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基因的非洲之旅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xi58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祖宗的纯正基因
  对于大约6.5万年前刚从非洲出来的我们的祖先现代智人来说,世界就像一座巨大的迷宫。他们一代又一代,从中东到欧洲和远东,再到澳洲、美洲,不断地往更远的地方扩散,根本无暇“回家看看”,即回到他们的发源地和出发点——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东非地区。直到近代,当欧洲殖民者驾驶着炮舰重新光临这块土地的时候,才算实现了“骨肉分离”之后的第一次“回访”,虽然当时的人们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不难想见,由于长期隔绝,一直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人,跟我们亚欧人种在基因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差别。至少,亚欧人种身上特有的某些基因,不会出现在他们身上。比如说,亚欧人的祖先一度与尼安德特人杂交,所以现在的亚欧人身上都携带有1.6~1.8%的尼安德特人基因。但显然,这些基因不会出现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土著身上。
  2010年,首个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完成了。在此基础上,科学家曾把1名南非人、1名西非人、1名南太平洋岛上的巴布亚人、1名中国人以及1名法国人的DNA片段和尼安德特人的DNA片段进行了比较,发现除南非人和西非人外,其他3个人都带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而南非和西非同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这是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应该不会出现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人种身上”这一看法是一大支持。
  3000年前的一次著名会面
  然而后来的一个发现又让人颇感意外。一项基因检测表明,非洲一个叫“克瓦桑族”的土著部落中,竟然混有中东人的基因,也就是说他们身上居然也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混入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800年前。这个时间,在欧洲历史上,对应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在我国,则对应东汉末年。
  克瓦桑族人至今还过着狩猎-采集生活,说着非常简单的语言,基本上不跟外界接触。按人类学家的看法,这个部落的血统,应该属于非洲大陆上迄今保留的最古老、最纯正的血统之一。
  难道说,在近代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就曾有中东人到过南非?
  然而,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记载。而且以古代交通工具的局限,中东人要跑这么远,似乎也不可能。
  最近,研究人员居然在《圣经》中找到了解释这一发现的一丝线索。
  《圣经·旧约》记载的基本上是犹太人早期的历史。《旧约》记载了距今大约3000年前,以色列的所罗门王与来访的示巴女王会面的一段佳话。示巴女王是黑人女王,当时统治着今天撒哈拉以南的东非埃塞俄比亚地区——这一地区正是现代智人最早的起源地。她因仰慕所罗门王的智慧,率领一大群臣民坐船到以色列拜访,然后返回非洲。据一些传说记载,示巴女王回国时可能带回来了一部分以色列人。
  2012年,另一项基因研究表明,中东人的基因的确是在大约距今3000年前进入东非人种的基因库里的,与示巴女王访问所罗门的年代刚好相符。
  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在旅行
  但中东人的基因又是怎么跑到南非克瓦桑族人身上去的?为什么混入的时间是距今1800年,而不是距今3000年?
  这应该是那次著名的会面之后,非洲内部人口迁徙和民族融合的结果。
  事实上,考古和语言学的研究都表明,距今1800年前,克瓦桑族人中有一分支部落是从东非迁徙到南非来的。
  这样一来,克瓦桑族人身上中东人种基因的来源就不难解释了:大约在距今3000年前,随着示巴女王访问以色列,回国时可能带来了一部分以色列人。这些人到东非后,与当地的黑人杂交,让混血的后裔带上了中东人种的基因。在距今1800年前,混血人种的一部分又迁徙到了南非,与当地的克瓦桑族人进行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的结果是,把中东人种基因传给了整个克瓦桑族,也就是说克瓦桑族人也混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由此看来,2010年的那次只把5个人的DNA片段和尼安德特人进行比较,说“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应该不会出现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人种身上”,这个结论并不全面。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的扩散范围,比我们原先预想的还要大得多!
其他文献
最近,奥地利的狼科学中心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狼和狗狗比赛数数。研究人员把不同数量的奶酪放在不同的碗里,让它们选择多的那碗,如果选对了,碗里的奶酪就归它们吃。  做这些实验,研究人员是想知道狼和狗谁的计数能力更好。因为在大自然中,即使仅拥有些许计数能力,也能帮助动物更好的觅食,比如帮助它们判断“锅”里的猎物是否比自己已经相中的猎物更肥。  结果在这次奶酪计数挑战中,研究人员发现,狗狗们对数量完
期刊
江苏张家港读者连苗民、陕西西安读者王淑惠来信说,他们都非常喜欢物理,在看科普书时经常看到粒子衰变,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有些粒子会衰变、有些粒子却又不会衰变?粒子衰变遵循什么样的规律?  我们上期提到,在粒子衰变性的问题上,中子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粒子。一个自由的中子可以衰变,但放在一个特定的原子核里,它就变得稳定了。因此,关于中子的衰变问题,我们需要在本文中专门论述。  相比起其它粒子来说,中子的衰变速率
期刊
虽然无人驾驶的飞机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开飞机可以像玩电子游戏一样容易还是头一次听说。你可不要觉得这是科幻小说里的疯话,事实上它出自美国天才飞机设计师伯特·鲁坦之口,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或许有些陌生,但他却是当今世上最富想象力的飞机设计师之一,无数飞机发烧友的终极偶像。  伯特·鲁坦生在美国西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骨子里流淌的就是西部牛仔的疯狂和冒险。他六七岁便开始自己动手做飞机,从不屑于用那
期刊
为何不去寻找外星病毒?  想像你来自一个外星文明,担负着一项任务:到地球上采集一个样品带回你自己的星球,看看地球上有没有生命。为了避免潜在的危险,你的飞船可能不会在地球上着陆,只停留在高空,然后从上面抛下一个罐子之类的东西,等采集到样品,就收回去。由于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海洋,这意味着,你采集到的很可能是一罐海水。  在针尖般大小的一小滴海水中,就可能含有1000万个病毒、以及100万个细菌和单细胞
期刊
传说,在彩虹的尽头可以找到金罐,但你却很难在非洲南部的维多利亚瀑布上的彩虹那里找到金罐。因为那里出现的瀑布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圆形,没有尽头。  事实上,所有的彩虹都是完整的圆形,只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地平线以下的部分被挡住了,所以我们只看到一道圆弧。但是,在图中所示的情况下,太阳位于摄影师的后方,小液滴在峡谷下,所以整个圆形的彩虹都能看见。  瀑布溅起的每个小液滴发挥和棱镜相似的功能,使从我们背后照来
期刊
2014年10月,一名加拿大女乘客乘坐了从加拿大飞往洪都拉斯的航班。当飞机飞越加勒比海上空时,她朝窗外拍摄了一张照片。过不多久她才意识到她好像拍到了飞机飞越彩虹的景象。  她所拍摄的照片一下子就成了一个大新闻,都认为她真的飞越了彩虹。但是根据物理学定律,这是不可能的。  彩虹是当阳光照射到大气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时所出现的景象。水滴会把阳光色散成五颜六色的模样,并且会把阳光反射出去。阳光入射水滴时的
期刊
黑洞这东西本身已经够“邪恶”的了,它能够把任何敢于接近它的物体,哪怕是光,都吞噬一空。但如果有一天,它突然在你眼前发出一束刺眼的光芒,释出一股灼烫的热浪——总之,变成了一颗炸弹——那你恐怕会更加不安吧。  然而,根据美国天体物理学家阿伯拉罕·罗布的看法,类似这样的事情可能已经发生过,不过不是在今天的宇宙,而是在大爆炸后不久的宇宙。在宇宙还处于婴儿期时,“黑洞炸弹”也许像爆竹一样四处噼啪作响地爆炸呢
期刊
天文学家早就注意到我们的宇宙处在不断膨胀之中,最明显的证据是那些河外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这并不奇怪,因为宇宙的一切都来自于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天文学家还意外地发现了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在加速膨胀,至于为什么加速膨胀,科学家还没有搞清楚。不过我们这里要探讨的是另一个问题:尽然宇宙在膨胀,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尺度下能观测到这种膨胀现象吗?  供职于费米实验室和芝加哥大学的克雷格·霍根想了一个办
期刊
依靠动态的3D模型,科学家重建了遥远超新星的爆发过程,揭示了超新星爆发的细节,为我们打开了宇宙的又一扇窗口。  科学家眼中的超新星  每一秒钟,总有一颗恒星在宇宙的某个角落以暴力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个巨型火球进入暮年之后,并不愿意悄无声息地死去,在耗尽核燃料的时候,它会急剧地塌缩,产生毁灭性的爆炸,在极短的时间(最多两个月)释放出可以媲美其一生辐射总和的能量。此时的恒星在天空中好像是新出现的亮星
期刊
这些年,我们多多少少已经领教了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气候反常。不过,坏事情也许才刚刚开始。有一颗定时“炸弹”还沉睡在地下,如果不采取措施,终有一天它要“引爆”。到那个时候,全球气温就不是升一度两度的问题了。这颗“定时炸弹”就是埋在北极冻土地带的甲烷水合物。  在辽阔的北极冻土地带——包括西伯利亚和斯堪的纳维亚——埋藏着数以亿计立方米的甲烷水合物。甲烷是比二氧化碳还厉害20多倍的温室气体。倘若冻土解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