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提出到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与保护,对博物馆讲解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始终要重视讲解词的编写,讲解要注重因人施讲和与观众的互动,讲解中还应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全部内容。
关键词:博物馆 非遗 讲解技巧 灰塑工艺馆
一、非遗在博物馆的地位
2002 年《伊斯坦布尔宣言》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于2004年8月加入《公约》,之后雨后春笋般地建立非遗数字博物馆和非遗专题性博物馆、展(览)示馆、民俗博物馆、传习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提出到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与保护,对博物馆讲解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挑战在于它对讲解员的基本素质和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机遇在于讲解员在迎接挑战的同时,可以获得更新更全面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培养专家型的讲解员队伍。
二、物质文化遗产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展厅讲解的差别
截至去年底,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00多家。根据我国博物馆的主要性质,我国博物馆的类型大体可划分四大类:社会历史类、自然科学类、文化艺术类和综合类。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对于讲解员的仪容仪表、接待礼仪、语言艺术方面都有比较共性的要求,对讲解词的编写、因人施讲等个性要求较高的方面来说研究还不够深入。恰恰是后两点,构成了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不同的讲解风格。
在数量众多的博物馆里,典藏、陈列着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这些实物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某些文化或技能以物质为载体表现出来的,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如广州民俗博物馆内的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因建筑年代之久(始建于同治二年)、特色之美(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属于硬山建筑群体,祠内属广州地区唯一有圣旨牌坊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而列入物质文化遗产行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如广州民俗博物馆内的灰塑工艺馆,展示的是代表岭南传统建筑技艺的灰塑作品;珐琅精品展,则主要展示省级非遗传承人及其弟子创作的珐琅器。如今绝大多数的博物馆所收集、保护和展出的都是物质文化遗产。讲解员向观众讲解物质文化遗产时,因其形状、大小、色彩、用途易于被文化背景相同的游客接受而无须做过多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某些文化或技能借助物质表现出来的,因此,首先要求讲解员讲清楚文物或藏品(物质文化)是什么,包括它的形成时代、名称、大小、质地、用途等,其次更要深层次地宣传文物或藏品所含的非物质文化,如它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手法、制作技艺,以及这种技艺承载的历史渊源与主要流派,它所反映的时代意义、民俗民情,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现代人在物质、精神生活方面的影响,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的机遇与挑战等。
除了介绍展品或文物本身的内涵与外延,讲解员们在讲解中还担负着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念,包括向每一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呼吁,使每一个地球人真正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三、非遗展厅讲解技巧——以广州民俗博物馆灰塑工艺馆为例
(一)讲解词的编写要注重从物质文化向非物质文化的延伸。
非遗展厅的讲解词是对人物、画面、非遗展品等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进行阐释与说明,或介绍传承人的生平经历、重要事件、个人贡献、社会评价等,或就非遗展品的形成时代、名称、大小、质地、用途等进行说明。讲解员讲解效果好坏取决于讲解词编写得成功与否。撰写高质量的讲解词能提升观众在博物馆的参观体验,反之,会给观众参观带来视觉与审美疲劳,并直接影响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对非遗展品讲解词的撰写,不但要介绍展品(物质文化)本身,还要通过展品对其历史环境、文化背景、文化内涵、文化传承等情况(非物质文化)一一介绍。
以广州民俗博物馆的灰塑工艺馆为例,它是目前广东省内唯一的灰塑专题馆,馆内色彩绚丽、构图精美、寓意吉祥的灰塑工艺品向人们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高超技艺和丰富的民俗内涵。馆内陈列有一头重达1吨的灰塑“南派狮”,要讲好这头狮子,笔者结合讲解经验,认为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先介绍其代表的物质文化部分,如它的形成时代(2010年应灰塑馆开馆所创)、名称(南派狮子)、大小(狮身长2米、高1.8米)、质地(灰批做的)、用途(装饰在屋檐、屋脊等部位)2、游客最感兴趣的其实是产品所包含的非物质文化要素。比如灰塑题材为什么会包括狮子?用狮子寓意何在?只有吃透这些,听众听完后才能获得文化上的满足感。
(二)讲解要注重因人施讲。
根据不同观众的特点和需求、不同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的文化层次,在实施博物馆教育活动时选取有针对性的讲解,这就是“因人施讲”的讲解方式。因人讲解并不是单纯地从民族、性别、国籍、年龄、职业、文化结构、欣赏水平来区分;同一人群,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每个讲解员做个有心人,有准备的人,有积累的人。“有心”是指讲解员对待工作要热心、细心,对待游客要有耐心、责任心。“有准备”是指讲解员对讲解的内容必须吃准吃深吃透。“有积累”是指讲解员必须善于总结讲解得失,乐于改善工作方法、完善讲解内容、增强沟通能力等。做到“三有”,讲解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耳目一新的体现。
以广州民俗博物馆为例,来我馆的游客中一是以中老年团客为主,他们对古建筑、传统技艺(灰塑、珐琅、粤剧)往往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他们大多社会阅历丰富,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很强,喜怒不形于色,讲解员们除了要讲好常规讲解外,需要不时穿插一些历史以及人物故事,以引起他们的共鸣。二是我馆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未成年人的参观量都很大,针对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宜采用不同的讲解方法。小学生因为参观的目的性不强,思维表现直接,表现欲强但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因此讲解时一般采用浅入浅出、多提问、讲故事式的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讲解灰塑的制作方法时,可先让孩子们讲讲他们做橡皮泥人的方法,再来讲解灰塑的制作方法和工艺,并用比较的方式讲出灰塑制作的难度和灰塑艺人高超技艺,使同学们感受到传统手工艺人的艰辛和智慧,激发他们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的热情。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他们来博物馆一般都是有所憧憬有所期待的。因此,在讲解时,要注意引导他们观察事物的特点,找到适合这个年龄段的讲解切入点,有条件的合理安排动手操作。如灰塑对传统窗头作装饰时,引导学生观察用瓜果、花瓶(粤语“瓶”与“樽”谐音)、书卷、蝙蝠代表什么?当有人回答出代表居家环境“果真舒服”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上来了。紧扣这个主题,追问:如果你是灰塑手工艺人,你还会用什么题材来做建筑的各种装饰,为什么?引发学生对于传统生活的思索。高中生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占绝对主导,喜欢接受新奇、富有吸引力的东西,因此,针对高中生的灰塑讲解,一方面要注意剖析好灰塑工艺展代表的主题和思想,将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解释给学生,以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注重科学性,合乎逻辑地推理灰塑的表现内容,以达到向中学生传播历史和科学知识的目的。三是针对专家学者时,一般采用探究式讲解和简单概括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怯场,自信中透露虚心,珍惜每一次学习以及提升自我的机会。 (三)讲解的同时要注重与观众的互动。
目前我国与非遗相关的博物馆大多依靠人(讲解员、拥有某种技艺的人、非遗传承人的现场表演)来弘扬传统文化,条件成熟的博物馆还借助各种媒介(虚拟投影、场景复原、非遗展演、手动传感器等)来促成教育活动的推广。具体来讲,有如下互动形式:
1、邀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非遗研究专家开展讲座
博物馆作为展示、传承、弘扬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性机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是其职责所在。公益性的讲座为传承人、专家与游客搭建了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既充分体现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同时也能对民间手工艺及工艺鉴赏知识的普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游客可以通过现场聆听、提问互动、观看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演示等形式加深对非遗的了解,讲解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讲座的组织观看者。
2、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非遗原生态展演活动
如广州民俗博物馆灰塑工艺研究中心在资政大夫祠后楼开辟的灰塑互动中心,对有需求的未成年人开辟一个互动体验区,并适时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邵成村,让灰塑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动态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并有机会上台亲自体验,讲解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灰塑工艺互动的主持人、协调者。
3、与学校、社团、影视中心少儿节目组合作普及非遗文化
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社团、影视中心少儿节目组的有益补充,可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开办讲座报告、民间艺人现场示范表演、开展冬夏令营、举办手工体验活动、智力游戏等形式,发挥非遗类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我馆灰塑工艺馆自开馆以来努力为社会提供文化惠民服务,非遗展已通过送文化下乡、送展进校进工厂进社区进部队、非遗传承人现场示范表演等形式“走出去”;社团、影视中心少儿节目组往往是以写生、拍摄非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等“引进来”的形式与我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讲解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教育活动的策划、实施、组织者。
(四)讲解中应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全部内容。
有学者认为,文化遗产社会教育是以唤起受教育者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培养对文化遗产的情感和传授文化遗产保护技能为目的,以公众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为目标,学校教育以外,针对民众进行的一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遗产教育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博物馆作为未成年人教育基地、传统文化宣传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文化传承基地,讲解时特别要强调:
1、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非遗类博物馆可通过编写出版展厅宣传小手册、画册、书刊等,利用电视台拍摄宣传片、教育片、纪录片、专题片等,联合电台电视台宣传报道非遗技艺、非遗传承人、非遗法规、非遗重大活动、非遗拾趣、非遗保护等,达到非遗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
2、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教育。虚拟投影、场景复原、幻影成像、手动传感器、视听欣赏、3D与4D影院等方式顺应了观众特别是年青一代的文化消费需求,增强了观众对非遗知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认知感。
3、文化遗产保护技能教育和行为教育。
小结
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对于讲解员的讲解既有共性方面的要求,又有个性方面的要求。非遗传承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为数众多,受众层次复杂、年龄呈阶梯状的传承体系,这种架构一方面保证了非遗项目的基本素质,同时又具备相当的可持续性与可发展性。博物馆非遗展厅的讲解,为这种架构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促成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观赏、体验的良好氛围,加深公众对非遗的认知与认同,从而有效促进非遗传承。
参考文献
[1] 张希玲.遗址博物馆讲解的个性特征及深化内容的几点思考[J].史前研究,2000年00期:675-678
[2] 陈莉.浅谈博物馆讲解中的互动交流[C].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文集,2002年:94-96
[3] 张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讲解[N].中国文物报,2006年9月8日
[4] 徐丽.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讲解工作[C].区域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年:183-185
[5] 蔡淋,荆海燕.浅析博物馆专题展览的讲解技巧——以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珍品馆》为例[J]. 文物世界,2015年第3期:63-65
[6] 罗玉蓉.博物馆非遗项目宣教模式研究[J]. 神州民俗,2015年12月上半月:27-30
[7] 牛慕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理论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2013
作者简介:
罗玉蓉 (1979-),女,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博物馆学(公共教育,宣传推广),现任职于广州民俗博物馆教育推广部。
(作者单位:广州民俗博物馆 广东广州市 510080)
关键词:博物馆 非遗 讲解技巧 灰塑工艺馆
一、非遗在博物馆的地位
2002 年《伊斯坦布尔宣言》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于2004年8月加入《公约》,之后雨后春笋般地建立非遗数字博物馆和非遗专题性博物馆、展(览)示馆、民俗博物馆、传习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提出到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与保护,对博物馆讲解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挑战在于它对讲解员的基本素质和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机遇在于讲解员在迎接挑战的同时,可以获得更新更全面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培养专家型的讲解员队伍。
二、物质文化遗产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展厅讲解的差别
截至去年底,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00多家。根据我国博物馆的主要性质,我国博物馆的类型大体可划分四大类:社会历史类、自然科学类、文化艺术类和综合类。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对于讲解员的仪容仪表、接待礼仪、语言艺术方面都有比较共性的要求,对讲解词的编写、因人施讲等个性要求较高的方面来说研究还不够深入。恰恰是后两点,构成了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不同的讲解风格。
在数量众多的博物馆里,典藏、陈列着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这些实物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某些文化或技能以物质为载体表现出来的,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如广州民俗博物馆内的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因建筑年代之久(始建于同治二年)、特色之美(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属于硬山建筑群体,祠内属广州地区唯一有圣旨牌坊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而列入物质文化遗产行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如广州民俗博物馆内的灰塑工艺馆,展示的是代表岭南传统建筑技艺的灰塑作品;珐琅精品展,则主要展示省级非遗传承人及其弟子创作的珐琅器。如今绝大多数的博物馆所收集、保护和展出的都是物质文化遗产。讲解员向观众讲解物质文化遗产时,因其形状、大小、色彩、用途易于被文化背景相同的游客接受而无须做过多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某些文化或技能借助物质表现出来的,因此,首先要求讲解员讲清楚文物或藏品(物质文化)是什么,包括它的形成时代、名称、大小、质地、用途等,其次更要深层次地宣传文物或藏品所含的非物质文化,如它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手法、制作技艺,以及这种技艺承载的历史渊源与主要流派,它所反映的时代意义、民俗民情,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现代人在物质、精神生活方面的影响,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的机遇与挑战等。
除了介绍展品或文物本身的内涵与外延,讲解员们在讲解中还担负着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念,包括向每一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呼吁,使每一个地球人真正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三、非遗展厅讲解技巧——以广州民俗博物馆灰塑工艺馆为例
(一)讲解词的编写要注重从物质文化向非物质文化的延伸。
非遗展厅的讲解词是对人物、画面、非遗展品等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进行阐释与说明,或介绍传承人的生平经历、重要事件、个人贡献、社会评价等,或就非遗展品的形成时代、名称、大小、质地、用途等进行说明。讲解员讲解效果好坏取决于讲解词编写得成功与否。撰写高质量的讲解词能提升观众在博物馆的参观体验,反之,会给观众参观带来视觉与审美疲劳,并直接影响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对非遗展品讲解词的撰写,不但要介绍展品(物质文化)本身,还要通过展品对其历史环境、文化背景、文化内涵、文化传承等情况(非物质文化)一一介绍。
以广州民俗博物馆的灰塑工艺馆为例,它是目前广东省内唯一的灰塑专题馆,馆内色彩绚丽、构图精美、寓意吉祥的灰塑工艺品向人们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高超技艺和丰富的民俗内涵。馆内陈列有一头重达1吨的灰塑“南派狮”,要讲好这头狮子,笔者结合讲解经验,认为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先介绍其代表的物质文化部分,如它的形成时代(2010年应灰塑馆开馆所创)、名称(南派狮子)、大小(狮身长2米、高1.8米)、质地(灰批做的)、用途(装饰在屋檐、屋脊等部位)2、游客最感兴趣的其实是产品所包含的非物质文化要素。比如灰塑题材为什么会包括狮子?用狮子寓意何在?只有吃透这些,听众听完后才能获得文化上的满足感。
(二)讲解要注重因人施讲。
根据不同观众的特点和需求、不同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的文化层次,在实施博物馆教育活动时选取有针对性的讲解,这就是“因人施讲”的讲解方式。因人讲解并不是单纯地从民族、性别、国籍、年龄、职业、文化结构、欣赏水平来区分;同一人群,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每个讲解员做个有心人,有准备的人,有积累的人。“有心”是指讲解员对待工作要热心、细心,对待游客要有耐心、责任心。“有准备”是指讲解员对讲解的内容必须吃准吃深吃透。“有积累”是指讲解员必须善于总结讲解得失,乐于改善工作方法、完善讲解内容、增强沟通能力等。做到“三有”,讲解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耳目一新的体现。
以广州民俗博物馆为例,来我馆的游客中一是以中老年团客为主,他们对古建筑、传统技艺(灰塑、珐琅、粤剧)往往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他们大多社会阅历丰富,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很强,喜怒不形于色,讲解员们除了要讲好常规讲解外,需要不时穿插一些历史以及人物故事,以引起他们的共鸣。二是我馆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未成年人的参观量都很大,针对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宜采用不同的讲解方法。小学生因为参观的目的性不强,思维表现直接,表现欲强但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因此讲解时一般采用浅入浅出、多提问、讲故事式的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讲解灰塑的制作方法时,可先让孩子们讲讲他们做橡皮泥人的方法,再来讲解灰塑的制作方法和工艺,并用比较的方式讲出灰塑制作的难度和灰塑艺人高超技艺,使同学们感受到传统手工艺人的艰辛和智慧,激发他们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的热情。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他们来博物馆一般都是有所憧憬有所期待的。因此,在讲解时,要注意引导他们观察事物的特点,找到适合这个年龄段的讲解切入点,有条件的合理安排动手操作。如灰塑对传统窗头作装饰时,引导学生观察用瓜果、花瓶(粤语“瓶”与“樽”谐音)、书卷、蝙蝠代表什么?当有人回答出代表居家环境“果真舒服”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上来了。紧扣这个主题,追问:如果你是灰塑手工艺人,你还会用什么题材来做建筑的各种装饰,为什么?引发学生对于传统生活的思索。高中生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占绝对主导,喜欢接受新奇、富有吸引力的东西,因此,针对高中生的灰塑讲解,一方面要注意剖析好灰塑工艺展代表的主题和思想,将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解释给学生,以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注重科学性,合乎逻辑地推理灰塑的表现内容,以达到向中学生传播历史和科学知识的目的。三是针对专家学者时,一般采用探究式讲解和简单概括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怯场,自信中透露虚心,珍惜每一次学习以及提升自我的机会。 (三)讲解的同时要注重与观众的互动。
目前我国与非遗相关的博物馆大多依靠人(讲解员、拥有某种技艺的人、非遗传承人的现场表演)来弘扬传统文化,条件成熟的博物馆还借助各种媒介(虚拟投影、场景复原、非遗展演、手动传感器等)来促成教育活动的推广。具体来讲,有如下互动形式:
1、邀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非遗研究专家开展讲座
博物馆作为展示、传承、弘扬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性机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是其职责所在。公益性的讲座为传承人、专家与游客搭建了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既充分体现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同时也能对民间手工艺及工艺鉴赏知识的普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游客可以通过现场聆听、提问互动、观看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演示等形式加深对非遗的了解,讲解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讲座的组织观看者。
2、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非遗原生态展演活动
如广州民俗博物馆灰塑工艺研究中心在资政大夫祠后楼开辟的灰塑互动中心,对有需求的未成年人开辟一个互动体验区,并适时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邵成村,让灰塑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动态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并有机会上台亲自体验,讲解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灰塑工艺互动的主持人、协调者。
3、与学校、社团、影视中心少儿节目组合作普及非遗文化
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社团、影视中心少儿节目组的有益补充,可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开办讲座报告、民间艺人现场示范表演、开展冬夏令营、举办手工体验活动、智力游戏等形式,发挥非遗类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我馆灰塑工艺馆自开馆以来努力为社会提供文化惠民服务,非遗展已通过送文化下乡、送展进校进工厂进社区进部队、非遗传承人现场示范表演等形式“走出去”;社团、影视中心少儿节目组往往是以写生、拍摄非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等“引进来”的形式与我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讲解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教育活动的策划、实施、组织者。
(四)讲解中应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全部内容。
有学者认为,文化遗产社会教育是以唤起受教育者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培养对文化遗产的情感和传授文化遗产保护技能为目的,以公众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为目标,学校教育以外,针对民众进行的一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遗产教育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博物馆作为未成年人教育基地、传统文化宣传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文化传承基地,讲解时特别要强调:
1、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非遗类博物馆可通过编写出版展厅宣传小手册、画册、书刊等,利用电视台拍摄宣传片、教育片、纪录片、专题片等,联合电台电视台宣传报道非遗技艺、非遗传承人、非遗法规、非遗重大活动、非遗拾趣、非遗保护等,达到非遗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
2、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教育。虚拟投影、场景复原、幻影成像、手动传感器、视听欣赏、3D与4D影院等方式顺应了观众特别是年青一代的文化消费需求,增强了观众对非遗知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认知感。
3、文化遗产保护技能教育和行为教育。
小结
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对于讲解员的讲解既有共性方面的要求,又有个性方面的要求。非遗传承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为数众多,受众层次复杂、年龄呈阶梯状的传承体系,这种架构一方面保证了非遗项目的基本素质,同时又具备相当的可持续性与可发展性。博物馆非遗展厅的讲解,为这种架构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促成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观赏、体验的良好氛围,加深公众对非遗的认知与认同,从而有效促进非遗传承。
参考文献
[1] 张希玲.遗址博物馆讲解的个性特征及深化内容的几点思考[J].史前研究,2000年00期:675-678
[2] 陈莉.浅谈博物馆讲解中的互动交流[C].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文集,2002年:94-96
[3] 张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讲解[N].中国文物报,2006年9月8日
[4] 徐丽.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讲解工作[C].区域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年:183-185
[5] 蔡淋,荆海燕.浅析博物馆专题展览的讲解技巧——以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珍品馆》为例[J]. 文物世界,2015年第3期:63-65
[6] 罗玉蓉.博物馆非遗项目宣教模式研究[J]. 神州民俗,2015年12月上半月:27-30
[7] 牛慕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理论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2013
作者简介:
罗玉蓉 (1979-),女,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博物馆学(公共教育,宣传推广),现任职于广州民俗博物馆教育推广部。
(作者单位:广州民俗博物馆 广东广州市 510080)