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如你是当代的平面设计师、飞行员、心脏外科医生或人事主管,那么你对自己的职业领域了解多少?答案是:很多。你的大脑里充满了专业领域的内容。即便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你也很有可能比自己的前辈知道得更多。
飞行员不再仅仅需要掌握空气动力学知识和一系列模拟仪器,他们每年都要面对新出现的技术和航空规则,这些都是他们必须要熟悉的。
作为平面设计师,你不仅要熟悉图像处理软件和专业排版设计软件,还要纵览最近50年的广告美学理论,否则便会在设计时出现炒冷饭的情况,甚至完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每年都会有新软件跻身市场,这些软件当然也会出现在你的设计工作中。同样,客户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视频制作、社交媒体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都可能被涉及。
在你的专业领域之外呢?同该领域的前辈相比,你所知道的是多还是少呢?我的答案是:更少。难道不是吗?
每个人的脑容量都是有限的,我们往里填充的专业知识越多,留给常识的空间就越少。也许你现在正在愤怒地抗议:我怎么会是个一招吃遍天下的人?没有人想成为那样的人,我们宁愿称自己为全才、主管或纽带,并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的工作范围有多广,客户组合如何多样化,每一个新项目多么令人兴奋。我们觉得自己是那个能统领一切的人,而不是一个视野狭窄的专家。
然而,一旦将目光投向那些数不尽的专业领域,从计算机芯片设计到可可豆贸易,我们貌似广博的知识会瞬间缩水,缩到像火柴盒一样小。你的知识会越积越多,但范围会越来越狭窄。换句话说,随着专业知识的逐渐增加,我们对其他领域会越来越无知。
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依赖专注于自己狭小领域的其他工作者,而这些专家反过来也要依赖其他专家。难道你能靠一己之力就快速拼凑出一部新手机吗?
石器时代的人只有作为全才才能生存,专家是活不下来的。然而在五千年后的今天,情况却恰恰相反:人们只有作为专家才能生存下来,全才反而没有机会。许多最后的“全才”,正目睹着自己手艺的价值是如何经历断崖式下跌的。通识教育价值流失的速度快到令人震惊。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所以即使到了今天,身处小领域中的我们依然會对此感到不自在。作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脆弱、不完整、易受打击。例如,话务中心经理也许会为自己的职业身份感到自豪,但同时也会因为仅仅从事这一份职业而感到惭愧,甚至羞耻。他认为,自己有必要为专业领域之外的、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而道歉,然而这却是世间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们应当停止对全才的吹捧。从五千年前开始,专业化便成为通向职业成就和社会繁荣的唯一途径。在这五千年间,地球上发生了两件令人始料未及的事。
首先,全球化融合了过去由于地域原因而难以碰面的专家。两个相邻城市的男高音,在全球化以前都拿着国家的俸禄,也从来没有互相妨碍。由于唱片的出现,他们突然发现身处同一领域的彼此,与此同时,这个世界也不再需要一万个男高音,有三个就足够了。“胜者为王”效应导致明显的收入不均,少数的胜利者占据了几乎整个市场,而其他绝大多数人则在该领域的边缘苦苦挣扎。
其次,专业领域开始不断细化,出现二级领域、三级领域等,领域的数量如爆炸般增长。过去身处同一领域但不在同一地区的专家,现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整合,但他们此时已属于不同的领域。虽然领域内的竞争激烈,但领域的数量却极为庞大。凯文·凯利曾说过:“赢家的数量是无限的。只要别去参加属于他人的比赛,你就能成为赢家。”
这对你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第一,我们对自己专业的研究还没有做到极致,所以当别人超越我们时,我们会感到惊讶。举个例子:医院放射科的医生,如今只有成为某一放射领域的专家才会有价值。所以,你不仅要坚守自己的领域,还需要问问自己:我的领域究竟是什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偶尔把头伸出井口——你可以通过将自己的领域同其他领域进行对比,来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但在比较过程中,请永远不要忽视自己的领域。
第二,只有成为该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人,“胜者为王”效应才能帮助你。如果不是这样,你就必须进一步专攻。如果你想成为胜利者,那你就必须参加属于自己的比赛。
第三,不要为了改善职业前景而去囤积各个领域的知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不会让你变得更加强大。时至今日,通识教育只有作为爱好时才有意义。所以,如果你真的对通识感兴趣,不妨静下心来读一本关于石器时代的书,但千万不要让自己变成石器时代的“全才”。
(摘自《清醒思考的策略》)
◇ 长 乐
人生究竟是一次旅行,还是一场比赛,每个人的看法不同。人生的一个时间段可以认为是比赛,但就整体而言,将其视作旅行似乎更合适。旅行与比赛最大的区别在于目的不同:比赛为的是分出胜负,看谁最先到达终点;而人生追求的显然不是这个。爱因斯坦曾说:“我喜欢旅行,但并不喜欢到达目的地。”这其实才是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后,道出的心里话。
(摘自《今晚报》)
飞行员不再仅仅需要掌握空气动力学知识和一系列模拟仪器,他们每年都要面对新出现的技术和航空规则,这些都是他们必须要熟悉的。
作为平面设计师,你不仅要熟悉图像处理软件和专业排版设计软件,还要纵览最近50年的广告美学理论,否则便会在设计时出现炒冷饭的情况,甚至完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每年都会有新软件跻身市场,这些软件当然也会出现在你的设计工作中。同样,客户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视频制作、社交媒体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都可能被涉及。
在你的专业领域之外呢?同该领域的前辈相比,你所知道的是多还是少呢?我的答案是:更少。难道不是吗?
每个人的脑容量都是有限的,我们往里填充的专业知识越多,留给常识的空间就越少。也许你现在正在愤怒地抗议:我怎么会是个一招吃遍天下的人?没有人想成为那样的人,我们宁愿称自己为全才、主管或纽带,并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的工作范围有多广,客户组合如何多样化,每一个新项目多么令人兴奋。我们觉得自己是那个能统领一切的人,而不是一个视野狭窄的专家。
然而,一旦将目光投向那些数不尽的专业领域,从计算机芯片设计到可可豆贸易,我们貌似广博的知识会瞬间缩水,缩到像火柴盒一样小。你的知识会越积越多,但范围会越来越狭窄。换句话说,随着专业知识的逐渐增加,我们对其他领域会越来越无知。
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依赖专注于自己狭小领域的其他工作者,而这些专家反过来也要依赖其他专家。难道你能靠一己之力就快速拼凑出一部新手机吗?
石器时代的人只有作为全才才能生存,专家是活不下来的。然而在五千年后的今天,情况却恰恰相反:人们只有作为专家才能生存下来,全才反而没有机会。许多最后的“全才”,正目睹着自己手艺的价值是如何经历断崖式下跌的。通识教育价值流失的速度快到令人震惊。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所以即使到了今天,身处小领域中的我们依然會对此感到不自在。作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脆弱、不完整、易受打击。例如,话务中心经理也许会为自己的职业身份感到自豪,但同时也会因为仅仅从事这一份职业而感到惭愧,甚至羞耻。他认为,自己有必要为专业领域之外的、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而道歉,然而这却是世间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们应当停止对全才的吹捧。从五千年前开始,专业化便成为通向职业成就和社会繁荣的唯一途径。在这五千年间,地球上发生了两件令人始料未及的事。
首先,全球化融合了过去由于地域原因而难以碰面的专家。两个相邻城市的男高音,在全球化以前都拿着国家的俸禄,也从来没有互相妨碍。由于唱片的出现,他们突然发现身处同一领域的彼此,与此同时,这个世界也不再需要一万个男高音,有三个就足够了。“胜者为王”效应导致明显的收入不均,少数的胜利者占据了几乎整个市场,而其他绝大多数人则在该领域的边缘苦苦挣扎。
其次,专业领域开始不断细化,出现二级领域、三级领域等,领域的数量如爆炸般增长。过去身处同一领域但不在同一地区的专家,现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整合,但他们此时已属于不同的领域。虽然领域内的竞争激烈,但领域的数量却极为庞大。凯文·凯利曾说过:“赢家的数量是无限的。只要别去参加属于他人的比赛,你就能成为赢家。”
这对你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第一,我们对自己专业的研究还没有做到极致,所以当别人超越我们时,我们会感到惊讶。举个例子:医院放射科的医生,如今只有成为某一放射领域的专家才会有价值。所以,你不仅要坚守自己的领域,还需要问问自己:我的领域究竟是什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偶尔把头伸出井口——你可以通过将自己的领域同其他领域进行对比,来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但在比较过程中,请永远不要忽视自己的领域。
第二,只有成为该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人,“胜者为王”效应才能帮助你。如果不是这样,你就必须进一步专攻。如果你想成为胜利者,那你就必须参加属于自己的比赛。
第三,不要为了改善职业前景而去囤积各个领域的知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不会让你变得更加强大。时至今日,通识教育只有作为爱好时才有意义。所以,如果你真的对通识感兴趣,不妨静下心来读一本关于石器时代的书,但千万不要让自己变成石器时代的“全才”。
(摘自《清醒思考的策略》)
旅行与比赛
◇ 长 乐
人生究竟是一次旅行,还是一场比赛,每个人的看法不同。人生的一个时间段可以认为是比赛,但就整体而言,将其视作旅行似乎更合适。旅行与比赛最大的区别在于目的不同:比赛为的是分出胜负,看谁最先到达终点;而人生追求的显然不是这个。爱因斯坦曾说:“我喜欢旅行,但并不喜欢到达目的地。”这其实才是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后,道出的心里话。
(摘自《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