的主菜。
宴会在罗马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社交手段,也是房主人显示其社会和经济地位的手段。餐桌周围忙碌的奴隶愈多,他们的穿着愈华贵,愈能显示房主人的富足。奴隶们负责供应食品,而成功的美食通常还伴有朗诵、演唱、乐器表演、舞蹈或杂技等各种愉悦的表演。一心要炫耀自己富有的房主人,还会另外赠送礼品作为特别的纪念。这些礼品通常是青铜、象牙或银质的小雕塑,有时是漫画。
我们以公元前1世纪中叶罗马一位著名人物鲁古鲁斯为例,可以对共和末年罗马富人的饮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鲁古鲁斯曾在公元前73年担任罗马执政官,他的日常饭餐十分考究奢华,不仅备有紫色的毯子,镶着宝石的盘子,舞蹈和各种戏剧表演,而且还有各种美味精制的菜肴,让别人羡慕不已。他有许多餐厅,每个餐厅都有其固定的消费标准,有其相应的餐具、设备和奴隶。这样,奴隶只要一知道他在哪个餐厅就餐,就知道要消费多少钱,如何安排宴会的装饰和场面。有一次他在他的阿波罗餐厅设宴招待庞培和西塞罗,仅用了极少的时间就准备了一桌价值超过3万塞斯退斯的佳肴。而当时一个罗马士兵一年的军饷也不过是451塞斯退斯。
为抑制这种愈演愈烈的奢侈之风,从公元前161年到奥古斯都统治期间,罗马政府通过了一系列限制用餐消费的法案。但这些法案并未起到多大作用,到了帝国时期,与希腊和东方相比,罗马在饮食上的奢华并不逊色。公元2世纪时的罗马作家奥鲁斯·盖里乌斯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当时罗马餐桌上的菜单,其中有爱琴海萨莫斯岛的孔雀、小亚细亚菲利吉亚的松鸡、波斯的鹤、希腊北部安布拉齐亚的羔羊、黑海的金枪鱼、西班牙布尔提苏斯港的八目鳗鱼、开俄斯岛的核桃、埃及的椰枣和西班牙的栎子棋榛实等等。罗马人饮宴的奢华,略见一斑。
公寓楼房与别墅:罗马人的休憩方式
罗马人的住宅,可以分为农家宅院和城市宅院。罗马传统的农家宅院,一般是四墙围成的一个方形小院,房屋靠四边修建,屋顶瓦面斜坡从墙头向中心倾斜。靠街的墙开门以供出入。其余墙面都是无门无窗的。农家宅院的中心是一个大的公用房间,又称中庭。中庭是家庭生活的中心。中庭的中心是灶,用来取暖和做饭,燃烧产生的烟从天井上的一个天孔排出去。在这个天孔下面的地上,有一个凹处,用来收存雨水。中庭是通过这个天孔来照明的。中庭也被称为堂屋,兼作招待室,还存放着祖先的雕像。人们在这里做饭和吃饭,进行家常的工作。其余的房间为卧室。宅院里还有花园、菜园及其附属建筑物。在早期,这种住宅都是单层的。
城市住宅是由农家宅院发展而来。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即中庭、正房和柱廊。中庭现在不再设灶,变成了前面接待客人的大厅,人们可以从大街穿过前庭和前室进入中庭。中庭之后是正房,为主人的房间,两面是小走廊,通过小走廊可以从中庭进入柱廊。柱廊是宅院内部一个露天的走廊,有列柱环绕着。在它的中部,常有一个带水池的小园,两旁则是居住和工作的房间,有寝室、餐厅、厨房、浴室、下房和库房等。城市富人的住宅通常是两三层的。随着与希腊人接触的增多,他们的住宅开始被加上了精美豪华的装饰。希腊艺术品、书籍、银制器皿、附有青铜器的家具等装饰品,在公元前2世纪以后成为城市富裕家庭的必备之物了。
在共和末年,随着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贫民、被释奴和奴隶等人的住房状况变得日益糟糕,他们住在罗马城市里特定的区域——贫民区。贫民区的房屋多是承包商偷工减料草率建成的木结构楼房,没有必要的生活设备,缺乏维修。它们简陋、粗糙,且极易发生火灾。在罗马城中,房屋鳞次栉比,大而无当,火灾和房屋倒塌这类灾祸已成为平淡无奇、习以为常的事。有些人就靠廉价收购失火的房屋发了大财,如大财阀克拉苏。他借此成为罗马的首富,拥有罗马城的大部分房产。
在城市,公元1世纪中叶元首尼禄火焚罗马城后所建的公寓楼房,在古代城市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公寓楼房不仅以规模大、数量多引人注目,还以全用水泥、石料和按照统一规格而开创了古城改建的新例。现在这些古代公寓遗迹已经很少,仅在罗马城的出海口奥斯提亚港的遗迹上有一些保存较好的公元1-2世纪的公寓建筑。从形制上看,它们与今天城市中的四五层的公寓楼房很相似,邻街的底层辟为店铺,楼上分成一套一套的“单元房”,有阳台,还有楼梯通到街上和屋后的庭院。罗马城建成这种统一规格的公寓楼房后,帝国各地纷纷效仿,使它成为帝国时期居民住宅的基本模式。水泥的使用,也是罗马人的一大创造。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在建房的过程中学会了用火山灰和泥浆拌成的天然水泥。它干凝后与现代水泥并无二样,使房屋和建筑更为坚固,又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为罗马建筑在帝国初期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提供了物质与技术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罗马的别墅。到了公元前2世纪时,豪门贵族除了在罗马城中竞相修建华丽考究的住宅外,还在拉丁姆、中部意大利和沿海地区广建别墅。在当时,甚至连富有的被释奴也拥有豪华别墅。公元前78年,执政官雷必达在罗马城中建了一座规模空前的大别墅,然而不到35年,罗马城中就有一百多人的别墅在规模上超过了雷必达,其建筑速度之快令人吃惊。像西塞罗这样并不算很有钱的人,竟然拥有9座价值超过300万塞斯退斯的乡村别墅。小普林尼(老普林尼的侄子)这样的中上之家,也拥有10处以上的别墅。这些别墅大多设备齐全,有浴室、游泳池、球室、图书室、休息室、狩猎等专用设施,其豪华程度丝毫不亚于希腊时代的国王宫殿。富人们还为自己的别墅取了一些希腊名字,如前厅、健身房、宽衣室、柱廊、育禽场和鸽房等。在公元1世纪时,罗马的别墅大都已装上了取暖用的暖气系统了。生活在公元1世纪末的小普林尼,在罗马城郊修建的劳兰汀别墅中,有门厅、D型走廊、庭院、内厅、餐厅、客厅、内大厅、健身房、厅房、地板、暖气、起居室、预备室、冷浴室、水池、膏油室、火房、暖水室、温水浴室、网球室、储藏室、肉厨、花园、长馆廊、平台等设施。鲁古鲁斯的海滨别墅中,有穿山挖掘的巨大的隧道,用海水和养鱼的小溪环绕别墅。他的乡村别墅中,设有瞭望台、庞大的露天宴会厅和众多的回廊。为炫耀身份,富人们在建造别墅时竞相采用昂贵的大理石。元首尼禄的老师辛尼加曾经说过:“在我们当中,如果谁家用的亚历山大里亚大理石不配以其他的石料,他就会被视为寒酸……此屋便被别人瞧不起。”
对于一些文化素养较高的罗马人士而言,到乡村或海滨别墅去不仅是为了休闲,而且是去读书和写作。这里有幽雅的庭院、丰富的藏书、精美的希腊雕像和众多的奴隶,是他们理想的去处。西塞罗一有空暇,便到乡村别墅小住几天,以进行写作。那里很安静,少有干扰,对写作很有利。小普林尼一到夏季,就去托斯坎别墅进行消暑、读书和写作。托斯坎别墅位于亚平宁山山麓,距离海岸也很近,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在整个亚平宁半岛的西部沿海,尤其是那不勒斯湾上,布满了各式海滨别墅。小普林尼这样描述道:“整个海岸被许多大大小小的各式别墅点缀得异常美丽。”“我在这里不仅享受到了身体的健康,也享受到了精神的快乐,因为我既读书和写作使头脑有充分的活动锻炼,又经常去打猎使身体也得到了锻炼。”
缓慢的马车与便捷的海运:罗马人的出行方式
在出行方面,到了共和末期,陆路的发达与海运的畅通成了罗马文明的一大特色,形成了“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壮景。在建国早期,罗马的交通十分落后,但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对外大征服后,出于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政府开始重视道路建设。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道路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在帝国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罗马的交通业日臻完善。
在陆路方面,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道路几乎遍及了整个意大利,并且开始向行省延伸。意大利境内兴建的主干道有7条。在行省,罗马修筑的道路虽然还比不上意大利,但其规模也已不小。从罗马城出发,可以从陆路上径直达爱琴海沿岸、小亚细亚、叙利亚和比利牛斯山。
在古代罗马,牛、骡、驴、马成为主要的牵引动物,两轮或四轮牛车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轿子和肩舆,也是贵族和富人门短途出门时的主要代步方式。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这座城市经历了尤为显著的发展。同帝国所有城镇一样,街道上弹奏着日复一日的生活旋律。无论昼与夜,各色人等和车辆一定拥挤在街道上。人们不仅乘坐骡子和驴子拉的各种车辆,还骑马和步行四处迁徙。人们也可能坐在人抬的轿子上,这种轿子是一种装有华盖的、有窗帘遮蔽的长榻,或者乘坐一种更为简单的肩舆。在中国举行的古罗马文明展上展出的陶制模型,是我们知道的关于这种乘具的惟一记录。旅客从一个小门爬进,坐在由不止一个奴隶抬着的肩舆内旅行。古罗马文明展显示,一种装有巨大酒囊的特殊马车,是用来运酒的。在庞贝出土的彩色壁画中,我们看到两个奴隶正通过酒囊后面的管子,忙忙碌碌地往罐子里装酒。
就地中海世界而言,除了陆路交通以外,海路交通也是比较发达的。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罗马不仅消灭了海上强国迦太基,吞并了东地中海所有沿海国家,而且还剿灭了在地中海上猖獗一时的海盗,使地中海上的交通畅通无阻。从尼奥波利斯到亚历山大港仅需12天,到科林斯仅需7天。从南高卢的那巴到非洲的航程,如遇顺风,仅需5天。从塞提斯到亚历山大港仅需6天。就运输速度而言,海路要比陆路快得多。罗马的内河航运也很活跃。北意大利湖区和波河流域大小船只往来频繁,莱茵河和塞纳河上出现了新的集散地,科伦、卢泰提亚(即后来的巴黎)和卢格敦(即后来的里昂)都已是重要河港。至于海运和水运的工具,罗马当时已能制造出有舱房的远航货船,船有起重杆及铰链;舱内除了货库、住房外,还备有充足的饮水和食物,可以在海洋四季航行,代表着古代造船技术的最高峰。海港码头的建筑,由于大量使用了水泥而更加坚固,且普遍使用了灯塔。考古学发现表明,西方远至不列颠,东方远至黎巴嫩,港口设施大体统一,反映了罗马海运的发达。这一切,对于罗马人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