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新品种在安徽种植的适应性分析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在安徽省产区开展5个秋葵新品种的多点试验,研究不同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及经济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经秋2、中秋1、中葵6分别比对照增产14.29%、5.37%和5.08%,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适合在安徽产区种植。
  关键词:秋葵;新品种;适应性;蒴果产量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5-0060-04
  秋葵是锦葵科(Malvaceae)秋葵属(Abelmoschus)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营养丰富,含有氨基酸、蛋白质、果胶、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1],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类保健蔬菜,具有助消化、抗肿瘤、健胃及增强人体耐力等多种功效,素有“绿色人参”美称,备受人们的亲睐[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食品、健康食品,对秋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一些科研机构相继选育出了一批在产量和品质上表现优良的秋葵新品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本研究旨在鉴定秋葵新品种在安徽产区种植的适应性、丰产性及经济性状,以期筛选出适合于安徽种植的秋葵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共6个,分别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经秋1和经秋2,南方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秋1、中葵6和中葵7,对照品种为漳州秋葵。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6个品种,共1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5m2,墒宽2m,长7.5m,按4行条点播,行距60cm,株距30~33cm,密度6万株/hm2。小区间沟50cm,重复间沟、边沟及中沟宽均为60cm。试验区四周设置1.5~2m保护区。
  1.3 田间管理 试验地为空闲田,砂质壤土。播前施入含N、P、K45%的司尔特复合肥600kg/hm2作底肥后旋耕,整平耙细整墒,按照试验要求的60cm行距进行开沟,沟深3cm左右,再将种子均匀播种在沟内后覆土1cm左右。各品种在5月27日播种,6月4日左右出苗期,6月15日间定苗后进行1次人工除草,并进行1次中期追肥,追施含N量46%的尿素120kg/hm2。7月4—9日各品种先后进入开花期,7月13日进行第1次收获,以后每隔3~6d收获1次,9月29日最后1次收获,共收获20次。采摘期间每月进行1次追肥,施入含N量46%的尿素75kg/hm2,称测每次收获蒴果的产量。
  1.4 田间记载 根据试验田间调查项目的要求,记录试验各品种的播种期、出苗期、定苗期、初花期、第1次收获期、最后1次收获期、茎色、蒴果色等,称测每次收获的蒴果产量,累计算出各品种的产量。另取20株测试其株高、第1节高度、节数、结果数、蒴果茎粗、长度等农艺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六安点试验结果
  2.1.1 主要生育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各参试品种出苗期稍有差异,中秋1号、经秋2号比对照早2d,经秋1、中葵6、中葵7比对照早1d。初开花期中葵6比对照早2d,经秋2、中葵7则比对照迟1~3d,中秋1、经秋1则与对照同天。初花期株高以中葵7最高为到36cm,比对照高3cm,最后1次收获高度最高也是中葵7,达到了191cm,比对照高出59cm,其他各品种分别比对照高出30~38cm。第1次收获为7月13日,距出苗37~39d,最后1次收获是9月29日,蒴果收获期78d。各参试品种茎色均为绿色,中秋1、经秋1和ck的果色为深绿色,经秋2、中葵6、中葵7为浅绿色,中秋1、经秋1和经秋2叶型为深裂窄叶,中葵6叶型为浅裂窄叶,中葵7为浅裂宽叶,CK为深裂宽叶。
  2.1.2 蒴果产量 从表2、3、4中可以看出,各参试品种蒴果产量之间和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的差异,且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其中,以经秋2蒴果产量最高,达到32923.05kg/hm2,比对照增产22.18%,中秋1、中葵6分别比对照增产9.31%和5.47%,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经秋1比对照品种仅增产0.87%,差异不显著。中葵7蒴果产量最低为11545.8kg/hm2,比对照减产57.15%。
  2.1.3 蒴果产量动态 从表5和图1可以看出,各参试品种除中葵7外,动态产量走势基本一致,在8月15日、9月3日、9月18—25日,有3个产量高峰。中葵7前期产量较低,从9月14日后,产量激增,达到各品种的平均水平。
  2.1.4 农艺性状 从表6中可以看出,各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中葵7株高最高,第1次收获和最后1次收获时株高比对照高出5cm和59cm,达到了191cm,其他各品种最后株高也比对照高33~38cm。中葵7的节数最少,节间距也最大为6.32cm;蒴果单重以中葵6最大为37.00g,平均长度为171.40mm,蒴果茎粗以经秋2最大为25.41mm,蒴果粗短。
  2.2 合肥丰宝公司试验点结果
  2.2.1 主要生育性状 综合2点试验数据来看:合肥试验点虽然播种较六安点迟20d,开花期也相应延迟48~62d,第1次采摘期延后47~64d,蒴果采摘期缩短21~29d,平均采摘间隔期6~8d,比六安点间隔期相对延长3d,采摘的蒴果较大较老,所以各品种小区的蒴果产量则超过六安试验点22.58%。尤其是中葵7品种,延迟播种期、采摘期,反而增加了蒴果产量,比六安点增产170.364%。2点的平均产量还是以经秋2号、中秋1号、中葵6号为佳,比对照品种增产5.08%~14.29%。
  3 结论与讨论
  (1)通过对2个试验点的田间试验及蒴果产量分析,各新品种均适合在安徽省种植,尤其以经秋2、中秋1、中葵6的经济性状最好。①经秋2:绿茎深裂叶,出苗较早,比对照早2d,苗期长势好,且苗整齐。初花期比对照迟1d,初花植株高度为31cm,比对照矮2cm。蒴果浅绿色,有棱,最后1次收获蒴果时,植株高度为170cm,比对照高38cm。小区蒴果产量位居本次试验第1位,达50.63kg,比对照增产14.29%,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②中秋1:绿茎深裂叶,出苗较早,比对照早2d,苗期长势好,且苗整齐。初花期与对照相同,初花植株高度为33cm,与对照相同。蒴果深绿色,有棱,最后1次收获蒴果时,植株高度为167cm,比对照高35cm。小区蒴果产量位居本次试验第2位,达46.68kg,比对照增产5.37%,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③中葵6:绿茎深裂叶,出苗较早,比对照早1d,苗期长势好,且苗整齐。初花期比对照早2d,初花植株高度为35cm,比对照高2cm。蒴果浅绿色,有棱,最后1次收获蒴果时,植株高度为162cm,比对照高30cm。小区蒴果产量位居本次试验第3位,达46.66kg,比对照增产5.08%,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④经秋1:绿茎深裂叶,出苗较早,比对照早1d,苗期长势好,且苗整齐。初花期与对照同一天,初花植株高度为35cm,碧对照高出2cm。蒴果深绿色,有棱,最后1次收获蒴果时,植株高度为165cm,比对照高33cm。小区蒴果產量位居本次试验第4位,达44.28kg,比对照减产0.06%,差异不显著。⑤中葵7:绿茎深裂宽叶,出苗较对照早1d,苗期长势好,且苗整齐。初花期比对照迟3d,初花植株高度为36cm,比对照高3cm。蒴果浅绿色,有棱,最后1次收获蒴果时,植株高度为191cm,比对照高59cm。前期蒴果产量较低,后期有所增加,小区蒴果产量位居本次试验末位,仅32.06kg,比对照减产27.64%,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3]。
  (2)应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尽可能适时早播,以延长蒴果的采摘期,增加蒴果产量。安徽江淮地区最佳播种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
  (3)根据六安市2018年的市场价格,3d以内果长10cm以下的嫩果价12~16元/kg,7d以上果长20cm以下的蒴果价6~8元/kg,最佳采摘间隔期应在5d左右,产值15万元/hm2以上,值得在本地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裴文菡,张冬月.药食同用植物黄秋葵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前景[J].中国医药科学,2016(21).
  [2]洪建基,余文权,郑开斌.黄秋葵栽培育种与保鲜加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3]胡万群,杨龙,沈健,等.红麻新品种在安徽麻区的适应性分析[J].中国麻业科学,2011(5).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以吕梁学院为例,以“321”模式为基石,分析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分子生物学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321”校企合作模式是政府、学校和企业3方共同參与,学校和企业双赢,最终完成服务地方的目标。这一模式不仅丰富了分子生物学相关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了课程教学改革,还构建了以“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综合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为范式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期刊
摘 要:广州市从化区作为全市的农业大区、农村大区,其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优化。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培育和带动,原来从化区农业发展中基层组织涣散、农业发展落后等问题,亟需农村青年产业致富带头人的引领和带动。该文从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发展趋势入手,结合从化区乡村振兴的情况,分析从化区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广州市;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
期刊
摘 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苹果中的无机砷进行价态分离,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对不同价态的砷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两者串联使用可以很好地对苹果中不同形态的砷进行测定,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项检测技术。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无机砷;苹果  中图分类号 TS2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5-0012-03  Abstract:Inorg
期刊
摘 要:该文分析了土地流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阐述了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土地流转的现状、特点及成效,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措施,为加快该区土地流转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流转;现代农业;问题;建议;徽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5-0008-0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发展的目标就是实现
期刊
摘 要:为优化金线莲人工栽培技术,该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不同栽培基质、不同密度、不同肥料对金线莲林下方框栽培方式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基质对金丝莲鲜重增长量、鲜重增长率影响极显著,对干重影响显著;种植密度对鲜重增长量和干重影响极显著,肥料对折干率影响极显著。综合3个因素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以处理4(栽培基质为泥炭土∶椰糠∶沙=4∶2∶1,栽培密度3cm×3cm,肥料管理以2号肥花宝5号10
期刊
摘 要:该文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涉农专业群实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各类课程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校内实训基地缺乏及校企合作不深入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地方院校;涉农专业;实训;改革  中图分类号 S646;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2-03)-0141-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
期刊
摘 要:以艾草根块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WS-221为研究对象,以色素提取液吸光度为重要指标,对该菌所产的色素进行了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所产色素提取液在490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紫外光对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小,色素溶液中添加适量Na+、K+、Al3+具有一定的增色作用,并且食盐浓度在0.2g/mL时增色效果明显。综合评价,该菌所产色素稳定性良好,具有广泛的工业价值。  关键词:内生真菌;色素提取;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泰和县3个乡镇9个自然村90块稻田杂草的调查发现,该县稻田杂草种类有18种,涉及12个科,以千金子和稗草为优势草种,平均密度、频度和多度分别列第1、第2位,水蓼、异型莎草最低;乡镇之间杂草种类差异较大;田间管理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稻田杂草;调查;泰和县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5-0073-02 
期刊
摘 要:为筛选适宜秦巴山区种植的抗旱玉米品种,以产量为直接鉴定指标,以抗旱指数和抗旱隶属度为评价方法,对6个玉米品种进行抗旱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6个玉米品种的耐旱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伟隆105>hy11号>汉玉9号>汉玉8号>hy13号>hy10号,其中伟隆105、汉玉9号和hy11号属于强抗旱品种,汉玉8号属于抗旱品种。  关键词:玉米;品种筛选;抗旱节水;秦巴山区  中图分类号 S513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崇义县及周边县市“再生稻+香芋”2周年轮作种植模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具有病虫害发生率低、产出率高、效益好等优点。香芋产量稳定在35587.5kg/hm2以上,再生稻2茬总产量13701kg/hm2以上,年均生产效益29467.5元/hm2以上,可大面积规模化推广应用。  关键词:再生稻;香芋;轮作种植模式;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