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与民族身份的认同实践--以托茂人为例

来源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f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托茂人为例阐述文化遗产与文化身份之关系,托茂人的物质文化遗产与蒙古族相同,但却信仰伊斯兰教。由于物质和精神文化身份的不统一,在战争年代不断扮演“敌”“我”不同角色,在和平年代又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和可认同的族群而落入“另类”境地,出现了文化遗产与文化认同相悖的情景。
其他文献
西部地区藏族居民的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等迥异于内地,其独特的地方性成为制约水电工程项目开发建设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在世俗化过程中,藏传佛教对水库移民搬迁
保安族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內,其民族语言——保安语已经濒危,保安人转用汉语。保安族转用的汉语方言有一系列SOV语言的特征,格标记
将一种价值立场宣布为普世性的做法,不管如何强调其价值立场的客观性,始终无法改变这一做法的唯心史观特征,因此立足于中国的实践语境、内在于中国人民群众这一主体的共同需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许多土壤属性有重要影响.利用光谱技术进行土壤有机质的快速测定是实现精细农业的基础.近几十年中,高光谱技术的发展为土壤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组成以及土壤水分、土壤质地的影响,室内光谱的估算结果总体较好;受大气、地表植被等影响,航空或卫星的成像光谱估算精度较低.星载成像技术的进步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有机质的估算精度,为快速、大范围土壤有机质质量分
技术设计是运用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创制和改造技术人工物的过程中,把思维中的技术构思规范化、定量化,把它们以标准的图纸或说明书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活动。技术设计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